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柔度先压法预应力钢筋及其实现方法

文档序号:1959317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大柔度先压法预应力钢筋及其实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先压法预应力钢筋,特别是一种压力超过大柔度压杆临界力的先压法预 应力钢筋。
背景技术
先压法预应力钢筋是一种在装入结构之前通过张拉和锚固穿入钢筋预先受力的空腹压 杆。把已经受力的空腹压杆浇注在结构混凝土内,待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后将穿入钢筋卸载, 被释放的力便反向作用于整个承载结构内。
1950年英国人K,皮尔希(K'Billig)提出用几节互相顶紧的钢管组成一个预压元件,并 在钢管内穿入钢索,借助固定在钢管两端的锚头板进行预压。
1952年德国人F'W'马德尔(F'W'Mader)提出用一根直的空腹型钢充当预压元件放入承 载结构内,在承压台座上进行预压。
同济大学袁国干提出将高强度粗钢筋穿入直径略大的高强度钢管中,张拉粗钢筋,利用 轧丝锚使钢管产生预压应力。
以上先压法预应力钢筋采用直线平衡方式,使用条件受到限制。皮尔希和马德尔的发明 需要台座进行预压。袁国干的发明钢管不能太长。只有轴向压力不超过临界力,细长中心受 压直杆才不会失稳。
压杆的柔度或称长细比,其值越大越容易失稳。当压杆的柔度大到中心受压直杆能用欧 拉公式计算临界力(失稳变弯前的应力不超过材料的比例极限)时,则称之为大柔度压杆, 有时称为细长压杆。达到临界力时,压杆直轴线形状下的平衡丧失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柔度先压法预应力钢筋及其实现方法,使压力超过临界力 时弯曲变形不迅速增长,挠曲线近似直线形状,压杆的承载能力大于细长中心受压直杆临界 力。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解决方案是
采取有别于现有技术的方式张拉阶段不以无偏心的直轴线为平衡条件,而以直线状态
丧失后预压应力钢筋内壁侧倚张拉钢筋稍偏心的微弯状态为平衡条件,考虑构件纯弯曲的应 力和变形与轴向压縮(或拉伸)的应力和变形相叠加,并将构件组合变形限在小变形的弹性 范围。
一种先压法预应力钢筋,张拉阶段预压应力钢筋和张拉钢筋以无偏心的直线状态丧失后 预压应力钢筋内壁侧倚张拉钢筋稍偏心的微弯状态为平衡条件。
压力大于大柔度预压应力钢筋的临界力,构件变形形式为轴向压縮/拉伸与纯弯曲的组合。
预压应力钢筋与张拉钢筋之间为插入方便的很松的间隙配合,两者之间留有一定间隙。 所述预压应力钢筋及张拉钢筋釆用等直杆。 所述预压应力钢筋采用钢管,张拉钢筋采用钢绞线。 所述预压应力钢筋的接头采用预应力构件的干接头形式。所述预压应力钢筋接头时两根截头垂直圆钢管的对中,采用下面钢板、上面相当V型铁 的夹具固定。
^件张拉阶段处于小变形弹性阶段,安装阶段处于弹性阶段同时接头不得开裂。 本发明构件轴向压縮(或拉伸)与纯弯曲的变形公式分别从虎克定律和梁挠曲线的微分 方程导得,利用应力与变形的关系求得应力,利用叠加原理求得组合变形。同时建立构件组 合变形的挠曲线和应力方程,从已知条件可以求解其它条件,从而对预压应力钢筋和张拉钢 筋进行截面设计和承载力复核。
一种先压法预应力钢筋的实现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 选定及计算张拉钢筋及预压应力钢筋的各参数值;
2) 张拉钢筋穿入预压应力钢筋孔道;
3) 预压应力钢筋作为千斤顶加力台座对中张拉伸出的张拉钢筋;
4) 用工作锚具将张拉钢筋锚固在两端,将预压应力钢筋装入结构受压区;
5) 浇筑混凝土硬化与结构连成整体,退出工作锚放松并回收张拉钢筋,对结构施加预拉力。
