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适应型电杆内模热水养生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8700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适应型电杆内模热水养生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自适应型电杆内模热水养生系统,属于水泥制品预制构件【技术领域】,包括自适应型电杆内模热水养生系统,是一种可自动升温-恒温-降温的电杆产品养生系统,其外循环恒温分系统、内循环调温分系统、自适应控制分系统组合而成,具有很高的自动化性能,用来混凝土构件的养生,能接驳数百个内模同时使用。在外循环恒温分系统设置恒温水箱和换热器及循环泵,在内循环恒温分系统设置调温水箱和循环泵,在自适应控制分系统设置PLC控制单元,根据温度、压力、时间等传感信息,控制泵、阀的动作。本实用新型具有耗能少、耗时短、节约水资源等优点,另外,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便于实施和应用。
【专利说明】一种自适应型电杆内模热水养生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水泥制品预制构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自密实混凝土生产环形电杆工艺中的产品养生用自适应型电杆内模热水养生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国内混凝土电杆的生产厂家众多,生产工艺基本采用离心工艺生产,再进行常压蒸汽养护的生产模式。常压养护工艺是生产过程中耗能最多、耗时最长的工序。根据生产监测,目前生产电杆都采用养生坑或养生窑,其中以养生坑为主要方式,蒸汽养生工序,分为:升温-恒温-降温三个过程,从而达到加快前期强度快速脱模的目的,是整个生产中能源利用率最低即能源浪费最多的阶段。我们开发一种通过利用内模养生方式,按电杆生产前后分别养生,自适应全自动控制,根据不同杆型、不同室外温度利用热水囊内循环进行养生,取消坑内或窑内蒸汽养生工序生产环形电杆,形成一种新型环形电杆生产养生工艺,自适应型电杆内模热水养生系统在该工艺上起到了关键作用。而采用现有技术的坑内或窑内蒸汽养生工序存在耗能多、耗时长、效率低下、加工过程繁琐、浪费水资源等弊端。

【发明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耗能少、耗时短、节约水资源,自适应型的电杆内模热水养生系统。
[0004]本实用新型是这样设计的:在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生产环形电杆工艺中,为了提高电杆模具周转必须加快混凝土的初期强度,为此我们开发一种自适应型电杆内模热水养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循环恒温分系统、内循环调温分系统、自适应控制分系统,
[0005]所述的外循环恒温分系统包括恒温水箱、注水管路、回水管路;所述的注水管路包括球阀、逆止阀、循环泵、分水器、压力调节阀、电磁阀、换热器,其中在恒温水箱和换热器之间依次设置有球阀、逆止阀、循环泵、分水器、压力调节阀、电磁阀,并通过管线依次连接而成;所述的回水管路包括球阀、集水器、逆止阀、换热器,其中在换热器和恒温水箱之间依次设置有球阀、集水器、逆止阀、球阀,并通过管线依次连接而成;
[0006]所述的内循环调温分系统包括调温水箱、注水管路、回水管路,所述注水管路依次设置有球阀、循环泵、分水器、球阀、电磁阀、快速接头,并通过管线依次进行连接而成;所述回水管路依次设置有快速接头、电磁阀、球阀、集水器、球阀,并通过管线进行依次连接而成;
[0007]所述的自适应控制分系统包括PLC控制元件、温度传感控制元件、压力传感控制元件及电气元件。
[0008]所述的外循环恒温系统的换热器设置在内循环调温系统的调温水箱内。
[0009]所述的外循环恒温系统可以连接至少一个及一个以上内循环调温系统。
[0010]所述的内循环调温系统可以连接至少一个及一个以上柔性水囊式内孔模具。
[0011]通过上述设计方案,本实用新型可以带来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自适应型电杆内模热水养生系统时,可以在30°C?85°C区间的循环水,按照预定的不同水温和时间,执行升温-恒温-降温养生制度,快速提高混凝土脱模强度,达到产品养生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具有耗能少、耗时短、节约水资源等优点,另外,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便于实施和应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下面结合【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注水端流程结构框图。
[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出水端流程结构框图。
[00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自适应控制分系统结构原理图。
[001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图。
[0017]图1和图2虚线框内部分为外循环恒温系统,虚线框外为内循环调温系统。
