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气混凝土去底皮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889182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气混凝土去底皮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加气混凝土去底皮装置,包括满足有限范围内全空间调整要求的三层结构的主构架、基于三层构架和球面铰接及具有浮动与锁紧功能支撑油缸组成的在翻转前可以全空间调整承载板与坯体侧面间隙形态的调整和支撑体系、基于球面铰接和具有浮动与锁紧功能支撑油缸组成的可以调整去除底皮以后坯体底面与底板表面间隙形态的调整和支撑体系、基于压缩空气和油泵及辅助部件组成的在去底皮过程的同时具有对底板表面完成清理和二次涂油的清理涂油体系。彻底消除了翻转过程中加气混凝土坯体部分坠落现象的发生。避免了去底皮过程中加气混凝土坯体新损伤,并且在去除底皮的过程中方便地完成底板的二次涂油。有利于提高加气混凝土成品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专利说明】一种加气混凝土去底皮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加气混凝土设备的【技术领域】,涉及加气混凝土生产中的切割与蒸养前编组工序用设备,特别是一种加气混凝土去底皮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加气混凝土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去底皮设备一般只具备直线方向上往复运动的两层构架结构。其在去底皮前无法精确调整翻转承载板表面与坯体侧面之间的相互位置,当悬挂去底皮设备的行车由于运动等原因产生形态变化(这种形态变化是常在的不可避免的和不确定的)后,翻转承载板的表面与坯体侧面形成不等厚的空隙,这个空隙无法完全消除,因此在翻转的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部分坯体朝向承载板表面的坠落运动,当坠落距离达到一定值后,柔软的加气混凝土坯体就形成明显的或者潜在的损伤。在去除底皮后坯体返回前不能调整坯体底面与底板表面的相互位置,由于切割机、转运小车等设备的状态变化,经常出现底皮不等厚现象(此现象无法完全避免)及翻转设备的不同步等原因,使得去除底皮后的坯体返回过程中,底表面与底板表面存在一个不等厚的空隙,这个间隙无法完全消除,因此在回翻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部分坯体朝向底板表面的坠落运动,当坠落距离达到一定值后柔软的加气混凝土坯体就形成明显的或者潜在的损伤。这些损伤降低了加气混凝土的成品率。在去除底皮的同时,底皮将底板表面上起隔离作用的脱模剂带走了绝大部分,由于大部分脱模剂的失去,在后期蒸养过程中加气混凝土产品就会紧密地与底板粘连,严重的粘连不但可能降低加气混凝土成品率,同时也增加了清理底板工作量,为了避免严重粘连有生产企业采取塑料薄膜隔离的方法,这种方法有一定效果,但是增加了操作程序和费用。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避免损伤坯体,有利于提高成品率和降低生产成本的加气混凝土去底皮装置。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加气混凝土去底皮装置,其特点是:包括主吊架、过渡吊架和翻转承载板吊架,主吊架为一矩形框架,在主吊架的两侧设有与行车吊架相接的吊耳,过渡吊架设置在主吊架的矩形框架内,主吊架的两侧竖向设置的滑杆,过渡吊架的两侧设有与上述滑杆配合的滑套,在过渡吊架的上端与主吊架之间装有过渡吊架水平驱动部件,翻转承载板吊架与设在加气混凝土坯体的侧面翻转承载板相接,翻转承载板吊架的下部设有清理喷油组件,翻转承载板吊架的中部通过滑套球面铰接构件与过渡吊架相接,在翻转承载板吊架与过渡吊架之间装有承载板吊架翻转后水平旋转调整油缸和承载板翻转前位置调整油缸,承载板吊架翻转后水平旋转调整油缸和承载板翻转前位置调整油缸分设在滑套球面铰接构件的两侧,在主吊架的底部设有与加气混凝土坯体的底板配合的钩板,钩板上设有底板夹紧构件。
