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变电站的建筑物结构体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0247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装配式变电站的建筑物结构体系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装配式变电站的建筑物结构体系,所述变电站的建筑物主要由单层、二层建筑组成,所述的单层、二层建筑主要由纵墙、内横墙以及外山墙建造而成,所述的纵墙为一块状的轻骨料混凝土型钢组合空心墙板,该轻骨料混凝土型钢组合空心墙板内至少布置有一个由型钢柱、型钢梁连接而成的受力骨架,并构成轻骨料混凝土型钢组合空心墙板;所述的内横墙以及外山墙均为块状的轻骨料混凝土空心墙板该结构体系具有防台风、抗震性能强、整体性好,使用轻骨料混凝土叠合板屋面、楼面结构自重轻等特点。
【专利说明】装配式变电站的建筑物结构体系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装配式变电站的建筑物结构体系,尤其是一种用轻骨料混凝土型钢组合空心墙板为主要建筑材料制造的建筑物结构体系,属于装配式变电站的建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在国外,陶粒轻骨料混凝土已有80多年的应用历史,美国、前苏联、欧洲等都有大量应用,前苏联陶粒产量曾居世界首位。特别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世界各地陆续建成一些有代表性的高层建筑和桥梁工程。近些年,高强、高性能轻骨料混凝土更是国内外的发展方向,有的国外标准将陶粒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定至LC80级。由于陶粒性能稳定、耐久性良好,是承重结构轻骨料混凝土的首选骨料。我国研究、应用陶粒混凝土已有40多年历史,并建成一批工业与民用房屋和桥梁工程,对高强陶粒也取得了比较成熟的生产和应用经验。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混凝土部分采用轻骨料混凝土。
[0003]近年来,采用轻骨料混凝土的叠合楼板、压型钢板作底模焊接钢筋桁架组合楼板,大量应用于各种建筑结构中,其承重结构轻骨料混凝土较普通混凝土轻209Γ35%,应用于高层、大跨度结构可明显降低结构自重,从而减少下部结构及基础桩的工程量,减少结构材料用量,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具有较好的综合经济效益。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具有防台风、抗震性能强、整体性好,使用轻骨料混凝土叠合板屋面、楼面结构的装配式变电站的建筑物结构体系。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一种装配式变电站的建筑物结构体系,所述变电站的建筑物主要由单层、二层建筑组成,所述的单层、二层建筑主要由纵墙、内横墙以及外山墙建造而成,所述的纵墙为一块状的轻骨料混凝土型钢组合空心墙板,该轻骨料混凝土型钢组合空心墙板内至少布置有一个由型钢柱、型钢梁连接而成的受力骨架,并构成轻骨料混凝土型钢组合空心墙板;所述的内横墙以及外山墙均为块状的轻骨料混凝土空心墙板。
[0006]所述的受力骨架由型钢柱、型钢梁焊接成“Τ”和“干”字形型钢构件及单向型钢横梁组成,其中所述的型钢柱为Β250Χ8空心方钢管柱,所述的型钢梁为工字型钢纵梁或横梁;所述的轻骨料混凝土空心墙板由轻骨料混凝土、间距@200mm Φ 150高强复合薄壁水泥空心管、墙板钢筋制成;
[0007]所述内横墙以及外山墙采用无型钢的轻骨料混凝土空心墙板,板宽3625mm或3300mm 或 3000mm 或 2650mm 或 1750mm,厚 180mm。
[0008]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建筑物跨度在3.9?7m,柱间距为2.6m或3π!或3.6m,其中受力骨架的型钢横梁采用宽翼缘工字钢梁HM300 X 200 X 8/12,与砼型钢组合空心墙板中方钢管柱组成横向框架,建筑物的纵向墙板通过预留外露工字型钢纵梁接头用M20摩擦型高强螺栓拼接,将两片墙板中的型钢纵梁刚性连接。
