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现浇钢筋砼楼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8604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现浇钢筋砼楼盖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现浇钢筋砼楼盖。
背景技术
目前,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的建筑物大部分采用预制空心板作为楼盖板,这种楼盖板具有施工速度快、造价低等优点。但由于相邻两块预制空心板之间没有牢固连结,仅用水泥砂浆填缝,因而整体性差,不利于抗震,而且经常出现缝隙开裂、渗水等现象。为解决上述问题,很多楼宇采用了现浇砼楼盖(实心、空心)的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抗震、开裂、渗水等问题,但这类楼盖施工相对较难,且成本相对较高。随着建筑技术及经济的发展,对建筑物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多数的现浇砼楼盖都采用了现浇砼空心楼盖技术。而现浇空心楼盖中的成孔构件为永久芯模,如纸管、塑料管、金属波纹管、芯模轻质材料、硬质薄壁管等。这些管状芯模或构件主要考虑抽空砼,减轻楼盖重量。如由申请人申请的专利号为ZL99249775.8、名称为“现浇钢筋砼填充用纤维增强型薄壁筒”的实用新型专利,它由硬质薄壁管和两端堵头组成,二堵头将硬质薄壁管两端封闭形成一封闭空腔,该硬质薄壁管管壁由胎体和胶结材料复合而成,胎体可为玻璃纤维或碳纤维或有机纤维或无纺布或纤维编织物,胶结材料可为水泥或有机树脂或为水泥、填料、外加剂、纤维的混合物。该种管具有强度高、抗变形、抗振动性能好、施工运输方便等优点。应用时,将这种轻质管埋置在钢筋砼中,即可形成现浇砼空心楼盖。又如申请人申请的专利号为ZL99232922.1、名称为“薄壁筒填充式现浇砼空心楼盖”,它由钢筋砼和薄壁筒填充构件组成,薄壁筒填充构件埋置在钢筋砼中,所述的薄壁筒构件由硬质薄壁管和堵头组成,二堵头将硬质薄壁管两端封闭形成一封闭空腔。这类现浇钢筋砼空心楼盖,由于其填充用的轻质管中心的管状砼已抽空,沿管的纵向有现浇砼肋,而横向由于钢筋砼已被芯模或构件抽空,因而出现了现浇钢筋砼空心板两方向刚度悬殊较大的情形,而成为现浇钢筋砼空心单向板,存在钢筋砼耗量大,自重大,抗震性能差,双向刚度差异大等不足。因此,研制一种新型的现浇钢筋砼楼盖已为急需。
(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现浇钢筋砼楼盖,具有砼耗量小、自重轻、抗震性能好、双向刚度差异小等特点。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包括钢筋砼、轻质管,轻质管埋置在钢筋砼中,其特征在于轻质管上伸出有至少一截横管体,并在轻质管上有至少一条横向凹槽,现浇砼在横向凹槽中形成楼盖的现浇砼肋。这样,由于在轻质管上伸出有横管体,楼(屋)盖中的砼进一步被掏空,因而砼耗量小、自重轻、抗震性能好,纵向刚度相对削弱,同时由于在轻质管上设置有横向的凹槽,这样,现浇砼能形成横向的肋,进一步提高了楼(屋)盖的横向刚度,因而楼(屋)盖的双向刚度差异小,从而达到了本发明的目的。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横管体的管底面凹陷于轻质管的管底面。这样,在凹陷部位能形成现浇砼肋,改善和提高了楼盖的力学性能。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横管体上有至少一条凹槽,现浇砼在凹槽中形成楼盖的现浇砼肋。这样,在凹槽部位能形成现浇砼肋,进一步改善楼盖的力学性能。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横管体位于轻质管的一侧。这样,方便设计与施工,有利于降低施工成本。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横管体在轻质管的两侧的同一轴线上对称布置。这样,方便设计和施工,有利于降低施工成本。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轻质管或横管体上的凹槽设置在管体的同一个平面内或平行的上下两个平面内或两侧。这样,形成的现浇砼肋在同一平面或上下两个平面或两侧,在楼盖的现浇砼板面上能形成井字型的现浇砼肋,或者形成三角形的桁架式肋,改善了楼盖的力学性能,提高了楼盖的强度与刚度,同时,也方便了轻质管的生产和施工。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横管体在轻质管的两侧交错布置。这样,纵、横管体之间的现浇砼肋墩,也呈交错布置,有利于改善楼盖的力学性能,满足不同场合的需要。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横管体沿轻质管的三个方向伸出,其中,二个方向的横管体的轴线在同一平面内,另一方向的横管体的轴线方向与上述二个方向的横管体所在的平面垂直。这样,在一个方向的横管体,可作为向下施工的支撑定位管,方便施工,加快施工进度;同时,还可进一步掏空砼,提高楼盖的空心率;此外,也便于楼盖下部管线的布设。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横管体沿轻质管的四个方向伸出,相邻两个方向的横管体的轴线所在平面彼此互相垂直。这样,在楼盖空心结构层厚度较大时,可以布置二层或二层以上的这种轻质管,可形成空心的砼框架结构,既强度高,又节省材料用量。