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面板的方法和轨道式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5796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安装面板的方法和轨道式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一种贴合面板的方法,该贴合面板,比如,安装在地板、墙壁和健身房、房屋的天花板等上面,以及涉及一种用于安装面板的轨道式固定装置。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贴合面板的方法,即使由于温度变化而膨胀或收缩的面板之间没有间隙,也不会产生由面板膨胀和收缩所导致的缺陷,使用者无需破坏材料,仅将面板简单地拆卸成安装面板的轨道式固定装置就能够使面板重复利用,同时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安装面板的轨道式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情况下,贴合到健身房或房屋的地板、墙面和天花板上的安装面板,采用长且平直的切割木材,具有确定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它们通过顺序插接、适配、组装多块面板贴合而成。
图1为在贴合表面A上组装和贴合安装面板的常用方法的透视图。如图1所示,长木制支架100以固定间隔顺序设置,面板101组装在支架100上。此时,面板101的长边和短边上设有凸出部104、105和插槽102、103,并通过使用凸出部104、105和插槽102、103插入和装配的方法顺序组合、贴合,面板101用如钉子或粘合剂固定的方式粘附到支架100上而牢固固定。
由于面板101是木制的,根据存放或安装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变化,它们会发生膨胀和收缩。通常情况下,膨胀或收缩的面板总长度的变化并不严重,因此在该方向上没有缺陷。然而,膨胀或收缩的面板,其总宽度变化比较严重。
因此,当面板101收缩时,面板之间的间隙变宽并形成一空隙,这样异物就会进入该空隙。同时,会破坏地面表面的美观。在面板膨胀的情况下,其宽度加宽,于是面板101在宽度方向上被牢牢卡住,从而产生凸起问题,其中面板101的任何一个装配部分都不能抵抗膨胀力而且该部分如图3(a)中所示般翘起。
由于这个问题,当安装插入式和装配式面板时,假定一块面板的膨胀长度位移为X,应在面板101之间留有额外间隙X。图2所示的例子为常规的面板贴合方法,其中额外间隙5X设置在每5块面板101之间,尺寸为5X的隔离物106插到每5块面板之间,并且应在完成安装之后移除。
但是,由于考虑到面板101的收缩和膨胀率,常规的方法要在每个确定的面板101之间留下额外间隙并插入隔离物106,并且要在安装完成之后将隔离物106再次移除,该装配工作由于涉及繁琐的工作而无法快速完成,且需要一名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来进行。
另外,由于面板101的膨胀和收缩率在安装前根据运输过程和存放状态的不同和面板安装地的温度/湿度而不同,对于一个业余人员来说,确定额外间隙是非常困难的,即使是专业人员也经常会在精确地确定额外间隙时产生失误,从而导致由于安装后的收缩和膨胀而产生的缺陷。
而且如果在安装面板时设置很多额外间隙,如果在健身房或其他类似地方的面板上划线L,由于如图3(b)所示的额外间隙,该划线L将不会是平滑的线。因此外观不会很美观。