[0009]所述建筑物的纵向墙板内组装有纵向钢结构框架以及组装横向钢梁后,其内的受力骨架组成为纵横向钢框架结构;所述建筑物的单层建筑屋面板、二层建筑楼面板以及屋面板均采用轻骨料混凝土叠合板,预制厚度70_,叠合层厚度70_。
[0010]所述建筑物的纵向墙板包括纵向外墙和纵向内墙,其中所述纵向外墙的轻骨料混凝土型钢组合空心墙板板缝内设有防渗漏统一排水系统,二层建筑楼面板的楼面处板缝与钢梁连接处采用Φ20橡胶软管从上竖板引至下竖板,并在连接处二次灌浆料灌缝;散水处预埋纵向排水管与竖板板缝排水管相连。
[0011]本实用新型还在所述轻骨料混凝土空心墙板中布置有作为电气埋管使用的Φ150空心管,同时建筑物墙边地面埋有5根电缆管及一定数量的电缆小井,方便电缆从一层电缆小井引至楼面或屋面的电缆埋管;所述的空心管处通过钻一圆孔安装圆底座开关,并通过所述空心管进行室内所有电缆暗敷。
[0012]本实用新型应用于装配式变电站建筑物上,使用轻骨料混凝土型钢组合空心墙板、轻骨料混凝土空心墙板和轻骨料混凝土叠合板屋面、楼面结构,可明显降低结构自重,从而减少下部结构及地基处理的工程量,型钢用量约4(Γ60吨,结构材料用量较少,具有防台风、抗震性能强、整体性好等特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装配式变电站建筑物一层结构墙板平面布置图。
[0014]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装配式变电站建筑物二层结构墙板平面布置图。
[0015]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装配式变电站建筑物一层结构平面布置图。
[0016]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装配式变电站建筑物二层结构平面布置图。
[0017]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装配式变电站建筑物纵向墙板组装结构示意图。
[0018]图6-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轻骨料混凝土型钢组合空心墙板“Τ”字形型钢构件示意图。
[0019]图6-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轻骨料混凝土型钢组合空心墙板“干”字形型钢构件示意图。
[0020]图7-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装配式变电站建筑物横梁柱连接平面图。
[0021]图7-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装配式变电站建筑物横梁柱连接节点示意图。
[0022]图7-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装配式变电站建筑物纵梁与纵梁拼接结构示意图。
[0023]图8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装配式变电站建筑物外墙板竖缝排渗水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介绍: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变电站的建筑物结构体系,所述变电站的建筑物主要由单层、二层建筑组成,所述的单层、二层建筑主要由纵墙1、内横墙2以及外山墙3建造而成,所述的纵墙I为一块状的轻骨料混凝土型钢组合空心墙板4,该轻骨料混凝土型钢组合空心墙板4内至少布置有一个由型钢柱5、型钢梁6连接而成的受力骨架7,结合图5所示,并构成轻骨料混凝土型钢组合空心墙板;所述的内横墙2以及外山墙3均为块状的轻骨料混凝土空心墙板4。
[0025]图6-1和6-2所示,所述的受力骨架7由型钢柱5、型钢梁6焊接成“T”和“干”字形型钢构件,其中所述的型钢柱5为B250 X 8空心方钢管柱,所述的型钢梁6为工字型钢纵梁;所述的轻骨料混凝土空心墙板4由轻骨料混凝土、间距@200mm Φ 150高强复合薄壁水泥空心管、墙板钢筋制成;
[0026]所述内横墙以及外山墙采用无型钢的轻骨料混凝土空心墙板,板宽3625mm或3300mm 或 3000mm 或 2650mm 或 1750mm,厚 180mm。