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轻质管或横管体的管底壁厚度大于管体的其它管壁厚度。这样,轻质管可直接布置在楼盖的底部,其强度、刚度大,不易产生裂纹,在其上和侧面直接浇捣砼,可形成整体的现浇砼楼盖,其施工更容易,施工成本更低。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轻质管或横管体的管体内有增强物,增强物为纤维、纤维网或布、钢丝网、钢筋网、钢丝、钢筋、金属薄条带、包装带或者编织带中的至少一个。这样,轻质管的强度、刚度更大,受力传力性能更好,相应楼盖的力学性能也得到了改善和提高。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轻质管与横管体或各横管体的管体外轮廓尺寸相同或不同。如横管体伸出轻质管的长度相同或者不相同。轻质管与横管体截面形状相同或不同,各横管体的截面形状相同或不同。这样,可满足楼盖施工时各种不同情况的需要,方便设计与施工单位的选用,有利于降低楼盖施工成本。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轻质管或横管体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类圆形、类椭圆形、多边形、弧角多边形或者其组合。这样,方便设计与施工单位选用,有利于降低楼盖的施工和工程成本。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横管体之间的间隔相同或不同或混杂设置。这样,方便设计与施工单位的选用,有利于降低楼盖的施工成本,满足不同场合的需要。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轻质管或横管体或两者为空心管。这样,轻质管构件的重量更轻,搬运与施工更方便,同时节省材料,相应的楼盖重量更轻,材料更省,抗震性能更好,同时成本也较低。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轻质管或横管体或两者内填充有部分或全部轻质材料。这样,楼盖的保温、隔热、隔声性能更好。其轻质材料可为膨胀珍珠岩、膨胀蛭石、泡沫塑料、加气轻质砼、陶粒、陶粒砼等,轻质管或横管体或者两者也可直接采用轻质材料生产。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轻质管或横管体端口有堵头或加劲肋。这样,楼盖的施工更方便,现浇砼更不易进入轻质管的空心部位,更容易保证楼盖的空心率。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轻质管或横管体管端有对接装置。在楼盖施工时,便于轻质管彼此之间相互连接与定位,其对接装置为轻质管或横管体管端的堵头或加劲肋上的孔洞、槽、杆、定位紧固件、承接口、连结铁丝或丝杆、螺母。这样,方便设计与施工单位的选用。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轻质管或横管体或两者内有加劲肋或加劲杆或加强筋。这样,轻质管的强度与刚度大大提高,受力与传力性能更好,相应楼盖的力学性能也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轻质管、横管体、堵头、加劲肋、加劲杆或者加强筋中有增强物。这样,轻质管的强度与刚度大大提高,受力与传力性能更好,相应楼盖的力学性能也得到了提高。其增强物可为钢筋、钢丝、纤维丝或束、钢筋网、钢丝网、纤维网或布、无纺布、金属薄条带、包装带、编织带中的至少一个。若增强物为薄条带,且带有孔、槽、棘头等,则与胶结料的粘结强度更大,并可相应减薄轻质管的壁厚,节约材料,减轻管的自重,方便搬运与施工,有利于进一步降低楼盖的施工成本。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轻质管或横管体外有露加劲肋、露加劲杆、露增强物中的至少一个与现浇砼粘结成整体。这样,轻质管与现浇砼的粘结强度更大,楼盖的整体性更好。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轻质管或横管体有开口的带模腔的空心孔,或者空心孔内同时还有钢筋或钢丝网增强物,现浇砼进入空心孔内形成现浇砼短柱。这样,楼盖施工时,现浇砼进入空心孔内,提高了轻质管与现浇砼之间的相互嵌固作用,提高了楼盖的整体性;若还有钢筋或钢丝网等增强物,则与现浇砼之间的粘结更牢,强度更高,则楼盖的整体性更好。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轻质管或横管体或两者为金属管、塑料管、水泥纤维管、水泥钢丝网管、水泥增强网孔布管、纸管。这样,方便设计与施工单位的选用,有利于降低楼盖的施工成本。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轻质管或横管体或两者上有凹洞、凸筋、凸块、凸钉或定位丝、杆中的至少一个。这样,能提高轻质管与现浇砼之间的相互嵌固作用,提高楼盖的整体性。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有至少二个轻质管由横管体相连构成成组管体。这样,楼盖施工更方便,施工速度更快,成本更低。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轻质管或横管体中有预设的穿管线的预置管或风管中的至少一个。这样,楼盖施工时,能方便各种管线的布设,加快施工速度,降低施工成本。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各附图中,1为钢筋砼,2为轻质管,3为轻质管2上伸出的横管体,4为凹槽,5为凹槽4中形成的现浇砼肋,在以下各附图中,编号相同的,其说明相同。如图1所示,轻质管2上伸出有横管体3,轻质管2之间的现浇钢筋砼肋成为带加强墩式现浇砼肋,同时,在轻质管2上有横向的凹槽4,在凹槽4中形成了楼盖的现浇砼肋5。