上述步骤l)中包括以下步骤
1) 选择张拉钢筋的种类及锚具,确定压杆和拉筋的预加力大小尸、拉筋材料的弹性模量 £,、拉筋的截面惯性矩/,、拉筋的截面面积^、拉筋纵向纤维与中性层距离乃;
2) 选择预压应力钢筋和张拉钢筋的最大偏心距,按插入方便的很松的配合取最大偏心距 e,使轴力大于临界力时预压应力钢筋和张拉钢筋的平衡状态从直线跳跃变换到微弯,确定
压杆的内径《+2e, A为拉筋的直径;
3) 选择预压应力钢筋种类,确定压杆材料的弹性模量^、压杆的截面惯性矩乙、压杆
的截面面积j。、压杆纵向纤维与中性层距离凡;
4) 确定预压应力钢筋和张拉钢筋杆端联结的特征,按选择的弓形挠曲线求解压杆、拉筋 未接触区长度fl,计算组合变形v。、 和v,、 tr,;
5) 对组合变形v。、 (T。和巧、q按容许值进行变形与应力复核,若不符合重复以上步骤, 直至相符为止。
预压应力钢筋使用阶段处于弹性阶段,破坏阶段处于屈服阶段。 所述预应力有摩擦损失。
所述预压应力钢筋和混凝土的粘结采用外形带肋、锚固筋等。
本发明中心受压直杆不以直轴线为平衡条件,因此预压应力钢筋长度不受构件柔度限制, 不仅采用大柔度压杆,而且压力大于临界压力。
本发明为保证构件在弹性范围内工作,采取限制组合应力的方式,而不采取附加约束, 因此施工不采取特殊措施,张拉、锚固与安装可以采用普通方法。
压杆一拉筋系统的平衡
本发明先压法预应力钢筋的预压力大于临界力,压杆直线平衡丧失稳定。 一旦孔道壁抵 紧穿入的张拉钢筋,迫使张拉钢筋一起弯曲。张拉钢筋两端受拉具有回复直线的趋势。在抵 紧区压杆受到张拉钢筋反作用的恢复力,跨中截面挠曲受到抑制,如图1所示。在端部联结 点二者的侧向位移相等,在中间抵紧区二者的挠度差等于最大偏心距,在其余未接触区,二 者的挠度差介乎零和最大偏心距之间,二者的挠曲线成为弓形。与预压力小于临界力不同的 是,压杆和拉筋不仅受到轴向力,而且受到弯矩,压杆一拉筋系统满足直梁挠曲线的微分方程。当压杆和拉筋两端相联的特征不同时,弓状平衡的挠曲线不对称,可看成由各半个不同 联结的对称弓形挠曲线在抵紧区中点联结而成。因此只需对具有不同联结特征的各种对称弓 状平衡挠曲线的一半求解。
例如,将直角坐标系原点设于杆端(JC轴与杆轴线重合),对压杆和拉筋刚接的挠曲线建 立微分方程,可解得抵紧区压杆和拉筋的挠曲线方程<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6</formula>未接触区压杆和拉筋的挠曲线方程<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6</formula>尸一压杆和拉筋的预加力大小; £a——压杆材料的弹性模量;
/。——压杆的截面惯性矩;
——拉筋材料的弹性模量;
/,——拉筋的截面惯性矩;
e——压杆和拉筋的最大偏心距; /——从端点至抵紧区中点的距离;
a——压杆、拉筋未接触区长度,为方程A。&A:。o + ^f/^azO的最小根,最小根
的范围+<"<;
压杆和拉筋的应力方程为<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7</formula>
式中M。——压杆截面上的弯矩;
4>——压杆的截面面积;
凡——压杆纵向纤维与中性层距离; M,——拉筋截面上的弯矩;
4——拉筋的截面面积;
J,——拉筋纵向纤维与中性层距离。
可见压杆和拉筋的变形、应力是多元函数。材料虽为线弹性的,但弓状平衡位移与预加 力之间的关系却是非线性的,弓状平衡的弯曲变形和应力与压杆和拉筋的最大偏心距成正比。 选择变元可使压杆和拉筋的变形、应力足够地小,材料仍然服从虎克定律。将压杆和拉筋的 应力和变形建立方程,从已知条件可以求解其他条件,从而对预压应力钢筋和张拉钢筋进行 截面设计和承载力复核。
弓状平衡挠曲线抵紧区长度大于等于零,抵紧区形状为抛物线。每当预加力不断增大,