[000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的喷油组件在长度方向两端分别设置喷油杆,喷油杆伸出至最前一个喷油嘴喷涂区域外沿与底板表面外沿平齐,最后一个喷油嘴喷涂区域内沿与底板表面内沿平齐。与喷油杆并列设置有压缩空气喷口。在减速电机的驱动下两个喷油组件可以完成相向往复运动、运动区域内任意位置停止、各自返回起始位置。
[0006]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承载板吊架翻转后水平旋转调整油缸与滑套球面铰接构件的转轴轴线垂直设置。
[0007]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承载板翻转前位置调整油缸并排设有两个并分别与滑套球面铰接构件的转轴轴线平行设置。
[000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去底皮装置,包括满足有限范围内全空间调整要求的三层结构的主构架、基于三层构架和球面铰接及具有浮动与锁紧功能支撑油缸组成的在翻转前可以全空间调整承载板与坯体侧面间隙形态的调整和支撑体系、基于球面铰接和具有浮动与锁紧功能支撑油缸组成的可以调整去除底皮以后坯体底面与底板表面间隙形态的调整和支撑体系、基于压缩空气和油泵及辅助部件组成的在去底皮过程的同时具有对底板表面完成清理和二次涂油的清理涂油体系。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去底皮装置在去底皮的两次翻转前,加气混凝土坯体与翻转后承载表面处于无间隙的密切贴合状态。彻底消除了翻转过程中加气混凝土坯体部分坠落现象的发生。避免了去底皮过程中加气混凝土坯体新损伤,并且在去除底皮的过程中方便地完成底板的二次涂油。有利于提高加气混凝土成品率和降低加气混凝土的生产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简图;
[0010]图2为本实用新型工作时的初始状态简图;
[0011]图3为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中完成翻转、去底皮以后对底板二次涂油时的状态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阐述,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技术方案、实际效用有更深入、完整、准确的理解。
[0013]图中:1主吊架;2过渡吊架;3翻转承载板吊架;4过渡吊架水平驱动部件;5承载板吊架翻转后水平旋转调整油缸;6滑套球面铰接构件;7清理喷油组件;8底板夹紧构件;9底板;10铰接部件;11旋转机构;12行车吊架;13加气混凝土坯体;14、15承载板翻转前位置调整油缸。
[0014]一种加气混凝土去底皮装置,包括主吊架、过渡吊架和翻转承载板吊架,主吊架为一矩形框架,在主吊架的两侧设有与行车吊架相接的吊耳,过渡吊架设置在主吊架的矩形框架内,主吊架的两侧竖向设置的滑杆,过渡吊架的两侧设有与上述滑杆配合的滑套,在过渡吊架的上端与主吊架之间装有过渡吊架水平驱动部件,翻转承载板吊架与设在加气混凝土坯体的侧面翻转承载板相接,翻转承载板吊架的下部设有清理喷油组件,翻转承载板吊架的中部通过滑套球面铰接构件与过渡吊架相接,在翻转承载板吊架与过渡吊架之间装有承载板吊架翻转后水平旋转调整油缸和承载板翻转前位置调整油缸,承载板吊架翻转后水平旋转调整油缸和承载板翻转前位置调整油缸分设在滑套球面铰接构件的两侧,在主吊架的底部设有与加气混凝土坯体的底板配合的钩板,钩板上设有底板夹紧构件。
[0015]所述的喷油组件在长度方向两端分别设置喷油杆,喷油杆伸出至最前一个喷油嘴喷涂区域外沿与底板表面外沿平齐,最后一个喷油嘴喷涂区域内沿与底板表面内沿平齐。与喷油杆并列设置有压缩空气喷口。在减速电机的驱动下两个喷油组件可以完成相向往复运动、运动区域内任意位置停止、各自返回起始位置。
[0016]承载板吊架翻转后水平旋转调整油缸与滑套球面铰接构件的转轴轴线垂直设置。
[0017]承载板翻转前位置调整油缸并排设有两个并分别与滑套球面铰接构件的转轴轴线平行设置。
[0018]连接着双U形吊耳及两块长方形钩板的主吊架I的矩形框架内嵌套着长方形框架的过渡吊架2,二者之间用两组导向杆组合,承载板吊架3用滑套球面铰接构件6与过渡吊架2连接,形成本实用新型的主构架。为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构成基础。
