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的建筑工程搅拌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5077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搅拌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环保的建筑工程搅拌机。



背景技术:

水泥搅拌机又称混凝土搅拌机,是用来把水泥、砂石骨料和水混合并拌制成混凝 土混合料的机械,主要由拌筒、加料和卸料机构、供水系统、原动机、传动机构、机架和支承装置等组成。按工作性质分间歇式和连续式;按搅拌原理分自落式和强制式;按安装方式分固定式和移动式;按出料方式分倾翻式和非倾翻式;按拌筒结构形式分梨式、搅拌机在使用的时候,通过进料斗添加搅拌物体,添加结束后,通过搅拌机的滚筒旋转,使得物体在滚筒内反转,在滚筒内设有叶片,能够使得物体在搅拌的时候更加容易均匀,在均匀搅拌后,通过滚筒的反转,在滚筒内部的叶片作用下,使得物体沿着叶片从滚筒内分离。然而现有的搅拌机在搅拌过程中会有很多的灰尘和石子从加料口扬出,不仅影响影响工人的操作环境,干扰工人的操作视线,从而造成操作危险,同时对大气环境造成雾霾等影响,污染大气环境,同时,由于搅拌机本身重要较重,调节支脚筒使搅拌机稳定并非容易的事,因此我们需要一款新型的建筑工程搅拌机,来满足人们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保的建筑工程搅拌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环保的建筑工程搅拌机,包括搅拌桶、支撑座、液压升降支脚、固定架、牵引装置、密封板、下料斗、翻转轴、支撑柱、控制器、转动杆、电机,所述搅拌桶的左端设有出料口,所述搅拌桶的右端设有进料口,所述下料斗设置在进料口的右侧,所述密封板设置在下料斗的表面,所述翻转轴设置在下料斗的表面,所述支撑柱连接在翻转轴的下方,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支撑柱的右侧,所述支撑座设置在搅拌桶的下方,所述液压升降支脚设置在支撑座的下方,所述电机设置在液压升降支脚的右侧,所述电机的右端连接有转动轮,所述转动杆设置在转动轮的上方,所述转动杆的上方连接有排齿,所述固定架设置在搅拌桶的表面,所述牵引装置设置在固定架的上方。

优选的,所述下料斗的内部设有滑动槽,且下料斗通过滑动槽与密封板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密封板的右侧设有把手。

优选的,所述转动轮的右侧设有齿轮,且转动轮通过齿轮与排齿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环保的建筑工程搅拌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造价低,安全高效;液压升降支脚的设置使得搅拌机适应更多的地形,使得工作时更加稳定,避免发生危险;密封板的设置使得下料斗能够得到密封,能够充分减少灰尘的飞扬,更加环保;牵引装置能够将下料斗移动到进料口,大大节省了人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出料口;2、搅拌桶;3、支撑座;4、液压升降支脚;5、固定架;6、排齿;7、牵引装置;8、进料口;9、密封板;10、下料斗;11、翻转轴;12、支撑柱;13、控制器;14、转动杆;15、电机;16、转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所示的一种环保的建筑工程搅拌机,包括搅拌桶2、支撑座3、液压升降支脚4、固定架5、牵引装置7、密封板9、下料斗10、翻转轴11、支撑柱12、控制器13、转动杆14、电机15,所述搅拌桶2的左端设有出料口1,所述搅拌桶2的右端设有进料口8,所述下料斗10设置在进料口8的右侧,所述下料斗10的内部设有滑动槽,且下料斗10通过滑动槽与密封板9滑动连接,所述密封板9设置在下料斗10的表面,所述密封板9的右侧设有把手,所述翻转轴11设置在下料斗10的表面,所述支撑柱12连接在翻转轴11的下方,所述控制器13设置在支撑柱12的右侧,所述支撑座3设置在搅拌桶2的下方,所述液压升降支脚4设置在支撑座3的下方,所述电机15设置在液压升降支脚4的右侧,所述电机15的右端连接有转动轮16,所述转动轮(16)的右侧设有齿轮,且转动轮16通过齿轮与排齿6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14设置在转动轮16的上方,所述转动杆14的上方连接有排齿6,所述固定架5设置在搅拌桶2的表面,所述牵引装置7设置在固定架5的上方。

工作原理:该环保的建筑工程搅拌机在使用时,调节液压升降支脚4使搅拌机稳定,将物料送至下料斗10,将密封板9关闭,通过密封板9使牵引装置7将下料斗10升起,将物料从进料口8送至搅拌桶2,电机15工作通过转动轮16带动转动杆14使搅拌桶2对物料进行搅拌。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