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建筑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0774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震建筑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物,特别是一种防震建筑物。
背景技术
随着地球上人口越来越多,使得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越来越少,到处显得地狭人稠,也因此,拜工业发达、科技进步之赐,各式各样的建筑物即越建越高,到处显得高楼林立,以求能有效解决日益增多人口的居住问题。
而现今的建筑法规规定建筑物在建造时,其皆需先于地表向下挖设供设置地基的坑洞,于坑洞内铺设铁网、钢筋且灌注入水泥以形成地基,再于地基上搭建各式的建筑物,以求能利用地基稳固支撑建筑物,令建筑物更具坚固性。
然而,建筑物虽可借由地基的设置达到更为坚固实用的预期功效,但也在多年的实施使用中发现,建筑物若建筑在位于地震带上的地区,由于建筑物底部的地基为埋设在地表下,使得地震发生时,建筑物整体形成与在自然地震爆发的能量相抗衡的状态,往往因地震强度过强、建筑物不够坚固等,造成建筑物倒塌、毁损而危害人们生命安全的情况发生。虽然建筑法规因应已往所发生的大地震所造成灾害,有加以修改规定建筑物于建造时所需的建筑强度,但大自然所爆发的能量是无法预期的,并不能保证规定的建筑强度即可防止建筑物在地震中造成倒塌、毁损的情况发生,使得人们的生命安全仍然是饱受威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确保安全、将地震带来的人员伤亡、财物损失减到最低、使用寿命长的防震建筑物。
本实用新型包含上地基及设置于上地基上的建筑物主体;上地基由工字型钢、焊设于工字型钢上、下的钢铁网及灌注于其内的水泥构成,上地基周缘分别竖向设有供建筑物主体搭建的数条直立状工字型钢;上地基设置于下地基上,并与下地基之间呈不相互连接的固定。
其中上地基下表面设有木板层,以使上地基经木板层设置于下地基上。
设置于上地基下表面的木板层下表面与下地基之间设有借以涂抹在下地基上表面形成的油层。
上地基例边固设扣件。
直立状工字型钢表面涂抹用以保护的具润滑效果的油质。
建筑物主体各墙面分别设有相互排列顶抵支撑固设的横向、纵向工字型钢、焊设于各横向、纵向排列的工字型钢间的钢铁网及灌注于其内的水泥构成。
由于本实用新型包含上地基及设置于上地基上的建筑物主体;上地基由工字型钢、焊设于工字型钢上、下的钢铁网及灌注于其内的水泥构成,上地基周缘分别竖向设有供建筑物主体搭建的数条直立状工字型钢;上地基设置于下地基上,并与下地基之间呈不相互连接的固定,借由与下地基之间呈不相互连接的固定的上地基设置于下地基上,在发生地震时不会形成与地震能量相抗衡状态,使得其不会因外力影响造成倒塌、毁损而能保持较长的使用年限及能确保居位在其内人们的生命安全;建造时,使得其整体建造花费并不会较建筑法中规定建造的建筑物花费多,且更具防震效果;减少重建导致的环保问题、能源浪费、负担问题;于必要时,亦能利用大型机具进行搬迁、移动、转向;旁边进行其他工程时,不会受到影响;可应付地震摇晃的侧向力量,以随着地震摇动吸收掉大部分震波、能量,在强震后依然能保持其结构的完整性。不仅确保安全、将地震带来的人员伤亡、财物损失减到最低,而且使用寿命长,从而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分解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结构示意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设置于下地基1上,其由木板层3、设于木板层3下表面与下地基1上表面之间的油层2、设于木板层3上表面的上地基4及建筑物主体5构成。
下地基1为于地表下挖设坑洞,且在坑洞内设有数条沟槽,数条沟槽内分别埋设数条工字型钢,并于数条工字型钢间焊设钢铁网,再灌注入水泥,待凝固后即形成下地基1。
上地基4设置于木板层3上表面,其由工字型钢及焊设于工字型钢上、下的钢铁网构成,上地基4周缘分别竖向设有数条直立状工字型钢41,并于直立状工字型钢41表面涂抹用以保护的具润滑效果的油质。再予以灌注入水泥,待水泥凝固后即形成上地基4。并于上地基4侧面固设扣件42。
设置于木板层3下表面与下地基1上表面之间的油层2为涂抹在下地基1的上表面的牛油或其它具润滑效果的油质。
建筑物主体5借由上地基4周缘的数条直立状工字型钢41设置于上地基4上。如图4所示,建筑物主体5各墙面分别设有相互排列顶抵支撑固设的横向、纵向工字型钢51,且于各横向、纵向排列的工字型钢51间焊设钢铁网,再灌注入水泥,借以加强垂直墙面承载重力,而具有更佳的建筑强度。
