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连续式纺丝机丝距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6998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半连续式纺丝机丝距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半连续式纺丝机使用的丝距梳。
在粘胶长丝生产中,半连续式纺丝机生产中性丝饼,因纺丝成形后还要连续洗涤掉丝条所附带的酸液及杂质,所以丝条还需在微呈倾角的去酸辊对上作长距离绕行。在实际生产中,辊对上绕行的丝圈间距不时发生变化,辊对末端附近不时出现并丝、缠漏斗颈、倒缠辊及丝条相互牵拉撕扯等多种形式的丝条断头故障,致使该部位断头(工艺上称作“后部断头”)占全部纺丝断头的60-80%。为此,该机当车定员除纺丝工、落丝工外,还专设一个处理后部断头故障的工种——捻丝工。
另外,半连续式纺丝机纺丝速度较低,因而面临着一个提高纺速以提高机台效益的现实课题,实践证明,该机在提高纺速后,由于丝条在辊对上绕行的时间相应缩短,致使丝条的凝固再生反应不充分,丝条上的酸液及杂质洗涤不净,影响成品丝质量。加密丝距,又容易引起并丝及断头,成为限制该机纺速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工艺技术障碍。
近年来,在某些全连续式纺丝机上有一种类似于丝距梳的装置使用,但由于机种不同,作用与目的与半连续式纺丝机不同,且尚属试用阶段,技术尚不公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专供半连续式纺丝机使用的丝距梳,它能有效地防止去酸辊对上丝距的变化,消除并丝、缠漏斗颈、倒缠辊及丝条之间相互牵拉撕扯等现象的发生,从而基本上消除该机的后部断头,并为该机在提高纺速的情况下丝条能充分进行凝固再生反应及应有的去酸洗涤效果提供工艺技术保证。
在长期使用半连续式纺丝机的生产实践中观察、认识到,该机所发生的多种形式的后部断头故障,基本上是由丝距的变化而引发的,而丝距的变化对某些重要的成形工艺参数又十分敏感,从根本上解决后部断头技术难题的途径,除强化生产管理、严格控制成形工艺诸参数外,一个现实而有效的办法就是以机械管束的方式把去酸辊对上的丝距控制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使丝条有秩序地绕行,以补救某些成形工艺参数波动给可纺性带来的不利影响,这就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基本思想。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在半连续式纺丝机去酸辊对的上下二只去酸辊之间,水平地设置一个钢管支架,作丝距梳的中心轴杆,它的根部(纺丝面一端)固接在基础板上,基础板则固接在去酸辊传动箱上。另一端(捻丝面一端)则为悬臂式,钢管的两端固接轴套,在轴套外面,套以耐腐蚀工程塑料管,作丝距梳的转动套管,套管的捻丝面端为封闭状态,纺丝面端带有法兰翻边,法兰翻边的前、后压有耐酸橡胶垫圈,再外则有拼合式压盖,由螺钉拴在基础板上,螺钉的松紧可调节扳动丝距梳时的松紧度,压盖限制丝距梳的轴向运动,在压盖的前面设有凸出的限位体,限制丝距梳的转动范围。在转动套管的双侧,分前后两部分且方向对称地固接丝距梳侧支架(在纺丝面视,前半部在右侧,后半部在左侧),侧支架的外侧带有梯形凹槽,凹槽中嵌着一排等距离排列,尺寸相同,方向一致的梳齿。在转动套管根部的一侧,固接扳动手柄,可由人手扳动,令梳齿出、入各丝圈之间,丝距梳的悬臂端比去酸辊末端短50-100mm,以便不影响纺丝操作。
在实际使用时,把丝距梳扳至上限,并将上、下二辊间的倾角调节到使丝条绕行产生的丝距与丝距梳的齿距相吻合,即可递头送丝上辊绕行,当丝条绕行到超过了丝距梳最后一枚梳齿的位置后,即可把丝距梳扳至下限,此时,绕行中的丝条就会各就各位,滑入齿缝,基本上每缝一根丝条从中滑行,由于梳齿能管束丝条绕行的前后位置并能逐圈刺破丝圈间不时存在的酸水张力膜,于是就能保证丝圈的等距绕行,也就不会引发并丝、缠漏斗颈、倒缠辊及丝条相互撕扯等现象。
半连续式纺丝机使用丝距梳能产生以下积极效果1.由于丝距梳能有效地控制丝距,使丝条有秩序地绕行,就不会引发并丝、缠漏斗颈、倒缠辊及丝条相互牵拉撕扯等纺丝故障,基本上消除后部断头,于是就能减少废丝,同时可减少络筒结头数,提高产品质量。
2.由打开防护窗处理断头故障的操作大为减少,故可明显减少机内有害气体的外逸。
3.可以取消该机专设的捻丝工,从而把当车定员减少约三分之一。
4.利用丝距梳,就可根据该机的具体结构特点,在有目的地加密丝距的情况下保持丝距恒定,不产生并丝,不发生后部断头,于是就能大幅度增加丝条绕辊长度,使该机在提高纺速的情况下保证丝条凝固再生反应的时间及应有的去酸洗涤效果,为该机提高纺速克服工艺障碍。
下面结合实施倒及其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
图1的A向视图。
图3是
图1的B部放大图。
图4是图2的C部放大图。
图5是实施例在半连续式纺丝机上应用示意图。
实施例1参见
