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搅拌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20614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水泥搅拌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泥生产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水泥搅拌机。



背景技术:

水泥搅拌机又称混凝土搅拌机,是用来把水泥、砂石、骨料等和水混合并拌制成混凝土混合料的机械,主要由上料机构、下料机构和搅拌机本体构成,其中搅拌机本体包括拌筒、供水系统、原动机、传动机构、机架和支承装置等组成。

上料装置通常为类似漏斗形斗状,上料装置将水泥、砂石等粉料混合之后,再翻转上料装置将水泥、砂石等混合粉料从出料口倒入拌筒中,上料斗通常设有一个完全敞开的进料口方便将水泥、砂石等粉料送入上料装置,当上料斗翻转时,不可避免的会由于翻转或者震动的影响,将上料装置中的水泥和砂石震出,会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泥搅拌机,能够较好的解决现有水泥搅拌机在上料斗翻转时,水泥、砂石等混合料从上料斗中震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水泥搅拌机,包括支架、固接在支架上的搅拌机本体、铰接在支架上的上料斗以及封盖,封盖与上料斗上设置有滑移副,封盖沿垂直于上料斗铰接轴轴线方向滑移固定连接,支架上铰接有推杆,推杆的另一端与封盖铰接,推杆设置在上料斗的上方,上料斗在翻转过程中,推杆与封盖的夹角始终不为九十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料斗翻转时,封盖在推杆带动下沿上料斗上的滑槽运动,可以在上料斗翻转的同时将进料口封闭,避免粉料震出。将推杆设置在上料斗的上方,可以使封盖向远离出料口方向运动,实现从下往上的运动,避免粉料随着翻转从上料斗靠上一端向较低的一端移动,避免使粉料从上料斗较低一端溅出。有效的减少了浪费,同时使水泥搅拌机及周边环境在使用过程中更为清洁。使推杆与封盖的夹角始终不为九十度,保证翻转过程中不会出现传动死点,使封盖卡死。

较佳的,滑移副设置在上料斗的外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使上料斗与封盖的连接设置在上料斗的外侧,减少粉料堆积在滑移副内的可能性,避免粉料阻碍封盖的正常滑动,使水泥搅拌机的使用更为顺畅。

较佳的,封盖包括与推杆连接的基板以及与基板滑移固定连接的扩展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扩展板,使封盖变为可扩展式的结构,减小封盖初始 时的遮盖面积。避免封盖占用空间过大,影响进料口的尺寸或者干涉搅拌机本体部分。可以在满足遮盖要求的同时节省空间。

较佳的,基板的下表面到上料斗底部的直线距离小于扩展板的下表面到上料斗底部的直线距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封盖随上料斗翻转时,基板相对于扩展板所在位置较为靠上,保证在基板与扩展板接触位置基板的下表面在扩展板下表面下方。可以使扩展板与基板之间的缝隙高于基板位置最低的边缘,可以避免粉料在上料斗翻转过程中进入扩展板与基板之间的缝隙。进一步避免粉料阻碍封盖的正常滑动,使水泥搅拌机的使用更为顺畅。

较佳的,滑槽分为供基板滑动的和供扩展板滑动的两类,滑槽分别与基板和扩展板相适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有效减少基板与扩展板之间的压力从而减少基板与滑动板之间的摩擦力,使基板与扩展板之间的滑动更为顺畅。

较佳的,基板和扩展板上分别设有定位组件,定位组件设置在基板和扩展板滑动方向所指向的端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基板与扩展板之间的相对位置锁定在一个范围内,使基板和扩展板可以实现依次滑动的同时避免基板与扩展板的脱离,从而影响封盖的密封性。

较佳的,扩展板包括多个依次滑移固定连接的分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减小封盖初始时的遮盖面积,避免封盖占用空间过大,影响进料口的尺寸或者干涉搅拌机本体部分。可以在满足遮盖要求的同时节省更多的空间。