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其横管体3的管底面凹陷于轻质管2的管底面。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其横管体3上有至少一条凹槽4,现浇砼在凹槽4中形成了楼盖的现浇砼肋5。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其横管体3位于轻质管2的同一侧。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其横管体3在轻质管2的两侧的同一轴线上对称布置。且在布设时,横管体3相互靠紧,轻质管2之间的现浇砼肋成为了现浇砼剪力墩,相应楼盖成了剪力墩式现浇砼空心楼盖。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其凹槽4设置在轻质管2和横管体3的上下两个平行的平面内。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其横管体3在轻质管2的两侧交错布置。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8的结构示意图,其横管体3沿轻质管2的三个方向伸出,其中,二个方向的横管体3的轴线在同一平面内,另一方面的横管体3的轴线与上述二个方向的横管体3所在的平面垂直,该方向的横管体3可作为施工时的定位支撑用,有利于加快施工速度,横管体3作定位用时,图8可翻转180°观看即可。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9的结构示意图,其横管体3沿轻质管2的四个方向伸出,相邻两个方向的横管体3的轴线所在平面彼此互相垂直。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10的结构示意图,其轻质管2的管底壁厚大于管体的其它管壁厚度。同时,其管底与楼盖的底面齐平,有利于加快施工速度,降低施工成本。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11的结构示意图,其轻质管2和横管体3的管体内有钢丝、金属薄条带增强物6。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12的结构示意图,其轻质管2与横管体3的管体外轮廓尺寸不相同,轻质管2的横截面形状比横管体3大,各横管体3的外轮廓尺寸相同。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13的结构示意图,其轻质管2的横截面形状为弧角四边形;其横管体3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14的结构示意图,其横管体3之间的间隔不相同。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15的结构示意图,其轻质管2和横管体3内填满有轻质材料7,图示为膨胀珍珠岩。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16的结构示意图,其横管体3的管端口有堵头8,轻质管2的管端口有加劲肋9。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17的结构示意图,其轻质管2和横管体3的管端有插销式对接装置10。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18的结构示意图,其轻质管2内设置有加劲肋9、加劲杆11和加强筋12。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19的结构示意图,其轻质管2、堵头8内有钢丝和金属薄条带增强物6。
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20的结构示意图,其轻质管2外露加劲肋9、露加劲杆11、露加强筋12与现浇砼粘结成整体。
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21的结构示意图,其轻质管2上有开口的带模腔的空心孔13,空心孔13内同时还有钢筋增强物6,现浇砼进入空心孔13内形成现浇砼短柱。
图22是本发明实施例22的结构示意图,其轻质管2和横管体3上有凹洞14、凸筋15、凸块16、凸钉17和定位杆18。
图23是本发明实施例23的结构示意图,其两根轻质管2由横管体3相连构成成组管体。
图24是本发明实施例24的结构示意图,其轻质管2和横管体3中设置有穿管线的预置管19和风管20,且轻质管2的下部设置有拉钩式定位件1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发明如附图所示,包括钢筋砼1、轻质管2,轻质管2埋置在钢筋砼1中,其特征在于轻质管2上伸出有至少一截横管体3,并在轻质管2上有至少一条横向凹槽4,现浇砼在横向凹槽4中形成楼盖的现浇砼肋5。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各附图中,1为钢筋砼,2为轻质管,3为轻质管2上伸出的横管体,4为凹槽,5为凹槽4中形成的现浇砼肋,在以下各附图中,编号相同的,其说明相同。如图1所示,轻质管2上伸出有横管体3,轻质管2之间的现浇钢筋砼肋成为带加强墩式现浇砼肋,同时,在轻质管2上有横向的凹槽4,在凹槽4中形成了楼盖的现浇砼肋5。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横管体3的管底面凹陷于轻质管2的管底面。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其横管体3的管底面凹陷于轻质管2的管底面。