[002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建筑物跨度在3.扩7m,柱间距为1.6m或3π!或3.6m,其中受力骨架7的单向型钢横梁采用宽翼缘工字钢梁HM300 X 200 X 8/12,与砼型钢组合空心墙板中方钢管柱组成横向框架,建筑物的纵向墙板通过预留外露工字型钢纵梁接头用M20摩擦型高强螺栓拼接,将两片墙板中的型钢纵梁刚性连接,见图7-1、7-2、7-3。
[0028]图5、图6-1、6_2所示,所述建筑物的纵向墙板内隐含有纵向钢结构框架并与单向型钢横梁组合,其内的受力骨架组成为纵横向钢框架结构;所述建筑物的单层建筑屋面板、二层建筑楼面板以及屋面板均采用轻骨料混凝土叠合板,预制厚度70mm,叠合层厚度70mmo
[0029]图8所示,建筑物的纵向墙板I包括纵向外墙和纵向内墙,其中所述纵向外墙的轻骨料混凝土型钢组合空心墙板板缝内设有防渗漏统一排水系统,二层建筑楼面板的楼面处板缝与钢梁连接处采用Φ20橡胶软管8从上竖板引至下竖板,并在连接处二次灌浆料灌缝;散水处预埋纵向排水管9与竖板板缝排水管10相连。
[0030]所述轻骨料混凝土空心墙板中布置有作为电气埋管使用的Φ150空心管,同时建筑物墙边地面埋有5根电缆管及一定数量的电缆小井,方便电缆从一层电缆小井引至楼面或屋面的电缆埋管;所述的空心管处通过钻一圆孔安装圆底座开关,并通过所述空心管进行室内所有电缆暗敷。
[0031]实施例:
[003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装配式变电站建筑主要由单层、二层建筑物组成,见附图1-4所示。建筑物纵墙为轻骨料混凝土型钢组合空心墙板(简称“砼型钢空心墙板”)见图6-1、6-2,由型钢柱、型钢梁、轻骨料混凝土空心板组合预制成一整块墙板,是建筑物的主要受力构件,板宽3600mm、3000mm、2600mm,厚250mm,各建筑物墙板宽度基本统一。墙板中型钢受力骨架由B250X8空心方钢管柱、工字型钢纵向梁焊接成“T”和“干”字形型钢构件,空心板部分由轻骨料混凝土、间距@200mm Φ 150高强复合薄壁水泥空心管、墙板钢筋组成,轻骨料混凝土强度等级LC30,密度等级1500。
[003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内横墙及山墙采用无型钢的轻骨料混凝土空心墙板,板宽3625mm、3300mm、3000mm、2650mm、1750mm,厚 180mm。
[0034]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是:建筑物跨度在3.扩7m,柱间距为2.6m、3m、3.6m,跨度与柱间距均较小;横梁采用宽翼缘工字钢梁HM300X 200X8/12,与砼型钢空心墙板中方钢管柱组成横向框架,见图7-1、7-2所示,纵向墙板通过预留外露工字型钢纵梁接头用M20摩擦型高强螺栓拼接,将两片墙板中纵梁刚性连接,见图7-3所示。
[0035]本实用新型隐含一纵向钢结构框架在组装完的空心纵墙板内,组装单向型钢横梁后,受力体系为纵横向钢框架结构,见图5、6所示。
[0036]单层建筑屋面板、二层建筑楼面板及屋面板,采用轻骨料混凝土叠合板,预制厚度70mm,叠合层厚度70mm。
[0037]本实用新型在将砼型钢组合空心墙板作为外墙板使用时,板缝内设有防渗漏统一排水系统,二层楼面处板缝与钢梁连接处采用Φ20橡胶软管从上竖板引至下竖板,再将连接处二次灌浆料灌缝。散水处预埋纵向排水管与竖板板缝排水管相连,见图8所示。
[0038]砼型钢空心墙板中Φ150空心管可作为电气埋管使用,同时建筑物墙边地面埋有5根电缆管及一定数量的电缆小井,方便电缆从一层电缆小井引至楼面或屋面的电缆埋管,采用圆底座专用开关安装时只需在空心管处钻一圆孔,室内所有电缆暗敷,美观度高。
[0039]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0040]1、隐含在墙板内的钢框架柱间距较小,为260(T3600mm,楼面和屋面板采用轻骨料混凝土叠合板荷载轻,建筑物楼屋面只有单方向横向梁,横梁承受的荷重小,选用HM300X200X8/12断面小,视觉美观。型钢柱截面与墙板厚同为250mm,室内墙面平齐,有效面积使用率高,整体效果美观。
[0041]2、型钢部分范围采用冷喷锌防腐,与混凝土直接接触的钢结构表面不需要喷涂防腐涂料,从而节省防腐费用。
