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外围护板支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5311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移动式外围护板支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式外围护板支座,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支撑固定点可随外围护板的热胀冷缩而改变的移动式外围护板支座。
背景技术
现有钢质外围护板的安装方式,一般是采用完全固定的方式,将其固定在房屋的檩条上,以便形成完整的屋面。在温差变化范围比较大的情况下,钢质外围护板发生热胀冷缩的现象,使得外围护板在固定点处极易发生破坏,影响了钢质外围护板的使用寿命。究其原因,一是钢质薄板形式的外围护板的热胀冷缩系数较高,二是外围护板的整体长度较长, 导致其形变量较大;在外界温度与安装外围护板时温度存在较大温度差的情况下,就容易使外围护板具有较大的形变量,使得板面与固定结构之间产生较大的作用力,容易导致护板在固定点处破损。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支撑固定点可随外围护板的热胀冷缩而改变的移动式外围护板支座。
本发明的移动式外围护板支座,包括起固定和支撑作用的固定底座以及用于与屋面护板相固定的连接支架,其特别之处在于所述固定底座包括上固定板、下固定板以及与下固定板相连接的支撑板,上固定板上设置有多个上固定孔,下固定板上设置有与上固定孔相配合的下固定孔,支撑板上设置有导向槽;所述连接支架包括支架体和设置于支架体上端的钩形部,支架体上设置有可固定于导向槽中并可沿导向槽方向移动的定位机构,该定位机构包括两开口方向相反的U形槽。在固定的过程中,下固定板用于放置在房屋的檩条上,通过铆钉或自攻螺钉与上固定孔和下固定孔的配合,可有效地将固定底座固定在檩条上;通过钩形部可将护板有效地固定在连接支架上,连接支架再通过两U形槽固定在导向槽中,实现了连接支架固定在固定底座上的目的。同时,又由于采用的是两U形槽与导向槽的配合,使得连接支架可沿导向槽的长度方向移动。在护板安装过程中,使导向槽的长度方向与外围护板的长度方向相一致,在护板发生热胀冷缩的过程中,连接支架就会发生相应的移动,有效避免了护板与连接支架之间发生作用力而导致护板破损。
本发明的移动式外围护板支座,所述上固定板与下固定板组成一 U形结构,支撑板与下固定板相互垂直;上固定板上靠近支撑板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板,该限位板上开设有多个限位槽,支架体的下端设置有与限位槽相配合的定位板;多个限位槽和定位板组成了可临时限制连接支架移动的限位机构。上、下固定板采用U形结构,这样上、下固定板之间形成弧形过渡区,使得上固定板可绕该弧形过渡区进行转动;当上固定板与下固定板具有一定夹角时,定位板就位于限位槽中,形成了对连接支架的定位,限制连接支架沿导向槽长度方向的移动;当上固定板被固定螺钉或自攻螺钉压到与下固定板相平行的状态时,定位板与限位槽处于脱离状态,连接支架可以沿导向槽长度方向移动。
本发明的移动式外围护板支座,所述上固定孔为圆形,下固定孔为方形;下固定板的上方设置有多个高度相等的支撑柱,下固定板的下表面上均勻分布有多个半圆形固定触点。在下固定板上设置支撑柱,可保证上固定板与下固定板始终具有一定间距;在下固定板的下表面上设置多个固定触点,有效地增加了固定底座与檩条之间的摩擦力,保证了固定底座的牢固性。本发明的移动式外围护板支座,所述两U形槽之间的连接部位为弧形部。设置弧形部,使得弧形部两端部位具有较强的柔韧性。本发明的移动式外围护板支座,所述支撑板的顶部为与其相垂直的加强板;支撑板上导向槽的下方设置有W形加强筋。设置加强板,可有效增强支撑板水平方向的强度;设置W形加强筋,有效增强了支撑板的强度。本发明的移动式外围护板支座,所述上固定孔和下固定孔的数量均为2 6个。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设置可固定在檩条上的固定底座以及与护板相连接的连接支架,并在固定底座上设置导向槽、在连接支架上设置可沿导向槽长度方向移动的限位机构,实现了连接支架沿导向槽方向的移动;使得护板在热胀冷缩的过程中,其固定点可在固定底座上进行相应的移动,避免了由于护板与固定点之间的作用力过大而导致护板在固定点处破损现象的发生。同时可以设置有多个限位槽和定位板组成的限位机构, 根据安装时的温度选取定位板处于哪个限位槽中,既保证了安装时连接支架在导向槽中位置的一致性,也使得连接支架具有足够的移动距离。本发明中连接支架的初始位置可以预设,避免了由于初始位置不固定,而导致部分支座安装后失去了滑动现象的发生。本发明具有结构简洁合理、可有效防止护板在固定点处破损、安装方便以及便于应用推广的优点。


