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灰机抹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6806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抹灰机抹灰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抹灰机,是改进的抹灰机抹灰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抹灰机出灰口的上下棱之间距离较小,抹灰装置运行到顶部不能接触 到天花板,运行到底部不能接触到地平面。墙壁的顶底会留有空位抹不到。发明内容-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给墙壁从顶到底抹灰的抹灰机抹灰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抹灰机抹灰装置,灰料受力到出灰口处,出灰口上棱为抹灰装置的最高处,出灰口下棱 为抹灰装置的最低处,即出灰口上棱到出灰腔位于支架顶框下方的上边的竖直距离大于等于 顶框横梁下边到天花板的距离;出灰口下棱到出灰腔位于支架底框上方的下边的竖直距离大 于等于底框横梁上边到地平面的距离。抹灰装置上升到最高处时,出灰口上棱能接触到天花 板,抹灰装置下降到最低处时,出灰口下棱能接触到地平面。出灰口分为上出灰口、下出灰口,整个出灰口正面为一个平面。上出灰口、下出灰口中 间用空腔或横板分开;出灰口上下棱之间可有竖板连接。出灰口处安装振动软轴,振动软轴 与振动电机相连,振动软轴可以弯曲,位于上出灰口或/和下出灰口处。出灰口正面处有可移 动的抹灰板,抹灰板背面与出灰口正面活动接触;抹灰板与抹灰板调节装置相连。抹灰板两 侧边背面顶底或中间处有卡点;出灰口两侧边中间或顶底处有卡点;出灰口卡点位于抹灰板 卡点之间或抹灰板卡点位于出灰口卡点之间,可与之相卡。抹灰装置的出灰腔位于支架顶底 横梁之间处的上下边间距或/和两侧边间距最小。出灰口处可移动连接相适配的框,框的四角 与抹灰装置出灰腔截面最小的侧边中间处用带锁定可调长度结构连接。出灰腔与支架顶底横 梁接触处的上下边或/和两侧边的上部、下部处为柔韧层或褶铍部或有弹性。抹灰装置正面提 升绳子的下方位置与下拉绳子连接,下拉绳子的另一端经支架底框横梁两端处滑轮与相对应 的提升绳子连接;合二为一的绳子在缠绳区上缠绕一定圈数,绳子与缠绳区的摩擦力大。本发明的优点能给墙壁抹灰从顶到底,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易于制造。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做进--步说明。图l抹灰机正视2抹灰板示意3抹灰板俯视4出灰口正视5出灰口、抹灰板、出灰腔结构示意6绳子调节器结构示意7绳子微调器结构示意8滑轮限位孔9滑轮限位孔10抹灰板斜面、刮棱示意图L立柱2.抹灰板3.滑道4.滚针5.滑道空位6.振动电机7.振动板8.振动软 轴9.滑轮10.电机ll.缠绳区12.出灰口 13.上出灰口 14.下出灰口 15.空腔16.抹灰头上边17.下边18.销钉19.杠杆20.销钉21.夹紧臂22.手动臂23.限位件 24.抹灰板绳25.顶绳杆26.小滑轮27.抹灰板卡点28.螺杆29.固定点30.螺母31.锁紧螺母32.刻度 34.限位孔35.分绳圈36.固定点37横梁38.横梁39.巻轴 40出灰口上棱 41出灰口下棱 42斜面或圆弧面 43弹性条 44卡件 45柔韧层或 褶皱部 46弹性件 55.绳子调节器62横板 63竖板64带锁定可调长度结构 65 斜面66刮棱70.