抵紧区长度由零达到半个正弦波的长度后,可能增加一个反向弓,如图2所示。每个弓形挠 曲线都是一个弓状平衡。多弓平衡挠曲线两端各半个弓形挠曲线形状与杆端相联的特征有关, 其余挠曲线形状与压杆和拉筋铰接的弓状平衡挠曲线相同。压杆和拉筋铰接的弓形挠曲线的
形状未接触区压杆为l/4个正弦波、拉筋为直线段,抵紧区均为抛物线。
压杆和拉筋弓状平衡的总势能最小,根据最小势能原理,弓状平衡是压杆和拉筋的稳定 平衡状态,多弓平衡是压杆和拉筋的不稳定平衡状态。实际施工时地面存在摩擦力,预压应 力钢筋和张拉钢筋也会有稳定的多弓平衡。
两种形状的平衡状态
预压应力筋和穿在中间的张拉钢筋通过作用力联系,张拉钢筋在端部对预压应力筋作用 轴向压力,预压应力筋也同时在端部对张拉钢筋作用轴向拉力。二者通过联系构成压杆一拉 筋系统。
分析受力情况,张拉钢筋是两端中心受拉杆,材料强度是受力极限。预压应力筋是两端 中心受压杆,材料强度和临界压力是受力极限。而对大柔度压杆的预压应力筋临界压力是控 制因素。当预加力小于临界力时,压杆一拉筋系统保持直线形状。当预加力大于临界力时, 预压应力筋失稳破坏,压杆一拉筋系统也同时破坏。
如果预压应力筋屈曲内壁碰上中间的张拉钢筋,二者增加了横向作用力联系,二者联系 状态随即改变。张拉钢筋中间因预压应力筋横向抵触同向挠曲,但端部拉力在挠曲后截面产 生的弯矩使挠度减少,张拉钢筋变为拉弯构件,材料强度是受力极限。预压应力筋压力在挠 曲后截面产生的弯矩使挠曲继续,但由抵触张拉钢筋受到的抵挡减少挠度,预压应力筋变为 压弯构件,材料强度是受力极限。屈曲后压杆一拉筋系统呈弓形形状,后屈曲的平衡状态稳 定,即屈曲后结构仍能承载。只要强度满足,压杆和拉筋材料不破坏,压杆一拉筋系统也不破坏。
为保证性能,要求压杆一拉筋系统张拉阶段处于小变形弹性阶段。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本发明无失稳限制,长度大,截面小,横 向受力弯曲自如,预加力时变形些微,可以逐段连接加长,张拉、锚固与安装可以采用普通 方法。


图1为本发明的压杆和拉筋的弓状平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弓状平衡与多弓平衡的示意图。
图3为先压法预压应力钢筋受压所需构件在受力前的相互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预压应力钢筋和张拉钢筋采用等直杆,长度任意(没有构件柔度限制)。设计参考步骤为 ①选择张拉钢筋的种类及锚具,确定户、£,、 /,、 4、 X。②选择压杆和拉筋的最大偏心距,
最大偏心距e应尽量小,按插入方便的很松的配合取e,使轴力大于临界力时压杆和拉筋的平
衡状态从直线跳跃变换到微弯(见图1),确定压杆的内径《=马+2" Z),为拉筋的直径。
③选择预压应力钢筋种类,确定&、 /。、 4、凡。④确定压杆和拉筋杆端联结的特征,按
选择的弓形挠曲线求解",计算组合变形v。、 和v,、 cr,。⑤对组合变形v。、 和巧、cr,按
容许值进行变形与应力复核,若不符合重复以上步骤,直至相符为止。
所述步骤①中选择张拉钢筋的种类及锚具一般按预应力钢筋和预应力机具生产厂所能提 供的产品选,光面高强度钢筋有可能定制。较长预压应力钢筋中的张拉钢筋应选用钢绞线、 光面钢丝;较短预压应力钢筋中的张拉钢筋可选用光面高强度钢筋。锚具是在预应力钢筋基
础上选取, 一般具有配套型式。大柔度先压法预应力筋较长,目前采用破断荷载较大的单根 钢绞线。钢丝束和钢绞线束可以通过像普通钢绞线一样在中心钢丝或钢绞线外再绕一圈钢绞 线解决。大柔度先压法预应力筋的预应力有张拉钢筋和内壁摩擦引起的预应力损失,所以要 求张拉钢筋和预压应力筋内壁光面且光滑。
所述步骤③中选择预压应力钢筋种类,是按钢管生产厂的产品目录选择合适的材料、直 径和壁厚,其中包括公差值,也不排除专门研制。大柔度先压法预应力筋的预应力有张拉钢 筋和内壁摩擦引起的预应力损失,所以要求张拉钢筋和预压应力筋内壁光面且光滑。选取预