[0019]过渡吊架水平驱动部件4安装在主吊架I和过渡吊架2框架上梁的居中位置,可以通过过渡吊架2带动翻转承载板吊架3在主吊架I和过渡吊架2之间的导向杆的引导下实现相对于主吊架I的准确的往复移动。以实现坯体13与底板9之间的打开、闭合,完成去除底皮的功能。
[0020]滑套球面铰接构件6装有球面调心轴承的一端安装在翻转承载板吊架3提供的底座内,中间的滑杆置于过渡吊架2的滑套内,另一端连接着可以提供轴向推力且具有锁紧功能的液压油缸或者电动装置。使得过渡吊架2和翻转承载板吊架3的空间相对位置可以发生可控制的变化和固定过渡吊架2和翻转承载板吊架3之间的空间一个维度的相对位置。翻转承载板吊架3则由于球面轴承的支撑可以在有限的空间自由旋转,为完成主吊架
1、翻转承载板吊架3空间姿态的调整提供可能。
[0021]过渡吊架2和翻转承载板吊架3相对的面上在相对应的位置上布置着三组铰接座,为承载板吊架翻转后水平旋转调整油缸5、承载板翻转前位置调整油缸14、15提供安装条件。
[0022]承载板吊架翻转后水平旋转调整油缸5用球面铰接支座安装在过渡吊架2和翻转承载板吊架3之间,与滑套球面铰接构件6的轴线呈空间投影垂直状态,使得翻转承载板吊架3可以绕滑套球面铰接构件6的轴线做可控制的有限旋转,且可以通过自身的锁紧功能固定过渡吊架2和翻转承载板吊架3的空间一个维度的相对位置。
[0023]承载板翻转前位置调整油缸14、15用球面铰接支座安装在过渡吊架2和翻转承载板吊架3之间,与滑套球面铰接构件6的轴线呈空间平行状态,使得翻转承载板吊架3可以绕滑套球面铰接构件6的球面做可控制的有限旋转,且可以通过自身的锁紧功能固定过渡吊架2和翻转承载板吊架3的空间一个维度的相对位置。
[0024]清理喷油组件7沿长度方向布置在翻转承载板吊架3的底部,喷油组件在两端分别伸出一根带喷油嘴的喷油杆,至最前一个喷油嘴喷涂区域外沿与底板9表面外沿平齐、最后一个喷油嘴喷涂区域内沿与底板9表面内沿平齐。与喷油杆并列设置有压缩空气喷□。
[0025]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的表述:
[0026]准备:将本实用新型与行车组合。确定行车停止位置,保证翻转承载板吊架3的工作表面与加气混凝土坯体13的近端表面不干涉;且翻转承载板吊架3的工作表面与加气混凝土坯体13的近端表面之间最大距离小于滑套球面铰接构件6的最大调整范围。调整承载板吊架翻转后水平旋转调整油缸5使翻转承载板吊架3的工作表面的上沿处于水平状态。调整承载板翻转前位置调整油缸14、15使翻转承载板吊架3的工作表面处于垂直状态。操作过渡吊架水平驱动部件4使得翻转承载板吊架3的工作表面处于与加气混凝土坯体13相对合适的高度。
[0027]定位:悬挂在行车吊架上的本实用新型在行车的带动下接近装载在底板9上的加气混凝土坯体13的预定位置,操作行车提升12使主吊架I上的二块长方形钩板钩住底板9,带动底板9以及其上的加气混凝土坯体13离开转运小车,底板夹紧构件8对底板9实施夹紧,操作滑套球面铰接构件6使其做扩大过渡吊架2和翻转承载板吊架3之间间隙的趋势运动中,以使得翻转承载板吊架3的工作表面贴向加气混凝土坯体13的近端侧面,当翻转承载板吊架3的工作表面与加气混凝土坯体13的近端表面开始接触时,观察翻转承载板吊架3与加气混凝土坯体13之间间隙的均匀性,若一致或者不均匀程度在许可范围内(若其不均匀程度大于许可范围,操作承载板翻转前位置调整油缸14、15使其处于浮动状态),继续操作滑套球面铰接构件6,当翻转承载板吊架3的工作表面和加气混凝土坯体13的近端侧面完全贴合时,立即停止滑套球面铰接构件6的动作。同时锁紧承载板翻转前位置调整油缸14、15。
[0028]去底:操作旋转机构11使本实用新型带动底板9及其上的加气混凝土坯体13同时绕铰接部件10作90°旋转,旋转完成后,操作过渡吊架水平驱动部件4,通过过渡吊架2带动翻转承载板吊架3使加气混凝土坯体13作远离底板9的运动。运动过程中随着加气混凝土坯体13的主体离开底板9的表面,夹在其间的13的多余部分(底皮)在重力的作用下自行坠落。
[0029]涂油:操作清理喷油组件7使得其在减速电机的驱动下两个喷油组件相向运动,先由压缩空气清理底板9表面去掉底皮后附着的加气混凝土坯体残渣,紧接着喷油嘴喷出的油雾在底板的表面形成油膜,完成底板表面的二次涂油。当两个喷油组件的喷涂区域相互无间隙重合后,停止喷压缩空气、喷油。在减速电机的驱动下各自返回起始位置。