同样地,当我们为了进行修理和由于损坏而不得不将贴合面板移除时,很难将采用钉子或强力粘合剂固定在一起的支架或面板分开,由于面板在移除过程中的损坏和破碎,同时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贴合面板的方法和一种轨道式固定装置,提供了即使由业余人员安装也是简便而快捷的安装方式,安装之后由于温度的变化而导致面板的收缩和膨胀所产生的缺陷少,允许我们在安装之后安全地将面板分离并反复循环使用,并且允许我们在地面、墙面和天花板上贴合面板。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为一种贴合长且平直形状面板的安装方法,该面板具有两长边和两短边,在长/短边一侧设置的凸出部,及在长/短边另一侧设置的插槽,该凸出部嵌设并适配在所述插槽内以便使所述面板顺序装配;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面板的凸出部插入另一面板的所述插槽中,并且;通过利用弹性元件的弹性力将其柔性安装,以便已装配面板之间的装配部分紧密贴合。
而且本发明是基于一种用于贴合长且平直形状面板的轨道式固定装置,其具有两长边和两短边,长边一侧的一凸出部和第一钩槽,长边另一侧的一插槽和第二钩槽;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具有一底面的长条形状的轨道,设置在贴合所述面板的贴合表面上,一装配面板的上表面,和一纵向导向槽;多个贴合板沿导向槽导向并在轨道纵向方向上可移动地安装,轨道上有一钩状凸出部,将所述面板的所述第一钩槽和所述另一面板的所述第二钩槽钩接并固定于钩状凸出部,且其向上方凸设并与纵向呈直角;和一弹性元件设置在贴合面板和相邻的贴合面板之间,使两个钩状凸出部在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彼此贴近。
另外,在所述在面板底部纵向设置有第一和第二支撑槽,支撑凸出部设置在贴合板上,与所述钩状凸出部方向相同,其内嵌设有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撑槽。
并且,从轨道的底面沿水平方向延伸形成一固定片体,且多个固定孔按照固定间隔设置在固定片体上。


图1为现有面板贴合方法的透视图;图2为现有面板贴合方法的平面示意图;图3(a)和图3(b)为按照现有面板贴合方法的贴合缺陷的平面和剖面示意图;图4为按照本发明贴合的轨道式固定装置的透视图;
图5为用来说明按照本发明使用轨道式固定装置的面板贴合方法的剖面示意图;图6为按照本发明面板贴合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7为按照本发明面板贴合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8为按照本发明使用轨道式固定装置的面板贴合方法的另一具体
具体实施例方式
现在,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进行描述。
图4所示为采用固定装置在底面、墙面和天花板上贴合面板的透视图,图5为说明采用固定装置进行面板贴合的方法的剖面示意图,图6为采用固定装置进行面板贴合方法的透视图。首先,面板1通常为木制的,有长/短边的、长且平直的形状。
面板1的长/短边每一侧都设有凸出部2、3,并在长边的凸出部2下方设有第一钩槽4。同时,插槽5、6设在长/短边的相对侧,第二钩槽7设在长边的插槽5下方。
因此,面板1和另一面板1的组装是将一块面板1的凸出部2、3插入、适配进另一块面板1的插槽5、6中装配完成的。
固定装置10将面板1贴合在地板、墙面或天花板的贴合表面A上,并由轨道20,多个贴合板30和一弹性元件组成。
轨道20为长条形,其截面形状为矩形。它设有位于地板、墙面和天花板贴合面板1的贴合表面A上的一平直底面20a;一个装配有面板1的平的顶面20b,一个具有预定厚度的侧面20c,以保持面板1与贴合表面A的固定间隔。
同时,轨道20形成一自中部开到上部的路径,且导向槽21形成于轨道纵向方向的路径下方两侧相对内墙上。多个贴合板30可移动地安装在轨道20的纵向方向的导向槽21中。
贴合板30为平直形状并在其底部两侧底边设有导向板31,该底边插入导向槽21并导向。贴合板30沿其上表面向上凸设有钩状凸出部32,凸出部32的设置方向与轨道的纵向垂直。由所述面板1装配的所述面板1的第一钩槽4和另面板1上的第二钩槽7,钩住并保持在钩状凸出部32两侧。
当多个贴合板30已安装在轨道20上,一贴合板30与相邻的贴合板30相接触的状态下,所述的一钩状凸出部21和相邻的钩状凸出部32之间的L1的设置长度比所述面板1的第一钩槽4与第二钩槽7之间的设置长度L2要短。
