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柔性玻璃表面进行包覆的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890611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对柔性玻璃表面进行包覆的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对柔性玻璃表面进行包覆的装置,它包括2支分别缠绕有包覆薄膜的滚筒、2台负压装置;2支所述滚筒分别位于待包覆的柔性玻璃两侧且不与所述柔性玻璃相接触,2台所述负压装置分别位于所述包覆薄膜与所述待包覆的柔性玻璃之间;所述包覆薄膜通过负压装置吸附在待包覆的柔性玻璃两侧;所述负压装置包括负压喷嘴、安装在负压喷嘴上的固定杆、橡胶气带和机械泵;所述负压喷嘴的一端设有接口,所述接口通过橡胶气带与机械泵相连通;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采用本实用新型对柔性玻璃表面进行包覆的工艺简单,使得包覆薄膜的均匀性和连续性好,采用物理吸附使得包覆薄膜易分离、且对柔性玻璃表面无污染。
【专利说明】一种对柔性玻璃表面进行包覆的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柔性玻璃表面进行包覆的装置,属于玻璃表面保护的【技术领域】,尤其适用于柔性玻璃新生表面在低温状态下用薄膜进行包覆。
【背景技术】
[0002]一般认为,当玻璃厚度小于0.1 _,可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弯曲操作,即可称之为柔性玻璃(flexible glass)。
[0003]2012年6月,在波士顿举行的国际信息显示年会上康宁展示了它的柔性玻璃样品一Willow Glass,这是一款可以弯曲的玻璃,其厚度小于0.1 mm ;其独特的可弯曲性能及广阔的应用前景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
[0004]然而,这种极薄玻璃并不是康宁公司首次发明的,它的产生可追溯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前苏联,莫斯科门捷列夫工学院玻璃工艺教研室采用垂直拉引玻璃熔体的方式制备出5~50 μ m厚的薄膜玻璃,其研究目的是为了采用薄玻璃制造人造云母、电容器和绝缘贴层。当时的研究仅限于实验室研究。
[0005]近二十年来,随着电子消费产业的飞速发展,电子产品如电视、电脑、手机等日益趋向于智能化、轻薄化和高速化,其要求显示基板玻璃的厚度越来越薄,例如笔记本电脑,显示基板玻璃的减重在很 大程度上使其更加轻薄。手机玻璃从最初大于I _的厚度,逐渐减少至0.7 mm、0.5 mm,直至今天大家熟知的Gorilla?玻璃,厚度只有0.4 mm,其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电子设备;在电视显示领域,目前普通采用的厚度为0.5^0.7mm,如康宁公司的LotusTM玻璃和旭硝子的AN100。柔性玻璃厚度小于0.1 mm,若应用于电子显示领域,则能极大提高显示终端的便捷性,其应用在不久的未来将非常广泛,如电子书、柔性显示、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光伏等。目前柔性玻璃的应用研究多处于实验室阶段,研究单位主要有德国肖特公司、美国康宁公司、日本旭硝子、斯图加特大学和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
[0006]在制备柔性电子器件时,需要在柔性玻璃表面布置数层功能膜或液晶,若采用目前显示设备的制造工艺,则会造成成本的居高不下。所幸柔性玻璃柔韧性的特点使其非常适合电子印刷,实现能连续生产的“卷对卷”(roll-to-roll)制程。
[0007]而在进行“卷对卷”制程之前,柔性玻璃的表面必须处于保护状态。这是因为柔性玻璃制造出来后其新生表面非常易于与空气中的水分反应,在表面生成羟基;并且柔性玻璃在保存的过程中,容易受到粉尘或其他细微颗粒的污染。柔性玻璃表面的功能膜厚度只有数十或数百纳米,因此其表面的羟基、粉尘或其他细微颗粒将极大影响功能膜层或液晶分布的均匀性和连续性,这对电子印刷工艺无疑是致命的。对柔性玻璃的表面保护亦不能造成新的表面污染,因此保护层与玻璃表面只能是物理吸附,而非化学吸附。
实用新型内容
[0008]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包括提供一种用于柔性玻璃表面包覆的装置,该装置具有成本低、工艺简单、包覆效果好、易分离、包覆薄膜对柔性玻璃表面无污染的优点。
