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体住宅结构、基于该住宅结构停车楼和缓解停车位紧张的存车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256653阅读:404来源:国知局
楼体住宅结构、基于该住宅结构停车楼和缓解停车位紧张的存车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楼房住宅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楼体住宅结构,以及基于该住宅结构的停车楼,以及缓解停车位紧张的存车方法。



背景技术:

城市发展过程中,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资源情况下提升利用率,减少人口及环境压力是现代住宅需要急需解决的问题。另随着城市汽车的保有量逐年增加,城市的停车场资源越发显得稀少,新增住宅楼在开发时既要兼顾业主停车位数量同时也要照顾业主的生活环境,通常的做法是大规模开发地下停车场,但是地下停车场将会大大增加住宅的投入成本,这一点对于高昂的房价来说尤为雪上加霜。随着城市环境的变化以及新能源的应用,未来城市将会大力推行新能源汽车和电动车的使用,2016年09月12日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联合对外发布《关于加快居民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置建设的通知》,要求新建居住区应统一将供电线路敷设至专用固定停车位(或预留敷设条件),但是现有普通住宅基本上车位很难满足居民用车需求,相当大一部分车辆被停放在流动车位或者街边,如何实现在现有地下停车库的基础上开发不占用地上使用面积的停车位,且能满足与住户数量匹配是十分困难的问题。

作为一种已知的现有技术,将汽车侧向平移技术是已有的,如AGV停车机器人、申请日为2007年08月06日专利号为200720112910.4公开的“一种侧向平移停车装置”、申请日2007年08月06日专利号2007100704993公开的“一种平移小车及应用该平移小车的侧向平移泊车装置”等都可以实现对汽车进行举升并平移至某一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楼体住宅结构,目的在于解决楼宇住户至少拥有一处停车位且不影响居住空间的问题。

其技术方案是,包括地板,和将地板上部空间隔设成住宅的房间的墙体,住宅中至少包括一腔室,腔室处设有行车电梯位,所述腔室与行车电梯位相连通,形成汽车可自行车电梯位位移进入腔室内的结构 ,所述腔室、行车电梯位与住宅为一体结构。

所述墙体将地板上部空间隔设成相对的住宅,住宅设有住宅门,所述住宅门之间设有连廊,住宅成对设置,成对设置的住宅中的所述腔室相对设置,两所述腔室相隔设置,两腔室之间设有行车电梯位,两所述腔室朝向行车电梯位一面设有第一门体,所述第一门体与墙体构成可供汽车进入的结构。

所述连廊中部连通有紧急通道位和人行电梯位,人行电梯位与紧急通道位相隔设置,所述人行电梯位处并排设有电动车停车位。

所述行车电梯位设有与连廊对应的第二门体,第二门体安装在连廊墙体处。

所述腔室内设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与腔室地面相接,所述防护罩与第一门体处墙体相接,所述防护罩与腔室地面、第一门体内侧面构成汽车的存放空间。

上述公开的楼房的住宅结构中,腔室可以作为停车的场所当然也可以将腔室与住宅相连通作为一居室使用,在腔室中添加防护罩后可以将汽车与住宅内的空间相隔绝,防止住宅内空气被油气污染,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同时防护罩也能对住宅环境起到保护作用,起到防爆防火的作用。

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停车楼,目的在于解决楼宇住户至少拥有一处停车位且不影响居住空间的问题。

其技术方案是,包括楼体,地板将楼体隔设成多层结构,所述行车电梯位内安装有行车电梯,行车电梯用于承载运输汽车,行车电梯轿厢与腔室相邻侧面设有第三门体,第三门体用于汽车移出,所述行车电梯轿厢底部设有移车装置,所述移车装置用于平移汽车进入腔室,所述楼体的底层设有车行通道,所述车行通道与第二门体相对,形成汽车自车行通道进入行车电梯内的结构。

所述底层位于地下,所述底层与地下车库相连通。

所述行车电梯上与汽车头部对应的侧面设有第四门体,形成汽车到达底层后可由第四门体驶出的结构。

所述行车电梯行驶高度高于楼体高度,构成行车电梯可到达楼层顶部的结构,楼体顶层上端面为平层结构。

所述移车装置包括底座,底座的下端设有行走轮,所述行走轮经转动机构连接自行走电机,所述底座上端设有竖向安装的液压缸,液压缸的伸缩头固定连接一水平放置的托盘,托盘与汽车底盘配合形成对汽车托举的结构,所述行车电梯及腔室上均设有延伸相接的与行走轮形成侧向限位的轨道槽,形成移车装置沿轨道槽进入腔室内的结构。

