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梁折叠式钢内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4245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预制梁折叠式钢内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施工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预制梁折叠式钢内模。
背景技术
传统的预制梁内模施工方法,主要是采用气囊法,这种方法虽然拆除的时候比较方便,但难以做到定型准确。现在比较认可的施工方法采用钢内模法,为了拆除方便,钢内模法通常分段连接,虽然可以做到定型准确,但需要一节一节在预制梁狭小的空间内拆除, 这样耗时比较多,且梁内混凝土凝结放热,温度比较高,对工人的健康不利。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型准确、拆除方便快捷的预制梁折叠式钢内模, 以解决现有的钢内模拆除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制梁折叠式钢内模,包括两上侧模、两下侧模、一底模支撑及一顶模;每一上侧模的下端与每一下侧模的上端对接处铰接;底模支撑连接于下侧模的下端部之间;顶模栓接于上侧模的上端部之间。进一步地,还包括两铰座,每一上侧模的下端与对应下侧模的上端之间通过该铰座铰接。进一步地,铰座固结于上、下侧模对接处的模板骨架上。进一步地,底模支撑的两端卡接于两侧的下侧模的下端端面之间;底模支撑的两端分别设有搭接在骨架上的凸出部。进一步地,顶模包括顶模支架及面板;顶模支架的两端与两侧的上侧模的上端之间螺栓连接;面板自由搭接在顶模支架的上面。进一步地,底模支撑、顶模支架及铰座均沿上侧模或下侧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进一步地,还包括螺旋撑杆,该螺旋撑杆的两端分别于铰接于上侧模的上端横向部与下侧模的下端横向部之间。进一步地,螺旋撑杆为两端可伸缩螺旋撑杆。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由于上侧模的下端与下侧模的上端对接处通过铰座铰接,该铰座沿上侧模或下侧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拆模时上、下侧模可绕铰座转动折叠可以使整个上、下侧模与已浇注混凝土分离,再通过外部提供的拉力将钢内模整体拉出,拆模方便快捷。2、由于底模支撑两端端面卡接于下侧模的下端端面之间,无螺栓连接,顶模支架两端端面栓接于上侧模的上端端面之间,面板自由搭接在顶模支架的上面,而且底模支撑和顶模支架是沿上侧模或下侧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只要拆除少量的顶模支架上的连接螺栓就可以折叠上、下侧模,大大减轻劳动强度。3、由于钢内模采用钢制的材料加工,加上在上侧模的上端及下侧模的下端之间用两端可伸缩的螺旋撑杆连接,而且螺旋撑杆沿上侧模或下侧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组,通过螺旋撑杆的调整,可以方便调整钢内模尺寸,防止钢内模在浇注混凝土时产生上浮或移位。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 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预制梁折叠式钢内模断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沿A-A方向剖视图示意图;图3至图5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预制梁折叠式钢内模立模过程示意图;以及图6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预制梁折叠式钢内模脱模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预制梁折叠式钢内模1,包括两上侧模101、两下侧模103、 一底模支撑2及一顶模3。其中,两上侧模101、两下侧模103均包括有面板106和骨架105、 每一上侧模101的下端与对应下侧模103的上端对接处设有铰座102。铰座102固定于上侧模101和下侧模103交接处的骨架105上。上侧模101和下侧模103可以绕铰座102转动折叠,这样就可以使上侧模101和下侧模103与已浇注混凝土分离。两下侧模103的下端之间,连接有一底模支撑2。底模支撑2为一杆件,两端采用卡入两下侧模103的下端之间的方式连接于下侧模103。因此不需要螺栓连接,方便拆卸。 为了定位底模支撑2,底模支撑2两端凸设有凸出块201。凸出块201搭接在底模支撑2的骨架上,以有效防止底模支撑2产生移动。两上侧模101的上端之间还连接有顶模3。顶模3包括顶模支架301及面板302。 其中,顶模支架301为一杆件,两端与上侧模101的上端之间采用螺栓进行连接,面板302 无需任何连接,可以自由的搭接在顶模支架301的上面。为了便于立模或收模时固定钢内模1,调整钢内模1立模的形状和位置,两上侧模 101的上端与两下侧模103的下端之间分别铰接有螺旋撑杆6,螺旋撑杆6是一个可伸缩螺旋撑杆。参见图2,铰座102、顶模支架301、底模支撑2以及螺旋撑杆6沿上侧模101或下侧模103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其中,铰座102对称地邻近螺旋撑杆6两侧。图3至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立模过程,螺旋撑杆6安装于对应的上侧模101 和下侧模103之间,利用螺旋撑杆6立好左、右侧的上、下侧摸101、103 ;再安装底模支撑2 ; 最后用螺栓5安装顶模支架301。安装好钢内模1后,检查钢内模1的断面尺寸,若不合格,通过调整螺旋撑杆6和调整螺栓5,使断面尺寸合格。然后用龙门吊吊入预制梁内,就位完成后,盖上面板302即可投入使用。参见图6,混凝土浇注完成后需要拆模时,工人进入预制梁内,先拆去底模支撑2 ; 然后拆卸螺栓5,移去顶模支架301和面板302,使左、右侧之间的上、下侧摸101、103分离; 再利用螺旋撑杆6使左和右侧的上、下侧摸101、103收缩折叠,然后用龙门吊的卷扬机,直接整体拉出。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 、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预制梁折叠式钢内模,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上侧模(101)、两下侧模(103)、一底模支撑(2)及一顶模(3); 所述每一上侧模(101)的下端与所述每一下侧模(103)的上端对接处铰接; 所述底模支撑(2)连接于所述下侧模(103)的下端部之间; 所述顶模(3)栓接于所述上侧模(101)的上端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梁折叠式钢内模,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两铰座(102);所述每一上侧模(101)的下端与所述对应下侧模(103)的上端之间通过所述铰座(102)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梁折叠式钢内模,其特征在于,所述铰座(102)固结于所述上、下侧模(101、103)对接处的模板骨架(105)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梁折叠式钢内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支撑(2)的两端卡接于两侧的所述下侧模(103)的下端端面之间; 所述底模支撑(2)的两端分别设有搭接在所述骨架(105)上的凸出部(20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梁折叠式钢内模,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模(3)包括顶模支架(301)及面板(302);所述顶模支架(301)的两端与两侧的所述上侧模(101)的上端之间螺栓连接; 所述面板(302)自由搭接在所述顶模支架(301)的上面。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预制梁折叠式钢内模,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模支撑(2)、顶模支架(301)及铰座(102)均沿所述上侧模(101)和所述下侧模(103)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预制梁折叠式钢内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螺旋撑杆(6),所述螺旋撑杆(6)的两端分别于铰接于所述上侧模(101)的上端横向部与所述下侧模(103)的下端横向部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预制梁折叠式钢内模,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旋撑杆(6)为两端可伸缩螺旋撑杆。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制梁折叠式钢内模,包括两上侧模(101)、两下侧模(103)、一底模支撑(2)及一顶模(3);每一上侧模(101)的下端与每一下侧模(103)的上端对接处铰接;底模支撑(2)连接于下侧模(103)的下端部之间;顶模(3)栓接于上侧模(101)的上端部之间。这种钢内模定型准确、拆除方便快捷,减轻劳动强度。
文档编号B28B7/26GK202174633SQ20112025362
公开日2012年3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8日
发明者刘勇, 左宽, 廖纪明, 王竺 申请人:中建五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