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挂接式木塑墙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7059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挂接式木塑墙板,属于墙板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墙板由墙和楼板组成承重体系的房屋结构。墙既作承重构件,又作房间的隔断,是居住建筑中最常用且较经济的结构形式。缺点是室内平面布置的灵活性较差,为克服这一缺点,目前正在向大开间方向发展。墙板结构多用于住宅、公寓、也可用于办公楼、学校等公用建筑。 墙板结构的承重墙可用砖、砌块、预制或现浇混凝土做成。楼板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槽形板、实心板;预制与现浇叠合式楼板;全现浇式楼板。

墙板分为内墙板和外墙板两大类:

①内墙板:有横墙板、纵墙板和隔墙板三种。横墙板与纵墙板均为承重墙板,隔墙板为非承重墙板。内墙板应具有隔声与防火的功能。内墙板一般采用单一材料(普通混凝土、硅酸盐混凝土或轻集料混凝土)制成,有实心与空心两种。

②外墙板:有正面外墙板、山墙板和檐墙板三种。正面外墙板为自承重墙板,山墙板与檐墙板为承重墙板。外墙板除应具有隔声与防火的功能外,还应具有低耗节能、隔热保温、抗渗、抗冻融、防碳化等作用和满足建筑艺术装饰的美观等要求,外墙板可用轻集料单一材料制成,也可采用复合材料(结构层、保温隔热层和饰面层)制成。

隔墙板是指JG/T169-2005《建筑隔墙用轻质条板》规定的用于建筑物内部隔墙的墙体预制条板,隔墙板包括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条板、玻璃纤维增强石膏空心条板、钢丝(钢丝网)增强水泥条板、轻混凝土条板、复合夹芯轻质条板等等。全称是建筑隔墙用轻质条板,作为一般工业建筑、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工程的非承重内隔墙主要材料。以轻质隔墙条板作为一般工业建筑、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工程的非承重内隔墙的工程属于轻质隔墙工程。国家大力推广的第三代环保节能隔墙板,具有防潮、抗震隔音、防火保温、占地小、强度好、施工便捷等优点。

现有的挂接式墙板在安装时不方便,而且配合效果差,浪费时间,且操作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挂接式木塑墙板。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挂接式木塑墙板,它包含木塑板、隔音板、卡接柱、卡接套、挂接扣、直角挂接钩、安装板、穿接槽板、防尘盖、弧形吸震垫;木塑板的底部安装有隔音板形成了墙板体,墙板体后端的两侧均安装有挂接扣,挂接扣与直角挂接钩挂接,直角挂接钩安装在安装板上,且安装板上安装有数个穿接槽板,穿接槽板上安装有防尘盖,墙板体的左上端设置有上凹槽,上凹槽的内部安装有数个卡接柱,上凹槽的右内壁上安装有弧形吸震垫,墙体板的右下端设置有下凹槽,下凹槽的上内壁上安装有卡接套。

作为优选,所述的安装板上设置有数个安装孔。

作为优选,所述的防尘盖的外表面安装有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便于实现快速安装与挂接,且操作简便,工作效率高,节省时间,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木塑板;2-隔音板;3-卡接柱;4-卡接套;5-挂接扣;6-直角挂接钩;7-安装板;8-穿接槽板;9-防尘盖;10-弧形吸震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实用新型。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如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木塑板1、隔音板2、卡接柱3、卡接套4、挂接扣5、直角挂接钩6、安装板7、穿接槽板8、防尘盖9、弧形吸震垫10;木塑板1的底部安装有隔音板2形成了墙板体,墙板体后端的两侧均安装有挂接扣5,挂接扣5与直角挂接钩6挂接,直角挂接钩6安装在安装板7上,且安装板7上安装有数个穿接槽板8,穿接槽板8上安装有防尘盖9,墙板体1的左上端设置有上凹槽,上凹槽的内部安装有数个卡接柱3,上凹槽的右内壁上安装有弧形吸震垫10,墙体板1的右下端设置有下凹槽,下凹槽的上内壁上安装有卡接套4。

进一步的,所述的安装板7上设置有数个安装孔。

进一步的,所述的防尘盖9的外表面安装有密封圈。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为:安装时,先将安装板7固定,然后通过直角挂接钩6挂接在挂接扣5上,墙板体的上凹槽与下凹槽实现一级配合,使得墙缝小,配合效果好,卡接柱3与卡接套4卡接实现二级配合实现快速固定,固定后弧形吸震垫10实现三级配合,使得墙缝不易伸缩,使用方便,操作简便,工作效率高,穿接槽板8便于实现快速穿线。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