所述的移车装置包括分别位于行车轿厢底部和腔室底部的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包括环形带,环形带的环形面与底面上表面相齐平,环形带套接在驱动轮上,环形带内相隔排布由多个支撑辊形成对汽车的支撑,所述驱动轮传动连接驱动电机,两输送装置的端部近似接触形成汽车可经一输送装置传送至另一输送装置的结构。

上述公开的停车楼中,腔室可以作为停车的场所,当然也可以利用楼体顶部实现停车,可极大程度上扩充停车场资源,在不考虑建设地下停车场的情况下可满足住户至少拥有一处停车位,甚至停车位可与住宅相结合,在使用防护罩后,防护罩上端可作为床位使用,防护罩上端与腔室底部之间可设置台阶,这样车位与住宅完全融合在一起,起到提高空间利用率的作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缓解停车位紧张的存车方法,目的在于解决楼宇住户停车位紧张,楼宇空间利用率低的问题。

其技术方案是:

a、存车时,汽车在楼体底层驶入行车电梯内部;

b、行车电梯运输汽车到达指定楼层处,指定楼层处腔室及车型电梯侧门打开;

c、移车装置将汽车平移置腔室内;

d、移车装置收回至行车电梯内,且第一门体及电梯门关闭;

e、取车时,行车电梯到达指定楼层,第一门体及电梯门打开,移车装置进入汽车底部举升并平移汽车进入行车电梯内;

f、行车电梯到达楼体顶层,电梯侧门打开,移车装置将汽车平移出行车电梯,或者电梯头部所对电梯侧面门打开,车辆驶出。

上述公开的缓解停车位紧张的存车方法中,腔室可以作为停车的场所,当然也可以利用楼体顶部实现停车,可极大程度上扩充停车场资源,在不考虑建设地下停车场的情况下可满足住户至少拥有一处停车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涉及的楼层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涉及楼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涉及的移车装置与行车电梯、腔室的配合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涉及的一种腔室与行车电梯位的排布方式。

图6为本发明涉及的另一种腔室与行车电梯位的排布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3所示,在进行设置住宅结构时,楼体13的每层结构被墙体2分割成相应的住宅,住宅又被宅内的墙体2分割成相应的房间,住宅成对设置,这样可以在每个住宅内设置一腔室4,成对设置的住宅的腔室4之间设有行车电梯位,行车电梯位内设有行车电梯,两住宅设有住宅门3,所述住宅门3之间设有连廊7,两所述腔室4朝向电梯位一面设有第一门体6,所述第一门体6可以选择上下收放的卷闸门,卷闸门放下后腔室4形成独立的空间,此时此独立空间在不作为车库使用时可以充当房间使用,腔室4内设有与住宅相通的门体,当然也可以在腔室4与连廊7之间设置一门体,方便使用者直接进入连廊7,连廊7中部连通有紧急通道位8和人行电梯位9,人行电梯位9与紧急通道位8相隔设置,所述电梯位处设有电动车停车位10,人行电梯位9内安装人行电梯,人行电梯作为住户使用的电梯,电动车停车位10用于住户存放电动车,电动车停车位10配置电动车使用的充电装置,所述行车电梯梯位设有与连廊7对应的第二门体11,第二门体11安装在连廊7墙体2处,连廊7可与行车电梯连通,当然腔室4内还可设有防护罩12,所述防护罩12与腔室4地面相接,所述防护罩12与第一门体6处墙体2相接,所述防护罩12与腔室4地面、第一门体6内侧面构成汽车的存放空间,防护罩12可采用刚性骨架搭设,刚性骨架可敷设防火防爆材料,防护罩12设计时只需做到与汽车高度相当即可,普通家用小汽车车辆高度一般1.5m左右,所以防护罩12距离地面的高度可以控制在1.6左右,当腔室4面积足够放下一辆汽车时,因为房间调高一般在3m以上,因此防护罩12上端面据房间顶部之间还可空余相当大一部分空间,防护罩12可作为腔室4内一较高的床位使用,当然也可以作为具有台阶的吧台进行设计,当然并不是每户都需要存放汽车,此时每层都同一设置的腔室4就可以作为普通的住宅来使用,行车电梯轿厢与腔室4相邻侧面设有第三门体14,第三门体14为普通电梯门,打开时第三门向两侧收缩至墙体2内,然后第一门体6打开,所述行车电梯轿厢底部设有移车装置,所述移车装置用于平移汽车进入腔室4,所述楼体13的底层设有车行通道,车行通道可以设置在地下,这样可以实现住宅地上人车分流,加大地上绿化面积,所述车行通道与第二门体11相对,形成汽车自车行通道进入行车电梯内的结构,当然住宅在进行建造时,地下车库可以一并设计,这样住宅可以地下和楼上同时实现停车,汽车达到底层后可将汽车侧向移出,也可以在行车电梯前端设有与汽车头部相对应的门体,这样汽车到达底层后汽车可以直接驶出行车电梯,所述移车装置包括底座16,底座16的下端设有行走轮17,所述行走轮17经转动机构连接自行走电机,所述底座16上端设有竖向安装的液压缸18,液压缸18的伸缩头固定连接一水平放置的托盘19,托盘19与汽车底盘配合形成对汽车托举的结构,所述行车电梯及腔室4上均设有延伸相接的与行走轮17形成侧向限位的轨道槽20,形成移车装置沿轨道槽20进入腔室4内的结构,当然行车电梯行驶高度高于楼体13高度,这样行车电梯可以上升到楼体13顶层处,这样汽车就可以进入楼层停放,将楼层开辟为停车场;在进行存车时,汽车在楼体13底层驶入行车电梯内部;行车电梯运输汽车到达指定楼层处,指定楼层处腔室4及车型电梯侧门打开;移车装置将汽车平移置腔室4内;移车装置收回至行车电梯内,且第一门体6及电梯门关闭;取车时,行车电梯到达指定楼层,第一门体6及电梯门打开,移车装置进入汽车底部举升并平移汽车进入行车电梯内;行车电梯到达楼体13顶层,电梯侧门打开,移车装置将汽车平移出行车电梯,或者电梯头部所对电梯侧面门打开,车辆驶出;相应的行车电梯、移车装置设有一套控制系统,行车电梯和移车装置作为控制系统的直型单元,当汽车在楼体13底层驶入行车电梯内后,驾驶员可在行车电梯内从左控制端进行设置目标楼层,并在行车电梯到达目标楼层后控制打开第三门体14,目标楼层的用户可以打开第一门体6,第一门体6的锁具可以根据住户的需要进行设计,如密码锁、机械锁、电子锁等,第三门体14和目标楼层的第一门体6打开后,使用者可以控制移车装置,移车装置将汽车托离地面并沿轨道槽20驶入防滑罩内,达到指定位置后,托盘19下行与汽车底盘脱离,然后底座16再次沿轨道槽20回收至行车电梯内,此后行车电梯根据预设程序恢复待机状态,而驾驶员可以通过连廊7或者进入防护罩12内,腔室4与连廊7间的门体设置防护罩12即可,使用者可直接进入连廊7。