[0009]本实用新型包括2支分别缠绕有包覆薄膜的滚筒、2台负压装置;2支所述滚筒分别位于待包覆的柔性玻璃两侧且不与所述柔性玻璃相接触,2台所述负压装置分别位于所述包覆薄膜与所述待包覆的柔性玻璃之间;所述包覆薄膜通过负压装置吸附在待包覆的柔性玻璃两侧;
[0010]所述负压装置包括负压喷嘴、安装在负压喷嘴上的固定杆、橡胶气带和机械泵;所述负压喷嘴的一端设有接口,所述接口通过橡胶气带与机械泵相连通;机械泵工作,从负压喷嘴处产生负压;所述固定杆固定于两端的墙壁或其他钢结构上。
[0011]2支所述滚筒分别通过穿过滚筒中心的细绳或支杆固定;当所述滚筒中心的细绳或支杆没有电机的带动时,则所述滚筒随包覆薄膜的拉动被动跟转;当所述滚筒中心的细绳或支杆有电机的带动时,则所述滚筒在电机的带动下主动转动,且转动的线速率和柔性玻璃移动的速率相同。
[0012]所述柔性玻璃的表面温度为100-250 V ;所述温度为从炉中刚制备出的柔性玻璃本身自带的余热,所述温度的高低由柔性玻璃的移动速率的快慢决定。所述柔性玻璃移动速率越快,散热时间越短,其温度相应越高;反之,其移动速率越慢,散热时间越长,其温度相应越低。
[0013]所述包覆薄膜为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聚氯乙烯薄膜或聚酯薄膜。
[0014]所述包覆薄膜和所述柔性玻璃交接处的空气压力为l(Tl04Pa,处于负压状态。
[0015]所述包覆薄膜的厚度为0.01~I mm。
[0016]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采用本实用新型对柔性玻璃表面进行包覆的工艺简单,使得包覆薄膜的均匀性和连续性好,采用物理吸附使得包覆薄膜易分离、且对柔性玻璃表面无污染。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2为负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其中,1-f 1-2滚轮、2包覆薄膜、3负压装置、4柔性玻璃、3_1负压喷嘴、3_2固定杆、3-3接口、3-4橡胶气带、3-5机械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1] 本实用新型包括2支分别缠绕有包覆薄膜2的滚筒1-1、1-2、2台负压装置3 ;2支所述滚筒1-1、1-2分别位于待包覆的柔性玻璃4两侧且不与所述柔性玻璃4相接触,2台所述负压装置3分别位于所述包覆薄膜2与所述待包覆的柔性玻璃4之间;所述包覆薄膜2通过负压装置3吸附在待包覆的柔性玻璃4两侧;
[0022]所述负压装置包括负压喷嘴3-1、安装在负压喷嘴3-1上的固定杆3-2、橡胶气带
3-4和机械泵3-5 ;所述负压喷嘴3-1的一端设有接口 3-3,所述接口 3_3通过橡胶气带3_4与机械泵3-5相连通;机械泵工作,从负压喷嘴处产生负压;所述固定杆固定于两端的墙壁或其他钢结构上。[0023]2支所述滚筒1-1、1-2分别通过穿过滚筒1_1、1_2中心的细绳或支杆固定;当所述滚筒1-1、1-2中心的细绳或支杆没有电机的带动时,则所述滚筒1-1、1-2随包覆薄膜2的拉动被动跟转;当所述滚筒1-1、1_2中心的细绳或支杆有电机的带动时,则所述滚筒1-1、1-2在电机的带动下主动转动,且转动的线速率和柔性玻璃移动的速率相同。
[0024]所述柔性玻璃4的表面温度为100-250 V ;所述温度为从炉中刚制备出的柔性玻璃4本身自带的余热,所述温度的高低由柔性玻璃4的移动速率的快慢决定。所述柔性玻璃4移动速率越快,散热时间越短,其温度相应越高;反之,其移动速率越慢,散热时间越长,其温度相应越低。
[0025]所述包覆薄膜2为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聚氯乙烯薄膜或聚酯薄膜。
[0026]所述包覆薄膜2和所述柔性玻璃4交接处的空气压力为1(TIO4Pa,处于负压状态。
[0027]所述包覆薄膜2的厚度为0.01~1 mm。
[0028]所述柔性玻璃4的移动速率为250~3000 mm/min
[0029]实施例1:
[0030]所述柔性玻璃4以500 mm/min的速度移动,所述待包覆的柔性玻璃4与包覆薄膜2的交接处的玻璃表面温度为100°C,通过负压装置3使包覆薄膜2和柔性玻璃4交接处的空气压力为100 Pa,处于负压状态,包覆薄膜2为聚乙烯薄膜,其厚度为0.05 mm。包覆后柔性玻璃4表面不受水汽、粉尘或其他细微颗粒污染,包覆薄膜2可自由与柔性玻璃4实现分离,且不影响柔性玻璃4表面质量。
[0031]实施例2:
[0032]所述柔性玻璃4以1000 mm/min的速度移动,所述待包覆的柔性玻璃4与包覆薄膜2的交接处的玻璃表面温度为150°C,通过负压装置3使包覆薄膜2和柔性玻璃4交接处的空气压力为lOOOPa,处于负压状态,包覆薄膜2为聚丙烯薄膜,其厚度为0.01 mm。包覆后柔性玻璃4表面不受水汽、粉尘或其他细微颗粒污染,包覆薄膜2可自由与柔性玻璃4实现分离,且不影响柔性玻璃4表面质量。
