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囊用织物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8547679阅读:来源:国知局
下纱张力设定为相对于上纱 张力高1. 30倍,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实施。表1中示出制造条件和织物评价结果。 高压下的透气抑制更良好地起作用,撕裂强度也良好,气体展开时的柔软性、缓冲性也优 异。喷墨印刷也良好。
[0100] [实施例5]
[0101] 利用喷水织机设定织机上的经纱张力时,将开口时的下纱张力设定为相对于上纱 张力高1. 40倍,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实施。表1中示出制造条件和织物评价结果。 高压下的透气抑制更良好地起作用,撕裂强度也良好,气体展开时的柔软性、缓冲性也优 异。喷墨印刷也良好。
[0102] [实施例6]
[0103] 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即纤度为550dtex、单丝为144条、强度为7cN/ dtex、沸水收缩为2. 2%、交织数为10个/m的纤维作为织纱。利用喷水织机设定织机上的 经纱张力时,将开口时的下纱张力设定为相对于上纱张力高1. 10倍,以400转/分钟实施 平织。接着,在未进行精炼的状态下在60°C下干燥,将水分率设为0.8%。接着,在进给速 度18m/分钟、金属辊温度180°C、压力490N/cm下进行热轧光加工。关于夹住织物的上下轧 光棍,上部的加热用金属棍为12cm直径,下部的棍为具有纸表面的24cm直径的棍,且表面 速度为上下同速。纸辊表面的肖氏D硬度为65。此时,用加热辊对经纱高张力织造而成的 面进行处理。精加工织物的织物密度设为经炜均51. 0条/2. 54cm。表1中示出制造条件和 织物评价结果。
[0104] 高压下的透气抑制起作用,撕裂强度也良好,气体展开时的柔软性以及缓冲性也 优异。喷墨印刷也良好。
[0105] [实施例7]
[0106] 除了将聚己二酰己二胺纤维的水浸法的交织数设为25个/m之外,与实施例1同 样地实施。将织物的制造条件和评价结果示于表1。表现出与实施例1同等的特性。
[0107] [比较例1]
[0108] 利用喷水织机设定织机上的经纱张力时,将开口时的下纱张力和上纱张力均设定 为同样的值,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实施。表1中示出制造条件和织物评价结果。利 用单面轧光,热轧光面上的喷墨印刷性良好。但是,由于在织造阶段中未得到织纱弯曲结构 的不对称性,因此在精加工后也不具有弯曲结构的不对称性。因此,高压下的透气度抑制受 限,撕裂强度也差。
[0109] [比较例2]
[0110] 利用喷水织机设定织机上的经纱张力时,将开口时的下纱张力设定为相对于上纱 张力高1. 02倍,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实施。表1中示出制造条件和织物评价结果。 利用单面轧光,热轧光面上的喷墨印刷性良好。但是,由于在制造阶段中织纱弯曲结构的不 对称性只有一点点,因此在精加工后弯曲结构的不对称性也小。因此,高压下的透气度抑制 受限,撕裂强度也差。
[0111] [比较例3]
[0112] 在实施例2的织造后,在90°C的温水中进行3分钟精炼后,在60°C下干燥,将水分 率设为0.8%。接着,利用针板拉幅机以180°C、1分钟、布片的送经的超喂为2%、布片宽度 为1%缩幅的条件进行热定型精加工。表1中示出制造条件和织物评价结果。在织造阶段 中形成的织纱弯曲结构的不对称性在精炼工序中被缓和,进而在拉幅机定型工序中也被缓 和,因此精加工后的弯曲结构的不对称性小。因此,高压下的透气度抑制受限,撕裂强度也 差。
[0113] [比较例4]
[0114] 在实施例2的织造后,在未进行精炼的状态下在60 °C下干燥,将水分率设为 0.8%。接着,利用针板拉幅机在180°C下以1分钟、布片的送经的超喂为3%、布片宽度为 2%缩幅的条件进行热定型精加工。表1中示出制造条件和织物评价结果。在织造阶段中形 成的织纱弯曲结构的不对称性由于未进行精炼而被维持,但在拉幅机定型工序中被缓和, 因此精加工后的弯曲结构的不对称性小。因此,高压下的透气度抑制受限,撕裂强度也差。
[0115] [比较例5]
[0116] 在实施例2的织造后,在90°C的温水中进行3分钟精炼后,在60°C下干燥,将水分 率设为0.8%。接着,在进给速度18m/分钟、金属辊温度180°C、压力490N/cm下进行热轧 光加工。关于夹住织物的上下轧光辊,上部的加热用金属辊为12cm直径,下部的辊为具有 纸表面的24cm直径的辊,且表面速度为上下同速。纸辊表面的肖氏D硬度为65。此时,用 加热辊对经纱高张力织造而成的面进行处理。表1中示出制造条件和织物评价结果。在织 造阶段中形成的织纱弯曲结构的不对称性在精炼工序中被缓和。对于单面轧光而言,织纱 弯曲结构的不对称性的形成少,高压下的透气度抑制受限,撕裂强度也差。
[0117] [比较例6]
[0118] 实施例6中,利用喷水织机设定织机上的经纱张力时,将开口时的下纱张力和上 纱张力均设定为相同的值来进行织造。接着,在90°C的温水中进行3分钟精炼后,在60°C 下干燥,将水分率设为〇. 8%。接着,在进给速度18m/分钟、金属辊温度180°C、压力490N/ cm下进行热轧光加工。关于夹住织物的上下轧光辊,上部的加热用金属辊为12cm直径,下 部的辊为具有纸表面的24cm直径的辊,且表面速度为上下同速。纸辊表面的肖氏D硬度为 65。此时,用加热辊对经纱高张力织造而成的面进行处理。表1中示出制造条件和织物评 价结果。利用单面轧光,热轧光面上的喷墨印刷性良好。但是,在织造阶段中得不到织纱弯 曲结构的不对称性,精炼工序中也被缓和,仅单面轧光加工为不对称加工,但由单面轧光加 工带来的织纱弯曲结构的不对称性的形成只有一点点,因此在精加工后弯曲结构的不对称 性也少。因此,高压下的透气度抑制受限,撕裂强度也差。
