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温耐火制品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耐火砖。
背景技术:
耐火砖简称火砖。为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耐火材料。按制备工艺方法来划分可分为烧成砖、不烧砖、电熔砖(熔铸砖)、耐火隔热砖;按形状和尺寸可分为标准型砖、普通砖、特异型转等。可用作建筑窑炉和各种热工设备的高温建筑材料和结构材料,并在高温下能经受各种物理化学变化和机械作用。
耐火砖是高温烧制炉内比较常用的保温材料,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耐火砖大多为正规的长方体、立方体结构。该类结构不能满足对于特殊形状要求的耐火需求。尤其不适用于作为具有承托功能的底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耐火砖,包括L形砖本体;所述L形砖本体包括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开设有沿所述耐火砖高度方向贯穿所述L形砖本体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端面开设有沿 所述耐火砖长度方向贯穿所述L形砖本体的第二通孔;还包括曲面体,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端面通过所述曲面体连接;所述曲面体为朝向所述L形砖本体凹陷的圆弧形曲面体;所述L形砖本体的底部设有底座。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曲面体与所述L形砖本体一体成型。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L形砖本体设有用于探测温度的温度检测装置。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温度检测装置置于所述L形砖本体的外表面。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曲面体背离所述L形砖本体的一侧设有防滑部件。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滑部件是由耐热橡胶制成的凸点状的防滑部件。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滑部件为呈防滑纹路设置的防滑部件,且与所述L形砖本体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耐火砖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耐火砖,包括L形砖本体。该L形砖本体即可以起到较好的耐火保温作用,也可以作为具有一定承托功能的底座。避免现有技术中,由于耐火砖结构单一,耐火砖的下方还需额外铺设底座,既占用空间,也增大了施工难度。
该L形砖本体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可以很好的保证 L形砖本体的散热。并且该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可根据需要填充所需的填充剂以增强耐火砖的功能性。
该种结构能够很好的满足对于特殊形状要求的耐火需求,尤其拓宽了耐火砖的适用范围,简化施工流程,无需额外铺设底座。该耐火砖具有良好的潜在市场价值,适于广泛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应当理解的是,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耐火砖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耐火砖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 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耐火砖,包括L形砖本体11;所述L形砖本体11包括第一端面111和第二端面112;所述第一端面111开设有沿所述耐火砖1高度方向贯穿所述L形砖本体11的第一通孔1111;所述第二端面112开设有沿所述耐火砖1长度方向贯穿所述L形砖本体11的第二通孔1121。
上述,该耐火砖1,包括L形砖本体11。该L形砖本体11即可以起到较好的耐火保温作用,也可以作为具有一定承托功能的底座13。该L形砖本体11避免现有技术中,由于耐火砖1结构单一,铺设完耐火砖1后,耐火砖1的下方还需额外铺设底座13,既占用空间,也增大了施工难度,降低了施工效率。
该L形砖本体11开设有第一通孔1111和第二通孔1121,两个通孔分别从该L形砖本体11的高度方向和长度方向贯穿该耐火 砖1。
可以理解的是,该耐火砖1内部可进行冷热空气的对流,很好的保证L形砖本体11的散热。
当然,该第一通孔1111和第二通孔1121可根据需要填充所需的填充剂以增强耐火砖1的功能性。
详而言之,填充剂可以是增强耐火砖1保温功能的填充剂,也可以是增强耐火砖1刚性的填充剂等等,此处不再赘述。
