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型建筑物减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4135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预制型建筑物减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预制型建筑物减震装置技术领域[0001]在高架桥之类的高架设施的建设过程中,如果遇到建设规划用地上存在大型建筑物阻碍规划路线的情况,往往采取就是拆迁或避让的方法,这会导致建设成本的增加和给建筑使用单位带来的不便,尤其在建筑密度较大的大中型城市里,拆迁费用过高成为了高架设施建设规划的严重问题。
背景技术
[0002]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物减震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预制型建筑物减震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制型建筑物减震装置,本装置使用三次减震措施,可以使道路桥梁穿过原有建筑物,不用绕道改建或拆迁原有建筑,达到降低建设成本。[0004]采用的技术方案是[0005]一种预制型建筑物减震装置,包括下部加固层板、上部加固层板和设置在下部加固层板和上部加固层板之间的至少一个减震装置。[0006]其技术要点在于[0007]减震装置包括中心框、下部支撑基板、两内侧支撑壁、两外侧支撑壁、上缓震层和下缓震层。[0008]下部支撑基板的上表面中部固定中心框,上表面两端分别固定有内侧支撑壁。[0009]下部支撑基板的下表面固定设置有下缓震层。[0010]下缓震层包括两个相同的缓震装置,两缓震装置分别固定在下部支撑基板的下表面两端,位于两内侧支撑壁外侧,两缓震装置之间匀设有多个中间缓震装置。[0011]所述的缓震装置为缓震胶层,可为天然橡胶(NR)层、顺丁橡胶(B R)层、丁苯橡胶(SBR)层、氯丁橡胶(CR)层、乙丙橡胶(EPR)层、聚氨酯橡胶(P U)层、丁基橡胶(H R) 层或丁腈橡胶(N BR)层等。[0012]中间缓震装置为缓震胶层,可为天然橡胶(NR)层、顺丁橡胶(B R)层、丁苯橡胶 (SBR)层、氯丁橡胶(CR)层、乙丙橡胶(EPR)层、聚氨酯橡胶(P U)层、丁基橡胶(H R)层或丁腈橡胶(NB R)层等。[0013]两内侧支撑壁的上部分别通过耐震工型钢和两外侧支撑壁上部固定联接。外侧支撑壁上位于耐震工型钢下方一体设置有侧支壁,两侧支壁上分别固定设置有上缓震层。[0014]所述的上缓震层为缓震胶层,可为天然橡胶(NR)层、顺丁橡胶(B R)层、丁苯橡胶(SBR)层、氯丁橡胶(CR)层、乙丙橡胶(EPR)层、聚氨酯橡胶(P U)层、丁基橡胶(H R) 层或丁腈橡胶(N BR)层等。[0015]所述的两个缓震装置上分别固定有竖直钢筋,钢筋穿出下部支撑基板,并在穿出点与下部支撑基板相互固定。[0016]钢筋上部依次穿过侧支壁、上缓震层和耐震工型钢的横梁,并在钢筋的端部和耐震工型钢的横梁相接触处设置挡板。[0017]钢筋位于上缓震层上方的部分固定有缓震板,缓震板同时固定在上缓震层上表面。[0018]两钢筋下端分别穿入下部加固层板并固定,下缓震层的缓震装置底部和中间缓震装置的底部均与下部加固层板的上表面相固定。外侧支撑壁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部加固层板和下部加固层板固定联接,内侧支撑壁上端和上部加固层板固定联接。[0019]中心框为混凝土框,下部支撑基板、下部加固层板、上部加固层板、外侧支撑壁和内侧支撑壁均为钢筋混凝土板,与耐震工型钢、上缓震层和下缓震层均为预制件,整个预制型建筑物减震装置为预制结构。[0020]所述的下缓震层的两缓震装置和中间缓震装置可为隔振橡胶支座。[0021]上缓震层可为隔振橡胶支座,隔振橡胶支座包括间隔固定的橡胶层和金属层,此为已知技术,故不重复叙述。[0022]钢筋起到传震作用,中心框截面为矩形。所述的缓震胶层使用的材料均为已知材料,故不重复叙述。[0023]本实用新型能够使高架构造横穿过规划地面上原有大型建筑,在保证有效安全的按照规划进行建设的前提下,贯穿原有大型建筑,避免拆除原有建筑和修改规划路线等产生的各种费用和不便。上、下缓震层和耐震工字钢,进行三次缓震和分担载荷。[0024]其优点在于[0025]在高架设施规划路线上存在大型建筑阻碍规划路线的情况下,减少对原建筑使用单位的干扰,不用进行拆迁或改变规划路线,只需对已有建筑进行部分改装就能实现规划要求,使高架设施能够直接穿过原有大型建筑,使之降低施工成本,提高交通体系立体灵活性,降低对原有建筑的行车振动和噪声振动。并且达到美观城市的效果。