出灰口卡点71.滑道79.圆锥80.挡绳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抹灰机由支架、抹灰装置、提升装置、行走装置、调垂直装置等组成;支架由立柱、顶 框、底框等组成;抹灰装置由滑行器、抹灰头、出灰腔、出灰口、灰料斗、抹灰板等组成; 提升装置由电机、减速器、巻辊、缠绳区等组成。抹灰机面向墙壁面为正面,相反的一面为 背面,左右两面为侧面。图l为抹灰机正视图。立柱1可以为所示正面2根,也可以在背面 对应处有2根。底框安装行走装置、调垂直装置等,图中未画。图1中抹灰板2刚好遮住出 灰口 12。抹灰板2略高略宽于出灰口为佳,图2、图3中,抹灰板两侧边的背面有滑道3, 滚针4,滚针也可是滚珠。图2中滚针4为虛线,不能直接看到。出灰口两侧有与滑道3配 套的滑道71,滚针(滚珠)4为滑道3与滑道71的相接触面。滑道空位5为滑道71的位置。 抹灰板两侧背面纵向中间处有卡点27与出灰口两侧的上、下卡点70可以相卡住,即卡点27 始终在上下卡点70之间,如图4图5中。卡点27或一个卡点70可为固定点,也可为可拆式 或可移动式。抹灰板卡点27可为两个,位于顶底处,出灰口卡点70可为一个,位于中间处。 抹灰板为硬度、弹性、韧性好的薄板。抹灰板不受力时为正面略凹的圆弧板,抹灰板与出灰 口滑道配合安装后,抹灰板为平面。抹灰板本身可为直板,抹灰板强度较高时,抹灰板为直 板为佳。出灰腔是抹灰头顶边、底边、两侧边所围成的腔体,是整个抹灰头四周向中心成斜 面或圆弧面42逐渐收縮而成的灰料自灰料斗向出灰口移动的腔体;出灰腔纵截面或/和横截 面最小处为支架(四根立柱)正面顶底横梁之间,能与顶底框横梁接触处。图2中,抹灰板背面的卡件44也可安装在抹灰板中间处,出灰口中间处的竖板可作为滑 道与卡件配合。若抹灰板强度较高,则抹灰板是直板为佳,抹灰板中间处只有与竖板对应的 一个卡件44作为滑道为佳。弹性件46—端与抹灰板两侧边连接,另一端与出灰口相对应的 位置连接,弹性件可取代抹灰板与出灰口两侧边的滑道。出灰腔与顶底横梁接触处为柔韧层或褶皱部45或有弹性。出灰腔两侧边的上部、下部处 也可为柔韧层或褶铍部或有弹性,中间处为牢固的连接部。如此可减小出灰口上下棱之间的 距离。出灰口上棱为抹灰装置固定结构的最高处,下棱41为抹灰装置固定结构的最低处。即出 灰口上棱到出灰腔位于支架顶框下方的上边的竖直距离大于等于顶框横梁下边到天花板的距 离;出灰口下棱到出灰腔位于支架底框上方的下边的竖直距离大于等于底框横梁上边到地平 面的距离。抹灰头上行到顶端时上棱可触天花板,下行到底部时下棱可触地平面。出灰口上 棱与出灰腔或/和灰料斗连接处的面积可为柔韧部,该柔韧部装满灰料后可以高于出灰口上棱 (该柔韧部顶面可为硬质装灰口板,装灰口板与灰料斗之间有作用力结构),但部分灰料抹到 墙壁上后,该柔韧部即低于出灰口上棱出灰口下棱与出灰腔或/和灰料斗连接处的面积可为 柔韧部,该柔韧部装满灰料后可以底于出灰口下棱。出灰口上棱40的上边,下棱的下边贴一层弹性条43,弹性条可压縮变薄,其正面基本与出灰口正面处于同一平面。弹性条为橡胶、海绵之类材料。出灰口上下棱以薄棱为佳。出灰口背面处(即出灰腔或/和灰料斗内盛灰料的地方)安 装灰料搅拌结构或震动结构,可用各种已知的搅拌结构。若出灰口分为上下出灰口则上下出 灰口背面处分别安装灰料搅拌结构或震动结构为佳。在出灰口的周边活动安装一个框(作为实际的出灰口,则横板、竖板与实际的出灰口连 接),框的周边正面为薄棱,框与抹灰头的出灰腔截面最小处的两侧边中间处采用带锁定可调 长度结构64连接。该框与出灰口周边贴紧或用柔韧层连接(图中未画)。图中只画出一侧边 的两个带锁定可调长度结构,另一侧也相应有两个。所有带锁定可调长度结构结构不影响出 灰腔接触支架顶底横梁,不影响出灰口上下棱接触天花板、地平面。