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横管体3上有至少一条凹槽4,现浇砼在凹槽4中形成楼盖的现浇砼肋5。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其横管体3上有至少一条凹槽4,现浇砼在凹槽4中形成了楼盖的现浇砼肋5。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横管体3位于轻质管2的一侧。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其横管体3位于轻质管2的同一侧。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横管体3在轻质管2的两侧的同一轴线上对称布置。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其横管体3在轻质管2的两侧的同一轴线上对称布置。且在布设时,横管体3相互靠紧,轻质管2之间的现浇砼肋成为了现浇砼剪力墩,相应楼盖成了剪力墩式现浇砼空心楼盖。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轻质管2或横管体3上的凹槽4设置在管体的同一个平面内或平行的上下两个平面内或两侧。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其凹槽4设置在轻质管2和横管体3的上下两个平行的平面内。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横管体3在轻质管2的两侧交错布置。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其横管体3在轻质管2的两侧交错布置。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横管体3沿轻质管2的三个方向伸出,其中,二个方向的横管体3的轴线在同一平面内,另一方向的横管体3的轴线方向与上述二个方向的横管体3所在的平面垂直。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8的结构示意图,其横管体3沿轻质管2的三个方向伸出,其中,二个方向的横管体3的轴线在同一平面内,另一方面的横管体3的轴线与上述二个方向的横管体3所在的平面垂直,该方向的横管体3可作为施工时的定位支撑用,有利于加快施工速度,横管体3作定位用时,图8可翻转180°观看即可。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横管体3沿轻质管2的四个方向伸出,相邻两个方向的横管体3的轴线所在平面彼此互相垂直。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9的结构示意图,其横管体3沿轻质管2的四个方向伸出,相邻两个方向的横管体3的轴线所在平面彼此互相垂直。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轻质管2或横管体3的管底壁厚度大于管体的其它管壁厚度。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10的结构示意图,其轻质管2的管底壁厚大于管体的其它管壁厚度。同时,其管底与楼盖的底面齐平,有利于加快施工速度,降低施工成本。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轻质管2或横管体3的管体内有增强物6,增强物6为纤维、纤维网或布、钢丝网、钢筋网、钢丝、钢筋、金属薄条带、包装带或者编织带中的至少一个。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11的结构示意图,其轻质管2和横管体3的管体内有钢丝、金属薄条带增强物6。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轻质管2与横管体3或各横管体3的管体外轮廓尺寸相同或不同。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12的结构示意图,其轻质管2与横管体3的管体外轮廓尺寸不相同,轻质管2的横截面形状比横管体3大,各横管体3的外轮廓尺寸相同。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轻质管2或横管体3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类圆形、类椭圆形、多边形、弧角多边形或者其组合。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13的结构示意图,其轻质管2的横截面形状为弧角四边形;其横管体3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横管体3之间的间隔相同或不同或混杂设置。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14的结构示意图,其横管体3之间的间隔不相同。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轻质管2或横管体3或两者为空心管。图1至图14中的轻质管2和横管体3均为空心管。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轻质管2或横管体3或两者内填充有部分或全部轻质材料7。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15的结构示意图,其轻质管2和横管体3内填满有轻质材料7,图示为膨胀珍珠岩。