[0042]3、轻骨料混凝土型钢组合空心墙板,其孔心率达到34%,容重为1090kg/m3,自重轻,是一种轻型混凝土板材。
[0043]4、轻骨料混凝土型钢组合空心墙板工字钢纵梁连接节点、柱与横向框架梁连接节点均采用摩擦型高强螺栓连接,现场无需焊接,安装方便,拼装施工速度快,有效缩短工期。
[0044]5、变电站两层主控楼型钢用量2(Γ30余吨,早强微膨胀二次灌浆料约1.5 m3 ;继电器室型钢用量近10吨,早强微膨胀二次灌浆料约1.1m3 ;钢材用量省,湿作业工作量极少,施工方便。
【权利要求】
1.装配式变电站的建筑物结构体系,所述变电站的建筑物主要由单层、二层建筑组成,所述的单层、二层建筑主要由纵墙、内横墙以及外山墙建造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纵墙为一块状的轻骨料混凝土型钢组合空心墙板,该轻骨料混凝土型钢组合空心墙板内至少布置有一个由型钢柱、型钢梁连接而成的受力骨架,并构成轻骨料混凝土型钢组合空心墙板;所述的内横墙以及外山墙均为块状的轻骨料混凝土空心墙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变电站的建筑物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受力骨架由型钢柱、型钢梁焊接成“T”和“干”字形型钢构件及单向型钢横梁组成,其中所述的型钢柱为B250X8空心方钢管柱,所述的型钢梁为工字型钢纵梁或横梁;所述的轻骨料混凝土空心墙板由轻骨料混凝土、间距@200mm Φ150高强复合薄壁水泥空心管、墙板钢筋制成; 所述内横墙以及外山墙采用无型钢的轻骨料混凝土空心墙板,板宽3625mm或3300mm或 3000mm 或 2650mm 或 1750mm,厚 180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变电站的建筑物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建筑物跨度在3.9^7m,柱间距为2.6m或3π!或3.6m,其中受力骨架的单向型钢横梁采用宽翼缘工字钢梁HM300X200X8/12,与砼型钢空心墙板中方钢管柱组成横向框架;建筑物的纵向墙板通过预留外露工字型钢纵梁接头用M20摩擦型高强螺栓拼接,将两片墙板中的型钢纵梁刚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变电站的建筑物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物的纵向墙板内隐含有纵向钢结构框架以及组装横向钢梁后,其内的受力骨架组成为纵横向钢框架结构;所述建筑物的单层建筑屋面板、二层建筑楼面板以及屋面板均采用轻骨料混凝土叠合板,预制厚度70_,叠合层厚度70_。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式变电站的建筑物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建筑物的纵向墙板包括纵向外墙和纵向内墙,其中所述纵向外墙的轻骨料混凝土型钢组合空心墙板板缝内设有防渗漏统一排水系统,二层建筑楼面板的楼面处板缝与钢梁连接处采用Φ20橡胶软管从上竖板引至下竖板,并在连接处二次灌浆料灌缝;散水处预埋纵向排水管与竖板板缝排水管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配式变电站的建筑物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轻骨料混凝土空心墙板中布置有作为电气埋管使用的Φ150空心管,同时建筑物墙边地面埋有5根电缆管及一定数量的电缆小井,方便电缆从一层电缆小井引至楼面或屋面的电缆埋管;所述的空心管处通过钻一圆孔安装圆底座开关,并通过所述空心管进行室内所有电缆暗敷。
【文档编号】E04B2/76GK204152262SQ201420473753
【公开日】2015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1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1日
【发明者】黄达余, 盛松源, 金诚, 安春秀, 陈俊杰, 陈建华 申请人:浙江省电力设计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