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增强石材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0767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复合材料增强石材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板状石材,具体讲是一种复合材料增强石材板,适用于建筑物内外墙、地板及其台面的装饰,属建材装饰板材。
技术背景石材以其自然形成的花纹、抗腐蚀能力以及美观实用性而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的内外墙、地板以及厅堂台面等部位的装饰装修,其装饰效果好的相当一部分是高档石材,国内所用的高档石材大多依赖进口,成本很高;国产石材的价格虽然相对进口石材稍低,但其板材的强度、抗裂、抗碎能力以及自重等主要性能指标与高档进口石材仍有差距;特别是用石材板装饰室外幕墙时,尤其是高层建筑,因为石材板是通过挂件挂在墙壁上的,石材板和墙壁之间留有空间,由于高层建筑所受风力的影响,容易使石材板的内外压力不等,从而导致石材装饰板产生裂纹,严重时会碎裂从高空坠落,给正常行走的人、车辆等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同时,由于石材板材沉重,不易搬运,用于内外墙装饰会使该建筑物的造价提高;而且造成楼体的负重增加,因而石材板作为装饰板材使用受到的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通过减薄石材厚度,降低石材板自重,同时又可以保证石材板的强度及安全性能要求的复合材料增强石材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复合材料增强石材板,它包括石材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石材板背面与一复合材料增强层的内表面固接。
上述的复合材料增强层根据需要可以设计为三种结构,其一种结构为玻璃钢复合材料;第二种结构为两层玻璃钢复合材料之间夹设一蜂窝状芯层构成,其蜂窝状芯层的厚度为5-20mm;第三种结构为两层玻璃钢复合材料之间夹设一聚氨酯泡沫层,其聚氨酯泡沫层的厚度为5-20mm。
上述几种复合材料增强层的外表面边缘处均可以开设有燕尾槽,其内插设有尾部为燕尾状、头部为一侧开口的矩形挂钩,其挂钩为铝合金挂钩。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利用玻璃纤维、不饱和聚酯树脂以及不饱和聚氨酯泡沫层、蜂窝状芯层等材料取代部分石材与其石材板复合为一体构成的复合材料增强石材板,在同种工况下,可以大大的降低天然石材的厚度,减轻其自重,并使其强度大幅度提高;由于该石材板的厚度减薄,重量减轻,石材的使用成本相应降低;同时,当石材板由于在高空中受风载发生破坏时,由于增强层的粘接作用,石材碎片不会掉落下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人身伤害以财产损失。
本实用新型能够满足建筑幕墙用石材板以及其他建筑用石材板的强度要求,其结构设计合理,变化灵活、安装方便,成本低,具有可施工性,可以实现工业化生产,并具有保温隔热、阻燃等作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加设挂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由石材板1与复合材料增强层2组成。复合材料增强层2与石材板1的结合,采用公知的玻璃钢复合材料的成型方法成型复合材料增强层2,将石材板1的背面铺设一层玻璃纤维布,然后用不饱和聚酯树脂涂覆其上,再铺一层玻璃纤维布,再涂覆不饱和聚酯树脂,反复多次,至1-4mm厚时,构成复合材料增强层2,此时的石材板1与复合材料增强层2由不饱和聚酯树脂完全浸渍为一体,自然固化后,复合材料增强层2与石材板1固化粘结为一体,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复合材料增强石材板;然后将石材板正面打磨、抛光形成装饰面,在成型的复合材料增强层2的外表面,可以根据施工需要,在其边缘处均匀开设有燕尾槽,燕尾槽可以开设能若干个,将尾部设为燕尾状、头部为一侧开口的矩形状铝合金挂钩3插入燕尾槽内,由不饱和聚酯树脂将其固化粘结牢固。
实施例二如图3、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由石材板1与复合材料增强层2组成。复合材料增强层2由玻璃钢复合材料增强层21与玻璃钢复合材料增强层21’组合而成,其间夹设有一蜂窝状芯层22;采用公知的玻璃钢复合材料的成型方法,由玻璃纤维布与不饱和聚酯树脂成型为玻璃钢复合材料增强层21,其厚度为4mm厚,将石材板1的背面与玻璃钢复合材料增强层21通过不饱和聚酯树脂完全浸渍为一体,再在玻璃钢复合材料增强层21上铺一层蜂窝状芯层22,蜂窝状芯层22采用塑料成型;其厚度为20mm,再在蜂窝状芯层22的另一侧铺设一层玻璃钢复合材料增强层21’,其厚度与玻璃钢复合材料增强层21相同;蜂窝的窝口垂直于两侧的玻璃钢复合材料增强层21与21’之间,其蜂窝窝口两端由两头的玻璃钢复合材料增强层21、21’包覆,构成复合材料增强层2;玻璃钢复合材料增强层21的一面与石材板1的背面固化粘结为一体,其另一面与蜂窝状芯层22的蜂窝口一端固化为一体,蜂窝状芯层22的蜂窝口另一端与玻璃纤维增强层21’固化粘结为一体,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复合材料增强石材板;然后将石材板正面打磨、抛光形成装饰面;在建筑物装修中,可以根据施工需要,将该复合材料增强层的外表面边缘处开设有若干个燕尾槽,将尾部设为燕尾状、头部为一侧开口的矩形状铝合金挂钩3插入燕尾槽内,通过复合材料增强层2上的不饱和聚酯树脂将其固化粘结牢固。该板材夹设的蜂窝状芯层22,替代了部分石材使用,减薄了石材的用量,但其板材的厚度不减,其强度与石材板1相同;由于石材板1的自重降低,其板材的运输及安装成本随之降低;用不饱和聚酯树脂将石材板1与复合材料增强层2固化粘结为一体,其板材使用的安全性得到提高,并具有良好的施工性。