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轻质管2或横管体3端口有堵头8或加劲肋9。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16的结构示意图,其横管体3的管端口有堵头8,轻质管2的管端口有加劲肋9。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轻质管2或横管体3管端有对接装置10。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17的结构示意图,其轻质管2和横管体3的管端有插销式对接装置10。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轻质管2或横管体3或两者内有加劲肋9或加劲杆11或加强筋12。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18的结构示意图,其轻质管2内设置有加劲肋9、加劲杆11和加强筋12。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轻质管2、横管体3、堵头8、加劲肋9、加劲杆11或者加强筋12中有增强物6。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19的结构示意图,其轻质管2、堵头8内有钢丝和金属薄条带增强物6。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轻质管2或横管体3外有露加劲肋9、露加劲杆11、露增强物6中的至少一个与现浇砼粘结成整体。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20的结构示意图,其轻质管2外露加劲肋9、露加劲杆11、露加强筋12与现浇砼粘结成整体。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轻质管2或横管体3有开口的带模腔的空心孔13,或者空心孔13内同时还有钢筋或钢丝网增强物6,现浇砼进入空心孔13内形成现浇砼短柱。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21的结构示意图,其轻质管2上有开口的带模腔的空心孔13,空心孔13内同时还有钢筋增强物6,现浇砼进入空心孔13内形成现浇砼短柱。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轻质管2或横管体3或两者为金属管、塑料管、水泥纤维管、水泥钢丝网管、水泥增强网孔布管、纸管。图1至图21所示的轻质管2和横管体3均为水泥纤维管。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轻质管2或横管体3或两者上有凹洞14、凸筋15、凸块16、凸钉17或定位丝、杆18中的至少一个。图22是本发明实施例22的结构示意图,其轻质管2和横管体3上有凹洞14、凸筋15、凸块16、凸钉17和定位杆18。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有至少二个轻质管2由横管体3相连构成成组管体。图23是本发明实施例23的结构示意图,其两根轻质管2由横管体3相连构成成组管体。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轻质管2或横管体3中有预设的穿管线的预置管19或风管20中的至少一个。图24是本发明实施例24的结构示意图,其轻质管2和横管体3中设置有穿管线的预置管19和风管20,且轻质管2的下部设置有拉钩式定位件18。
本发明实施时,先制作好带横管体3和凹槽4的轻质管2,支楼盖模板,铺设楼盖下底部钢筋及轻质管2之间的现浇砼肋钢筋,安放轻质管2,再铺设楼盖上部钢筋,检查无误后,浇砼,养护至规定龄期脱模即可。
权利要求
1.一种现浇钢筋砼楼盖,包括钢筋砼(1)、轻质管(2),轻质管(2)埋置在钢筋砼(1)中,其特征在于轻质管(2)上伸出有至少一截横管体(3),并在轻质管(2)上有至少一条横向凹槽(4),现浇砼在横向凹槽(4)中形成楼盖的现浇砼肋(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现浇钢筋砼楼盖,其特征在于横管体(3)的管底面凹陷于轻质管(2)的管底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现浇钢筋砼楼盖,其特征在于横管体(3)上有至少一条凹槽(4),现浇砼在凹槽(4)中形成楼盖的现浇砼肋(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现浇钢筋砼楼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管体(3)位于轻质管(2)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现浇钢筋砼楼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管体(3)在轻质管(2)的两侧的同一轴线上对称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现浇钢筋砼楼盖,其特征在于轻质管(2)或横管体(3)上的凹槽(4)设置在管体的同一个平面内或平行的上下两个平面内或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现浇钢筋砼楼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管体(3)在轻质管(2)的两侧交错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现浇钢筋砼楼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管体(3)沿轻质管(2)的三个方向伸出,其中,二个方向的横管体(3)的轴线在同一平面内,另一方向的横管体(3)的轴线方向与上述二个方向的横管体(3)所在的平面垂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现浇钢筋砼楼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管体(3)沿轻质管(2)的四个方向伸出,相邻两个方向的横管体(3)的轴线所在平面彼此互相垂直。