适用于割绒机的摆动式推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4224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适用于割绒机的摆动式推针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割绒机推针装置的改进。
已有的诸如CM653型割绒机的推针装置,其结构见附


图1和2,它是由机架(1)、凸轮(2)、凸轮轴(3)、滚轮(4)、滚轮轴(5)、推针杆(6)、支撑座(21)和压簧(22)等组成。对于上述结构,在实践中至少发现有以下两点不足之处一是支撑座(21)为一整体铸铁件,在其座体上至少设有60个用以置放推针杆(6)的呈阶梯状的通孔,由于割绒工艺的要求,孔与孔之间的平行度要<0.08mm,这无疑给加工和维修带来困难;二是在工况下,纤维(俗称绒毛,或称花衣)每每会进入推针杆孔内,以致推针杆(6)运动受阻(在退针时尤为明显),而往往发生割绒疵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摆动式推针装置,以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把已有的作直线往复运动的推针装置,改进为作摆动运动的推针装置。改进后的本实用新型仍具有机架,凸轮、凸轮轴、滚轮、滚轮轴,而所说的滚轮通过滚轮轴与呈“T”形的推针摆动臂的曲臂的后端相连结,推针摆动臂的直臂,活动地套装在推针摆动臂长轴上,在推针摆动臂的直臂与设在机架底部的横档之间连结有拉簧。
本实用新型还在推针摆动臂的曲臂的前端,设有推针块,以期减少推针摆动臂的磨耗。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其制作、维修方便,运动不易受阻,机械动作灵活可靠等特点是显而易见的。使用本实用新型对提高割绒织物的质量,将产生明显的效果。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CM653型割绒机的推针装置示意图。
附图2为附
图1的俯视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正视图。并标出了在割绒机上的装配关系。
附图4为附图3的俯视图。
参见附图3、4,本实用新型具有机架(1)、凸轮(2)、凸轮轴(3)、滚轮(4)和滚轮轴(5),而滚轮(4)通过滚轮轴(5)与呈“T”形的推针摆动臂(6)的曲臂(7)的后端连结,推针摆动臂(6)的直臂(8),活套在推针摆动臂长轴(9)上,在推针摆动臂(6)的直臂(8)与设在机架(1)底部的横档(10)之间,连结有拉簧(11),在推针摆动臂(6)的曲臂(7)的前端,设有推针块(12)。至此,本实用新型即组装完毕。
以适用于CR180型割绒机为例(见附图3),本实用新型的推针摆动臂(6)为工程塑料制品,共有95只,紧挨排列套装在固装于左右机架(1)之间的长轴(9)上,在左右机架(1)的底部用螺钉固装有横档(10),拉簧(11)的两端分别与横档(10)和推针摆动臂(6)的直臂(8)相连结,而凸轮(2)、凸轮轴(3)、滚轮(4)和滚轮轴(5)与已有技术相同(仍可使用原装置的零件)。在推针摆动臂(6)的曲臂(7)的前端,用螺钉固装有推针块(12)。当织物经割绒台(15)由导布辊(17)牵引而前行时,搁置在搁针板(14)上的导针(13),在本实用新型的推动下,按一定的规则作横向运动(图示位置),而把织物的上层浮纬挑起。挑起后的浮纬被置装在割刀轴(16)上的割刀所割断。如此不间断的动作,从而完成割绒工序。以上描述即谓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机架(1)、凸轮(2)、凸轮轴(3)、滚轮(4)和滚轮轴(5)的适用于割绒机的摆动式推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滚轮(4)通过滚轮轴(5)与呈“ㄒ”形的推针摆动臂(6)的曲臂(7)的后端连结,推针摆动臂(6)的直臂(8),活套在推针摆动臂长轴(9)上,在推针摆动臂(6)的直臂(8)与设在机架(1)底部的横档(10)之间,连结有拉簧(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割绒机的摆动式推针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说的推针摆动臂(6)的曲臂(7)的前端,设有推针块(1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割绒机的摆动式推针装置。它仍具有机架(1)、凸轮(2)、凸轮轴(3)、滚轮(4)、滚轮轴(5),而滚轮(4)通过滚轮轴(5)连结在推针摆动臂(6)的曲臂(7)的后端,推针摆动臂(6)的直臂(8),活套在长轴(9)上,在直臂(8)与横档(10)之间连结有拉簧(11)。本实用新型具有制造和维修简易,机械动作灵活可靠等特点。它对提高割绒质量能产生明显的效果。
文档编号D06C13/00GK2151996SQ9323651
公开日1994年1月5日 申请日期1993年3月24日 优先权日1993年3月24日
发明者蒋跃, 刘国珍, 谈星晨 申请人:常州灯芯绒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