出灰口的横板、竖板的中间处可与出灰腔或灰料斗之间连接直段作为支撑(图中未画出)。 该直段可为可拆式带锁定可调长度结构。卡件44可位于抹灰板横向中间处,与卡件相对应的 竖板可做成滑道与卡件配合,卡件可顺竖板(即滑道)上下滑动。带锁定可调长度结构 一种为双头丝结构。第二种为螺杆前端为活动帽,活动帽与框连 接,有锁定螺母锁定活动帽;螺杆另一端与出灰腔用螺纹连接,并有锁定螺母。第三种结构 为螺杆前端有盖,盖内螺杆与框活动连接,并有锁定螺母;螺杆另一端与出灰腔用螺纹连接, 并有锁定螺母。出灰口如图4,可分为上出灰口 13、下出灰口 14、空腔15。如图4图5中,空腔也可为 较窄横板62,横板比图中所画为窄。出灰口上下棱大体中间处可用竖板63连接,起加固作 用。出灰口所有棱及横板、竖板的正面成一个平面。上出灰口或/和下出灰口的中点处也可再 安装窄横板作为抹灰板的支撑。抹灰板移动装置为抹灰板2背面两侧边纵向大体中间部位 有固定点36 (图中固定点36与卡点27选同一位置,也可用不同位置;固定点也可为上下两 个,优选中间处)。绳子一端与固定点36相连,另一端向上经顶框正背面横梁两端处滑轮向 下(本例以立柱1是4根为例,若立柱是2根,则只有支架顶端横梁、底端横梁,而无正背 面横梁之分),经绳子调节器处,经底框背正面横梁两端处滑轮,向上与固定点相连。抹灰板 两侧边的抹灰板与绳子连接的固定点也可为顶底处。绳子一端与抹灰板顶部固定点连接,另 一端向下过抹灰板,绕支架底部滑轮向上过支架顶部滑轮,从支架顶部下来,过抹灰板背面 与抹灰板底部的固定连接点连接。抹灰装置的提升绳子2根或4根(绳子为2根时,有2个 缠绳区;绳子为4根时有4个缠绳区;图中以4个缠绳区为例),每根绳子在巻棍处均有独立 缠绳区。每个缠绳区所缠一层绳子的绳长大于等于抹灰装置的最大提升高度。缠绳区大体位 于底框背面处。电机IO、巻辊39、缠绳区ll、减速器等不影响抹灰装置底部接触甚至运行 到低于底框平面。图1中底框横梁38与巻辊39基本重合。提升装置的绳子的一端与滑行器 或滑行器附近相连,另一端经顶框正背面横梁两端处滑轮向下与独立缠绳区相连。提升装置、缠绳装置也可采用各种己有的结构。若抹灰装置不能顺利下滑到地平面,则在抹灰装置2根正面提升绳子的下方对应位置用 下拉绳子连接,下拉绳子的另一端经底框正背面横梁两端处滑轮向上与位置对应的提升绳子 连接,绳子合为一根后绕缠绳区一定圈数。绳子与缠绳区接触处为摩擦力大的材料或涂层, 靠绳子与缠绳区之间的摩擦力来拉动抹灰装置上下移动。顶框正背面横梁和底框背正面横梁两端处滑轮和绳子不影响抹灰装置上行到天花板处, 下行到地平面处。滑轮可以装在横梁伸出立柱的部分,也可以在横梁两端处另装滑轮轴,使数个滑轮相互错开,有的装在横梁上,有的装在滑轮轴上,给抹灰装置上下运动空出最大的 空间。振动电机6装在出灰口空腔内。空腔纵截面为三角形或梯形,上边、下边分别与出灰 腔的上下边平行。空腔15口处可装振动板,振动板与振动电机相连,位于抹灰板背面,振动 电机正面。振动电机6也可用振动软轴8对出灰口处的灰料进行振动。振动软轴可以经过上 下出灰口,也可只经过其中一个,还可以与振动板结合使用。振动电机6可装在空腔内,也 可装在抹灰装置的其他位置,振动软轴用小支架与出灰口相连,并在抹灰板背面。振动软轴 的原理与建筑工地的振动棒或考古的风号(鹤)笔的工作原理相同。抹灰板宽于出灰口,出 灰口的棱稍厚一些,增加强度同时作为抹灰板背面的支撑。
抹灰板至少抹接茬的侧边或两侧边的正面和侧边处为水平向圆弧面。
图2中,抹灰板背面较靠两边处或只有中间处安装竖条状卡件44,卡件优选横截面前窄 后宽,卡件横截面为三角形或梯形或""形或1形。在出灰口相应位置留出与卡件相适配的空 位,使卡件卡入该空位,卡件中点处有卡点可与出灰口上下棱卡住。