图1.2.3.4.所示的实施例,中心轴杆2是一根细长的钢管,它的根部一端(纺丝面端)固接在基础板1上,另一端(捻丝面端)则为悬臂式。基础板1装接在去酸辊传动箱上,中心轴杆的两端部设有轴套3,在轴套外面,套以转动套管4,它与中心轴杆2等长,可在轴套上转动,套管4的悬臂端为封闭式,另一端则带有法兰翻边7,在套管外双侧,分前后两半部分且方向对称地固接丝距梳的侧支架5(从纺丝面视,前半部侧支架在右侧,后半部侧支架在左侧),侧支架的外侧,带有梯形凹槽。丝距梳的梳齿6的根部嵌入梯形凹槽中。梳齿6尺寸相同,等距排列,方向一致,齿端园头,根部与侧支架上的梯形凹槽形状相吻合,齿长30-50mm,齿宽7-10mm,齿厚2-3mm,齿距4-7mm。丝距梳的悬臂端,比去酸辊末端短50-100mm,以便不影响纺丝操作,在转动套管法兰翻边7的前、后部,套有橡胶垫圈8,垫圈前则以拼合式压盖9压住,压盖由螺钉10栓在基础板1上,可以调节丝距梳转动的松紧度,并限制其轴向运动。在套管4的根部,与套管呈垂直方向设有扳动手柄11,手柄是一个长80-100mm,直至Φ10的刚性园杆,可由人手扳动,令梳齿出入各丝圈之间,在压盖9外面,设有凸出式限位体12,它可以限制丝距梳的转动范围,使梳齿的下限呈水平状态,上限则与水平呈50°角。
图5是丝距梳在半连续式纺丝机上应用示意图,图中用双点划线框起的部分是纺丝机的上下二只去酸辊,丝距梳水平地置于上下二去酸辊之间,对称梳齿的伸展长度大于丝圈绕行宽度30-40mm。
使用时,将丝距梳扳至上限,即图中虚线所示的方向,并将上、下二只去酸辊间的倾角调节到使丝圈绕行产生的丝距与丝距梳的齿距相吻合,即可递送丝头上辊绕行,当丝圈绕行到超过了最后一枚梳齿的位置后,即可把丝距梳扳至下限,这时,绕行中的丝条就会各就各位,滑入齿缝,基本上每缝一根丝条从中滑行。由于固定的梳齿限定了丝条绕行的前后位置,并能逐圈刺破丝圈之间不时存在的酸水张力膜,于是就能保持丝距恒定,也就不会引发并丝、缠漏斗颈、倒缠辊及丝条间相互牵拉撕扯等纺丝故障,从而基本上消除半连续式纺丝机的后部断头。
丝距梳由耐腐蚀工程塑料制成,可在酸性腐蚀介质及高湿环境中长久使用。
实施例2将实施例1的丝距梳齿距由传统工艺时的7mm,缩短到4.5mm,并把半连续式纺丝机上下二去酸辊间的夹角调节到使丝条绕行产生的丝距为4.5mm,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办法使用丝距梳。
由于半连续式纺丝机的上下二去酸辊中心距仅为260mm,在丝距为4.5mm的情况下,二辊间的倾角仍能保持在55′~1°的范围内,借助处于上下二辊中间部位的梳齿在前、后方向的管束,足以克服辊面上酸、水液体的表面张力,并能逐圈刺破丝圈间偶尔形成的酸、水张力膜,形成均匀的丝距,于是,就不会产生并丝,不会引发各种形式的断头故障。
因为缩小了丝距,丝条在辊对上绕行圈数由传统工艺时的80圈增加到124-125圈,所以,既使将半连续式纺丝机的纺丝速度由传统工艺的80m/min提高到120m/min,丝条在辊对上绕行的时间仍比传统工艺(纺速80m/min,丝距7mm)略有延长,于是就能保证丝条充分进行凝固再生反应及应有的去酸洗涤效果,从而克服半连续式纺丝机提高纺速的工艺技术障碍。
权利要求1.半连续式纺丝机丝距梳,由一个可转动一定角度的套管及排列在它旁侧的梳齿组成,其特征在于,转动套管(4)套在中心轴杆(2)两端的轴套(3)上,中心轴杆(2)通过基础板(1)固接在去酸辊传动箱上,转动套管的两侧固接丝距梳侧支架(5),其外侧设有梯形凹槽,丝距梳齿(6)的根部嵌在凹槽中;转动套管的悬臂端为封闭式,根部一端带有法兰翻边(7),法兰翻边的前、后有橡胶垫圈(8),再外则有拼合式压盖(9),压盖由螺钉(10)栓在基础板(1)上;在套管根部一侧,设有板动手柄(11),在压盖(9)前面,设有凸出式限位体(1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丝距梳,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丝距梳侧支架(5)分前后两半部分且方向对称地固接在转动套管(4)上,从纺丝面视,前半部在转动套管的右侧,后半部在转动套管左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丝距梳,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转动套管(4)直径Φ30-40mm,其悬臂端比去酸辊末端短50-100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丝距梳,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梳齿(6)形状、尺寸相同,齿端园头,方向一致且等距离地排列,其根部嵌入侧支架(5)的梯形凹槽中,对称梳齿的伸展长度大于丝圈绕行宽度30-40mm,齿距4-7mm,齿长30-50mm,齿厚2-3mm,齿宽7-10mm。
专利摘要半连续式纺丝机丝距梳,由一排等距离排列的梳齿装接在一根可转一定角度的圆管上,水平地置于纺丝机上下二只去酸辊中间,它能有效地防止辊对上丝距的变化,消除并丝、缠漏斗颈、倒缠辊及丝条之间相互牵拉撕扯等纺丝断头故障,大幅度降低该机的断头率,并能为该机在提高纺丝速度的情况下丝条充分进行凝固再生反应及应有的去酸洗涤效果提供工艺技术保证。
文档编号D01D11/02GK2330669SQ9820499
公开日1999年7月28日 申请日期1998年6月22日 优先权日1998年6月22日
发明者徐建英, 李振华 申请人:徐建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