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纤增强发泡建筑模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6512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玻纤增强发泡建筑模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模板领域,特别是玻纤增强发泡建筑模板。
背景技术
现有的建筑模板主要为以下几种胶合板、竹胶板、钢模板和塑料模板,其中,塑料模板中包括木塑板、PVC发泡板、PP板和GMT板,GMT板強度好、材料体密度在I. 2以上,所以大都是采用模压加强筋的方式减轻模板重量,但钉子比较难钉进去。由于胶合板吸水膨胀、容易被腐蚀、表面硬度低等特点,影响到了建筑模板的质量,同时由于塑料板密度高、容易翘曲变形、热胀冷缩的缺点,影响了建筑模板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强度高、握钉カ 好、重量轻、成本低,同时可以回收利用的玻纤增强发泡建筑模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玻纤增强发泡建筑模板,包括玻纤增强发泡建筑模板本体,其特征是玻纤增强发泡建筑模板本体由两层玻纤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面层和置于面层中间发泡材料的芯层组成。所述发泡材料为塑料或木塑材料。为了使钉子更容易订入,面层的密度在0. 9g/cm3—I. 2g/cm3。为了增强芯层的使用寿命,芯层的密度在0. 5g/cm3—0. 8g/cm3。本实用新型得到的玻纤增强发泡建筑模板具有质量轻,不翘曲变形,易切割,易钉钉的优点,模板表面覆有玻纤增强的热塑性复合材料,強度高,表面光滑,易脱摸,而且完全阻隔水分进入模板内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图I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玻纤增强发泡建筑模板本体I、面层11、芯层1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ー步说明。实施例I :如图I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玻纤增强发泡建筑模板,包括纤增强发泡建筑模板本体,玻纤增强发泡建筑模板本体I由两层材料为玻纤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面层11和置于面层11中间的材料为PP的芯层12组成。本实施列的玻纤增强发泡建筑模板面层材料密度达到0. 9g/cm3,芯层体密度达到0. 7g/cm3。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的玻纤增强发泡建筑模板,包括纤增强发泡建筑模板本体,玻纤增强发泡建筑模板本体I由两层材料为玻纤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面层11和置于面层11中间的材料为PVC的芯层12组成。本实施列的玻纤增强发泡建筑模板面层材料密度达到lg/cm3,芯层体密度达到0. 8g/cm3。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的玻纤增强发泡建筑模板,包括纤增强发泡建筑模板本体,玻纤增强发泡建筑模板本体I由两层材料为玻纤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面层11和置于面层11中间的材料为PE的芯层12组成。本实施列的玻纤增强发泡建筑模板面层材料密度达到I. 2g/cm3,芯层体密度达到0. 6g/cm3。
权利要求1.一种玻纤增强发泡建筑模板,包括玻纤增强发泡建筑模板本体(I),其特征是玻纤增强发泡建筑模板本体(I)由两层玻纤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面层(11)和置于面层(11)中间发泡材料的芯层(12 )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玻纤增强发泡建筑模板,其特征是所述发泡材料为塑料或木塑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玻纤增强发泡建筑模板,其特征是面层(11)的密度在0. 9g/cm3— I. 2g/cm3。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玻纤增强发泡建筑模板,其特征是芯层(12)的密度在0.5g/cm3—0. 8g/cm3。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玻纤增强发泡建筑模板,其特征是芯层(12)的密度在0.5g/cm3—0. 8g/cm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玻纤增强发泡建筑模板,包括玻纤增强发泡建筑模板本体,其特征是玻纤增强发泡建筑模板本体由两层玻纤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面层和置于面层中间发泡材料的芯层组成;所述发泡材料为塑料或木塑材料;为了使钉子更容易订入,面层的密度在0.9g/cm3—1.2g/cm3;为了增强芯层的使用寿命,芯层的密度在0.5g/cm3—0.8g/cm3。本实用新型得到的玻纤增强发泡建筑模板具有质量轻,不翘曲变形,易切割,易钉钉的优点,模板表面覆有玻纤增强的热塑性复合材料,强度高,表面光滑,易脱模,而且完全阻隔水分进入模板内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文档编号E04G9/05GK202519969SQ20122017240
公开日2012年11月7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3日
发明者赵军, 金一平 申请人:浙江欣捷建设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