该种结构能够很好的满足对于特殊形状要求的耐火需求,尤其拓宽了耐火砖1的适用范围,简化施工流程,无需额外铺设底座13。该耐火砖1具有良好的潜在市场价值,适于广泛推广应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还包括曲面体12,所述第一端面111与所述第二端面112通过所述曲面体12连接。
上述,可以理解的是,该曲面体12是具有承托功能的曲面体12,可以根据需求设置为多种结构,以实现较为稳固承托物体的功能。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所述曲面体12为朝向所述L形砖本体11凹陷的圆弧形曲面体12。
上述,可以理解的是,曲面体12为朝向所述L形砖本体11凹陷的圆弧形曲面体12时,能够较为稳固的承托物体。
两个呈轴对称放置的L形砖本体11组合呈具有U形凹槽的底座13,该U型凹槽可以较为稳固的承托物体,当然也可以通过设置多个底座13,来增大承托物体的面积,来增大物体的稳定性。 尤其是承托的物体具有与该圆弧形曲面体12相配合的弧形外表面时,该U型凹槽可以更为稳固的握持需要承托的物体,承托的稳定性更好。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所述L形砖本体11的底部设有底座13。
上述,可以理解的是,底座13用于稳定该L形砖本体11。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所述曲面体12与所述L形砖本体11一体成型。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述曲面体12背离所述L形砖本体11的一侧设有防滑部件14。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所述防滑部件14是由耐热橡胶制成的凸点状的防滑部件14。
实施例2
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耐火砖1,包括L形砖本体11;所述L形砖本体11包括第一端面111和第二端面112;所述第一端面111开设有沿所述耐火砖1高度方向贯穿所述L形砖本体11的第一通孔1111;所述第二端面112开设有沿所述耐火砖1长度方向贯穿所述L形砖本体11的第二通孔1121。
上述,该耐火砖1,包括L形砖本体11。该L形砖本体11即可以起到较好的耐火保温作用,也可以作为具有一定承托功能的 底座13。该L形砖本体11避免现有技术中,由于耐火砖1结构单一,铺设完耐火砖1后,耐火砖1的下方还需额外铺设底座13,既占用空间,也增大了施工难度,降低了施工效率。
该L形砖本体11开设有第一通孔1111和第二通孔1121,两个通孔分别从该L形砖本体11的高度方向和长度方向贯穿该耐火砖1。
可以理解的是,该耐火砖1内部可进行冷热空气的对流,很好的保证L形砖本体11的散热。
当然,该第一通孔1111和第二通孔1121可根据需要填充所需的填充剂以增强耐火砖1的功能性。
详而言之,填充剂可以是增强耐火砖1保温功能的填充剂,也可以是增强耐火砖1刚性的填充剂等等,此处不再赘述。
该种结构能够很好的满足对于特殊形状要求的耐火需求,尤其拓宽了耐火砖1的适用范围,简化施工流程,无需额外铺设底座13。该耐火砖1具有良好的潜在市场价值,适于广泛推广应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还包括曲面体12,所述第一端面111与所述第二端面112通过所述曲面体12连接。
上述,可以理解的是,该曲面体12是具有承托功能的曲面体12,可以根据需求设置为多种结构,以实现较为稳固承托物体的功能。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所述曲面体12为朝向所述L形砖本体11凹陷的圆弧形曲面体12。
上述,可以理解的是,曲面体12为朝向所述L形砖本体11凹陷的圆弧形曲面体12时,能够较为稳固的承托物体。
两个呈轴对称放置的L形砖本体11组合呈具有U形凹槽的底座13,该U型凹槽可以较为稳固的承托物体,当然也可以通过设置多个底座13,来增大承托物体的面积,来增大物体的稳定性。尤其是承托的物体具有与该圆弧形曲面体12相配合的弧形外表面时,该U型凹槽可以更为稳固的握持需要承托的物体,承托的稳定性更好。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所述L形砖本体11的底部设有底座13。
上述,可以理解的是,底座13用于稳定该L形砖本体11。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所述曲面体12与所述L形砖本体11一体成型。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所述L形砖本体11设有用于探测温度的温度检测装置15。
上述,温度检测装置15用于检测该耐火砖1的温度。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所述温度检测装置15置于所述L形砖本体11的外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述曲面体12背离所述L形砖本体11的一侧设有防滑部件14。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所述防滑部件14为呈防滑纹路设置的防滑部件14,且与所述L形砖本体11一体成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