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尾套结机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8800305阅读:来源:国知局
03的第一端部;
[0259]所述插合组装台3601在所述第一分支3603中具有一第一纵向凹槽3605、第一支承面3612,其中,所述第一纵向凹槽3605贯穿整个所述第一分支3603,所述拉链头的锁合块4002能够被部分容纳在所述第一纵向凹槽3605中,所述拉链头的拉把片4003能够被支承在所述第一支承面3612上;
[0260]所述插合组装台3601在所述分支结合部3611中具有第二凹槽3606、第一止挡体3607、第二止挡体3608、第三凹槽3609,其中,所述第一止挡体3607和所述第二止挡体3608用于确定所述拉链头的最终插合位置,在该插合位置中,所述拉链头的拉把片的第一孔眼4001与所述第三凹槽3609对齐,从而,所述插片311能够穿过所述第一孔眼4001与所述第三凹槽3609 ;
[0261]所述插合组装台3601在所述第二分支3604上具有第二孔眼3610,用于将所述孔眼片状体支承与定位模块306固定到所述插折组合装置300上。
[0262]这样设计的所述孔眼片状体支承与定位模块的空相能够更好地支承、容纳和定位拉链头这样的实体。
[0263]优选地,如图32-38所示,所述孔眼片状体推动组件308、324包括推动构件308和第三运动组件324,其中,所述推动构件308整体上具有大致的T形状,并具有第三分支3802和第四支分3803 ;
[0264]所述第三分支3802在第一部分3804中具有第四凹槽3806,因而,所述第三分支3802的第一部分3804具有大致U形的形体,称之为U型腔体3808 ;
[0265]所述第三分支3802的第二部分3805具有大致平板的形体,其中,所述拉链头的锁合块4002能够部分地被容纳在所述第四凹槽3806中;
[0266]所述第三分支3802的U型腔体3808的宽度Wl小于所述插合组装台3601的所述第一纵向凹槽3605的宽度W2,使得所述U型腔体3808能够在所述第一纵向凹槽3605中滑动,其中,宽度Wl —般大于拉链头的宽度;
[0267]所述第四支分3803具有第一长条形通孔3807,其中,所述推动构件308借助于所述长条形通孔3807连接到所述第三运动组件324,从而,所述第三运动组件324能够推动推动构件308的所述U型腔体3808在所述插合组装台3601的所述第一纵向凹槽3605中滑动;
[0268]所述第四支分3803相对于所述第三分支3802的U型腔体3808的位置设置成使得:所述孔眼片状体推动组件308、324与所述孔眼片状体支承与定位模块306安装就位后,所述U型腔体3808能够所述第一纵向凹槽3605中滑动。
[0269]这样设计的推动构件308特别适合操作拉链头这样的实体。
[0270]优选地,如图56-59所示,所述折转块319整体上为阶梯状,并具有第一部分3191、第二部分3192、第三部分3193、第一拔折体3194、第二拔折体3195 ;
[0271]所述折转块的第二部分3192连接着所述第一部分3191和所述第三部分3193 ;
[0272]所述折转块的第三部分3193连接有第一拔折体3194和第二拔折体3195 ;
[0273]所述第一拔折体3194和第二拔折体3195与所述折转块的第三部分3193的第一侧面3197平齐;或者,第二拔折体3195与所述折转块的第三部分3193的第一侧面3197平齐,所述第一拔折体3194相对于所述折转块的第三部分3193的第一侧面3197偏离第一距离Hl,其中,Hl取值较小,例如Imm到5mm ;
[0274]所述折转块的第一部分3191具有第二长条形通孔3196,所述第二长条形通孔3196用于将所述折转块319连接到所述第二运动组件325,从而,所述折转块在所述第二运动组件325的推动作用下,能够折转所述带状体的第一部分,所述带状体和所述孔眼片状体由此能够形成折合拉尾组合件。
[0275]这样设计的所述折转块有利于插折组合装置300的各部件布置得更加紧凑,也特别适合操作拉链头这样的实体。
[027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如图39-42所示,所述带状体导道326整体上为T形体,并具有第一分支3261和第二分支3262 ;
