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盖物及应用覆盖物的遮蔽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7234阅读:4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覆盖物及应用覆盖物的遮蔽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覆盖物,尤其指一种易于施工、具有隔音、隔 热及防止建材锈蚀的覆盖物。
背景技术
按, 一般楼层的顶楼或工厂所盖的厂房,大都讲究简易搭造,节省 成本,故其屋顶建造时所使用的建材大都采用金属浪板,而目前的金属
浪板于成型时皆会于其下方(朝室内的 一面)铺设一 隔热材料(例如保 丽龙、泡棉等),以隔绝热气往屋内传递。
中国台湾专利第82209064号r隔热浪板结构改良J,其主要是在金 属浪板下方贴设发泡棉层来达成隔音、隔热的效果,其虽可以阻隔热气 向室内传递,但其表面高温仍存在于屋顶内,而非由外部直接将热气隔 绝。因此,其隔热的效果不佳,且无防锈防水的设施,所以金属浪板的 损坏率极高,也造成修护的困难及成本的增加。
中国台湾专利第92214366号r恒温隔热涂层构造物J,其主要是由 树酯及钛白粉所混合的基材层,以及平均分布设在基材层内的无机矿合 物经发泡所构成的中空微粒子结合一体的构造物,再由该构造物涂布或 设在金属板或金属浪板等对象表层,另外其也揭示在金属板上先涂布或 翁设弹性构造物,然后再将平面金属浪板辊压成金属浪板。但是,若于 建造顶楼或厂房时是利用金属浪板,则该构造物必须先与该平面金属浪 板一起辊压成金属浪板,之后则必须以锁固組件(例如自攻螺丝)将 其固定在钢梁上,所以就会在其构造物及金属浪板上钻孔而产生有雨水 渗漏,致金属浪板、锁固组件锈蚀。

实用新型内容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隔热、隔音、防水的覆盖物。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简易及兼具延长老旧顶 楼或厂房金属浪板寿命的遮蔽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结构 一种覆盖物,该覆盖 物平铺设于建材上,且与建材贴触,其中该覆盖物包含至少一第一覆 盖层及至少一第二覆盖层,所述第二覆盖层设于第一覆盖层之上。
所述覆盖物还包含一第三覆盖层,该第三覆盖层设于所述第二覆盖 层之上。
该遮蔽物包含至少 一建材和一覆盖物,该建材包括一面向室外的顶 面、 一相背于该顶面的底面,所述覆盖物具有一第一覆盖层,该覆盖物 平铺i殳于该顶面并与该顶面贴触。
所述建材的顶面具有连续的凸部和凹部;所述覆盖物平铺设于该顶 面并与该顶面的凸部贴触,该覆盖物与该凹部形成至少一空间。
所述覆盖物具有一第二覆盖层,所述第二覆盖层设于该第一覆盖层 之上。
所述覆盖物进一步具有一第三覆盖层,该第三覆盖层设于第二覆盖 层之上。
所述第一覆盖层为一胶化沥青。 所述第二覆盖层为不织布。 所述第三覆盖层为隔热漆。 所述隔热漆为中空陶乾材料。
本实用新型覆盖物及应用覆盖物的遮蔽物,具有以下优点
(一) 施工容易,使用自由度高;
(二) 具有持久隔音、隔热及防水的效果;
(三) 成本低廉。


图l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覆盖物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遮蔽物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遮蔽物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遮蔽物的平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遮蔽物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覆盖物
12第二覆盖层
2建材
210凸部
22底面
4凹陷部
11第一覆盖层 13弟二覆盖层 21顶面 211凹部 3空间 5 遮蔽物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覆盖物。该覆盖物1具 有一第一覆盖层11、设于第一覆盖层11之上的一第二覆盖层12和设于 第二覆盖层12之上的一第三覆盖层13。
所述第一覆盖层11为具有防水、隔音和隔热效果的材质。于本实 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覆盖层11为胶化沥青。
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覆盖层12为不织布(nonwoven fabric),该不织布可以增加所述第一覆盖层ll胶化沥青的支撑力;另, 该不织布防水效果好且具有质轻、环保的优点。
所述第三覆盖层13为一隔热漆,优选自中空陶资材料,所述隔热 漆具有反射及隔绝阳光和热气的作用。所述第二覆盖层12的不织布具 有的毛细特性更能让隔热漆附着在其上面,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请参考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覆盖 物的遮蔽物5。所述遮蔽物5由至少一建材2构成,所述建材2为金属 板材,该金属板材呈波浪状。
所述建材2具有一面向室外的顶面21, 一相对于该顶面的底面22。 上述覆盖物1铺设于该建材2的顶面21,所述覆盖物1与建材2顶面 21的凸部210贴触,与顶面21的凹部211形成至少一空间3,该空间3可以隔绝室外的热气且可将空间内的热气导出室外。
