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搅拌车卸料槽及设有其的混凝土搅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3144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混凝土搅拌车卸料槽及设有其的混凝土搅拌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混凝土搅拌车卸料槽及设有其的混凝土搅拌车。
背景技术
混凝土搅拌车兼具载运和搅拌混凝土的双重功能,使用混凝土搅拌车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施工质量,混凝土搅拌车被广泛应用于城建、公路、铁道和水电等领域。卸料槽是混凝土搅拌车的关键部件,其用于传递混凝土。为了满足施工要求,混凝土搅拌车卸料槽需要具有较高的抗冲击强度和耐磨性能。现有的混凝土搅拌车卸料槽包括结构层和耐磨层,其中结构层为外层,耐磨层为内层,结构层用来支撑耐磨层,耐磨层用来 传递混凝土料。近年来,为了减轻卸料槽的重量,通常采用高分子耐磨材料代替耐磨金属来制作耐磨层。为了进一步减轻重量,现有技术还有采用高强高模高分子复合材料代替金属来制作结构层。结构层与耐磨层一般采用胶粘或螺栓连接。若采用胶粘剂固定耐磨层的位置,由于不同材料的性质的差异,胶粘剂难以为结构层和耐磨层提供较高的粘结强度,卸料槽使用一段时间后耐磨层易发生剥离。若采用螺栓连接,由于高分子材料的脆性相对较高,卸料槽使用过程中螺栓连接持续挤压连接孔,容易导致高分子耐磨层破坏。因此,现有的混凝土搅拌车卸料槽使用一段时间后的耐磨层容易发生层剥离或损坏,使用寿命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混凝土搅拌车卸料槽及设有其的混凝土搅拌车,以解决现有的混凝土搅拌车卸料槽使用一段时间后的耐磨层容易发生层剥离或损坏,导致寿命较低的问题。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凝土搅拌车卸料槽,包括槽形的结构层和设置在所述结构层内表面的高分子耐磨层;所述高分子耐磨层与所述结构层连接的一面设有凸起部;所述结构层设有与所述凸起部相适配的通孔,所述高分子耐磨层通过所述凸起部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结构层固定连接。进一步地,上述混凝土搅拌车卸料槽还包括顶帽,所述顶帽设置于所述凸起部穿过所述通孔的一端并扣设于所述通孔的外围。进一步地,所述凸起部的个数为多个,所述顶帽的个数为多个。进一步地,多个所述顶帽连接为一体。进一步地,所述多个顶帽连接为一体具体为多个呈直线排列的顶帽连接为固定条。进一步地,所述多个顶帽连接为一体具体为多个顶帽连接为固定面。进一步地,所述顶帽的形状为半球体、圆柱体、立方体、多边形柱体或圆台。进一步地,所述结构层设有与所述顶帽相适配的顶帽槽。[0014]进一步地,所述高分子耐磨层为聚氨酯耐磨层、尼龙耐磨层或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耐磨层;和/或,所述结构层为玻纤毡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层。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混凝土搅拌车,其设置上述任一混凝土搅拌车卸料槽。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凝土搅拌车卸料槽,包括结构层和高分子耐磨层,并且其高分子耐磨层设有凸起部,结构层设有与凸起部相适配的通孔。本实用新型采用凸起部和通孔的配合的方式实现高分子耐磨层在结构层表面位置的固定。相对于现有的混凝土搅拌车卸料槽,本实施例提供的卸料槽不需借助胶粘剂,也不需要借助螺栓等外加连接设备实现耐磨层与结构层的固定连接,通过对凸起部个数以及其尺寸的设计实现卸料槽工作过程中凸起部受到的挤压力相对较小,不易损坏。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凝土搅拌车卸料槽在使用过程中,耐磨层在结构层表面位置牢固,不易损坏,延长了混凝土搅拌车卸料槽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混凝土搅拌车,其设置有上述混凝土搅拌车卸料槽。由于上述的混凝土搅拌车卸料槽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设有该混凝土搅拌车卸料槽的混凝 土搅拌车也应具备相应的技术效果。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I的混凝土搅拌车卸料槽的正面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I的混凝土搅拌车卸料槽的背面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I的混凝土搅拌车卸料槽的爆炸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混凝土搅拌车卸料槽的爆炸图;图5为图4沿A-A面的剖面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混凝土搅拌车卸料槽的背面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混凝土搅拌车卸料槽的背面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结构层;11通孔;2高分子耐磨层;21凸起部;22顶帽;23固定条;24固定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参见图I至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I的混凝土搅拌车卸料槽的结构。