本实用新型借由设置于上地基4下方的木板层3及油层2而与下地基1之间呈不相互连接的固定,在发生地震时不会形成与地震能量相抗衡状态。
本实用新型借由设置于上地基4下方的木板层3及油层2而与下地基1之间呈不相互连接的固定,使得在路面拓宽、建筑物建造方向不适当等因素下,可利用大型机具扣设于上地基4侧面扣件42,以将上地基4、木板层3连同设置于上地基4上的建筑物主体5进行拖动搬迁或转动作业,令建筑物主体5能更完全适合人们居住、使用。
借由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建造完成后,由于在地震发生时,其不与地震能量相抗衡,使得其不会因外力影响造成倒塌、毁损而能保持较长的使用年限。
2、本实用新型建造完成后,由于在地震发生时,其不与地震能量相抗衡,使得其不会因外力影响造成倒塌、毁损而能确保居位在其内人们的生命安全。
3、本实用新型建造完成后,由于其并不需要其它特别技术、结构,使得其整体建造花费并不会较建筑法中规定建造的建筑物花费多,然而本实用新型确较其更具防震效果,从而更增加本实用新型的实用功效性。
4、本实用新型建造完成后,由于其并不受外力影响,不会在地震发生时造成倒塌、毁损,以增加其使用年限,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减少重建导致的环保问题、能源浪费、负担问题。
5、本实用新型借由其上地基侧边的扣件,使得其于必要时,亦能利用大型机具扣住扣件进行搬迁、移动、转向。
6、本实用新型建造完成后,借由设置于上地基下方的木板层及油层而与下地基之间呈不相互连接的固定,使得本实用新型旁若有进行其他工程时,不会受到影响。
7、本实用新型于直立状工字型钢表面涂抹具润滑效果的油质,使得本实用新型拆掉重建时,其上地基仍可重复使用。
8、在发生地震时,本实用新型上地基带动建筑物主体相对下地基滑动,以应付地震摇晃的侧向力量,令本实用新型随着地震摇动吸收掉大部分震波、能量,而让本实用新型在强震后依然能保持其结构的完整性。
9、本实用新型建筑物主体的各墙面皆分别排列设有数条横向、纵向的工字型钢,且于各工字型钢间皆焊设钢铁网再灌注入水泥,使得其各墙面的垂直方向承载重量更大,从而能更增加其结构强度。
权利要求1.一种防震建筑物,它包含建筑物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建筑物主体设置于上地基上;上地基由工字型钢、焊设于工字型钢上、下的钢铁网及灌注于其内的水泥构成,上地基周缘分别竖向设有供建筑物主体搭建的数条直立状工字型钢;上地基设置于下地基上,并与下地基之间呈不相互连接的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震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地基下表面设有木板层,以使上地基经木板层设置于下地基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震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设置于上地基下表面的木板层下表面与下地基之间设有借以涂抹在下地基上表面形成的油层。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防震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地基侧边固设扣件。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防震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直立状工字型钢表面涂抹用以保护的具润滑效果的油质。
6.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防震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建筑物主体各墙面分别设有相互排列顶抵支撑固设的横向、纵向工字型钢、焊设于各横向、纵向排列的工字型钢间的钢铁网及灌注于其内的水泥构成。
专利摘要一种防震建筑物。为提供一种确保安全、将地震带来的人员伤亡、财物损失减到最低、使用寿命长的建筑物,提出本实用新型,它包含上地基及设置于上地基上的建筑物主体;上地基由工字型钢、焊设于工字型钢上、下的钢铁网及灌注于其内的水泥构成,上地基周缘分别竖向设有供建筑物主体搭建的数条直立状工字型钢;上地基设置于下地基上,并与下地基之间呈不相互连接的固定。
文档编号E04B1/98GK2725433SQ20042008430
公开日2005年9月14日 申请日期2004年7月13日 优先权日2004年7月13日
发明者陈卜勤 申请人:陈卜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