较佳的,分板全部展开后相对远离搅拌机本体的分板的下表面距离上料斗底部的之间距离越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封盖随上料斗翻转时,相对远离搅拌机本体的分板所在位置较为靠上,可以使分板之间的缝隙高于较靠上的分板的最低的边缘,可以避免粉料在上料斗翻转过程中进入分板之间的缝隙。进一步避免粉料阻碍封盖的正常滑动,使水泥搅拌机的使用更为顺畅。

较佳的,推杆设置在封盖距离搅拌机本体较远的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使推杆与封盖形成的钝角的角度更大,更方便规避传动死点,可以使推杆更快速、省力的将转动转化为封盖的移动。

较佳的,上料斗远离支架的一端铰接有转动块,转动块上开有与铰接轴线垂直且开有螺纹的连接孔,支架上铰接有转动副块,丝杠与转动副块转动连接,丝杠与连接孔螺纹连 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转动的丝杠,实现上料斗的翻转,简便易行。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可以在上料斗翻转的同时将进料口封闭,避免粉料震出;有效的减少了浪费;同时使水泥搅拌机及周边环境在使用过程中更为清洁;使水泥搅拌机的使用更为顺畅;可以在满足遮盖要求的同时节省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水泥搅拌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水泥搅拌机上料斗翻转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2中水泥搅拌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2中封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2中水泥搅拌机上料斗翻转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3中上料斗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3中上料斗的剖示图;

图8是实施例4中上料斗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4中上料斗的剖示图;

图10是实施例5中上料斗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5中上料斗的剖示图。

图中,1、支架;11、立架;2、搅拌机本体;21、上料口;3、上料斗;31、滑槽;32、滑条;33、进料口;34、出料口;4、封盖;41、基板;411、副槽;42、扩展板;43、分板;44、连接条;441、滑道;45、滑沿;46、铰接台;471、第一定位块;472、第二定位块;473、第三定位快;474、第四定位块;475、第五定位块;5、推杆;6、转动块;7、转动副块;8、丝杠;9、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1:一种水泥搅拌机,如图1所示,包括支架1,支架1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支架1的下半部分为四根竖直放置在地面上的矩形杆,支架1的中部为矩形框架,框架内固接有搅拌机本体2。支架1上半部分为竖直固接在所述矩形框架上的立架11,立架 11设有两根固接在所述矩形框架上表面相邻的两个顶点处。

搅拌机本体2包括拌筒、供水系统、原动机、传动机构、机架和支承装置等组成。搅拌机本体2的具体结构及其功能可参考现有技术,这里不再赘述。其中拌筒为两端稍微向轴线方向靠近的圆柱形,搅拌机本体2的轴线垂直于立架11且设置在两根立架11之间。拌筒的两端分别设有上料口21和下料口。上料口21设置在靠近立架11一端且伸出拌筒,上料口21为一端大、一端小的方形管状。上料口21远离拌筒一端端口的面积大于靠近拌筒一端端口的面积。上料口21靠近地面的端面倾斜且靠近拌筒一端较低。

上料口21的侧壁远离拌筒的一端铰接有上料斗3,铰接轴轴线设置在水平面内且与搅拌机本体2轴线垂直。上料斗3整体为一端敞开的矩形盒状。敞开一端为进料口33。上料斗3靠近上料口21一端的端面向上料口21方向凸出形成梯台状且靠近上料口21的位置敞开形成出矩形料口。梯台靠近进料口33一侧与上料斗3的底部平齐,梯台另外三个端面向上料口21方向收拢,使出料口34伸入上料口21。

上料斗3与出料口34的进料口33都相邻的两个侧壁上转动连接有矩形的转动块6,转动块6的转动轴线与上料斗3的铰接轴轴线平行。转动块6上开有连接孔,连接孔为螺纹孔且连接孔的轴线与转动块6的转动轴线垂直。转动孔内螺纹连接有丝杠8,丝杠8远离连接块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弧形的连接副块。连接副块远离连接块的一端固接有电机9,电机9驱动丝杠8转动。连接副块铰接在立架11上,连接副块的铰接轴线与连接块的转动轴线平行。通过电机9带动丝杠8转动,改变连接块和连接副块的相对距离,从而实现上料斗3的翻转。