请参考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遮蔽物的结构示意图。由于 由于该第一覆盖层11是为一胶化沥青且与该顶面21的凹部211具有一 空间3,所以铺设于该建材2后会由于重力而发生朝该顶面的凹部211 些微下垂,固而使该覆盖物1形成一凹陷部4,所述凹陷部4具有导水、 排水的作用;另,为了更有效的阻隔水份渗漏,两相邻的覆盖物l的侧 缘可以相叠设置。
当利用两覆盖物1以并接方式时,可以在其并接处再盖以一覆盖物 1,当然该覆盖物1的侧端可以落在该凹部211之间,另再取另一覆盖 物1,藉以将落在该凹部211处的覆盖物1覆盖的最后并使其侧边能落 在预期的凸部210或落在另一已贴触在建材上的覆盖物1之上,藉以避 免遮盖并接时所产生的隙缝,进而有效地防止水气或水分侵入。
请参考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遮蔽物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其主要 是表示当建材2视需要而做搭接时的一种状态,首先在建材2铺设覆盖 物1,然后在已铺设好覆盖物1的建材2的搭接处同样地再铺设覆盖物 1,除了能填补搭接处的范围处,最好是取用超过搭接处面积,且足以 部分重叠至搭接处相邻的覆盖物1上,进而更有效地避免该建材2发生 锈蚀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覆盖物及应用覆盖物的遮蔽物,具有以下优点
(一) 施工容易,使用自由度高;
(二) 具有持久隔音、隔热及防水的效果;
(三) 成本j氐廉。
权利要求1、一种覆盖物,该覆盖物平铺设于建材上,且与建材贴触,其特征在于该覆盖物包含至少一第一覆盖层及至少一第二覆盖层,所述第二覆盖层设于第一覆盖层之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盖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物还包 含一第三覆盖层,该第三覆盖层设于所述第二覆盖层之上。
3、 一种应用覆盖物的遮蔽物,其特征在于该遮蔽物包含至少一 建材和一覆盖物,该建材包括一面向室外的顶面、 一相背于该顶面的底 面,所述覆盖物具有一第一覆盖层,该覆盖物平铺设于该顶面并与该顶 面贴触。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遮蔽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建材的顶面 具有连续的凸部和凹部;所述覆盖物平铺设于该顶面并与该顶面的凸部 贴触,该覆盖物与该凹部形成至少一空间。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遮蔽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物具有 一第二覆盖层,所述第二覆盖层设于该第一覆盖层之上。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遮蔽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物进一 步具有一第三覆盖层,该第三覆盖层设于第二覆盖层之上。
7、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遮蔽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覆盖层 为一胶化沥青。
8、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遮蔽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覆盖层 为不织布。
9、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遮蔽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覆盖层 为隔热漆。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遮蔽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漆为中 空陶瓷材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覆盖物,该覆盖物平铺设于建材上,且与建材贴触,其中该覆盖物包含至少一第一覆盖层及至少一第二覆盖层,所述第二覆盖层设于第一覆盖层之上。所述遮蔽物包含至少一建材和一覆盖物,该建材包括一面向室外的顶面、一相背于该顶面的底面,所述覆盖物具有一第一覆盖层,该覆盖物平铺设于该顶面并与该顶面贴触。所述覆盖物平铺设于该顶面并与该顶面的凸部贴触,该覆盖物与该顶面的凹部形成至少一空间;该覆盖物具有一第二覆盖层和第三覆盖层,所述第二覆盖层设于该第一覆盖层之上,该第三覆盖层设于第二覆盖层之上。本实用新型施工容易,使用自由度高;且具有持久隔音、隔热及防水的效果。
文档编号E04D5/10GK201354498SQ20082023530
公开日2009年12月2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18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18日
发明者陈文伟 申请人:陈文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