[0033]实施例3:
[0034]所述柔性玻璃4以2000 mm/min的速度移动,所述待包覆的柔性玻璃4与包覆薄膜2的交接处的玻璃表面温度为200°C,通过负压装置3使包覆薄膜2和柔性玻璃4交接处的空气压力为1500 Pa,处于负压状态,包覆薄膜2为聚酯薄膜,其厚度为0.05 mm。包覆后柔性玻璃4表面不受水汽、粉尘或其他细微颗粒污染,包覆薄膜2可自由与柔性玻璃4实现分离,且不影响柔性玻璃4表面质量。
[0035]实施例4:
[0036]所述柔性玻璃4以3000 mm/min的速度移动,所述待包覆的柔性玻璃4与包覆薄膜2的交接处的玻璃表面温度为250°C,通过负压装置3使包覆薄膜2和柔性玻璃4交接处的空气压力为lOOOOPa,处于负压状态,包覆薄膜2为聚氯乙烯薄膜,其厚度为0.08 mm。包覆后柔性玻璃4表面不受水汽、粉尘或其他细微颗粒污染,包覆薄膜2可自由与柔性玻璃4实现分离,且不影响柔性玻璃4表面质量。
[003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0038]所述滚筒1-1、1-2上缠绕有包覆薄膜2,通过负压装置3使包覆薄膜2与所述柔性玻璃4交接处的局部区域处于负压状态,且柔性玻璃4表面的温度较高,使包覆薄膜2通过物理吸附连续、均匀的包覆在柔性玻璃4 ;
[0039]当柔性玻璃4向前移动且所述滚筒1-1、1_2中心的细绳或支杆没有电机的带动时,柔性玻璃4拉动已经包覆在其表面的包覆薄膜2,从而使滚筒1-1、1-2转动,最终使得其上缠绕的包覆薄膜2不断地被吸附到柔性玻璃4上。
[0040]当柔性玻璃4向前移动且所述滚筒1-1、1-2中心的细绳或支杆有电机的带动时,所述滚筒1-1、1-2转动的线速率和柔性玻璃4移动的速率相同。
【权利要求】
1.一种对柔性玻璃表面进行包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2支分别缠绕有包覆薄膜(2)的滚筒(1-1、1-2)、2台负压装置(3);2支所述滚筒(1-1、1-2)分别位于待包覆的柔性玻璃(4)两侧且不与所述柔性玻璃(4)相接触,2台所述负压装置(3)分别位于所述包覆薄膜(2)与所述待包覆的柔性玻璃(4)之间;所述包覆薄膜(2)通过负压装置(3)吸附在待包覆的柔性玻璃(4)两侧; 所述负压装置(3)包括负压喷嘴(3-1)、安装在负压喷嘴(3-1)上的固定杆(3-2)、橡胶气带(3-4)和机械泵(3-5);所述负压喷嘴(3-1)的一端设有接口(3-3),所述接口(3-3)通过橡胶气带(3-4)与机械泵(3-5)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柔性玻璃表面进行包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2支所述滚筒(1-1、1-2)分别通过穿过滚筒(1-1、1-2)中心的细绳或支杆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柔性玻璃表面进行包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玻璃(4)的表面温度为100-250 V ;所述温度为从炉中刚制备出的柔性玻璃(4)本身自带的余热,所述温度的高低由柔性玻璃(4)的移动速率的快慢决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柔性玻璃表面进行包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薄膜(2)为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聚氯乙烯薄膜或聚酯薄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柔性玻璃表面进行包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薄膜(2)和所述柔性玻璃(4)交接处的空气压力为IO2IO4Pa,处于负压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对柔性玻璃表面进行包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薄膜(2)的厚度为0.01~I mm。
【文档编号】C03C23/00GK203474643SQ201320525394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7日
【发明者】智广林, 潘清涛, 舒向平, 王瑞璞, 史连莹, 张鹏, 郑伟宏, 程金树 申请人:河北省沙河玻璃技术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