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装潢领域,尤指一种可减少损坏机会,快速组装的隔间结构。
背景技术:
隔间系统技术由于具有工期短、便于拆装、方便改变空间形态等特点,因此广泛运用于工装、家装领域。而针对隔间系统技术缺失,亦陆陆续续改善并有申请专利在案的。譬如公告01220241.x「具有快速组装功能的隔屏系统」实用新型专利。其是由至少两立柱、多个连接在两立柱之间的间隔装置、及包夹在两间隔装置之间的一隔间板所组合而成。立柱的至少一侧设有对称的纵向延伸的连接部。而横向延伸的间隔装置是与连接部匹配凹凸配合,间隔装置上设有横向延伸的朝上开口的承接部、朝下开口的衔接部,以供隔间板的顶底部分别安装在上下两间隔装置的衔接部与承接部之间,两相邻的隔间板之间无任何包覆,并且保留一段间隙。
施工时,是预先在工厂将所有材料裁切好,再运输至装修现场组装。但由于隔间板的周边无保护作用,因此在运输过程、现场搬运装订过程中极易因为碰撞而发生表面或者边角损坏情形,材料损坏率高进而徒增成本。
并且由于隔间板只有顶底边被横向的间隔装置框住,而侧边则与另一相邻隔间板相并,并预留供板材热胀变形的间隙,然而,间隙过大会影响美观,过小则可能发生板材热胀时相互挤压而变形。并且,因为裁切木板的公差极大,边长及变形量不一致,都会影响施工品质及美观性。
此外,为了要支撑隔间板,因此立柱的宽度需要极宽,才具有足够的支撑强度,预防翘曲变形。如此一来立柱重量过重不易搬运,且材料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提高良率、提升施工质量的智能式隔间系统。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手段包括:
至少一隔间单元,包括一隔间板、一包覆在隔间板周边的边框,该边框朝向隔间板该侧设有一具有三边的卡槽,边框朝外该侧设有一道凹入的嵌槽。
实施上述技术手段以后,在出场时,各隔间板即已先以边框包覆,因此可以避免搬运、运输过程中划伤板表面,以及使脆弱的边角破损,可以大幅提高良率。
并且,在卡槽内部与隔间板边缘之间,可以预留供隔间板热胀变形的裕度,而由外观完全看不出来该间隙,可以提高施工品质。同时,由于隔间板的边缘被完全包覆,因此,制造时精密度不需要太高,亦可以降低成产成本。
优选的,所述的隔间单元的边框位在顶面、底面的嵌槽内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弹性夹,该弹性夹利用弹性卡制在嵌槽内,并且弹性夹中间具有一道能够弹性张开的夹槽;
所述隔间单元即固定在两纵向与两横料所形成的空间当中,其中,横料至少于顶面/底面任一面设有突出的上插板/下插板,以匹配插置于弹性夹的夹槽内,另于上插板至横料边缘之间设有一供隔间单元抵靠安装的承板。
实施上述技术手段之后,可以使隔间单元稳固地安装夹固在上下两横料之间。
优选的,所述边框的嵌槽开口端的槽口宽度小于嵌槽内部宽度,进而在槽口形成两挡缘,所述的弹性夹是置于嵌槽内,并且挡止于挡缘内侧。
优选的,所述的隔间板为四边形板体,所述边框是由四个边框单元所连续组装而成,两相邻的边框单元之间以一角扣夹设固定,该角扣具有两侧边的L形夹体,两侧边的夹角小于两边框单元之间的夹角,并且角扣具有可张开的弹性。
优选的,该隔间系统进一步包括至少两纵料、至少两个横料,所述隔间单元即固定在两纵向与两横料所形成的空间当中,其中,横料至少于顶面/底面任一面设有突出的上插板/下插板,以匹配插置于弹性夹的夹槽内,另于上插板至横料边缘之间设有一供隔间单元抵靠安装的承板。
优选的,所述上插板/下插板近自由处设有一箭头部,该箭头部匹配插置于弹性夹的夹槽内,而所述夹槽两侧壁的自由处设有相向突出的能够夹固箭头部的凸缘。
优选的,所述的横料顶底面分别设有一上插板、一下插板,于下插板一侧设有一与承板同向延伸并且供隔间单元的顶面抵靠的下承板,该下承板的长度小于承板,而所述的承板自由端设有一朝下突出钩部;
