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非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薄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5706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大型非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薄壁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大型非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薄壁结构。
背景技术
当前一些特大型构件,如桥梁盖梁、大型公共建筑的大梁等,由于环保要求和起重设备限制,采用全部现浇和整体吊装均不易实现。因此很多大型构件采用预制外壳,即以一种薄壁结构作为预制结构,就位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对于长宽比较大的结构,预制外壳太厚也将会造成吊装重量过大,运输和起吊过程中出现构件开裂的情况。因此采用厚度较薄的预制外壳作为永久模板成为很多大型结构的一种选择,但是较薄的预制外壳设置预应力不方便,且极易开裂。·发明内容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型非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薄壁结构,可以解决非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薄壁结构作为永久模板在吊装过程中容易出现开裂的问题,有利于起吊,减少开裂风险。一种大型非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薄壁结构,包括薄壁本体,所述薄壁本体为一截面为U型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在所述薄壁本体中沿宽度方向设有多个间隔排列的钢筋混凝土墙,在钢筋混凝土墙中埋设有吊装件。如上所述的大型非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薄壁结构,薄壁本体的边墙和底板厚度在20cm-40cm之间,长宽比在1/10-1/20之间。如上所述的大型非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薄壁结构,所述钢筋混凝土墙的厚度为40_50cm。如上所述的大型非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薄壁结构,所述吊装件为螺纹钢筋、套筒或吊钩。本实用新型沿薄壁本体的宽度方向增设钢筋混凝土墙,增加的重量较小,而且起到提高构建刚度和装配吊装点设置的作用,利于起吊,可减少开裂风险。

图I是本实用新型大型非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薄壁结构的侧面剖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大型非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薄壁结构的俯视图。图图中I-薄壁本体,2_钢筋混凝土墙,3_吊装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0014]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大型非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薄壁结构包括薄壁本体1,所述薄壁本体I为一截面为U型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如图I所示,所述薄壁本体I包括位于两侧的边墙和连接两侧边墙底部的底板,两侧的边墙和底板形成一个U型凹槽。薄壁本体I的边墙和底板厚度在20cm-40cm之间,长宽比在1/10-1/20之间。请继续参考图2,在所述薄壁本体I中沿宽度方向设有多个间隔排列的钢筋混凝土墙2,即所述多个钢筋混凝土墙2设置在所述薄壁本体I中两侧的边墙之间,且间隔一定距离排列在所述薄壁本体I的U型凹槽中。所述钢筋混凝土墙2的厚度为40-50cm。在钢筋混凝土墙2中埋设有吊装件3,所述吊装件3用于薄壁在起吊时作为吊点,所述吊装件3可为螺纹钢筋、套筒或吊钩等吊具配件。每一钢筋混凝土墙2中吊装件3的数量根据实际吊装需要设置,一般设为2个。 因为现有的薄壁结构采用工厂化施工,在预制场内预制。由于大型薄壁结构壁厚和长度比很小,且一般为U型结构,该结构刚度较小,对于非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若直接吊装施工,则会由于变形过大而引起开裂。考虑薄壁结构宽度小,因此沿宽度方向增设钢筋混凝土墙2,增加重量较小,而且起到提高构建刚度和装配吊装点设置的作用,提高薄壁结构整体刚度,且利于起吊,减少开裂风险。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属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大型非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薄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薄壁本体(I),所述薄壁本体(I)为一截面为U型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在所述薄壁本体(I)中沿宽度方向设有多个间隔排列的钢筋混凝土墙(2),在钢筋混凝土墙(2)中埋设有吊装件(3)。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大型非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薄壁结构,其特征在于薄壁本体(I)的边墙和底板厚度在20cm-40cm之间,长宽比在1/10-1/20之间。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大型非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薄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混凝土墙(2)的厚度为40-50cm。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大型非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薄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件(3)为螺纹钢筋、套筒或吊钩。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型非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薄壁结构,包括薄壁本体,所述薄壁本体为一截面为U型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在所述薄壁本体中沿宽度方向设有多个间隔排列的钢筋混凝土墙,在钢筋混凝土墙中埋设有吊装件。本实用新型沿薄壁本体的宽度方向增设钢筋混凝土墙,增加的重量较小,而且起到提高构建刚度和装配吊装点设置的作用,利于起吊,可减少开裂风险。
文档编号E04C3/20GK202718035SQ201220392519
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9日
发明者王鹏, 张旭东, 唐达昆, 王更峰, 胡小银, 杨滢涛, 赛铁兵, 汪婧 申请人: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