更优选的方法是,在钩状凸出部32的顶面形成一曲面,并使面板1的第一钩槽4和第二钩槽7很容易地被钩设住。
弹性元件安装在一贴合板30和相邻的贴合板30之间,在钩状凸出部32彼此拉紧的方向上产生弹性回复力。比如,当所述的弹性元件在本实例中为张紧卷簧40时,如图4、图5所示,第一和第二钩环33和34设在上表面贴合板30钩状凸出部32的两侧,以便将张紧卷簧的一端钩设在所述的第一钩环33上和另一端钩设在相邻的贴合板的所述第二钩环34上。
弹性元件不仅限于张紧卷簧40。比如,如果张紧回复力作用于贴合板30上的钩状凸出部32相互拉紧的方向,就能够使用如压缩卷簧、板簧或扭簧为张紧元件钩状凸出部。
尽管一张紧元件如图4所示,它不仅限于此,而且张紧元件的数量也有所不同,贴合表面A和所述的面板1之间所需要的高度能够简单地根据轨道20的侧面20c来确定。
参照图5、图6所示,它描述了如何根据本发明将面板贴合装配到贴合表面上。
首先,固定装置10按照固定的距离沿宽度方向多行布置在贴合表面A上。这里,所述的间隔距离应该比面板1的长度略短。面板1第一次贴合时与墙面之间留有额外间隔,所述的第一钩槽4插入并适配有钩状凸出部32。
然后,顺序将面板1装配起来,所述的插槽5稍微倾斜并插入装配的面板1的凸出部2,所述的第二钩槽7插入并适配进钩状凸出部32,钩槽4插入到钩状凸出部32的相对侧面。由于钩状凸出部32的顶面为曲面,所述的第一钩槽4的插入和适配的操作能很容易地完成。
采用这种方法顺次装配,所述的面板1能够快速简捷地装配和贴合到轨道20和贴合板30上。
由于钩状凸出部32之间所述长度L1设置得比所述的面板1上的所述第一钩槽4与所述第二钩槽7之间的所述长度L2短,当所述第一钩槽7插入并适配在所述钩状凸出部32内时,一贴合板30与所述相邻的贴合板30之间间隔设置有所述的间隙,并且钩状凸出部32之间的距离延长了L2-L1,因此所述的最终距离就变成与所述的面板1的所述第一钩槽4和所述第二钩槽7之间的距离L2相等。根据上述情形,所述的张紧卷簧40因此而张紧,一贴合板30和相邻的贴合板30通过张紧卷簧40的张紧回复力彼此张紧,因此所述的面板1牢固嵌设在两个钩状凸出部32之间并固定在固定装置10中。
如果固定装置10顺序纵向布置并使用该方法顺序装配,所述的面板1能够简单快捷地贴合在一起,并且所述的贴合面板1在张紧卷簧40的弹性张紧回复力的作用下有弹性的固定无位移,以使所述面板保持一个整体的紧固状态,既不从贴合表面A上翘曲也不剥离。
同样地,如图7所示的另一种适配设置方式。当固定装置10沿纵向顺序布置,所述的若干个端部能够彼此交迭,且实施其他不同的适配设置方式以实现在贴合表面贴合所述面板。
如果所述面板1根据季节或环境的温度不同而产生收缩或膨胀,所述张紧元件能够吸收形变,而且能够防止由收缩和膨胀而引起的缺陷。
也就是说,当所述的面板1由于所安装地方的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而在宽度方向上产生压缩,两个钩状凸出部32能够被拉伸至通过张紧卷簧40的张紧回复力而收缩的程度,当所述面板1膨胀时,张紧卷簧40能够拉长。如上所述,由于张紧元件能够吸收所述面板1的所述膨胀或收缩,且所述面板1的连接件由于张紧回复力的作用通常被牢牢卡住,就不需要象现有的面板贴合方法那样在每固定距离之间设置空隙。
按照上述内容,由于在每固定距离之间不需要设置空隙,即使是非专业人员也可以安装面板。同样地,由于不需要在空隙中插入隔离物,也不需要在完成安装后将其移除,所述面板1的安装能够更简单快捷地完成。
此外,避免了安装完成后由于设置间隔物失误而导致的缺陷,也就是说,避免了当面板膨胀时产生的膨胀力使面板在产生收缩或翘曲的情况下,面板之间产生的裂缝。同时,当在所述面板1表面上划线时,移除在所述面板之间的裂缝能够使划线光滑而不会隔断,因此实现外形美观。
图8、图9所示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相比,除上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撑槽8、9沿纵向设置在面板底面之外,其他均相同;嵌设在第一支撑槽8和第二支撑槽9中的支撑凸出部35、36与钩状凸出部32同向设置在贴合面板30上;所述的轨道20设有固定片体22其自轨道的底部沿水平方向延伸而成;多个固定孔23按固定间隔开设在固定片体22上。
