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形文字釉工艺陶瓷及其制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9701阅读:7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象形文字釉工艺陶瓷及其制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陶瓷品及其烧制技术。
对于陶瓷,特别是装饰用、工艺陶瓷来说,其外表装饰是十分重要的,如其外观的花纹、颜色、造型等可以增加美感,可产生很高的艺术效果。现代陶瓷生产的装饰无一例外用彩饰和雕饰的方法彩饰包括彩画和彩印(釉上彩和釉下彩都用),各种色釉的应用和绘画的精良可以产生很好的美感,但其没有立体效果。而雕饰包括浮雕和凹雕,上釉更为复杂,因此这类产品较少见。
本发明目的是用一种简单的划刻方法和窑变技术,制成一种新型立体装饰的工艺陶瓷。
本发明的产品是一种表面有类似中国象形文字形的立体纹饰的工艺陶瓷。是在陶坯上挂有厚1mm-3mm高温釉,稍干后,用钢针在其表面相等或不等的距离处划直线或近似的直线划痕,划痕深达坯体。入窑在釉温至高于釉温10℃-50℃下烧制,烧结时,划痕处成大纹,其两边逐渐裂成小细纹,冷却后,在纹线处挂一层不同颜色高温釉(其温度低于第一层釉20℃-50℃,入窑在同一烧成温度下2-8小时烧制而成。划痕不同则象形文字的形体不同。应用已有的珍珠釉、立体开片等技术可以烧制出象形文字釉不同的粗纹、细纹,凸出或凹下等产品。这些裂纹似象非象中国文字,如有的象人、山、卜、千、力等简单汉字,又有的象中国书法中的隶、篆体的寿字,十分有趣。本发明可以在任何形状陶坯上制成象形文字的釉,但在球形坯上效果最佳如在球上等距离的横环纹格内有许多象形文字的饰纹;又如在球上竖着的纹线中有的纹线构成类似篆体寿字。
本发明用针划刻的方法和开片窑变的技术制成前人没有做出来过的全新的主体装饰釉工艺陶瓷,且这种方法与传统的雕刻方法相比简单、合理及适用。
实例1带座球形陶坯,挂有黑色高温釉(温度1300℃),厚1.5mm,稍干,置转台上,转动用钢制画针在陶坯面上近于等距离划出五道环形横向画痕,深达坯体,入窑在1300℃下10小时烧成,冷却后球上划痕处出现较宽裂纹,划痕两连出现垂直或近手垂直的较小的裂纹,在其纹线处挂有白色高温釉(温度1280℃),再入窑,在1300℃,4小时烧成。产品为象形文字釉球,黑色球体从上至下有五道较粗白色环形纹,其间有许多垂直或近似垂直的白色纹,组成若干类似于千、井、人等象形文字的图案,十分别致。
实例2带座球形陶坯,挂有黑色高温釉(1300℃),厚2.5mm,稍干后,在球面所有部位作自上而下的直线或近于直线的划痕,深达陶坯体;入窑,在1300℃-1350℃下10小时烧结完,冷却后可见球体面上均有自上而下的较深的裂纹,同时在其上有横向或近于横向的裂纹,在球面用带油的布轻抹一遍,挂一层黄色高温釉(1280℃),入窑于1300℃下烧制而成。冷却后,在整个黑色球面上有数条从上而下较宽的黄色粗线条,其中有数条与横裂纹组成类似中文篆体的寿字形,所有纹线均呈凹形。
权利要求
1.一种纹饰工艺陶瓷,其特征是象形文字釉在陶瓷品釉面上有构成类似中国象形文字形的立体纹饰;是用钢针在挂有高温釉的陶坯上划出深达坯体的划痕后入窑烧成裂纹釉,在纹线上上色釉再次烧制的方法烧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象形文字釉,其特征是球形釉面上有等距或不等距的横环纹格内一些较细纹线构成类似的中国简单汉体象形文字的饰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象形文字釉,其特征是球形釉面上有较粗的竖形纹线,其中有的构成类似中文篆体寿字。
4.如权利要求1象形文字釉的制法,其特征是在陶坯上挂1mm-3mm厚的高温釉,稍干后用钢针在釉面作深达坯体的划痕,入窑在釉温至高于釉温10℃-50℃下4-10小时烧结,冷却后,在裂纹处挂一层另一颜色的高温釉,其温度为低于第一层20℃-50℃,入窑在同一烧结温度2-8小时烧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象形文字釉的制法,其特征是所述用钢针划痕是将挂釉球形陶坯置于转盘上,在转动下用针在釉而作横向环形划痕。
6.如权利要求4所述象形文字釉的制法,其特征是所述用钢针划痕是在挂釉球形陶坯上作纵向作竖直划痕。
全文摘要
一种象形文字釉工艺陶瓷,是在挂有1mm—3mm高温釉的釉面上用钢针作深达坯体的划痕,入窑烧成裂纹,在纹线上挂另一高温色釉,再次烧制而成。如在球坯划横痕,则在横纹间出现裂纹构成简单汉体象形字;若纵向划痕,则竖纹中有的构成类似中文篆体寿字。烧制过程中应用珍珠釉,开片釉等技术,可制成粗、细纹、凸出或凹下等纹线的象形文字釉。
文档编号C04B33/32GK1270940SQ0010457
公开日2000年10月25日 申请日期2000年3月24日 优先权日2000年3月24日
发明者邢良坤 申请人:邢良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