压应力钢筋的要求是张拉阶段应力处于弹性阶段,挠度最低可保证施工;安装阶段应力处 于弹性阶段,同时接头不得开裂;使用阶段应力处于弹性阶段;破坏阶段应力不在受压区混 凝土破坏前首先达到屈服强度。
所述步骤④中压杆和拉筋杆端联结的特征应按压杆和拉筋杆端实际联系的情况定。比如 钢绞线夹片锚是刚接,粗钢筋镦头锚是铰接,还有是否串联千斤顶等。弓形挠曲线是按己知 的压杆和拉筋杆端联结特征选取的。压杆和拉筋同时有轴向力和横向力作用,杆件的弯曲变 形是由横向力和轴向力所共同引起的。像这样的问题通常称为纵横弯曲问题。压杆和拉筋所 受的力是相互之间的作用力。不同弓形挠曲线推导的思路都是找出压杆和拉筋在微弯形状 下由纵、横向力引起的任意横截面上的弯矩表达式,通过对杆桡曲线的微分方程的积分,并 利用不同的压杆和拉筋杆端的联结特征来确定挠曲线方程中待定的常数,即可得到不同弓形挠曲线的表达式。
张拉阶段构件组合变形的应力限值为材料弹性阶段容许应力。张拉阶段变形限值以正常 操作为前提。为防止按挠度计算弯矩变成大变形问题,需限定压杆和拉筋的最大偏心距e。 此外,张拉阶段构件挠度是临时的,只要施工允许不必严格控制,安装时按设计线形固定构 件。
预压应力钢筋埋入混凝土结构,还应保证安装、使用阶段构件处于弹性阶段。破坏阶段 构件处于屈服阶段。
预压应力钢筋接头采用预应力构件的干接头形式(预应力构件的干接头由串联构件的预 应力钢筋张拉产生的界面法向压应力引起)。
安装阶段预压应力钢筋接头不得出现拉应力。
逐段连接加长的一根预压应力钢筋中相接的两根截头垂直圆钢管的对中,采用下面钢板、 上面相当V型铁的夹具固定。
预压应力钢筋和张拉钢筋具有微弯平衡的抵紧区,预应力应计摩擦损失。
将张拉钢筋穿入预压应力钢筋孔道,以其本身作为千斤顶加力台座张拉伸出的张拉钢筋, 使其压縮,然后用工作锚具将张拉钢筋锚固在两端。将预压应力钢筋装入结构受压区,待浇 筑混凝土硬化与结构连成整体,退出工作锚放松并回收张拉钢筋,对结构施加预拉力。
预压应力钢筋和混凝土的粘结可采用外形带肋或锚固筋等。
本发明还可在后张法预应力细长杆件中使用。穿入预应力钢筋张拉,以稍偏心侧倚力筋 的微弯形状代替中心受压的直线的平衡,就可使大柔度压杆的压力大于临界力,而不发生明 显压弯,从而增加柔度,减小刚度,增大轴向压力,成为组合变形的强度问题。
实施例
如图3所示,合金结构管5是预压应力钢筋采用的钢管,其作用在于以一根以上的数量 构成先压法预压应力钢筋,其中心穿入钢绞线6 (即张拉钢筋)用千斤顶张拉锚固,装入结 构受压区连成一体,退出钢绞线对结构施加预拉力。
夹片1和锚环2组成单孔锚(即为锚具),当千斤顶张拉钢绞线6放松后,夹片1随钢绞 线6回縮楔上锚环锥形孔,钢绞线6就被夹持于锚环2,钢绞线6施加的压力也被锚具传到 预压应力钢筋。
锚板3联结合金结构管5和锚固筋4。锚板3把退出锚具引起的锚具对锚板3的反向力 传给锚固筋4。锚板3和锚固筋4是为提高光面钢管粘结性而在其端部附带的混凝土预埋件, 预埋件被放在退出单孔锚后承受拉力的混凝土端面。钢管的相对滑动也可以依靠外形带肋解 决。
张拉钢筋已定,选择预压应力钢筋。张拉钢筋采用270K级的7股钢绞线6及相应的锚具 (夹片l、锚环2),钢绞线6由6根外围钢丝螺旋形包住一略大的中心钢丝,最小极限强度
270ksi(1862N/mm2),公称直径0. 6in(15. 24mm),张拉控制力尸4 =1862X 0. 75X 1參1955I0N, 暂时忽略预应力损失。
预压应力钢筋试选4)32X8mm规格的钢管,故确定了变形和应力公式的变量尸、五,、/,、
J,、 y,、 £。、 /a、 J。、 ya、 e,其中弹性模量为材料的弹性常数。接着对预应力钢筋的挠 度、应力进行计算。
图3所示张拉钢筋在钢管端部锚固联结的结点为刚结点。求方程A。妙。"/MM,a^O的 最小根,得"=395. 7mm。若钢筋长£ =10000mm,从端点至抵紧区中点的距离卜5000mm,代入 抵紧区压杆和拉筋的挠曲线方程,则得弓状平衡最大挠度va(/)=90.2mm, v,(/)=89.8mm。尽管v。(/)随/递增,但每10m节段的横向变形不超过v。(/) - v。(/ - 5m) = 0.0903m 。