抹灰装置与提升绳子相连处或/和缠绳区与提升绳子相连处可安装绳子微调器。如图7所 示,螺杆28前端、后端与螺母30套合。螺母30与抹灰装置或缠绳区相连。螺母30—侧有锁紧 螺母31。螺杆28中间位置有凸起圆锥79,绳子与抹灰装置或缠绳区上的固定点29相连,绕过 圆锥向上。绳子两侧有挡绳件80,挡绳件与抹灰装置或缠绳区固定。螺杆28有一段扁平部或 螺帽,易于转动。螺杆上有较密刻度32。
图6中,抹灰板调节装置的绳子调节器杠杆19前端与支架的背面左右立柱或底框处用横 向销钉18相连。杠杆后部为手动臂22,杠杆19中间处用竖向销钉20与夹紧臂21相连。杠杆19 靠前处可安装顶绳杆25(顶绳杆很短),顶绳杆25末端可装滑轮26,绳子24经滑轮26的限位孔。 顶绳杆25与杠杆19之间水平向基本无夹角,绳子与杠杆22基本相贴。加紧臂21与杠杆22相合 可以夹紧绳子24。绳子上也可做珍珠串一样的固定点,各固定点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方便用 手拉动绳子,观察绳子调节的长度,珍珠串也是一种绳子调节器。绳子24也可用其他结构的 装置调节。立柱在销钉18的上下位置处可各安装一个限位件23,限制杠杆19上下活动的角度 范围。两侧夹紧臂21可用一根横杆相连,两杠杆22也可用一根横杆连接。
支架底部装有灰料泵和灰斗。灰料泵用软管与抹灰装置相连。灰料泵软管的出灰口与抹 灰装置的灰料斗相连,灰料斗为压缩式灰料斗。灰料泵软管出灰口也可与抹灰头的出灰腔相 连,软管出灰口有分口与灰料斗相通。出灰口空腔或/和出灰腔或/和抹灰头的上边、下边可 开有至少一个导压口,导压口处装有导压件。
图10中,抹灰板上下棱为刃,刃的斜面65在抹灰板的正面或/和背面处(以位于正面处 为佳)。若抹灰板背面有斜面,则斜面的底部有刮棱66,可刮掉出灰口正面棱上粘住的灰料。
抹灰头顶部、底部可装行程开关。调整行程开关高度使出灰口上棱与天花板、下棱与地 平面接触时抹灰装置停止移动,并固定住。出灰口上棱接触天花板时,用绳子调节器或手动 或其他装置拉动绳子24,提升抹灰板到天花板处,正好遮住出灰口。固定绳子24,启动电机 反转使抹灰装置下移,露出下出灰口,放开绳子24开始抹灰。抹灰装置运行到地平面处时, 移动抹灰板接触地平面。
在出灰口遇到门窗等墙壁空位时,可移动抹灰板遮住出灰口。可在支架位于门窗的上边 下边处安装信号发生器,当抹灰装置经信号发生器时,发出一定信号(如发光二极管或声音 等),提醒操作者进行相应操作。为使下出灰口多出灰料,可把抹灰装置先提升一段距离,再移开抹灰板开始抹灰;抹灰装置下移时下出灰口可多出灰料。
本发明不止上述结构,只要符合灰料受力到出灰口处,出灰口上棱为抹灰装置的最高处, 出灰口下棱为抹灰装置的最低处;即出灰口上棱到出灰腔位于支架顶框下方的上边的竖直距 离大于等于顶框横梁下边到天花板的距离;出灰口下棱到出灰腔位于支架底框上方的下边的 竖直距离大于等于底框横梁上边到地平面的距离的抹灰机抹灰装置均属本发明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抹灰机抹灰装置,灰料受力到出灰口处,其特征在于出灰口上棱为抹灰装置的最高处,出灰口下棱为抹灰装置的最低处,即出灰口上棱到出灰腔位于支架顶框下方的上边的竖直距离大于等于顶框横梁下边到天花板的距离;出灰口下棱到出灰腔位于支架底框上方的下边的竖直距离大于等于底框横梁上边到地平面的距离。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抹灰机抹灰装置,其特征在于出灰口分为上出灰口、下出灰口,整个 出灰口正面为一个平面。