另设有至少一个挂钩,挂钩两相对端分别设有一往上翘的钩持端、挂物端,通过该钩持端卡钩在承板的钩部内缘。
实施上述技术手段以后,使用者可以任意横移调整挂钩位置,并在挂钩上吊挂证书、相片、留言板或者衣帽。
优选的,所述的纵料的横截面至少一侧边中段设有突出的且纵向延伸的连接部,纵料横截面的两端分别设有与连接部同侧突出的挡止部;横料的端部是抵靠于所述纵料挡止部,并且横料的端部中段设有凹入的卡槽,该卡槽是匹配包覆在连接部周边。
实施上述技术手段以后,可以组构成稳固的隔间系统,并且由于隔间板的周缘保留的间隙是在边框的卡槽内部,因此两隔间单元之间的间隙固定(即纵料的挡止部宽度),能够改善前述参考案两隔间板间隙不均的缺失,提升施工品质。
优选的,该隔间系统进一步包括至少两纵料、至少两个横料,所述隔间单元即固定在两纵向与两横料所形成的空间当中,其中,横料至少于顶面/底面任一面设有突出的上插板/下插板,以匹配插置于嵌槽内,另于上插板至横料边缘之间设有一供隔间单元抵靠安装的承板。
优选的,所述的横料顶底面分别设有一上插板、一下插板,于下插板一侧设有一与承板同向延伸并且供隔间单元的顶面抵靠的下承板,该下承板的长度小于承板,而所述的承板自由端设有一朝下突出钩部;
另设有至少一个挂钩,挂钩两相对端分别设有一往上翘的钩持端、挂物端,通过该钩持端卡钩在承板的钩部内缘;
所述的纵料的横截面至少一侧边中段设有突出的且纵向延伸的连接部,纵料横截面的两端分别设有与连接部同侧突出的挡止部;
横料的端部是抵靠于所述纵料挡止部,并且横料的端部中段设有凹入的卡槽,该卡槽是匹配包覆在连接部周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纵料的横向截面以及与横料、隔间单元的局部组装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4-4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附图及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快速组装的智能式隔间系统包括至少两个纵料10、多个横料20、以及多个包夹在纵料10与横料20之间的隔间单元30。纵料10及横料20优选为铝合金材料,其中,该隔间单元30包括一隔间板31以及包覆隔间板31周边的边框32。
请同时参阅图1及2所示,本实施例的隔间板31是四边形,因此,所述边框32包括四个分别包覆四边的边框单元320,每个边框单元320为截面相同的扁平状型材,于边框单元320的两相对侧上分别设有一道沿著型材延伸方向的卡槽3201、嵌槽3202,卡槽3201为具有三边的槽体,其宽度略大于隔间板31的厚度,且边框单元320的长度略大于隔间板31的长度,从而将隔间板31安装在四个边框单元320之间,并使隔间板31的卡槽3201的内周壁之间预留间隙,保留供隔间板31变形的裕度。而嵌槽3202与卡槽3201反向设置,亦即,将边框单元320朝向隔间板31该侧界定为内侧,那么各嵌槽3202是朝向外侧开口。相邻的边框单元320之间可以粘合或者装订方式固定,优选的是如图所示在两边框单元320的交角处以一具有弹性的L形角扣33扣合,该角扣33可以是塑料材质或者具有弹性金属材料制成,在自然状态下,其两侧边的夹角小于90度,以张开夹扣于两相邻的边框单元320的嵌槽3202内,并利用其弹性扣紧,因此,组装方式极为方便快速。而整个隔间单元30是通过嵌槽3202插卡在横料20上固定,请同时参阅图3横向截面图及图4纵向截面图所示,嵌槽3202朝外开口该侧设有相向突出的挡缘3203,使嵌槽3202形成内部宽、槽口窄的形态,而横料20为扁平长形板体,其沿著板体延伸方向的顶面近两侧边处分别设有朝上突伸的上插板21及上挡板22,该上插板21与上挡板22间隔设置,且上挡板22位在上插板21与横料20中间之间,另于横料20底面近两侧边处 设有朝下突伸的下插板23、下挡板24,该下插板23、下挡板24分别与上插板21、上挡板22上下对应。