实施例二,如图4所示,上述实施例一种的移车装置还可以采用环形带的结构,所述的移车装置包括分别位于行车轿厢底部和腔室底部的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包括环形带21,环形带21的环形面与底面上表面相齐平,环形带套接在驱动轮22上,环形带内相隔排布由多个支撑辊23形成对汽车的支撑,所述驱动轮22传动连接驱动电机,两输送装置的端部近似接触形成汽车可经一输送装置传送至另一输送装置的结构,具体实施时可以在腔室和行车轿厢的底部分别设置凹槽,各输送装置嵌入到凹槽内实现与地面相齐平,这样两个输送装置的相对接处就可以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方便汽车的平移,位于腔室内的输送装置处可以设置一限位开关,当汽车输送到指定位置后碰触限位开关,输送装置根据限位开关信号控制输送装置的开或停直至达到指定位置。

实施例三,在楼宇平层结构进行设计时,各住宅的腔室4可以为不同于平行相对的布置方式,如图5所示,两住宅的腔室与形成电梯位5形成L型结构,即一腔室位于行车电梯位一水平侧,另一住宅的腔室位于行车电梯位的垂直侧,采用该排布方式的情况下,其中一腔室的汽车采用移车装置将汽车侧向平移至腔室内,而另一腔室采用将汽车驶入的方式进行停车。

实施例四,如图6所示,腔室4和行车电梯位还可以采用直线型的排布方式,也即两腔室4和行车电梯位位5于同一条之间上,其中两腔室位于两端,行车电梯位位于中间位置,在该种情况下,汽车直接采用直接前进或者后退的方式停车,该种停车方式可以不依赖移车装置,而是车主主动停车,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投入的成本。

本发明在实施时,腔室和行车电梯位进行一体浇筑成型,也即行车电梯位和腔室与住宅是一体结构,不同于在楼体附近架设立体停车库,停车位和住宅相互融合在一起,大大减少立体车库的占地面积,同时停车位还可以用来作为住宅进行使用,另也解决了充电桩设置的尴尬,采用本发明可在各停车位内设置家用充电装置,对电动汽车和电动车进行充电,在楼体设计建造之初即可以预留充电桩安装位置,满足住建部的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