[0277]所述带状体导道326的第二分支3262具有导槽3263和梯形扩口 3265、侧导壁3264,其中,所述梯形扩口 3265能够让来自所述带状体输送装置200、700的带状体3000顺利进入所述导槽3263,所述侧导壁3264能够保证运动中的带状体3000的第一部分准确定位到所述孔眼片状体4000的第一孔眼4001之上;
[0278]所述带状体导道326的第一分支3261具有第三孔眼3266,所述带状体导道326借助于所述第三孔眼3266连接到所述第四运动组件327、337上。
[0279]这样设计的带状体导道326有利于正确定位带状体到第一折合位置,并且便于根据不同的带状体厚度进行适应性调节。
[0280]优选地,所述带状体3000由热塑性高子材料制成;或者所述带状体3000的材料成份中含有热塑性高子材料。这样的带状体有利于缝纫针头进行缝合操作。
[028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所述的拉尾套结机还包括热熔装置,其中,所述热熔装置能够使所述带状体3000的端部在短时间内熔结,从而避免所述带状体3000的端部开线起毛。
[0282]作为优选实施例,如图16-17所示,所述热熔装置是超声波热熔装置600 ;
[0283]所述超声波热熔装置600包括第一固定板601、超声波焊头603、固定法兰604、振子抱紧块605、超声波振子608 ;
[0284]所述超声波焊头603具有扁平的形体,其宽度大于所述带状体3000的宽度,从而能够在所述带状体3000的端部的整个宽度上进行热熔结;
[0285]所述超声波焊头603与所述超声波振子608相连在一起;
[0286]所述超声波振子608借助于所述振子抱紧块605、所述固定法兰604固定到所述第一固定板601上;
[0287]所述超声波热恪装置600借助于所述第一固定板601被固定到所述工作台板102上。
[0288]所述超声波热熔装置比较安全,在服装行业尤其突出,防火安全性提高。
[028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所述带状体3000是连续的带状体。在这样的情况下,切割装置是必需的。
[0290]所述的拉尾套结机还包括切割装置400,用于按预定的长度切断所述连续的带状体3000,所述切割装置400被安置在所述带状体输送装置200、700的下游,且位于所述插折组合装置300的上游。
[0291]作为优选实施例,如图11-12所示,所述切割装置400包括第二固定板401、刀具403、刀座404、导向件406和第六运动组件408 ;
[0292]所述刀具403被固定在所述刀座404上;
[0293]所述第六运动组件408被固定在所述第二固定板401上;
[0294]所述第六运动组件408与所述刀座404相连接,从而能够驱动所述刀具403切割所述带状体3000 ;
[0295]所述导向件406引导所述刀具403的运动,保证平整地切割所述带状体3000 ;
[0296]所述切割装置400被固定安装在所述插折组合装置300的上游和所述带状体输送装置200、700的下游。
[0297]这样设计的切割装置使得全自动拉尾套结机的结构更加紧凑。
[0298]作为变型,如图1所示,所述切割装置400被这样安设在所述的拉尾套结机:在所述刀具403进行切割运动时,所述刀具403的刀刃正好与所述超声波焊头603相对,从而,所述带状体3000在所述超声波焊头603的顶平面上被所述刀具403的刀刃切断。
[0299]这样设计的切割装置使得切割操作与熔结操作几乎同时进行,更大地提高生产效率。
[030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如图1、4、5、18、19所示,所述带状体输送装置200,700包括第一输送部件200和带卷引导架700,其中,所述带卷引导架700用于安放所述连续的带状体3000的带卷,并将其引导到所述第一输送部件200中,所述第一输送部件200每次按一预定的长度将所述连续的带状体3000引导到所述切割装置400中,从而能够按预定的长度切割所述连续的带状体3000。所述“预定的长度”一般是最终缝合的拉尾带的长度的两倍,也就是说,带状体段对折后形成拉尾带。当然,所述“预定的长度”小于两倍的最终缝合的拉尾带的长度也是可以的。
[0301]这样的分体设计便于快速安装新的带状体卷。
[0302]优选地,如图4-5所示,所述第一输送部件200包括驱动单元,其中,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电马达205、第一辊轴209、第二辊轴210、第一机架207、208,电马达205例如是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