此外,在上插板21至横料20边缘之间设有一承板25,以供隔间单元30的底部置于承板25上并挡止于上挡板22一侧,同时以上插板21插置于边框32底面的嵌槽3202内。优选的,为了提高结合的稳固性特别在嵌槽3202内设有至少一个弹性夹34,该弹性夹34具有一基板及四片由基板同侧延伸的弹性片,弹性夹34是基板该侧窄,弹性片的自由端该侧宽,形成倾斜状。该四片弹性片界定为设在外侧的两片外弹片341,以及设于两外弹片341之间的两片内弹片342,该基板的宽度小于嵌槽3202的槽口,并且自然状态下两外弹片341最大距离大于嵌槽3202的槽口宽度,从而弹性夹34利用其弹性压缩置入嵌槽3202之后,外弹片341再弹开挡止于挡缘3203内部无法脱出。而两片内弹片342之间形成一道夹槽,该夹槽的宽度小于上插板21的宽度,供上插板21插置夹紧于两内弹片342之间。优选的,上插板21近自由端设为箭头部,该箭头部邻近承板25该端形成颈部,而夹槽两侧壁近自由端处设有相向突出的凸缘,使上插板21利用箭头部插卡于两个内弹片342之间,并利用突缘挡止于箭头部下缘的颈部,以防脱出,并且利用弹性使其结合更加稳固。
设置在横料20底面的下插板23、下挡板24的结构,以及与另一隔间单元30顶面的插卡关系与前述相同,不再赘述。
为了进一步提供在隔间系统上勾挂物体,如图4所示,优选的,横料20的侧缘设置一片由下插板23侧边朝外横向突出的下承板251,该下承板251位在承板25下方,并且与承板25间隔设置,下承板251突出的长度短于承板25,组装时,是通过下承板251的底面抵压隔间单元30的边框32顶面。此外,所述承板25是由上插板21外侧边朝外横向突出,并且在承板25的自由端设有一朝下弯折形成的钩部250,该钩部250与隔间单元30顶面之间具有间隙,以便安装如图2、4所示的片状挂钩40。该挂钩40具有一横板及一朝下延伸的纵板而构成T字形,横板上与纵板平行的两相对侧边分别形成往上翘一钩持端41、一挂物端42,利用钩持端41伸入插置于隔间单元30与钩部250之间,并且卡扣在钩部250内侧,而纵板则抵靠在隔间单元30外侧,提供挂钩40组装时挡止定位作用,使用者可以任意横移调整挂钩40位置,并在挂钩40上吊挂证书、相片、留言板或者衣帽。
前述为隔间单元30与横料20的结构以及组装关系说明。关于纵料10与横 料20的组装关系请参阅图2、3所示,纵料10为扁平状纵向延伸板体,其截面似I字形,于截面中段两相对侧分别设有一突出的连接部11,截面的两端设有与两连接部11同侧突出的挡止部12,而横料20的端部中段设有凹入的卡槽26,以匹配包覆于连接部11,使横料20定位而不会任意移动。而安装隔间单元30时,以其边框32的侧边抵靠于挡止部12限位。由于隔间板31周缘已由边框32包覆定位。因此,组装隔间系统时,只要由位在上下侧的横料20插卡定位,并由左右的纵料10组装限位即可。因此,在达到相同的支撑强度之下,纵料10的尺寸可以缩小,以降低材料成本。
上述说明及图式是显示横料的顶、底面分别与隔间单元组装的结构,以及纵料的两侧均组装横料与隔间单元的结构,倘若该横料是设置在整个隔间系统的顶部或者底部时,则只有单面设置下插板或者上插板。而若是纵料位在整个隔间系统的侧边时,亦只有单面设有突出的连接部与挡止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披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应当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改变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