[0018]其中I为循环泵、2为球阀、3为电磁阀、4为逆止阀、5为压力调节阀、6为快速接头、7为调温水箱、8为分水器、9为集水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图1和图2虚线框内部分为外循环恒温系统,虚线框外为内循环调温系统。
[0020]如图1、图2、图3、图4中综合所示,开发的一种自适应型电杆内模热水养生系统,包括图1中由恒温水箱,通过管线与循环泵1,球阀2,电磁阀3,逆止阀4,压力调节阀5,分水器8,调温水箱7连接,在自适应控制分系统控制下构成外循环恒温系统。包括图2中由柔性水囊式内孔模具,通过管线与调温水箱7,循环泵1,球阀2,电磁阀3,逆止阀4,压力调节阀5,分水器8,快速接头6连接,在自适应控制分系统控制下构成内循环调温系统。
[0021]此系统由三大分系统构成:即外循环恒温分系统、内循环调温分系统、自适应控制分系统。外循环恒温分系统由恒温水箱和注水管路、回水管路两个管路组成,注水管路由球阀、逆止阀、循环泵、分水器、压力调节阀、电磁阀、换热器及管线等连接而成,回水管路由球阀、集水器、逆止阀、球阀、换热器及管线连接而成。内循环调温分系统由调温水箱和注水管路、回水管路两个管路组成,注水管路由球阀、循环泵、分水器、球阀、电磁阀、快速接头及管线等连接而成,回水管路由快速接头、电磁阀、球阀、集水器、球阀、及管线等连接而成。外循环恒温系统的换热器设置在内循环调温系统的调温水箱内,使两个分系统结合。自适应控制分系统由PLC控制元件及程序、温度传感控制元件、压力传感控制元件、电气元件等构成。在自适应控制系统支持下,外循环恒温系统可以连接若干内循环调温系统,内循环调温系统可以在连接若干柔性水囊式内孔模具,原理上可以同时控制数百个柔性水囊式内孔模具。
[0022]具体实施过程:热源进入恒温水箱,由控制系统根据传感信号通过PLC处理,输出控制信号由控制器控制泵、阀的动作,把水加热到一定温度,通过球阀、逆止阀、循环泵、经过管线进入管式换热器水箱内的换热器对水箱内的水进行换热,形成外循环恒温密闭循环系统。再根据传感信号通过PLC处理,控制管式换热器水箱内的水温,通过管线连接球阀、分水器、电磁阀、快速接头,联通柔性水囊式内孔模具,形成内循环调温密闭循环系统,最后在PLC控制下,对水囊升压注水,按养生制度升温-恒温-降温,并按预定程序循环囊内水进行养生工序,直至养生结束脱离模具。由于此自适应型电杆内模热水养生系统,外循环恒温系统与内循环调温系统相互独立密闭,传热调温利用换热器,在控制分系统控制下根据工况的不同,具有智能化自适应性能,可以节省大量的热能和水资源。
[0023]本实用新型自适应型电杆内模热水养生系统,是一种可自动升温-恒温-降温的电杆产品养生系统,其外循环恒温分系统、内循环调温分系统、自适应控制分系统组合而成,具有很高的自动化性能,用来混凝土构件的养生,能接驳数百个内模同时使用。在外循环恒温分系统设置恒温水箱和换热器及循环泵,在内循环恒温分系统设置调温水箱和循环泵,在自适应控制分系统设置PLC控制单元,根据温度、压力、时间等传感信息,控制泵、阀的动作。本实用新型可以用于自密实混凝土生产环形电杆养生上,特别是具有自适应性,是一种可对独立的电杆进行养生的性能,可以快速接驳柔性水囊式内孔模具,按养生制度升温-恒温-降温,并按预定程序循环囊内水进行养生工序,直至养生结束脱离模具。由于此自适应型电杆内模热水养生系统,外循环恒温系统与内循环调温系统相互独立密闭,传热调温利用换热器,在控制分系统控制下根据工况的不同,具有智能化自适应性能,可以节省大量的热能和水资源。
【权利要求】
1.一种自适应型电杆内模热水养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循环恒温分系统、内循环调温分系统、自适应控制分系统, 所述的外循环恒温分系统包括恒温水箱、注水管路、回水管路;所述的注水管路包括球阀(2)、逆止阀(4)、循环泵(I)、分水器(8)、压力调节阀(5)、电磁阀(3)、换热器,其中在恒温水箱和换热器之间依次设置有球阀(2)、逆止阀(4)、循环泵(I)、分水器(8)、压力调节阀(5)、电磁阀(3),并通过管线依次连接而成;所述的回水管路包括球阀(2)、集水器(9)、逆止阀(4)、换热器,其中在换热器和恒温水箱之间依次设置有球阀(2)、集水器(9)、逆止阀(4)、球阀(2),并通过管线依次连接而成; 所述的内循环调温分系统包括调温水箱(7)、注水管路、回水管路,所述注水管路依次设置有球阀(2)、循环泵(I)、分水器(8)、球阀(2)、电磁阀(3)、快速接头(6),并通过管线依次进行连接而成;所述回水管路依次设置有快速接头(6)、电磁阀(3)、球阀(2)、集水器(9)、球阀(2),并通过管线进行依次连接而成; 所述的自适应控制分系统包括PLC控制元件、温度传感控制元件、压力传感控制元件及电气元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型电杆内模热水养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循环恒温系统的换热器设置在内循环调温系统的调温水箱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型电杆内模热水养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循环恒温系统可以连接至少一个及一个以上内循环调温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型电杆内模热水养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循环调温系统可以连接至少一个及一个以上柔性水囊式内孔模具。
【文档编号】B28B11/24GK203712848SQ201420076406
【公开日】2014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21日
【发明者】董旭恒, 董旭明 申请人:董旭恒, 董旭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