进料口33的端面上滑动连接有矩形的封盖4,封盖4靠近上料斗3的端面上固接有两个平行的且分别开有矩形滑道441的连接条44。滑道441开在两个连接条44相对的表面。连接条44设置在封盖4靠近连接块的端面上,且连接条44开设有滑道441的端面与上料斗3的外表面抵接。上料斗3靠近进料口33一端的外表面固接有与上料斗3边缘平行的滑条32。滑条32与滑道441相适配。

封盖4远离上料斗3的端面上固接有两个铰接台46,铰接台46为两个矩形块组成。铰接台46固接在封盖4远离出料口34的一端。铰接台46上铰接有矩形条状的推杆5,连接铰接台46的铰接轴轴线同轴,推杆5的另一端铰接在立架11上。

结合图2所示,使用水泥搅拌机时,将混合好的粉料从倒入上料斗3中,启动电机9带动丝杠8旋转使上料斗3向上翻转,粉料向出料口34方向运动,同时推杆5带动封盖4从进料口33靠近出料口34的一端滑向进料口33远离出料口34的一端。使进料口33完全封闭。粉料完全进入搅拌机本体2后,将上料斗3翻转回原来位置。启动搅拌机,对水泥进 行搅拌。

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如图3所示,上料斗3上设有滑条32的位置开有滑槽31,封盖4的边沿设有矩形条状滑沿45,滑沿45在滑槽31内滑动。封盖4包括基板41和扩展板42,滑沿45和铰接台46固接在基板41上。结合图5所示,滑沿45上开有与滑槽31平行的副槽411。扩展板42为矩形板设置在基板41远离上料斗3的一侧,扩展板42的边缘也固接有矩形滑沿45。扩展板42上的滑沿45在副槽411内滑动。

如图4所示,基板41和扩展板42上设有定位组件,定位组件包括固接滑槽31靠近出料口34的一端固接与矩形块状的第一定位块471以及固接在副槽411远离出料口34一端的第二定位块472。扩展板42靠近出料口34的一端固接矩形条状的第三定位块。

结合图5所示,使用水泥搅拌机时,将混合好的粉料从倒入上料斗3中,启动电机9带动丝杠8旋转使上料斗3向上翻转,粉料向出料口34方向运动,同时推杆5先带动基板41从进料口33靠近出料口34的一端滑向进料口33远离出料口34的一端,当滑出一段距离使第一挡块与第二挡块抵接后,基板41带动扩展板42运动直到第三定位块与上料斗3抵接,使进料口33完全封闭。粉料完全进入搅拌机本体2后,将上料斗3翻转回原来位置。启动搅拌机,对水泥进行搅拌。

实施例3:与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如图6所示,扩展板42包括两个矩形的分板43。两个分板43一大一小呈套接状。两个分板43上分别固接有滑沿45。上料斗3上对应开有三条互相平行的滑槽31,分板43上的滑沿45在滑槽31内滑动。

如图7所示,基板41的下表面与上料斗3的上表面抵接。基板41远离铰接台46的一端的顶面上固接有第一定位块471。第一定位块471为矩形条状,且与基板41的三个端面平齐。第一定位块471远离基板41的表面与相邻的分板43抵接。

相对距离上料斗3底部较近的分板43,靠近基板41的面上固接有第二定位块472。第二定位块472固定在分板43靠近铰接台46的一端。第二定位块472远离分板43的表面与基板41抵接。相对距离上料斗3底部较近的分板43,远离基板41的面上固接有第三定位块。第三定位块固定在分板43远离铰接台46的一端。第三定位块与另一分板43靠近基板41的表面抵接。第二定位块472和第三定位块同为与第一定位块471相似的矩形条状。