图1 图5分别为本发明中固定底座的主视图、后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以及仰视图的结构示意图6为本发明中固定底座的使用状态图7、图8分别为本发明中连接支架的主视图和右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限位机构对连接支架处于限位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连接支架处于自由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和图12均为固定底座与连接支架相配合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待固定的屋面护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多个屋面护板与连接支架相配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A-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16为锁缝后的公口部、母口部和钩形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固定底座,2连接支架,3支撑板,4上固定板,5下固定板,6导向槽,7上固定孔,8下固定孔,9限位板,10限位槽,11加强筋,12固定触点,13加强板,14翼板,15支撑柱,16钩形部,17 U形槽,18弧形部,19定位板,20支架体,21屋面护板,22母口部,23公口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 图5所示,分别给出了发明中固定底座1的主视图、后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以及仰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其包括支撑板3、上固定板4、下固定板5、导向槽6、上固定孔 7、下固定孔8、限位板9、限位槽10、加强板13、支撑柱15 ;所示的支撑板3与下固定板5相垂直,上固定板4与下固定板5组成一 U形结构;加强板13位于支撑板3上端,并在横向方向分布,以便增强支撑板3横向方向的强度。导向槽6沿支撑板3的横向方向设置,导向槽 6用于实现对连接支架2的固定和导向。限位板9位于上固定板4的边缘位置处,限位板9 上均勻设置有三个限位槽10 ;四个上固定孔7均勻地设置在上固定板4上,下固定板5上与每个上固定孔7相对应的位置处均设置有下固定孔8 ;通过将固定螺钉或自攻螺钉伸入到上固定孔7和下固定孔8中,可牢固的将固定底座1固定在檩条上。
其中,上固定孔7可以采用圆形,下固定孔8采用方形;支撑柱15可由开设方形下固定孔8时向上折起的余料组成。为了增强支撑板3的强度,可在导向槽6的下方设置有 W形加强筋11 ;为了增加固定底座1与檩条之间的摩擦力,还可在下固定板5的下表面设置多个固定触点12。在上固定板4的两侧还设置有翼板14。如图6所示,给出了本发明中固定底座1的使用状态图,所示的上固定板4与下固定板5成一定夹角,这时限位板9上的限位槽10对连接支架2还处于限位状态。
如图7和图8所示,分别给出了本发明中连接支架2的主视图和右视图,其包括钩形部16、U形槽17、弧形部18、定位板19、支架体20 ;所示的支架体20整体上为一平面板, 在支架体20的中下方部位设置有与导向槽6相配合的定位机构。两U形槽17和弧形部18 构成了定位机构,两U形槽17的开口方向相反,且两U形槽槽底之间的距离与导向槽6的宽度相等,这样通过两U形槽17与导向槽6的配合,既有效地将连接支架2固定在了固定底座1上,也保证了连接支架2可沿导向槽6的长度方向移动。在两U形槽17之间设置弧形部18,使得两U形槽17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可发生一定的形变,确保连接支架2可沿导向槽6长度方向移动。
钩形部16设置在支架体20的顶部,用于与屋面护板21相连接,这样就要求钩形部16的形状要与母口部22和公口部23的形状相一致;通过连接支架2与屋面护板21和导向槽6的固定连接,就相当于将屋面护板21固定在了固定底座1上。在支架体20的下边缘设置有与限位槽10相配合的定位板19 ;当上固定板4处于如图9所示的位置时,定位板19处于限位槽10中,连接支架2处于被限位状态,不能沿导向槽6方向运动,便于安装后连接支架2在导向槽6中位置的一致性。当上固定板4处于如图10所示的位置时,定位板19与限位槽10处于相分离状态,此时连接支架2可沿导向槽6方向运动。
