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级自洁净玻璃及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5194阅读:6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纳米级自洁净玻璃及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特种性能玻璃,确切地讲是公开一种纳米级自洁净玻璃及生产工艺,属于建材玻璃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建筑行业随着玻璃幕墙作为外饰材料的广泛应用,由于建筑物高、玻璃面积大,玻璃清洁的问题已成为困扰人们的主要问题。普遍采用的镀膜玻璃,具有很好的透光性,但价格昂贵,也不易清洗,影响了玻璃建筑的装饰性和实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级自洁净玻璃及生产工艺,其目的在于解决玻璃的清洁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构思是采用溶胶-凝胶法,在普通玻璃的表面制备一层纳米级的TiO2-SiO2薄膜。该膜具有超亲水性和超亲油性,玻璃表面的污渍或油渍在阳光紫外线作用下,通过膜层的催化反应可迅速分解。
具体生产工艺包括1、将10~20%克分子百分浓度的硅有机化合物与90~20%克分子百分浓度的钛有机化合物搅拌混合制成SiO2/TiO2溶胶待用;
2、用泡沫洗涤剂擦洗玻璃,并通过超声波去除玻璃表面的污渍,经去离子水淋洗、风干制得干净玻璃。
3、将干净的玻璃浸入SiO2/TiO2溶胶浸渍槽中2~5分钟,匀速提升取出,进行干燥处理,送热处理炉中450~500℃处理0.5~1.5小时,制成SiO2/TiO2膜层,切边、包装制成本发明产品。
其中SiO2/TiO2溶胶的配制方法为将钛有机化合物与有机醇混合后搅拌均匀,加入硅有机化合物继续搅拌均匀,放置24小时。钛有机化合物与硅有机化合物的克分子百分浓度比为1~2比9~8,有机醇与钛有机化合物和硅有机化合物的克分子百分浓度比为1比35~40。
上述SiO2/TiO2溶胶中的钛有机化合物包括钛酸丁酯、钛酸丙酯;硅有机化合物包括硅酸丁酯、硅酸丙酯;有机醇包括乙醇、丙醇、丁醇。
根据不同的需要,浸渍过程可重复多次,制得不同厚度的膜层。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在于本发明产品的膜层中SiO2呈无定型,TiO2为锐钛矿型,平均粒径20nm,膜层透光率为90%。膜层牢固,抗酸不脱落,在紫外光线作用下具有超亲水性和超亲油性,玻璃表面的污渍或油渍在阳光紫外线作用下,通过膜层的催化反应使其迅速分解,不宜粘附在玻璃表面,经风雨可直接清洗干净,达到自净作用。
具体实施方案SiO2/TiO2溶胶的配制实施例1
将40ml的乙醇在搅拌的条件下加入10ml的钛酸丁酯中,搅拌1小时,加入0.8ml的硅酸乙酯和24ml的乙醇,继续搅拌2小时,放置24小时后待用。
实施例2将8.5ml钛酸丁酯加入到40ml丁醇溶液中,搅拌1小时,再加入0.9ml的硅酸乙酯,继续搅拌1小时后,加入46ml的丁醇,搅拌2小时,放置24小时待用。
实施例3将玻璃用泡沫洗涤剂擦洗并通过超声波清洗,用去离子水淋洗干净,风干处理后放入SiO2/TiO2溶胶浸渍槽中,浸渍3分钟,匀速提升取出,送入100℃热处理炉1中干燥10分钟,再移入热处理炉2中在450~500℃温度下处理1小时,移出炉外,缓慢降温,速率为2℃/分钟左右,最终使玻璃表面形成纳米级SiO2/TiO2薄膜。
权利要求
1.一种纳米级自洁净玻璃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用泡沫洗涤剂清洗玻璃,并通过超声波去除玻璃表面的污渍,经去离子水淋洗、风干制得干净玻璃。2)、将干净的玻璃浸入SiO2/TiO2溶胶浸渍槽中2~5分钟,匀速提升取出,进行干燥处理,送热处理炉中处理制成SiO2/TiO2膜层,切边、包装制成本发明产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工艺生产的纳米级自洁净玻璃。
3.一种SiO2/TiO2溶胶,其特征在于溶液中含有10~20%克分子百分浓度的硅有机化合物,90~20%克分子百分浓度的钛有机化合物。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纳米级自洁净玻璃及生产工艺,将玻璃清洁处理后放入SiO
文档编号C03C17/23GK1336342SQ01128058
公开日2002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01年8月17日 优先权日2001年8月17日
发明者周大凡, 姜华, 吴洪志, 宋丕莹, 张书勤 申请人:长春新世纪纳米技术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