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用桑木塑模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5545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建筑工程用桑木塑模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工程木塑模板的改进。
背景技术
浇注水泥横梁、立柱、墙体所用建筑工程模板材料通常采用木质 模板和钢质模板。木质模板使用最早,国内以木质为基础原材料的模 板已历经两代第一代为木材锯切板,第二代以多层胶合板为代表的 胶合人造模板,该类木模板容易弯曲变形,损耗率较高, 一般周转次 数仅在3 —6次,需消耗大量木材。
钢质模板虽能节约大量木材,并可多次重复使用,周转使用率可 达40次左右。但它也存在不少缺陷 一是造价高;二是笨重、施工中 吊装很不方便,拆卸也比较困难;三是受重量限制,单块模板面积不 大,使用中拼接块数较多,费时、费力,很不方便;四是钢模板与水 泥有一定的亲合力,拆卸模板时易对立柱或横梁等水泥制品表面产生 剥伤,影响质量。
近年来我国栽桑养蚕发展较快,仅江苏省桑园面积近200万亩, 江苏北部地区形成了栽桑养蚕及深加工为主导而形成了特色支柱产 业,在致富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栽桑 养蚕,每年都将形成大量的桑木资源,然而这些资源大多没有很好利 用,有的直接当作柴草使用,有的地方干脆任其自然腐烂,造成资源 的极大浪费和环境污染。
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固体废弃物主 要成分之一的废旧塑料的产生量也越来越多。废旧塑料所造成的"白
色污染"问题日益突出,2005年我国废旧塑料的产生量已达到1400 万吨,废旧塑料的利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 一种木塑新材料正在被开发利用。它与传统的无机及合成 纤维相比,具有密度低、强度高、资源丰富、加工能耗小、可再生性 及可生物降解性等优点。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是提供一种既有木质模板价格相对低廉易于拆卸的特点,又具有钢质 模板可重复使用、周转使用率较高等优点的建筑工程用桑木塑模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建筑工程用桑木塑模板包含 至少两层桑木塑基板和一层网格材料,桑木塑基板与网格材料间隔层 叠,且外表层放置桑木塑基板,各层次的桑木塑基板和网格材料相互 连接密集成具有一定厚度的平板。
所述网格材料是由玻璃纤维、尼龙纤维、钢丝编织成网格状的平面 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桑木塑模板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建筑工程用桑木 塑模板的原料是由废旧塑料和废弃的蚕桑木质粉碎而形成的,且其废 旧的产品可100%再生, 一方面可大量节约资源、降低生产成本,产生 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建筑工程用桑木塑模板可制成与木 质模板相似的外表,只要添加相应的色剂就可产生与木质相似的表面 木纹,价格也与其相当,木塑模板具有很好的防水性,无需维修;(3)桑木塑模板的制作的主要原材料是桑木纤维和废旧塑料,它们都是无 毒无害的材料,其中添加的一些助剂也是对人体无毒害的,所以,建
筑工程用桑木塑模板是一种绿色环保产品;(4)建筑工程用桑木塑模 板具有较好的强度和韧性,模板尺寸可以远大于现有的钢质或木质模 板尺寸,从而减少了拼接次数,提高了浇筑的水泥制品效率和内在质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具有三层结构的建筑工程用桑木塑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具有五层结构的建筑工程用桑木塑模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建筑工程用桑木塑模板由两层桑木塑基板1和一层 网格材料2组成,建筑工程用桑木塑模板基材与网格材料间隔层叠。 其中,网格材料2置于中间层,模板基材置于外表层,通过施以一定 的压力和网格材料表层涂布的粘接剂,使两层的桑木塑基板1与一层 网格材料2密集连接成一体,成为一块建筑工程用桑木塑模板。
如图2所示,建筑工程用桑木塑模板所包含的桑木塑基板1的层 数和网格材料2的层数由建筑工程用桑木塑模板根据工程强度要求来 确定。图2中具有三层桑木塑基板1和二层网格材料2的建筑工程用 桑木塑模板。
权利要求1、建筑工程用桑木塑模板,其特征在于它包含至少两层桑木塑基板和一层网格材料,桑木塑基板与网格材料间隔层叠,且外表层放置桑木塑基板,相邻层次的桑木塑基板和网格材料相互密集连接成具有一定厚度的平板。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程用桑木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 述网格材料是由玻璃纤维、尼龙纤维、钢丝编织成网格状的平面材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用桑木塑模板材料。它包含至少两层桑木塑基板和一层网格材料,模板基材与网格材料间隔层叠,且外表层放置桑木塑基板,各层次的桑木塑基板和网格材料相互连接一体,该木塑模板具有可大量节约资源、降低生产成本,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可反复多次使用,无需维修;木塑模板采用的原料是无毒无害的材料,所以建筑工程用桑木塑模板是一种绿色环保产品;可反复回收再利用,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文档编号E04G9/02GK201265256SQ20082016027
公开日2009年7月1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16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16日
发明者史玉庆, 宋瑞鸿, 华 钱, 钱忠标 申请人:东台市华阳玻纤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