[0303]所述电马达205被固定安装到所述第一机架207、208上;
[0304]所述第一辊轴209和所述第二辊轴210可旋转地被安装到所述第一机架207、208上,并且,所述第一辊轴209的轴线和所述第二辊轴210的轴线相互平行;
[0305]所述连续的带状体3000能够在所述第一辊轴209和所述第二辊轴210之间穿行;
[0306]所述第二辊轴210与所述电马达205的旋转轴相连接,从而,所述电马达205能够驱动所述第二辊轴210旋转;
[0307]所述第一辊轴209和所述第二辊轴210之间的间距被设置成使得:在所述电马达205驱动所述第二辊轴210旋转时,所述连续的带状体3000与所述第一辊轴209和所述第二辊轴210之间的滚动摩擦力能够驱动所述连续的带状体3000向前行进;
[0308]所述第一机架207、208被固定安装在所述工作台板102上
[0309]所述第一输送部件200被安设在所述切割装置400的上游和所述带卷引导架700的下游。
[0310]这样设计的所述第一输送部件200有利于按预定的长度间歇地有规律地输送带状体。
[0311]优选地,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输送部件200还包括间距调节单元,其中,所述间距调节单元包括调节旋钮217、调节螺杆216、第二固定块218、调节板架219、可动轴承座215 ;
[0312]所述第一辊轴209被支承在所述可动轴承座215的第四孔眼2151中;
[0313]所述可动轴承座215被固定到所述调节板架219上;
[0314]所述调节板架219与所述调节螺杆216可相对转动地连接在一起;
[0315]所述调节螺杆216与所述第二固定块218通过螺旋配合可相对转动地连接在一起;
[0316]所述第二固定块218被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机架207上;
[0317]所述调节旋钮217被固定安装在所述调节螺杆216的第一端部;
[0318]所述可动轴承座215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机架207的第二凹口 2071中;
[0319]通过旋转所述调节旋钮217,所述可动轴承座215能够在所述第二凹口 2071中上下移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辊轴209上下移动,进而调节所述第一辊轴209和所述第二辊轴210之间的间距。
[0320]这样的设计有利于适应不同厚度的带状体。
[0321 ] 有利地,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输送部件200还包括高度调节单元,其中,所述高度调节单元包括带状体定起块222和第七运动组件221 ;
[0322]所述带状体3000能够被支承在所述带状体定起块222上;
[0323]所述带状体定起块222与所述第七运动组件221相连接;
[0324]所述第七运动组件221能够驱动所述带状体定起块222上升或下降,从而能够调节运行中的所述带状体3000的高度。
[0325]有利地,所述第七运动组件221可以包括气动缸、液压缸、电动位移装置等
[0326]这样设计的所述第一输送部件200增强了全自动拉尾套结机的灵活性,可以根据需要适时调整带状体与孔眼片状体的相对高度位置。
[0327]优选地,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输送部件200还包括第一感应单元,其中,所述第一感应单元包括第一感应器203和第一感应器座206。这样的配置使得能够实时检测所述第一输送部件200是否有带状体,从而及时作出反应。,当第一感应器203检测所述第一输送部件200中有带状体时,那么所述拉尾套结机将正常运行;当第一感应器203检测所述第一输送部件200中没有带状体时,那么所述拉尾套结机将会等其余动作做完后立即停止工作,并提示带状体缺料,以免造成没有带状体空运行。
[0328]可选地,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输送部件200还包括导道单元,其中,所述导道单元包括第一送料导道盖板211、第一送料导
当前第4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