在10m杆中0.09m挠度并不起眼,也不影响千斤顶操作。多弓平衡时杆中未接触区长度
等于1/4正弦波长fl =丄=354. 2nmi。因为本例弓状平衡时抵紧区长度丄-=9208. 6mm> 1/22^。
正弦波长708.4mn^2X354. 2,,压杆与拉筋可以出现多弓平衡。多弓平衡的最大挠度值减小。 而由于地面摩阻力等原因,实际挠度比计算值更小。
抵紧区挠曲线为抛物线,压杆和拉筋的弯矩为常数。杆中未接触区挠曲线(正弦波)顶
点压杆出现最大弯矩M。 =74293. 8Nwm,压杆该截面是危险截面。压杆在该截面与最大弯矩对 应的最大弯曲正应力of:土24.6MPa,与轴力对应的压縮正应力o"aA'=324. lMPa,在危险点处 的正应力cr。 =299. 5 348. 7MPa。
为满足预压应力钢筋在张拉阶段的应力限值0《^《
,要选择材料的容许应力[fT]
》348. 7MPa。
可见对于270级0.6in 7股钢绞线的张拉钢筋,选择规格々32X8 容许应力[CT]》
348. 7MPa的钢管已经满足张拉要求。
若令长lOm规格力32X8隱的等直钢管,在两端刚结的0. 6in 7股钢绞线作用下保持直
线平衡稳定,其临界力C =1224. 371N 张拉控制力A 二195510N(长20m时,=306. 0927N;
长30m时,《T=136.0412N。)。张拉力达到临界力时压杆失稳,如果不限制挠度压杆无恢复
力,或者虽有限制但应力已达到流限,压力再有所增加,该钢管将出现屈服而导致破坏。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应用本发明。熟悉 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 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发明不限于这里的实施例,本领域技 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揭示,对于本发明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先压法预应力钢筋,其特征在于张拉阶段预压应力钢筋和张拉钢筋以无偏心的直线状态丧失后预压应力钢筋内壁侧倚张拉钢筋稍偏心的微弯状态为平衡条件。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先压法预应力钢筋,其特征在于压力大于大柔度预压应力钢筋 的临界力,构件变形形式为轴向压縮/拉伸与纯弯曲的组合。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先压法预应力钢筋,其特征在于预压应力钢筋与张拉钢筋之间 为插入方便的很松的间隙配合,两者之间留有一定间隙。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先压法预应力钢筋,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压应力钢筋及张拉钢筋 采用等直杆。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先压法预应力钢筋,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压应力钢筋采用钢管, 张拉钢筋采用钢绞线。
6、 如权利要求l、 4或5所述的先压法预应力钢筋,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压应力钢筋的 接头采用预应力构件的干接头形式。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先压法预应力钢筋,其特征在于构件张拉阶段处于小变形弹性 阶段,安装阶段处于弹性阶段同时接头不得开裂。