[0119] [比较例7]
[0120] 除了将聚己二酰己二胺纤维的水浸法的交织数设为34个/m之外,与实施例1同 样地实施。将织物的制造条件和评价结果示于表1。难以制作织物的表背不对称性,不对称 性R变得较小。热暴露后的撕裂利用率降低。织物表面稍显杂乱,喷墨印刷也欠缺清晰度。 未能将高压透气度抑制得较低。
[0121] [表 1]
[0122]
【主权项】
1. 一种气囊用织物,其特征在于,其为包含合成纤维的织物,在织物的截面中,经纱与 炜纱接触的交接部的曲率半径的、织物表背的下式所示的不对称性R为1. 05~1. 50的 范围, R= 其中,关于4^和<i>b,在织物的表面和背面的曲率半径巾当中较大的是<i>a、较小的 是伞b。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用织物,其特征在于,撕裂强度(N)相对于拉伸强度(N/ cm)的撕裂利用率E为0. 20~0. 50。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囊用织物,其特征在于,在120°C的环境下暴露100小时后 的撕裂利用率E与暴露之前相比为90 %以上。
4.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囊用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接部的接触角 度9的、织物表背的下式所示的不对称性U为1. 05~1. 40的范围, U= 0 b/ 0 a 其中,9b为<i>b面的接触角度,9 a为<i>a面的接触角度。
5. 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囊用织物,其特征在于,含有0. 03~0. 3重 量%的环己烧提取油分。
6. 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囊用织物,其特征在于,合成纤维包含实质上 为圆截面的合成纤维。
7. 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囊用织物,其特征在于,织物为平纹织物。
8. 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囊用织物,其特征在于,构成织物的合成纤维 的纤度为300~720dtex。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囊用织物,其特征在于,构成织物的合成纤维的纤度为 380~550dtex,其单丝纤度超过2dtex且低于8dtex。
10. 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囊用织物,其特征在于,织物表背的IOOkPa 压差下的透气度之比为0. 90~0. 20。
11. 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囊用织物,其特征在于,其印有条形码。
12. 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囊用织物,其特征在于,作为用于织造织物 的织纱原丝,使用实质上无捻且空气交织为5~30个/m的合成纤维。
13. -种气囊,其使用了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囊用织物。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气囊,其不具有树脂涂层。
15. -种气囊用织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为包含合成纤维的气囊用织物的制造 方法,其包括:1)以高张力用喷水织机织造经纱;2)接着,实施80°C以下的水洗处理工序, 或者不实施水洗处理工序;3)接着,在120°C以下的温度下干燥;4)接着,进行轧光加工。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在以高速进行高压展开时作为气囊其透气度抑制优异、进而撕裂强度高、高负荷下的可靠性优异、在高温环境下暴露后也维持其特性的气囊用织物,本发明的气囊用织物的特征在于,其为包含合成纤维的织物,在织物的截面中,经纱与纬纱接触的交接部的曲率半径φ的、织物表背的下式所示的不对称性R为1.05~1.50的范围。R=φa/φb(其中,关于φa和φb,在织物的表面和背面的曲率半径φ当中较大的是φa、较小的是φb)。
【IPC分类】D03D1-02, D03D15-00, D06C15-08, B60R21-235
【公开号】CN104870703
【申请号】CN201380066295
【发明人】伊势史章
【申请人】旭化成纤维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8月26日
【申请日】2013年12月17日
【公告号】DE112013006035T5, WO2014098082A1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