按照上述结构,所述面板1进一步被设在贴合板30上的第一和第二支撑槽35、36所支撑,如图9所示。所述面板1通过固定片体22贴合在墙面或天花板表面上,所述的轨道20通过固定装置如钉子,固定在墙面或天花板表面上,然后所述的面板1采用与上述实施例中相同的方法装配并贴合。这样,由于设在所述的固定装置10的贴合板30上的所述钩状凸出部32,通过张紧元件的弹性张紧回复力来固定面板1,面板能够稳固贴合而不会在墙面或天花板上产生翘曲或剥离。
按照本发明的面板贴合方法和轨道式固定装置,采用所述的固定装置面板装配和贴合操作能够非常简单快捷,而且不需要在装配面板时设置空隙,因此即使是非专业人员也可以完成安装。而且,由于大大缩减了劳动力成本和工作时间,本发明非常经济。
还有,当面板在贴合之后根据温度的变化而产生收缩或膨胀时,形变能被使用弹性元件而膨胀和收缩的固定装置所吸收,因此,面板在安装之后不会有根据温度的变化而产生的缺陷。另外,由于面板能够在不破坏的情况下分开,该原材料可以被重复使用,因此可以节省资源且防止环境污染。
而且,通过将轨道式固定装置固定在墙面和天花板上,所述的面板能够被简单快捷地贴合到墙面和天花板上。
权利要求
1.一种贴合长且平直形状面板的安装方法,该面板具有两长边和两短边,在长/短边一侧设置的凸出部,及在长/短边另一侧设置的插槽,该凸出部嵌设并适配在所述插槽内以便使所述面板顺序装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面板的所述凸出部插入另一面板的所述插槽中,并且;通过利用弹性元件的弹性力将其柔性安装,以便已装配面板之间的装配部分紧密贴合。
2.一种用于贴合长且平直形状面板的轨道式固定装置,其具有两长边和两短边,所述长边一侧的一凸出部和第一钩槽,所述长边另一侧的一插槽和第二钩槽;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具有一底面的长条形状的轨道,其设置在贴合所述面板的贴合表面上,一装配面板的上表面,和一纵向导向槽;多个贴合板沿导向槽导向并在轨道纵向方向上可移动地安装,轨道上具有一钩状凸出部,将所述面板的所述第一钩槽和所述另一面板的所述第二钩槽钩接并固定于钩状凸出部,且其向上方凸设并与纵向呈直角;和一弹性元件弹性设置在所述贴合面板和所述相邻的贴合面板之间,以便使两个钩状凸出部通过弹性回复力彼此靠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式固定装置,其中,在所述面板(1)的底部纵向设置有第一和第二支撑槽(8、9),及支撑凸出部(35、36)设置在所述贴合板(30)上,与所述钩状凸出部(32)同向,其内嵌设有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撑槽(8、9)。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轨道式固定装置,其中,从所述的轨道(20)的底面沿水平方向延伸形成一固定片体(22),且多个固定孔(23)按固定间距形成在固定片体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板的安装方法,包括一个通过将面板(1)的凸出部(2、3)适配进另一面板(1)的插槽(5、6)中而装配面板的步骤,和一个通过利用一在面板装配部分之间的弹性力弹性地贴合面板的步骤。同时,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安装面板的轨道式固定装置,包括一纵向设置的带有导向槽(21)的轨道(20),其中多个贴合板由导向槽(21)导向并可在轨道(20)上纵向移动,其上设有钩状凸出部(32),和设置在相邻面板之间的一弹性元件,弹性元件在相邻面板的钩状凸出部之间提供弹力。
文档编号E04B9/04GK1628201SQ02829066
公开日2005年6月15日 申请日期2002年10月16日 优先权日2002年5月30日
发明者蔡完植 申请人:蔡完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