该混凝土搅拌车卸料槽包括槽形的结构层I和高分子耐磨层2,高分子耐磨层2设置在结构层I的内表面;其中,高分子耐磨层2与结构层I连接的一面设有凸起部21 ;[0031]结构层I设有与所述凸起部21相适配的通孔11,高分子耐磨层2通过凸起部21穿过所述通孔11与所述结构层I固定连接。本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搅拌车卸料槽的耐磨层采用高分子耐磨材料,用以减轻混凝土卸料槽的重量,并且采用凸起部21和通孔11的配合实现高分子耐磨层2在结构层I内表面的位置固定。该卸料槽不需借助胶粘剂,也不需要借助螺栓等外加连接设备,高分子耐磨层2的位置由于其凸起部21的限制不易发生移动,卸料槽工作过程中,高分子耐磨层2的凸起部21受到的挤压力相对较小。因此,该卸料槽在使用过程中,高分子耐磨层2能够牢固的固定于结构层I的表面,并且不易损坏,由此使得该卸料槽在质轻的同时还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上述实施例的中的高分子耐磨层2优选采用聚氨酯耐磨层、尼龙耐磨层或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耐磨层。聚氨酯、尼龙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均具有好的耐磨性能,此夕卜,尼龙具有较高的硬度,抗压强度高,由此使得耐磨层长期使用不易变形;超 高分子量聚乙烯耐化学腐蚀性能优异,不易被混凝土料腐蚀;聚氨酯易于加工成型,弹性好,能够缓冲混凝土料对结构层的作用力,对结构层能起到保护作用,表面光滑,不易粘附混凝土,易于清理。更优选的,高分子耐磨层采用聚氨酯耐磨层。对混凝土搅拌车卸料槽的凸起部的耐受性能进行测试,混凝土搅拌车卸料槽的规格如下耐磨层材料为聚氨酯,卸料槽长约I. 4米,最窄处宽约为O. 4米,耐磨层设计2行凸起部,每行6个,凸起部尺寸为Φ20。测试结果如下卸料槽满载混凝土时负重约440Kg,换算成重力约为4400N,工作状态卸料槽与水平倾角约为22度,计算得耐磨层在卸料方向应力约为1628N,每个凸起部受力约为135N。对凸起部进行拉伸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凸起部的拉伸破坏应力为810N,大于计算所得应力135N,安全系数为6. 75。由此可知混凝土搅拌车卸料槽工作过程中凸起部的受力小于其拉伸破坏力,工作过程中凸起部不易发生损坏。对于不同规格的混凝土搅拌车卸料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卸料槽负重、凸起部尺寸及其拉伸性能对凸起部的数量进行选择,以保证凸起部在使用过程中不易损坏。高分子耐磨层的凸起部个数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优选为多个,凸起部个数的增多有利于提高耐磨层在结构层位置的稳定性,并降低每个凸起部的受力,使其不易损坏。参见图4至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混凝土搅拌车卸料槽的结构。本实施例与实施例I的区别在于其还包括顶帽22,顶帽22设置于凸起部21穿过通孔11的一端并扣设于通孔11的外围。增设顶帽22的作用在于对高分子耐磨层2的位置进一步加固,避免卸料槽发生翻转时高分子耐磨层2从结构层I脱离,使该卸料槽能适用于多种工作环境。以高分子耐磨层2为聚氨酯层为例,上述混凝土搅拌车卸料槽的制备工艺如下将结构层I置于模具上,合模,在注胶口注入聚氨酯混合组分料,加热固化,待聚氨酯耐磨层预固化后,转移至烘箱中硫化处理,脱模。对于顶帽的形状,本实施例中采用半球体,其还可采用圆柱体、立方体、多边形柱体或圆台。对于设有多个凸起部的混凝土搅拌车卸料槽,顶帽22的个数也相应的为多个,为了进一步加强顶帽22的固定作用,并缓冲每个凸起部21的受力,本实用新型还优选将多个顶帽22连接为一体。具体可以如图6所示,其是多个呈直线排列的顶帽连接为固定条23 ;或者,也可以如图7所示,其是多个顶帽连接为固定面24。也可以将上述两种方式相结合,如靠近高分子耐磨层两端的顶帽连接为固定面,中部呈直线排列的顶帽连接为固定条。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卸料槽的负重以及凸起部的个数进行选择顶帽间的连接形式。进一步的,结构层I还优选设有与所述顶帽21相适配的顶帽槽。该顶帽槽用于放置顶帽21,由此避免卸料槽在水平放置或水平拖动时顶帽21受到磨损,延长顶帽21的使用寿命,使其能长期发挥加固作用。上述实施例中卸料槽中的结构层可以采用金属层,也可采用高强高模复合材料层。优选采用高强高模复合材料层,具体如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层、玻璃纤维增强尼龙层、 长玻璃纤维注射成型热塑性复合材料层、S-RIM (结构反应注射成型工艺)纤维增强聚氨酯层。更优选采用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层,由此可将卸料槽的密度降至I. 4kg/m3 2kg/m3,减轻车辆自重,降低能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及上述基于该实施例的各种变型所提供的混凝土搅拌车卸料槽,其高分子耐磨层设有凸起部,结构层设有与凸起部相适配的通孔。