如图11和图12所示,给出了固定底座1与连接支架2配合之后的结构示意图,更加清楚、形象地反映出了本发明支座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待固定的屋面护板2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屋面护板21的两侧分别为母口部22和公口部23 ;如图14和图15所示,所示的连接支架2上端的钩形部16与两屋面护板21的公口部23和母口部22相配合;锁缝后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6所示,锁缝后公口部23、母口部22和钩形部16就缠绕在一起,有效地实现了将屋面护板21固定在连接支架2上。
本发明的支座的使用方法为首先,根据安装时的温度确定连接支架2在导向槽6中的位置,如图12所示,如果确定安装之后连接支架2向两侧均有移动的可能,则令定位板19位于中央的限位槽10中;如果只有向右侧移动的可能,则定位板19处于最左侧的限位槽10中;同理,如果只有向左移动的可能,则定位板19处于最右侧的限位槽10中。然后,将连接支架2定位相同的支座与屋面护板21的母口部22与公口部23相配合,将自攻螺钉贯穿于上固定孔7和下固定孔8中,并固定在房屋的檩条上,此时定位板19 与限位槽10处于相分离状态,连接支架2可沿导向槽6方向运动。最后,对屋面护板21统一进行锁缝,就构成了整体性的“悬浮屋面”,当屋面护板 21随着外界的温度而发生热胀冷缩时,固定点可随着屋面护板21长度的变化而改变,避免了屋面护板21在固定点处的破坏。
权利要求
1.一种移动式外围护板支座,包括起固定和支撑作用的固定底座(1)以及用于与屋面护板相固定的连接支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座包括上固定板(4)、下固定板(5)以及与下固定板相连接的支撑板(3),上固定板上设置有多个上固定孔(7),下固定板上设置有与上固定孔相配合的下固定孔(8),支撑板上设置有导向槽(6);所述连接支架包括支架体(2)和设置于支架体上端的钩形部(16),支架体上设置有可固定于导向槽中并可沿导向槽方向移动的定位机构,该定位机构包括两开口方向相反的U形槽(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外围护板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板(4)与下固定板(5)组成一 U形结构,支撑板(3)与下固定板(5)相互垂直;上固定板上靠近支撑板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板(9),该限位板上开设有多个限位槽(10),支架体(20)的下端设置有与限位槽相配合的定位板(19);多个限位槽和定位板组成了可临时限制连接支架(2)移动的限位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式外围护板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孔(7)为圆形,下固定孔(8)为方形;下固定板(5)的上方设置有多个高度相等的支撑柱(15),下固定板的下表面上均勻分布有多个半圆形固定触点(12)。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式外围护板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两U形槽(17) 之间的连接部位为弧形部(18)。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式外围护板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3)的顶部为与其相垂直的加强板(13);支撑板(3)上导向槽(6)的下方设置有W形加强筋(11)。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式外围护板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孔(7)和下固定孔(8)的数量均为2 6个。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移动式外围护板支座,包括固定底座和连接支架,其特征在于固定底座包括上固定板、下固定板和支撑板,上固定板上设置有多个上固定孔,下固定板上设置有与上固定孔相配合的下固定孔,支撑板上设置有导向槽;连接支架包括支架体和设置于支架体上端的钩形部,支架体上设置有可固定于导向槽中并可沿导向槽方向移动的定位机构,该定位机构包括两开口方向相反的U形槽。本发明实现了连接支架沿导向槽方向的移动,形成了整体式的悬浮屋面,避免了屋面护板在固定点处的破损。具有结构简洁合理、可有效防止护板在固定点处破损、安装方便以及便于应用推广的优点。
文档编号E04D3/36GK102493605SQ201110449749
公开日2012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9日
发明者何新亮, 刘世林, 徐廷波, 盖中学 申请人:山东万事达建筑钢品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