实施例三该实施例基本与实施例二相同,其不同点在于复合材料增强层21与21’的厚度为1mm厚,其夹设的蜂窝状芯层22采用纤维布成型;其厚度为5mm。其蜂窝状芯层22还可以采用聚酯材料或纸料制成。
除了上述实施例外,还可以根据装饰工程需要,以及楼层设计的需要,将夹芯层的厚度设计改变,使其不超过5-20mm;同时也可以将玻璃钢复合材料增强层21与21’的厚度改变,以不超过1-4mm为限。
实施例四如图4、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由石材板1与复合材料增强层2组成。复合材料增强层2由玻璃钢复合材料增强层21与玻璃钢复合材料增强层21’组合而成,其间夹设有一不饱和聚氨酯泡沫层23;采用公知的玻璃钢复合材料的成型方法,成型为玻璃钢复合材料增强层21,其厚度为4mm;将石材板1的背面与玻璃钢复合材料增强层21通过不饱和聚酯树脂完全浸渍为一体,再在玻璃钢复合材料增强层21上铺一层聚氨酯泡沫层23,其厚度为5mm,再在不饱和聚氨酯泡沫层23的另一侧铺设一层玻璃钢复合材料增强层21’,其厚度与玻璃钢复合材料增强层21相同,不饱和聚氨酯泡沫层23两面由玻璃钢复合材料增强层21、21’包覆,构成复合材料增强层2;玻璃钢复合材料增强层21的一面与石材板1的背面固化粘结为一体,其另一面与不饱和聚氨酯泡沫层23一面固化为一体,不饱和聚氨酯泡沫层23另一面与玻璃纤维增强层21’固化粘结为一体,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复合材料增强石材板;然后将石材板正面打磨、抛光形成装饰面;在建筑物装修中,可以根据施工需要,将该复合材料增强层2的外表面边缘处开设有若干个燕尾槽,将尾部设为燕尾状、头部为一侧开口的矩形状铝合金挂钩3插入燕尾槽内,通过复合材料增强层2上的不饱和聚酯树脂将其固化粘结牢固,在施工时,可将该复合材料石材板牢固地与混凝土结构粘结为一体。
实施例五如图4、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基本与实施例四相同,不同点在于该玻璃钢复合材料增强层21与21’的厚度均为1mm;聚氨酯泡沫层23的厚度为20mm。
除了上述实施例外,还可以根据装饰工程需要,以及楼层设计的需要,将夹芯层的厚度设计改变,使其不超过5-20mm;同时也可以将玻璃钢复合材料增强层21与21’的厚度改变,以不超过1-4mm为限。
该板材夹设的不饱和聚氨酯泡沫层23,替代了部分石材使用,减薄了石材的用量,但其板材的厚度不减,其强度与石材板1相同,如厚度超过现有的石材板,其强度还会更高。使用了聚氨酯泡沫层23替代石材,还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及阻燃性能;由于石材板1的自重降低,其板材的运输及安装成本随之降低;用不饱和聚酯树脂将石材板1与复合材料增强层2固化粘结为一体,其板材使用的安全性得到提高,并具有良好的施工性及可操作性,易于工业化推广。
权利要求1.一种复合材料增强石材板,它包括石材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石材板背面与一复合材料增强层的内表面固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增强石材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增强层为玻璃钢复合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增强石材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增强层为两层玻璃钢复合材料之间夹设一蜂窝状芯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材料增强石材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状芯层的厚度为5-2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增强石材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增强层为两层玻璃钢复合材料之间夹设一聚氨酯泡沫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材料增强石材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泡沫层的厚度为5-2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所述的复合材料增强石材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钢复合材料的外表面边缘开设有燕尾槽,其内插设有尾部为燕尾状的挂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材料增强石材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钩为铝合金挂钩。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增强石材板,特别适用于建筑物内外墙、地板及台面的装饰,属建材装饰板材。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复合材料增强石材板,它包括有石材板与复合材料增强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增强层为玻璃钢复合材料,其内表面通过不饱和聚酯树脂与所述石材板背面固化粘接而成。该复合材料增强石材板利用玻璃钢复合材料与芯材取代部分石材,使石材厚度减薄,其石材的自重减轻,在同种工况下,其强度与同等厚度的石材板相同或更高,并具有保温隔热、阻燃作用,使用的安全性能得到提高,能够满足建筑幕墙用石材板的强度要求,其结构变化灵活、安装方便,成本低,可以实现工业化生产。
文档编号E04F13/14GK2721767SQ20042008406
公开日2005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04年7月19日 优先权日2004年7月19日
发明者张荣琪, 张林文 申请人:北京玻璃钢研究设计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