[0026]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002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002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设置在原建筑物内的组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一种预制型建筑物减震装置,包括下部加固层板14、上部加固层板15和设置在下部加固层板14和上部加固层板15之间的三个减震装置3。[0030]减震装置包括中心框6、下部支撑基板7、两内侧支撑壁13、两外侧支撑壁12、上缓震层10和下缓震层8。[0031]下部支撑基板7的上表面中部固定中心框6,上表面两端分别固定有内侧支撑壁 13。[0032]下部支撑基板7的下表面固定设置有下缓震层8。[0033]下缓震层8包括两个相同的缓震装置20,两缓震装置20分别固定在下部支撑基板 7的下表面两端,位于两内侧支撑壁13外侧,两缓震装置20之间匀设有两个中间缓震装置 21。4[0034]所述的缓震装置20为缓震胶层,可为天然橡胶(N R)层。[0035]中间缓震装置21为缓震胶层,可为天然橡胶(NR)层。[0036]两内侧支撑壁13的上部分别通过耐震工型钢11和两外侧支撑壁12上部固定联接。外侧支撑壁12上位于耐震工型钢11下方一体设置有侧支壁17,两侧支壁17上分别固定设置有上缓震层10。[0037]所述的上缓震层10为缓震胶层,可为天然橡胶(N R)层。[0038]所述的两个缓震装置20上分别固定有竖直钢筋9,钢筋9穿出下部支撑基板7,并在穿出点16与下部支撑基板7相互固定。[0039]钢筋9上部依次穿过侧支壁17、上缓震层10和耐震工型钢11的横梁,并在钢筋9 的端部和耐震工型钢11的横梁相接触处设置挡板18。[0040]钢筋9位于上缓震层10上方的部分固定有缓震板19,缓震板19同时固定在上缓震层10上表面。[0041]两钢筋9下端分别穿入下部加固层板14并固定,下缓震层8的缓震装置20底部和中间缓震装置21的底部均与下部加固层板14的上表面相固定。外侧支撑壁12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部加固层板15和下部加固层板14固定联接,内侧支撑壁13上端和上部加固层板15固定联接。[0042]中心框6为混凝土框,下部支撑基板7、下部加固层板14、上部加固层板15、外侧支撑壁12和内侧支撑壁13均为钢筋混凝土板,与耐震工型钢11、上缓震层10和下缓震层8 均为预制件,整个预制型建筑物减震装置为预制结构。[0043]实施例2[0044]实施例I中所述的下缓震层8的两缓震装置20和中间缓震装置21为隔振橡胶支座。[0045]上缓震层10为隔振橡胶支座,隔振橡胶支座包括间隔固定的橡胶层和金属层,此为已知技术,故不重复叙述。[0046]钢筋9起到传震作用,中心框6截面为矩形。[0047]下部支撑基板7直接对中心框6内建造的铁路或公路进行载荷,同时在中心框6中车辆运行产生的振动和制动力等也直接传送到下部支撑基板7上。下部支撑基板7 通过下缓震层8进行第一次缓震和承重。再通过连接到上缓震层10的(传震)钢筋9传递荷重与振动,并通过固定在外侧支撑壁12的上缓震层10进行第二次缓震和承重,(传震)钢筋9穿过上缓震层10连接到固定在外侧支撑壁12和内侧支撑壁13之间的耐震工型钢11, 从而进行第三次缓震和承重。为了使原有建筑物更加坚固耐震并且有良好的隔音性,设置下部加固层板14和上部加固层板15,以达到中心框6悬挂在中间且不与建筑物直接接触的效果,保证中心框6自身的安全耐震性,从而达到降低振动对建筑物强度的不良影响和减少噪声的目的。[0048]在图3中,利用建筑物的部分空间使高架铁路或道路2贯穿原有建筑物的下部,保证不损害原有构造安全性的前提下(不损坏承重结构),完成高架铁路或道路2的建设规划。 原有建筑物的地上空间I可以用作建设高架铁路,车站,商场等或保留导入本实用新型前的用途。原有建筑物的地下空间4可以用作商场或地下铁路的中转站,并用桥柱5支撑,结合高架铁路或道路2,与地面设置的公交车站和计程车形成一个多功能且灵活的立体交通系统。[0049]实施例3[0050]实施例I中所述的缓震装置20为缓震胶层,可为顺丁橡胶(B R)层。[0051]中间缓震装置21为缓震胶层,可为顺丁橡胶(B R)层。[0052]所述的上缓震层10为缓震胶层,可为顺丁橡胶(B R)层。[0053]实施例4[0054]实施例I中所述的缓震装置20为缓震胶层,可为丁苯橡胶(SBR)层。[0055]中间缓震装置21为缓震胶层,可为丁苯橡胶(SBR)层。[0056]所述的上缓震层10为缓震胶层,可为丁苯橡胶(SBR)层。[0057]实施例5[0058]所述的缓震装置20为缓震胶层,可为氯丁橡胶(CR)层。[0059]中间缓震装置21为缓震胶层,可为氯丁橡胶(CR)层。[0060]所述的上缓震层10为缓震胶层,可为氯丁橡胶(CR)层。