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抹灰机抹灰装置,其特征在于上出灰口、下出灰口中间用空腔或横板 分开;出灰口上下棱之间可有竖板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抹灰机抹灰装置,其特征在于出灰口处安装振动软轴,振动软轴与振 动电机相连,振动软轴可以弯曲,位于上出灰口或/和下出灰口处。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抹灰机抹灰装置,其特征在于出灰口正面处有可移动的 抹灰板,抹灰板背面与出灰口正面活动接触;抹灰板与抹灰板调节装置相连。.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抹灰机抹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抹灰板两侧边背面顶底或中间处有卡点; 出灰口两侧边中间或顶底处有卡点;出灰口卡点位于抹灰板卡点之间或抹灰板卡点位于出灰 口卡点之间,可与之相卡。
7.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抹灰机抹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抹灰装置的出灰腔位于支 架顶底横梁之间处的上下边间距或/和两侧边间距最小。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抹灰机抹灰装置,其特征在于出灰口处可移动连接相适配的框,框的 四角与抹灰装置出灰腔截面最小的侧边中间处用带锁定可调长度结构连接。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抹灰机抹灰装置,其特征在于出灰腔与支架顶底横梁接触处的上下边 或/和两侧边的上部、下部处为柔韧层或褶皱部或有弹性。
10.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抹灰机抹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抹灰装置正面提升绳子的 下方位置与下拉绳子连接,下拉绳子的另一端经支架底框横梁两端处滑轮与相对应的提升绳 子连接;合二为一的绳子在缠绳区上缠绕一定圈数,绳子与缠绳区的摩擦力大。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给墙壁从顶到底抹灰的抹灰机抹灰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抹灰机抹灰装置,灰料受力到出灰口处,出灰口上棱为抹灰装置的最高处,出灰口下棱为抹灰装置的最低处,即出灰口上棱到出灰腔位于支架顶框下方的上边的竖直距离大于等于顶框横梁下边到天花板的距离;出灰口下棱到出灰腔位于支架底框上方的下边的竖直距离大于等于底框横梁上边到地平面的距离。抹灰装置上升到最高处时,出灰口上棱能接触到天花板,抹灰装置下降到最低处时,出灰口下棱能接触到地平面;灰料受力到出灰口处。本发明的优点能给墙壁抹灰从顶到底,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易于制造。
文档编号E04F21/08GK101275431SQ20081009051
公开日2008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25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26日
发明者黄效红 申请人:黄效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