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预制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水泥基渗透结晶 型防水预制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程中,绝大多数建筑物为混凝土或砂浆材料制成,混 凝土和砂浆是一种多孔物质,所形成构造物也多孔易裂,经常容易 发生渗水或漏水的现象。传统的建筑物防水措施一般是在混凝土的 表面使用防水涂料或者防水剂,但这些措施属本质防水,产生的防水层都存在着耐久性较差的缺点, 一般寿命只能在3-5年之间,而 且所采用的防水化工材料也容易造成环境的污染,所以一般都不能在一些重要建筑工程中适用;虽然现在市面上也出现了一种渗透结晶型的防水材料,但目前只是作为混凝土添加剂一起搅拌浇注使用 和表面涂刷使用,并且由于价格较贵,如果建筑物全部采用这种方 式来进行防水渗漏工作,会使得建筑工程的成本变得很高,而且由 于后续混凝土管道旁等处还会可能发生渗漏,因此维修费用无法控制。另外g前有种比较常用的防水措施是采取一些柔性防水巻材配 以金属构件来实现防水堵漏的,例如在专利公开(公告)号CN2541699中就介绍了一种排水管道防水圈(铁套管)的结构,虽 然这种产品结构已经在建筑工程领域中得以广泛的普及和应用,但 是这种防水渗漏的结构型式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具体为1. 该产品和管道之间的胶粘剂在时间长后容易发生脱胶或老化, 从而在此处发生渗漏。2. 该产品在混凝土浇注时预埋,日后管孔需要重新移位时,只能 全部作拆除,破坏面大,施工难度也加大。3. 该金属构件适用于浇注时安装预埋,如后期施工或装修、维修 过程中则无法适用此种方式。4. 该产品如果一旦发生渗漏,不容易作修复。5. 普通混凝土和金属构件、PVC塑料件属不同性质的物品,因 此产品寿命与混凝土材料不同,耐久性较差,不能做到永久性防护, 时间长后相互之间极易产生脱离引起渗漏。6. 不能自我修复混凝土内部的各种裂缝,不能形成有效的防渗结 构,达不到理想的防渗效果。7. 综合成本较高,而且铁红色的氧化水会影响墙面,污染环境。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许多不足,提供一种轻盈 牢固、方便实用、防水堵漏效果更理想的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预 制件以及其制备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预制件包 括渗透结晶型材料、发泡剂、水泥、沙子和水,各组份的重量配比 为渗透结晶型材料2-90份,发泡剂0-15份,水泥0-40份,沙子 0-60份,水10-40份。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预制件的各组分重量配比为渗透结晶型材料60-80份,发泡剂0-10份,水泥20-35份,沙子20-55 份,水20-30份。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预制件的形状为固定的立体几何 体,其截面形状为圆形、圆环形、三角形、四边形或者多边形中的 至少一种。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上述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预制件的制备 方法,具体包括以下的步骤1. 筛选去除杂质及大颗粒的原料;2. 配料根据配方进行配料;3. 送料将原料输送至搅拌机;4. 搅拌通过搅拌机将原料搅拌均匀;5. 成型用模型对原料进行成型;6. 包装包装。本发明的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预制件可以根据实际工况的需 要,制成各种形状的防水片、防水圈、防水套、防水块、防水管桩、 三角型止水带等立体几何体产品,使用时可以安装在混凝土结构缝隙处或者管道旁边,也可以直接浇注在混凝土的内部,在水的作用 下,渗透结晶型防水预制件材料的周围会发生化学反应,立即在混 凝土的内部形成微小的针状结晶体;该结晶体具有亲水性,可以逆 水压增长,最终形成不溶性的枝蔓状结晶并与混凝土结合为整体, 阻塞住混凝土内部的空隙,进而阻止水的进一步渗入;同时,该结 晶体在混凝土的内部还能被再次激活,随着时间的推移,渗入处会 渐渐干燥,但再遇水时还能会再次发生化学反应并生长,延伸到混 凝土内部的更深处,进而达到永久性的防渗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 该产品与混凝土材料性质基本相同,提高了结晶体在混凝土 内部的穿透率,互相之间不易产生脱离引起渗漏。在水的作用下能 不断地自我修复混凝土内部的各种裂缝,形成有效的防渗结构,达 到理想的防渗效果,属本质防水。2. 制成与防渗部位相配合的零件产品,适用范围广,施工周期 短,综合成本低。而且由于使用了混凝土发泡剂,使本产品轻盈牢 固,可锯可钉,施工更为方便。3. 预制件产品适用于在浇注时安装预埋,也适用于后期施工或 装修、维修过程中使用。日后管孔如需重新移位时,免拆除,没有 破坏面,无施工难度。4. 产品寿命与混凝土材料相同,耐久性更强,而且由于是针对 不同防渗部位采用不同形状的产品结构,因此能取得更为理想的防 渗效果,基本做到永久性防护。5. 如果一旦发生渗漏,极易在各种部位进行修复。6. 无毒无害,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图1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防水套的应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防水圈的应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阐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下将详细描述具体的实 施方案。