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框架结构预制柱与梁板节点处的连接结构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1433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混凝土框架结构预制柱与梁板节点处的连接结构,它包括下方的预制柱(1)、上方的预制柱(1)、两侧的叠合梁(2)和位于上、下预制柱(1)及两侧叠合梁(2)之间的节点区域(3),节点区域(3)内浇注有混凝土,每根叠合梁(2)由下部的预制梁(2.1)和上部的现浇梁(2.2)叠合而成;下方预制柱(1)锚固有竖向受力钢筋(4),竖向受力钢筋(4)穿过节点区域(3)的混凝土伸入上方预制柱(1)的浆锚套筒(5)内;其特征在于:

下方预制柱(1)的顶部与两侧预制梁(2.1)的叠合面平齐,下方预制柱(1)贯通有横向的金属波纹管(6),两侧预制梁(2.1)的底部的负弯矩纵向受力钢筋(7)伸入并锚固在金属波纹管(6)内;节点区域(3)混凝土内锚固有一根灌浆管(8),灌浆管(8)上端的开口与现浇梁(2.2)顶面平齐,灌浆管(8)下端与金属波纹管(6)连通;下方预制柱(1)内锚固有与金属波纹管(6)连通的出浆管(9);灌浆管(8)、金属波纹管(6)和出浆管(9)内灌注有砼料;

下方预制柱(1)还锚固有多根竖向的定位钢筋(12),上方预制柱(1)的每个浆锚套筒(5)的内侧还设有一个定位套筒(13),定位套筒(13)的内径小于浆锚套筒(5)且两者连通,每根定位钢筋(12)穿过节点区域(3)混凝土插入对应的定位套筒(13),定位套筒(13)和浆锚套筒(5)内灌注有砼料。

2.一种混凝土框架结构预制柱与梁板节点处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包括:

先将下方的预制柱(1)就位;再将两侧的预制梁(2.1)吊装就位,使得两侧的预制梁(2.1)的顶面与该预制柱(1)的顶面平齐,且使得两侧预制梁(2.1)底部的所有负弯矩纵向受力钢筋(7)伸入该预制柱(1)的金属波纹管(6)内;然后搭设现浇梁(2.2)的侧模板,并铺设现浇梁(2.2)的普通纵向受力钢筋;如果该节点还包括叠合板(10),则将叠合板(10)的预制板(10.1)搭设在现浇梁(2.2)的侧模板上,并铺设叠合板(10)的现浇板(10.2)的板面钢筋;随后浇注节点区域(3)、现浇梁(2.2)和现浇板(10.2)的混凝土,直至到达现浇梁(2.2)的顶部标高;再然后向灌浆管(8)开口灌浆,使得浆液经灌浆管(8)、金属波纹管(6)和出浆管(9)流出,以便将两侧预制梁(2.1)底部的负弯矩纵向受力钢筋(7)锚固;待混凝土干硬后,将上方预制柱(1)吊装在节点上方且使得上方立柱的浆锚套筒(5)套在下方预制柱(1)上凸的竖向受力钢筋(4)上,同时使得上方预制柱(1)的定位套筒(13)套在下方预制柱(1)上凸的定位钢筋(12)上,最后对浆锚套筒(5)和定位套筒(13)内灌浆即可。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