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砖切割机的锯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88323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磁砖切割机的锯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与磁砖切割机有关,特别是指一种磁砖切割机的锯臂装置。



背景技术:

就磁砖切割机来说,在操作时先将磁砖放置于工作平台上,接着借由工作平台将磁砖朝锯切装置的方向推送,此时的使用者可以通过锯臂的枢转来操控锯切装置朝磁砖的方向下压,使磁砖在移动过程中被锯切装置裁切成适当的尺寸。

然而在现有技术当中,为了对锯切装置提供足够的支撑效果,锯臂通常具有一定程度的体积,再加上锯臂主要是以焊接方式固定于锯切装置,所以如果要对锯切装置进行维修的话也会比较麻烦。因此,前述锯臂在结构上有改善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砖切割机的锯臂装置,其具有结构简单、容易组装、方便维修及支撑强度佳的特色。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锯臂装置包含有一摆臂、一第一支撑管及一第二支撑管。该摆臂的顶端具有一第一穿孔与一位于该第一穿孔下方的第二穿孔,该摆臂的底端枢设于一工作台;该第一支撑管的一端固定于一锯切装置,该第一支撑管的另一端穿设于该摆臂的第一穿孔内且借由一第一固定组件与该摆臂固定在一起;该第二支撑管的一端固定于该锯切装置,该第二支撑管的另一端穿设于该摆臂的第二穿孔内且借由一第二固定组件与该摆臂固定在一起。

由上述可知,本发明的锯臂装置利用该第一、第二支撑管对该锯切装置提供良好的支撑效果,并且通过该摆臂来带动该锯切装置进行锯切作业,另外再利用该第一、第二固定组件让该第一、第二支撑管可以达到容易组装及方便维修的效果。

有关本发明所提供的锯臂装置的详细构造、特点、组装或使用方式,将于后续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中予以描述。然而,在本发明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能了解,该等详细说明以及实施本发明所列举的特定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使用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磁砖切割机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主要显示第一支撑管与第一固定组件之间的结构关系。

图4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另一局部剖视图,主要显示第二支撑管与第二固定组件之间的结构关系。

图5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6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7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主要显示第一支撑管与第一固定组件之间的结构关系。

【附图标记说明】

10磁砖切割机11工作台

12锯切装置13锯片座

14锯片15马达

20锯臂装置30摆臂

31第一穿孔32第二穿孔

40第一支撑管42第一扣环槽

50第一固定组件51第一衬套

52第二扣环53第一螺帽

54第一螺栓542头部

544螺杆部55第一垫片

60第二支撑管62第二扣环槽

70第二固定组件71第二衬套

72第二扣环73第二螺帽

74第二螺栓742头部

744螺杆部75第二垫片

s1、s2螺栓80第一支撑管

82第一扣环槽90第一固定组件

91第一衬套92第一扣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先参阅图1,图中所示的磁砖切割机10主要包含有一工作台11与一位于工作台11上方的锯切装置12,其中的锯切装置12具有一锯片座13、一设于锯片座13的锯片14,以及一设于锯片座13且连接锯片14的马达15。由于磁砖切割机10为现有技术,在此容申请人不再赘述其细部结构及操作原理。请再参阅图2至4,本发明的锯臂装置20包含有一摆臂30、一第一支撑管40、一第一固定组件50、一第二支撑管60,以及一第二固定组件70。

摆臂30的顶端具有一第一穿孔31与一位于第一穿孔31下方的第二穿孔32,摆臂30的底端枢设于工作台11的一侧边。

第一支撑管40的内侧端利用两根螺栓s1锁固于锯切装置12的锯片座13,第一支撑管40的外侧端穿设于摆臂30的第一穿孔31内,而且,第一支撑管40的外侧端具有一第一扣环槽42。

如图2及3所示,第一固定组件50具有一第一衬套51、一第一扣环52、一第一螺帽53、一第一螺栓54,以及一第一垫片55。第一衬套51穿设于摆臂30的第一穿孔32内且套设于第一支撑管40的外侧端;第一扣环52设于第一支撑管50的第一扣环槽42内且抵接于第一衬套51的一端;第一螺帽53埋设固定于第一支撑管40的外侧端内;第一螺栓54具有一头部542与一连接头部542的螺杆部544,第一螺栓54借由螺杆部544锁设于第一螺帽53;第一垫片55套设于第一螺栓54的螺杆部544且抵接于摆臂30的外侧面与第一螺栓54的头部542的内侧面之间。借此,第一支撑管40的外侧端即能利用第一固定组件50与摆臂30固定在一起。

如图2及4所示,第二支撑管60具有与第一支撑管40相同的尺寸大小。第二支撑管60的内侧端利用两根螺栓s2(在图2中只显示其中一根)锁固于锯切装置12的锯片座13,第二支撑管60的外侧端穿设于摆臂30的第二穿孔32内,使第二支撑管60以平行第一支撑管40的方式设置。此外,第二支撑管60的外侧端具有一第二扣环槽62。

第二固定组件70具有一第二衬套71、一第二扣环72、一第二螺帽73、一第二螺栓74,以及一第二垫片75。第二衬套71穿设于摆臂30的第二穿孔32内且套设于第二支撑管60的外侧端;第二扣环72设于第二支撑管60的第二扣环槽62内且抵接于第二衬套71的一端;第二螺帽73埋设固定于第二支撑管60的外侧端内;第二螺栓74具有一头部742与一连接头部742的螺杆部744,第二螺栓74借由螺杆部744锁设于第二螺帽73;第二垫片75套设于第二螺栓74的螺杆部744且抵接于摆臂30的外侧面与第二螺栓74的头部742的内侧面之间。借此,第二支撑管60的外侧端即能利用第二固定组件70与摆臂30固定在一起。

由上述可知,本发明的锯臂装置20主要是利用摆臂30的上下枢转来带动锯切装置12进行锯切作业,在摆臂30的作动过程中通过第一、第二支撑管40、60对锯切装置12提供良好的支撑效果,另外借由第一、第二固定组件50、70可以让第一、第二支撑管40、60达到容易组装及方便维修的效果。

请再参阅图5至7,在本发明第2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管80与第一固定组件90有不同的结构变化,第二支撑管60与第二固定组件70在结构方面则是与上述实施例相同。

第一支撑管80的内侧端利用两根螺栓s1锁固于锯切装置12的锯片座13,第一支撑管80的外侧端穿设于摆臂30的第一穿孔31内,而且,第一支撑管80的外侧端具有二相互间隔的第一扣环槽82。

第一固定组件90具有一第一衬套91二第一扣环92。第一衬套91穿设于摆臂30的第一穿孔31内且套设于第一支撑管80的外侧端,两个第一扣环92分别扣接于第一支撑管80的第一扣环槽92且抵接于第一衬套91的两端。借此,第一支撑管80的外侧端即能利用第一固定组件90与摆臂30固定在一起。

由上述可知,在本发明第2实施例中省略了第一螺帽53与第一螺栓54的设置,所以使用者可以将外露的线材(例如马达15的电源线)从第一支撑管80的外侧端穿置于第一支撑管80内来达到隐藏效果,借以进一步提升操作上的安全性及维持整体外观的简洁度。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