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保护功能的拼装式墙体用边框型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88131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建筑物构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保护功能的拼装式墙体用边框型材。

背景技术:
目前,型材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其中拼装式墙体通常采用边框型材搭建而成,再通过连接件将两墙板的边框连接固定。已有技术中,所述的边框型材为方形凹槽结构,并采用嵌入式连接,但方形型材的结构不稳定,会受到外力影响产生变形,并且型材和连接件在连接处容易暴露在外而没有防护作用,特别是在受到震动或挤压时,连接件容易断裂或错位,因而存在安全隐患。针对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对现有的拼装式墙体用边框型材的结构加以合理改进。为此,本申请人作了积极而有益的设计,并且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保护功能的拼装式墙体用边框型材,其结构稳固,防护效果好并能够有效固定墙板连接件。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具有保护功能的拼装式墙体用边框型材,包括框架和限位板,所述的框架由上、下底板和相对垂直于上、下底板的两侧板围隔而成,其截面形状呈长方形、内部构成有一型腔,所述的限位板的截面形状呈半圆形,其半圆形的两端分别连接固定在上底板的内侧面上,且靠近于上底板的中间位置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底板在靠近所述限位板的外侧面上具有两个对称设置的防护板,该防护板的截面形状呈Z字形,防护板与上底板之间还形成有一卡槽。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框架在上底板的中间开设有一开口。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开口的宽度小于限位板的半圆形的直径。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两侧板在内侧面上且靠近于高度方向的底部位置分别设有相对应的第一加强筋。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框架的下底板与所述的限位板的中间位置之间连接固定有第二加强筋。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框架和限位板采用塑料、铝材或塑钢一体模制成型。本发明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后,具有的有益效果:首先,由于限位板的截面形状呈半圆形,因而相对于通常使用的方形凹槽限位板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在外力作用下也不易产生变形;其次,由于在框架的内侧以及下底板与限位板之间增设了第一、第二加强筋,因而进一步提升了型材抵抗外力的强度,大大提高了型材的使用寿命;之三,由于上底板在靠近所述限位板的外侧面上具有两个对称设置的防护板,因而对连接件起到了防护效果,同时使墙体连接更加牢靠。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平面结构图。图2为图1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图中:1.框架、11.上底板、111.开口、12.侧板、13.型腔、14.第一加强筋、15.第二加强筋、16.防护板、161.卡槽、17.下底板;2.限位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发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畴。请参阅图1并结合图2,一种具有保护功能的拼装式墙体用边框型材,包括框架1和限位板2,所述的框架1由上、下底板11、17和相对垂直于上、下底板11、17的两侧板12围隔而成,其截面形状呈长方形、内部构成有一型腔13,所述的限位板2的截面形状呈半圆形,其半圆形的两端分别连接固定在上底板11的内侧面上,且靠近于上底板11的中间位置处,特点:所述的上底板11在靠近所述限位板2的外侧面上具有两个对称设置的防护板16,该防护板16的截面形状呈Z字形,防护板16与上底板11之间还形成有一卡槽161。进一步地,所述的框架1在上底板11的中间开设有一开口111。进一步地,所述开口111的宽度小于限位板2的半圆形的直径。进一步地,所述的两侧板12在内侧面上且靠近于高度方向的底部位置分别设有相对应的第一加强筋14。进一步地,所述框架1的下底板17与所述的限位板2的中间位置之间连接固定有第二加强筋15。进一步地,所述的框架1和限位板2的材料不受任何限制,本实施例中优选采用塑料、铝材或塑钢一体模制成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