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压机加热及风循环系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7090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预压机加热及风循环系统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生产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安全玻璃生产的预压机 中的加热及风循环系统装置。
背景技术
安全玻璃是一类经剧烈振动或撞击不破碎,即使破碎也不易伤人的玻璃。由坚韧 的塑料内层(PVB)将两层或两层以上的玻璃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粘贴而成,也称为胶合玻 璃,其塑料内层可以吸收冲击和爆炸过程中所产生的部分能量和冲击波压力,即使被震碎 也不会四散飞溅。安全玻璃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抗冲击性和抗穿透性,具有防盗、防弹、防爆 功能,包括钢化玻璃、夹层玻璃、防弹玻璃等,广泛应用于汽车、飞机和特种建筑物的门窗等 领域。在安全玻璃的生产过程中,会涉及到预压机的应用,通过预压机将夹多层胶膜的 多层玻璃进行辊压并加热成型。但是,现有的预压机存在着一些缺点(1)加热管采用的是石英管,不仅功耗大,而且加热的效率也较低。同时,由于石英 加热管的发热量大,导致其使用寿命短,更换加热管的频率也就很高,从而不利于生产成本 的节约。(2)由于炉内缺乏空气对流装置,造成散热性不好,炉内各区域温度均勻性差,而 且炉内温度也不好控制,常常会产生温度偏差,不能很好地满足生产要求,导致产品的质量 得不到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预压机加热及风循环系统装置,利 用该系统装置,可以减少能耗、提高加热效率,同时方便于加热炉内的温度控制。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预压机加热及 风循环系统装置,包括加热炉箱体、复数个石棉辊、复数个轴承和复数个加热管,所述复数 个石棉辊呈平行状在同一平面上并通过复数个轴承安装于所述加热炉箱体之上,所述复数 个加热管设于所述复数个石棉辊的上下两侧,所述加热管为红外线辐射加热管,所述加热 炉箱体上还设有风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红外辐射加热管为中波远红外辐射加热 管。因为根据待加热玻璃坯体的材料,中波远红外线吸收收率最佳,其波长范围为1.50 6. Oym之间,选用中波远红外辐射加热管,可以提高加热效率。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红外辐射加热管呈多行多列的矩阵排列。由 于加热炉箱体一般较宽,便会设置多组加热管,这样可以根据待加热的玻璃坯体的宽度来 选择启动加热管的组数,多行多列的矩阵排列正好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红外辐射加热管分别设置在位于所述石棉 辊的上下两侧的两个平面上,该两个平面与所述石棉辊所在平面平行。这样红外辐射加热管与石棉辊的距离均勻,也才会对石棉辊上待加热的玻璃坯体的受热均勻性的影响降到最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加热炉箱体的上方。这样安 装风机,风机吹进的气流是从上往下且四面扩散,更好地使炉内温度均勻。而且这样的设计 也更便于风机的安装固定,风机运行起来更加平稳,同时,还利于竖向空间的利用,不至于 导致预压机横向体积过大不好安放。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压机加热及风循环系统装置,由于是通过红外辐射加热管进 行加热,可以根据被加热的材料选择其吸收率最佳的波长的红外辐射加热管,加热的效率 比传统的石英管高出至少一倍以上,而且能耗更低,利于节能。同时,由于在加热炉上设置 有风机,这样可以使炉内的空气进行强制对流,利于炉内各区域温度均勻,在温度超过预设 温度时,也更容易迅速散热,便于温度调节和控制,保证加热炉内温度稳定,以满足要求的 生产条件,从而保障产品质量。

图1是含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预压机加热及风循环系统装置的加热炉的 结构正视图;图2是含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预压机加热及风循环系统装置的加热炉的 结构A-A面剖视图;图3是含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预压机加热及风循环系统装置的加热炉的 结构B-B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 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 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参照图1、图2、图3,为含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压机加热及风循环系统装置的加 热炉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含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压机加热及风循环系统装置的加热炉, 包括底架1、箱体2、石棉辊3、中心轴4、轴承5、成对锥齿轮6、传动轴7、带座轴承8、红外线 加热管9、风机10。整个加热炉通过底架1支撑并固定在地面上,箱体2位于所述底架1的上方,在所 述箱体2的内部设置复数个平行的排成一排的石棉辊3,用以放置和传送待加工的玻璃坯 体,所述石棉辊3的中心轴4两端延伸并通过轴承5固定在箱体上,其所述中心轴4 一端延 伸出所述箱体2之外并与成对锥齿轮6啮合,传动轴7通过带轴轴承8固定在所述底架1和 箱体2上,且与所述成对锥齿轮6啮合,所述传动轴7在电机(图中未示)的驱动下转动, 并通过所述成对锥齿轮6带动所述中心轴5和石棉辊3转动,从而实现被加工的玻璃坯体 的传送。