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现浇钢筋砼楼盖,其特征在于轻质管(2)或横管体(3)的管底壁厚度大于管体的其它管壁厚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现浇钢筋砼楼盖,其特征在于轻质管(2)或横管体(3)的管体内有增强物(6),增强物(6)为纤维、纤维网或布、钢丝网、钢筋网、钢丝、钢筋、金属薄条带、包装带或者编织带中的至少一个。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现浇钢筋砼楼盖,其特征在于轻质管(2)与横管体(3)或各横管体(3)的管体外轮廓尺寸相同或不同。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现浇钢筋砼楼盖,其特征在于轻质管(2)或横管体(3)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类圆形、类椭圆形、多边形、弧角多边形或者其组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现浇钢筋砼楼盖,其特征在于横管体(3)之间的间隔相同或不同或混杂设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现浇钢筋砼楼盖,其特征在于轻质管(2)或横管体(3)或两者为空心管。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一种现浇钢筋砼楼盖,其特征在于轻质管(2)或横管体(3)或两者内填充有部分或全部轻质材料(7)。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现浇钢筋砼楼盖,其特征在于轻质管(2)或横管体(3)端口有堵头(8)或加劲肋(9)。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一种现浇钢筋砼楼盖,其特征在于轻质管(2)或横管体(3)管端有对接装置(10)。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现浇钢筋砼楼盖,其特征在于轻质管(2)或横管体(3)或两者内有加劲肋(9)或加劲杆(11)或加强筋(12)。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一种现浇钢筋砼楼盖,其特征在于轻质管(2)、横管体(3)、堵头(8)、加劲肋(9)、加劲杆(11)或者加强筋(12)中有增强物(6)。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一种现浇钢筋砼楼盖,其特征在于轻质管(2)或横管体(3)外有露加劲肋(9)、露加劲杆(11)、露增强物(6)中的至少一个与现浇砼粘结成整体。
22.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现浇钢筋砼楼盖,其特征在于轻质管(2)或横管体(3)有开口的带模腔的空心孔(13),或者空心孔(13)内同时还有钢筋或钢丝网增强物(6),现浇砼进入空心孔(13)内形成现浇砼短柱。
23.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现浇钢筋砼楼盖,其特征在于轻质管(2)或横管体(3)或两者为金属管、塑料管、水泥纤维管、水泥钢丝网管、水泥增强网孔布管、纸管。
24.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现浇钢筋砼楼盖,其特征在于轻质管(2)或横管体(3)或两者上有凹洞(14)、凸筋(15)、凸块(16)、凸钉(17)或定位丝、杆(18)中的至少一个。
25.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现浇钢筋砼楼盖,其特征在于有至少二个轻质管(2)由横管体(3)相连构成成组管体。
26.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现浇钢筋砼楼盖,其特征在于轻质管(2)或横管体(3)中有预设的穿管线的预置管(19)或风管(20)中的至少一个。
全文摘要
一种现浇钢筋砼楼盖,包括钢筋砼(1)、轻质管(2),轻质管(2)埋置在钢筋砼(1)中,其特征在于轻质管(2)上伸出有至少一截横管体(3),并在轻质管(2)上有至少一条横向凹槽(4),现浇砼在横向凹槽(4)中形成楼盖的现浇砼肋(5)。这样,由于在轻质管(2)上伸出有横管体(3),楼(屋)盖中的砼进一步被掏空,因而砼耗量小、自重轻、抗震性能好,纵向刚度相对削弱,同时由于在轻质管(2)上设置有横向的凹槽(4),这样,现浇砼能形成横向的现浇砼肋(5),进一步提高了楼(屋)盖的横向刚度,减少了楼(屋)盖的双向刚度差异。
文档编号E04B5/16GK1525026SQ0311811
公开日2004年9月1日 申请日期2003年2月26日 优先权日2003年2月26日
发明者邱则有 申请人:邱则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