[0030]回翻:操作过渡吊架水平驱动部件4,通过过渡吊架2带动翻转承载板吊架3使加气混凝土坯体13作接近底板9的运动。当加气混凝土坯体13的底面与底板9的表面开始接触时,观察其间隙的均匀性,如均匀或者其不均匀程度在许可范围内(如其不均匀程度大于许可范围,操作承载板吊架翻转后水平旋转调整油缸5使其处于浮动状态),继续操作过渡吊架水平驱动部件4使加气混凝土坯体13底面完与底板9的表面完全贴合,锁紧过渡吊架水平驱动部件4,操作旋转机构11使本实用新型绕铰接部件10回旋90°。
[0031]至此,本实用新型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滑套球面铰接构件6运动时承载板吊架翻转后水平旋转调整油缸5全部处于浮动状态使得翻转承载板吊架3可以在有限空间自由地做三维旋转,实现有限空间全位置调整。使得翻转承载板吊架3与加气混凝土坯体13之间的间隙得到完全的弥合,且不会对加气混凝土坯体13产生过大的作用力以保护柔软的加气混凝土坯体。当翻转承载板吊架3与加气混凝土坯体13之间的间隙完全弥合后,承载板吊架翻转后水平旋转调整油缸5全部锁紧。
[0032]上面是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比较详尽的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不完全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取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或者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改变,或者未经改变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与其他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加气混凝土去底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吊架、过渡吊架和翻转承载板吊架,主吊架为一矩形框架,在主吊架的两侧设有与行车吊架相接的吊耳,过渡吊架设置在主吊架的矩形框架内,主吊架的两侧竖向设置的滑杆,过渡吊架的两侧设有与上述滑杆配合的滑套,在过渡吊架的上端与主吊架之间装有过渡吊架水平驱动部件,翻转承载板吊架与设在加气混凝土坯体的侧面翻转承载板相接,翻转承载板吊架的下部设有清理喷油组件,翻转承载板吊架的中部通过滑套球面铰接构件与过渡吊架相接,在翻转承载板吊架与过渡吊架之间装有承载板吊架翻转后水平旋转调整油缸和承载板翻转前位置调整油缸,承载板吊架翻转后水平旋转调整油缸和承载板翻转前位置调整油缸分设在滑套球面铰接构件的两侧,在主吊架的底部设有与加气混凝土坯体的底板配合的钩板,钩板上设有底板夹紧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气混凝土去底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油组件在长度方向两端分别设置喷油杆,喷油杆伸出至最前一个喷油嘴喷涂区域外沿与底板表面外沿平齐,最后一个喷油嘴喷涂区域内沿与底板表面内沿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气混凝土去底皮装置,其特征在于:与喷油杆并列设置有压缩空气喷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气混凝土去底皮装置,其特征在于:承载板吊架翻转后水平旋转调整油缸与滑套球面铰接构件的转轴轴线垂直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气混凝土去底皮装置,其特征在于:承载板翻转前位置调整油缸并排设有两个并分别与滑套球面铰接构件的转轴轴线平行设置。
【文档编号】B28B11/22GK203471939SQ201320468033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日
【发明者】李保军 申请人:李保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