红外线加热管9分别设置在所述石棉辊3的上下两侧,为符合待加工的玻璃坯体 自身吸收波长的特性,该红外线加热管9以远红外线加热管为宜,远红外线又称长波红外 线,波长1. 5 400 μ m。更进一步,该红外线加热管9又以中波远红外线加热管为最佳,这样可以更有效地利用热量,提高加热效率。其中,中波远红外线波长范围为1.50 6.0μπι 之间。所述红外线加热管9是呈多行多列的矩阵式排列于石棉辊3的上下两侧,为了便 于描述,这里将所述石棉辊3的径向长度方的排列向定义为行,将与所述石棉辊3的径向长 度方的垂直方向的排列定义为列,这样组装的时候,所述红外线加热管9的长度方向与行 的方向一致,即单个红外线加热管9与单个石棉辊3呈径向平行。在列的方向上,所述红外 线加热管9的数量随加热炉的长度而做相应的合理设定;而在行的方向上,红外线加热管9 设为两个以上,一般以三个为宜,在列的方向上来说就是三列。这样的设置便于根据待加工 的玻璃坯体的宽度来决定启动一列还是多列正对待加工的玻璃坯体的红外线加热管9,从 而可以达到节省能源、提高热能利用率的效果。所述红外线加热管9更进一步地分别设置在位于所述石棉辊3的上下两侧的两个 平面上,该两个平面与所述石棉辊3所在平面平行。这样红外辐射加热管9与石棉辊3的 距离均勻,也才会对石棉辊3上待加热的玻璃坯体的受热均勻性的影响降到最小。所述风机10设于所述箱体2上,该风机10的出风口通过管子与箱体2内部连接, 这样风机10运作时便可以将气流吹进箱体2之内,进行强制对流,从而达到使加热箱各区 域温度均勻或当炉内温度超过预设温度时能够迅速散热,保证加热炉内温度的稳定的效
果 ο所述风机10最好是设于所述箱体2的上方,这样风机10吹进的气流从上往下且 四面扩散,更好地使炉内温度均勻。而且,这样的设计也更便于风机10的安装固定,风机运 行起来更加平稳,同时还利于竖向空间的利用,不至于导致预压机横向体积过大不好安放。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压机加热及风循环系统装置,通过将传统的石英加热 管改换成红外线辐射加热管9,其红外线的波长可根据被加热的材料的最佳吸收率进行选 择,加热的效率比传统的石英管高出至少一倍以上,而且能耗更低,利于节能。同时,由于在 加热炉箱体2上设置风机10中,这样可以使炉内的空气进行强制对流,利于炉内各区域温 度均勻,在温度超过预设温度时,也更容易迅速散热,便于温度调节和控制,保证加热炉内 温度稳定,以满足要求的生产条件,从而保障产品质量。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 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 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预压机加热及风循环系统装置,包括加热炉箱体、复数个石棉辊、复数个轴承和 复数个加热管,所述复数个石棉辊呈平行状在同一平面上并通过复数个轴承安装于所述加 热炉箱体之上,所述复数个加热管设于该复数个石棉辊的上下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 管为红外线辐射加热管;所述加热炉箱体上还设有风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压机加热及风循环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辐射 加热管为中波远红外辐射加热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预压机加热及风循环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 辐射加热管呈多行多列的矩阵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压机加热及风循环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辐射 加热管分别设置在位于所述石棉辊的上下两侧的两个平面上,该两个平面与所述石棉辊所 在平面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预压机加热及风循环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 设置于所述加热炉箱体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压机加热及风循环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设置 于所述加热炉箱体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压机加热及风循环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设置 于所述加热炉箱体的上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玻璃生产领域,提供了一种预压机加热及风循环系统装置,包括加热炉箱体、复数个石棉辊、复数个轴承和复数个加热管,所述复数个石棉辊呈平行状在同一平面上通过复数个轴承安装于所述加热炉箱体之上,所述复数个加热管设于该复数个石棉辊的上下两侧,所述加热管为红外线辐射加热管,所述加热炉箱体上还设有风机。由于加热管用红外线辐射加热管代替了传统的石英管,提高了热能利用率,降低了能耗,同时在加热炉箱体上设置了风机,能够让箱内空气进行强制对流,从而可使箱体内各区域温度均匀,另外在炉内温度高于预设温度时也利于散热,便于温度调节和控制,保证炉内温度的稳定。
文档编号C03C27/12GK201777987SQ20102050758
公开日2011年3月30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27日
发明者何昌杜, 佟德伟 申请人:深圳市汉东玻璃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