实施例1:本发明的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预制件由渗透结晶 型材料、发泡剂、水泥、沙子、水组成,其中渗透结晶型材料采购 自加拿大凯顿(Krypton)国际公司的KRYSTOL混凝土防水系统之 KRYSTOL KIM,发泡剂为市售,各组份的重量配比为渗透结晶型材 料22份,发泡剂8份,水泥40份,沙子10份,水20份;配料后 搅拌,用模型成型,制成防水套。如图1所示,该防水套2截面呈 圆环形,内圈套在PVC或铁管道的排水管1的外面,外圈与楼板层 3相接,与排水管1同时浇注固定在楼板层3的混凝土内,堵塞住 排水管1与混凝土 3之间的缝隙。实施例2:本发明的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预制件由渗透结晶 型材料、发泡剂、水泥、沙子、水组成,其中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 水材料采购自加拿大凯顿(Krypton)国际公司的KRYSTOL混凝土防 水系统之KRYSTOL Tl,发泡剂为市售,各组份的重量配比为渗透 结晶型材料50份,发泡剂3份,水泥20份,沙子5份,水22份; 配料后搅拌,用模型成型,制成防水圈。如图2所示,该防水圈呈 圆环形,分上口防水圈4和下口防水圈6,分别安装在排水管1的 上下口处。安装时先和排水管l分别套合后, 一起浇注固定在混凝 土构件5中。如果日后此排水管需要重新移位,可直接采用圆形的 防水片或防水块堵盖住此管孔即可。实施例3:本发明的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预制件由渗透结晶 型材料、发泡剂、水泥、沙子、水组成,其中渗透结晶型材料采购 自新韩靠密斯(国际)防水技术开发公司,发泡剂为市售,各组份的 重量配比为渗透结晶型材料2份,发泡剂15份,水泥30份,沙 子30份,水23份;配料后搅拌,用模型成型制成方形的防水块。实施例4:本发明的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预制件由渗透结晶 型材料、发泡剂、水泥、沙子、水组成,其中渗透结晶型材料采购 自加拿大凯顿(Krypton)国际公司的KRYSTOL混凝土防水系统之 KRYSTOL KIM,发泡剂为市售,各组份的重量配比为渗透结晶型材 料8份,发泡剂12份,水泥7份,沙子60份,水13份;配料后搅 拌,用模型成型制成圆形的防水片,盖住排水管的涌水口。实施例5:本发明的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预制件由渗透结晶 型材料、水泥、沙子、水组成,其中渗透结晶型材料采购自加拿大凯顿(Krypton)国际公司的KRYST0L混凝土防水系统之KRYST0L Tl, 各组份的重量配比为渗透结晶型材料75份,水泥4份,沙子6 份,水15份;配料后搅拌,用模型成型制成防水管桩。实施例6:本发明的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预制件由渗透结晶 型材料、发泡剂和水组成,其中渗透结晶型材料采购自加拿大凯顿 (Krypton)国际公司的KRYST0L混凝土防水系统之KRYST0L KIM, 发泡剂为市售,各组份的重量配比为渗透结晶型材料90份,发泡 剂2份、水8份;配料后搅拌,用模型成型制成三角型止水带。最后,还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发明的若干个具体实 施例。显然,本发明还可以有许多变形状,各个组份或比例的调整 均可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都能从本发明公开 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状,均应认为是本发明的保护 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预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件包括渗透结晶型材料、发泡剂、水泥、沙子和水,各组份的重量配比为渗透结晶型材料2-90份;发泡剂0-15份水泥 0-40份;沙子 0-60份;水10-40份。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预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件的各组分重量配比为渗透结晶型材料60-80份; 发泡剂 0-10份水泥 20-35份;沙子 20-55份;水 20-30份。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预制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制件的形状为固定的立体几何体,其截面形状为圆形、圆环形、 三角形、四边形或者多边形中的至少一种。
4、 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预制件的方法,其特征 在于依次包括以下步骤1、 筛选去除杂质及大颗粒的原料;2、 配料根据配方进行配料;3、 送料将原料输送至搅拌机;4、 搅拌通过搅拌机将原料搅拌均匀;
5、 成型用模型对原料进行成型;
6、 包装包装。渗发水沙水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领域,旨在提供一种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预制件及其制备方法。该预制件包括渗透结晶型材料、发泡剂、水泥、沙子和水,各组份的重量配比为渗透结晶型材料2-90份,发泡剂0-15份,水泥0-40份,沙子0-60份,水10-40份。该预制件通过模型成型,制成各种形状的防水片、防水圈、防水套、防水块、防水管桩、三角型止水带等立体几何体产品,适用范围广,施工方便,成本低,基本做到永久性防护。
文档编号C04B28/00GK101215134SQ200810059108
公开日2008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14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14日
发明者袁君龙 申请人:袁君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