权利要求1.一种预制型建筑物减震装置,包括下部加固层板(14)、上部加固层板(15)和设置在下部加固层板(14)和上部加固层板(15)之间的至少一个减震装置(3);其特征在于减震装置包括中心框(6)、下部支撑基板(7)、两内侧支撑壁(13)、两外侧支撑壁(12)、 上缓震层(10)和下缓震层(8);下部支撑基板(7)的上表面中部固定中心框(6),上表面两端分别固定有内侧支撑壁(13);下部支撑基板(7)的下表面固定设置有下缓震层(8);下缓震层(8 )包括两个相同的缓震装置(20 ),两缓震装置(20 )分别固定在下部支撑基板(7)的下表面两端,位于两内侧支撑壁(13)外侧,两缓震装置(20)之间匀设有多个中间缓震装置(21);两内侧支撑壁(13)的上部分别通过耐震工型钢(11)和两外侧支撑壁(12)上部固定联接;外侧支撑壁(12)上位于耐震工型钢(11)下方一体设置有侧支壁(17),两侧支壁(17)上分别固定设置有上缓震层(10);所述的两个缓震装置(20)上分别固定有竖直钢筋(9),钢筋(9)穿出下部支撑基板(7),并在穿出点(16)与下部支撑基板(7)相互固定;钢筋(9)上部依次穿过侧支壁(17)、上缓震层(10)和耐震工型钢(11)的横梁,并在钢筋(9)的端部和耐震工型钢(11)的横梁相接触处设置挡板(18);钢筋(9)位于上缓震层(10)上方的部分固定有缓震板(19),缓震板(19)同时固定在上缓震层(10)上表面;两钢筋(9)下端分别穿入下部加固层板(14)并固定,下缓震层(8)的缓震装置(20)底部和中间缓震装置(21)的底部均与下部加固层板(14)的上表面相固定;外侧支撑壁(12) 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部加固层板(15)和下部加固层板(14)固定联接,内侧支撑壁(13)上端和上部加固层板(15)固定联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预制型建筑物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震装置(20)为缓震胶层,为天然橡胶层、顺丁橡胶层、丁苯橡胶层、氯丁橡胶层、乙丙橡胶层、聚氨酯橡胶层、丁基橡胶层或丁腈橡胶层;中间缓震装置(21)为缓震胶层,为天然橡胶层、顺丁橡胶层、丁苯橡胶层、氯丁橡胶层、 乙丙橡胶层、聚氨酯橡胶层、丁基橡胶层或丁腈橡胶层;所述的上缓震层(10)为缓震胶层,为天然橡胶层、顺丁橡胶层、丁苯橡胶层、氯丁橡胶层、乙丙橡胶层、聚氨酯橡胶层、丁基橡胶层或丁腈橡胶层。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预制型建筑物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缓震层(8)的两缓震装置(20)和中间缓震装置(21)为隔振橡胶支座;上缓震层(10)为隔振橡胶支座,隔振橡胶支座包括间隔固定的橡胶层和金属层。
专利摘要一种预制型建筑物减震装置,包括下、上部加固层板和至少一个减震装置。减震装置下部支撑基板上固定中心框和两内侧支撑壁,下表面固定下缓震层。下缓震层包括两个缓震装置和中间缓震装置。内、外侧支撑壁上部通过工型钢固定。外侧支撑壁上一体设有侧支壁,并设上缓震层。两缓震装置上分别设钢筋,钢筋与下部支撑基板固定。钢筋上部穿过上缓震层和工型钢横梁,钢筋端部设挡板。上缓震层上表面固定缓震板,与钢筋固定。钢筋下端和下缓震层与下部加固层板固定。内、外侧支撑壁与上、下部加固层板固定。缓震装置、中间缓震装置和上缓震层为缓震胶层或隔振橡胶支座。本装置使高架构造穿过大型建筑,避免拆除原有建筑和改道,三次缓震降低对原建筑振动。
文档编号E04B1/98GK202731007SQ201220351508
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0日
发明者焦浩原 申请人:焦浩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