采用凸起部和通孔的配合的方式实现高分子耐磨层在结构层表面位置的固定。由此可知,本实施例提供的卸料槽不需借助胶粘剂,也不需要借助螺栓等外加连接设备实现耐磨层在结构层内表面的位置固定。通过对凸起部个数以及其尺寸的设计实现卸料槽工作过程中凸起部受到的挤压力相对较小,不易损坏。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凝土搅拌车卸料槽中的耐磨层在结构层表面位置牢固,且不易损坏,延长了混凝土搅拌车卸料槽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混凝土搅拌车,其设置有上述混凝土搅拌车卸料槽。由于上述的混凝土搅拌车卸料槽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设有该混凝土搅拌车卸料槽的混凝土搅拌车也应具备相应的技术效果,其相应部分的具体实施过程与上述实施例类似,兹不赘述。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混凝土搅拌车卸料槽,其特征在于,包括槽形的结构层(I)和设置在所述结构层(I)内表面的高分子耐磨层(2); 所述高分子耐磨层(2)与所述结构层(I)连接的一面设有凸起部(21); 所述结构层(I)设有与所述凸起部(21)相适配的通孔(11 ),所述高分子耐磨层(2 )通过所述凸起部(21)穿过所述通孔(11)与所述结构层(I)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混凝土搅拌车卸料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帽(22),所述顶帽(22 )设置于所述凸起部(21)穿过所述通孔(11)的一端并扣设于所述通孔(11)的外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搅拌车卸料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21)的个数为多个,所述顶帽(22)的个数为多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凝土搅拌车卸料槽,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顶帽(22)连接为一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凝土搅拌车卸料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顶帽(22)连接为一体具体为多个呈直线排列的顶帽(22)连接为固定条(23)。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凝土搅拌车卸料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顶帽(22)连接为一体具体为多个顶帽(22)连接为固定面(24)。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搅拌车卸料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帽(22)的形状为半球体、圆柱体、立方体、多边形柱体或圆台。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搅拌车卸料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层(I)设有与所述顶帽(22)相适配的顶帽槽。
9.根据权利要求I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混凝土搅拌车卸料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耐磨层(2)为聚氨酯耐磨层、尼龙耐磨层或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耐磨层;和/或,所述结构层(O为玻纤毡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层。
10.一种混凝土搅拌车,其特征在于,其设置有权利要求I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混凝土搅拌车卸料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凝土搅拌车卸料槽及设有其的混凝土搅拌车,该混凝土搅拌车卸料槽包括槽形的结构层和设置在结构层内表面的高分子耐磨层;高分子耐磨层与结构层连接的一面设有凸起部;结构层设有与凸起部适配的通孔,高分子耐磨层通过凸起部穿过所述通孔与结构层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凸起部和通孔的配合的方式实现高分子耐磨层在结构层表面位置的固定。上述卸料槽不需借助胶粘剂,也不需要借助螺栓等外加连接设备实现耐磨层与结构层的固定连接,通过对凸起部个数以及其尺寸的设计实现卸料槽工作过程中凸起部受到的挤压力相对较小,不易损坏,延长了混凝土搅拌车卸料槽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B28C7/16GK202702402SQ20122032420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5日
发明者熊刚, 李韶茂, 曾盛渠 申请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