相对距离上料斗3底部较远的分板43,靠近基板41的面上固接有第四定位块474。第四定位块474固定在分板43靠近铰接台46的一端。第四定位块474远离分板43的表面与另一分板43抵接。第四定位块474同为与第一定位块471相似的矩形条状。相对距离上料斗3底部较远的分板43,远离铰接台46的一端固接有第五定位块475。第五定位块475伸出分板43的长度大于分板43到上料斗3边缘的距离。

使用水泥搅拌机时,将混合好的粉料从倒入上料斗3中,启动电机9带动丝杠8旋转使上料斗3向上翻转,粉料向出料口34方向运动,同时推杆5先带动基板41从进料口33靠近出料口34的一端滑向进料口33远离出料口34的一端,当滑出一段距离使第一挡块与第二挡块抵接后,基板41带动分板43运动直到第三定位块与第四定位块474抵接,分板43带动另一分板43,使进料口33完全封闭。粉料完全进入搅拌机本体2后,将上料斗3翻转回原来位置。启动搅拌机,对水泥进行搅拌。

实施例4:与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如图8所示,基板41和分板43分别设置在与自身固接的滑沿45中部,使滑沿45远离上料斗3的一端伸出基板41或者分板43。

结合9所示,基板41为带有弯折的矩形板,在滑沿45上的投影为“Z”字形,基板41的一端与进料口33的边沿抵接,基板41的另一端伸入上料斗3内部,基板41与基板41铰接轴的轴线垂直的端面与上料斗3的内壁抵接。第一定位块471设有两个对称设置在基板41的滑沿45上。

相对距离上料斗3底部较近的分板43,分板43与基板41铰接轴轴线垂直的端面与上料斗3的内壁抵接。第二定位块472和第三定位块均设有两个,且对称设置在分板43的滑沿45上。相对距离上料斗3底部较近的分板43与此分板43的滑沿45通过第二定位块472连接。此分板43靠近上料斗3底部的表面与基板41伸入上料斗3部分远离上料斗3底部的表面抵接。

相对距离上料斗3底部较远的分板43,第四定位块474设有两个,且对称设置在分板43的滑沿45上。相对距离上料斗3底部较远的分板43,远离铰接台46的一端固接有第五定位块475。第五定位块475伸出分板43的长度大于分板43到上料斗3边缘的距离。相对距离上料斗3底部较远的分板43靠近上料斗3底端的表面与相邻分板43远离上料斗3的底面抵接。滑沿45与此分板43通过第五定位块475连接。

上料斗3靠近出料口34的侧壁顶端低于上料斗3远离出料口34的侧壁顶端,允许分板43和基板41滑出。

实施例5:与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0所示,副槽411开设在基板41靠近出料口34的端面上。扩展板42从基板41靠近出料口34的端面滑出。

结合图11所示,基板41在滑沿45上的投影为“h”状,基板41一部分伸入上料斗3内部,且与基板41铰接轴的轴线垂直的端面与上料斗3的内壁抵接。副槽411贯穿基板41与上料斗3抵接的端面。副槽411远离上料斗3的端面远离铰接台46的一端固接有第一定位块471。

扩展板42靠近基板41的面上固接有第二定位块472。第二定位块472固定在分板 43靠近铰接台46的一端。第二定位块472远离分板43的表面与基板41抵接。扩展板42远离基板41的面上固接有第三定位块。第二定位块472为与第一定位块471相似的矩形条状。扩展板42远离铰接台46的一端固接有第三定位块。第三定位块伸出分板43的长度大于分板43到上料斗3边缘的距离。扩展板42与基板41铰接轴的轴线垂直的端面与上料斗3的内壁抵接。

上料斗3靠近出料口34的侧壁顶端低于上料斗3远离出料口34的侧壁顶端,允许扩展板42和基板41滑出。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