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先压法预应力钢筋,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压应力钢筋接头时两根 截头垂直圆钢管的对中,采用下面钢板、上面相当V型铁的夹具固定。
9、 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先压法预应力钢筋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1) 选定及计算张拉钢筋及预压应力钢筋的各参数值;2) 张拉钢筋穿入预压应力钢筋孔道;3) 预压应力钢筋作为千斤顶加力台座对中张拉伸出的张拉钢筋;4) 用工作锚具将张拉钢筋锚固在两端,将预压应力钢筋装入结构受压区;5) 浇筑混凝土硬化与结构连成整体,退出工作锚放松并回收张拉钢筋,对结构施加预拉力。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先压法预应力钢筋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1)中 包括以下步骤1) 选择张拉钢筋的种类及锚具,确定压杆和拉筋的预加力大小P、拉筋材料的弹性模量 £,、拉筋的截面惯性矩/,、拉筋的截面面积4、拉筋纵向纤维与中性层距离乃;2) 选择预压应力钢筋和张拉钢筋的最大偏心距,按插入方便的很松的配合取最大偏心距 e,使轴力大于临界力时预压应力钢筋和张拉钢筋的平衡状态从直线跳跃变换到微弯,确定 压杆的内径《-D,+2e, D,为拉筋的直径;3) 选择预压应力钢筋种类,确定压杆材料的弹性模量五。、压杆的截面惯性矩/。、压杆 的截面面积4、压杆纵向纤维与中性层距离凡;4) 确定预压应力钢筋和张拉钢筋杆端联结的特征,按选择的弓形挠曲线求解压杆、拉筋未接触区长度fl,计算组合变形V。、 0"。和巧、。;5) 对组合变形v。、 和v,、 ^按容许值进行复核,若不符合重复以上步骤,直至相符 为止。
11、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先压法预应力钢筋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预压应力钢筋使 用阶段处于弹性阶段,破坏阶段处于屈服阶段。
12.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先压法预应力钢筋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压应力钢 筋和混凝土的粘结采用外形带肋、锚固筋。
全文摘要
一种大柔度先压法预应力钢筋及其实现方法,其穿入钢筋张拉,在超过临界力的轴向压力作用下以稍偏心侧倚张拉钢筋的微弯形状代替中心受压的直线的平衡,就可使大柔度压杆的压力大于临界力,而不发生明显压弯,成为组合变形的强度问题。所述的构件变形形式是轴向压缩(或拉伸)与纯弯曲的组合,构件张拉阶段处于小变形弹性阶段,安装阶段处于弹性阶段。同时建立构件组合变形的挠曲线和应力方程,从已知条件可以求解其它条件,从而对构件进行截面设计和承载力复核。本发明不用附加约束,故施工不采取特殊措施,张拉、锚固与安装采取普通的方法。本发明无失稳限制,长度大,截面小,横向受力弯曲自如,预加力时变形些微,可以逐段连接加长。
文档编号E04C5/00GK101614053SQ200910054610
公开日2009年12月30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10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10日
发明者邬妙年 申请人:上海科达市政交通设计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