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喷射混凝土专用供料机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3498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矿井喷射混凝土专用供料机械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矿井喷射混凝土专用供料机械
>J-U ρ α装直。
背景技术
目前矿井喷射混凝土供料机械装置大多采用强制式混凝土搅拌机,施工配料应严格按配合比进行操作,速凝剂在喷射机喷料时加入。喷射用混凝土主要采用混凝土运输罐车运输,随运随拌。喷射时,多台运输车应交替运料,以满足湿喷混凝土的供应。在运输过程中,要防止混凝土离析、水泥浆流失、坍落度变化以及产生初凝等现象。工程建设中喷射混凝土的应用越来越多,对喷射混凝土供料装置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在矿井中使用喷射混凝土时,由于矿井空间有限,在矿井中拌料极为不便,甚至拌料机械不能方便的运至地下矿井中。若在地上拌好料然后运输至矿井,不但增加了人力,还可能对拌好的喷射混凝土产生上述的离析、水泥浆流失、坍落度变化等不利影响。为了弥补传统供料装置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出 了一种新型的矿井喷射混凝土供料机械装置。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矿井喷射混凝土供料机械装置。鉴于上述传统喷射混凝土供料装置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矿井喷射混凝土专用供料机械装置,不但在搅拌过程中可以方便的控制各组分的掺量,而且实现了在矿井中边拌制边喷射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机械装置主要由支架、搅拌装置、传动系统及电器控制系统所组成。减速电动机通过连轴器使搅拌轴沿一个方向旋转,搅拌轴上的三叶铲片搅拌物料,同时由于三叶铲片的螺旋升角作用,铲片转动时使料筒内的物料由低侧推向高侧,使物料得到充分的搅拌,当物料传送到高侧端时,已经达到了较理想的搅拌效果,直接通过出料口流入混凝土喷射机中即可。在本机械装置一侧装有等间距的水管,加水量和加水速度都可控制,另外还可根据施工工艺和要求直接在搅拌装置中加入减水剂、速凝剂等。与传统喷射混凝土供料装置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①卸料时不必停机,也不必使筒体本身旋转,搅拌好的混凝土传送到高侧末端直接流入混凝土喷射机;②本机械装置不需要运输车,可直接在矿井下搅拌混凝土,搅拌好的混凝土直接流入混凝土喷射机中,中间不经过其他环节,这样不仅节约成本,还加快了施工速度;③由于本机械装置不需要运输车,也解决了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出现的混凝土离析、水泥浆流失、坍落度变化以及产生初凝等问题。

[0012]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矿井喷射混凝土专用供料机械装置”的总体效果图;其中,I表示支架,2表示固定水管,3表示供料机料筒,4表示机身末端底部出料口,5表示三叶铲片,6表示搅拌轴,7表示减速电动机,8表示连轴器。支架I分为始端和末端支架,末端支架高度高出始端支架高度;机身末端底部出料口可以打开和关闭;三叶铲片5按顺序固定在搅拌轴6上;搅拌轴6与减速电动机7通过连轴器8相连。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具体实施措施如下:( I)起动机械和放料之前首先检查三叶铲片5与料筒3之间是否存在刮碰现象,如有刮碰现象应及时调整,使其转动顺畅;(2)清理料筒内的杂物;(3)按照施工配合比,在料筒3始端加入粉煤灰、水泥、纤维、粗骨料以及减水剂、速凝剂等。按下减速电动机7的开关,通过调节开关,控制三叶铲片5的转速;打开水管2的开关,通过调节开关,控制加水量和加水速度;(4)经过边搅拌边传送的方式,混凝土到达料筒3末端时已经搅拌均匀,此时,搅拌好的混凝土可以通过末端底部出料口 4直接流入混凝土喷射机;(5)施工完成后清洗料 筒3及三叶铲片5,可将出料口 4关闭后向料筒3内倒入清水,转动搅拌轴6进行冲洗。也可用干砂清洗。
权利要求1.一种矿井喷射混凝土专用供料机械装置,其特征在于:供料机料筒(3)内装有搅拌轴(6),搅拌轴(6)通过联轴器(8)连接减速电动机(7),搅拌轴(6)上装有三叶铲片(5),供料机料筒(3)装在支架(I)上,支架I) 一端高,另一端低;在三叶铲片(5)上方装有水管(2),供料机料筒3末端底部有出料口(7)。
2.根据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矿井喷射混凝土专用供料机械装置,其特征在于:减速电动机(7)安装在固定支架·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矿井喷射混凝土专用供料机械装置,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本机械装置由支架、搅拌装置、传动系统及电器控制系统组成。减速电动机通过连轴器使搅拌轴沿一个方向旋转,搅拌轴上的三叶铲片搅拌物料,同时由于三叶铲片的螺旋升角作用,铲片转动时使料筒内的物料由低侧推向高侧,使物料得到充分的搅拌,当物料传送到高侧端时,达到了较理想的搅拌效果,直接通过出料口流入混凝土喷射机中即可。在其一侧安有水管,加水量和加水速度都可控制,另外还可根据施工工艺和要求直接在搅拌装置中加入减水剂、速凝剂等。由于本机械装置不需要运输车,解决了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出现的混凝土离析、水泥浆流失、坍落度变化以及产生初凝等问题。
文档编号B28C5/34GK203125706SQ201220636688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8日
发明者俞家欢, 杨莉, 刘明, 贾还来 申请人:沈阳建筑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