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搅拌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泡沫混凝土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领域多采用空气压缩法生产泡沫混凝土,其具体步骤为:首先,将水泥、矿物质掺合料和水在搅拌设备中按一定比例搅拌均匀,通过输送泵输送到管道中;其次,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发泡剂,并通过发泡剂输送泵与压缩空气进行混合(即空气压缩法),在管道内产生密集的泡沫;最后,水泥浆和泡沫在管道内进行机械式混合。这类设备生产的泡沫混凝土存在以下缺点:泡沫混凝土内部泡孔分布不均匀,泡孔孔径在0.1mm-1.5mm之间,泡孔大小相差较大,且存在直径较大的泡孔,对泡沫混凝土的强度及热工性能有不利的影响;水泥浆体和泡沫机械式混合存在大量消泡和消泡不均匀的问题(其中消泡率也即消掉的泡沫与实际加入泡沫的体积比为10%-20%),这种问题会增大泡沫混凝土的初始水灰比,以及使生产出的泡沫混凝土密度级相差很大,影响泡沫混凝土的强度和性质,同时也会增加泡沫混凝土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性能优良、可行性好、稳定性高的泡沫混凝土搅拌装置,采用该压力搅拌装置能够解决水泥浆体和泡沫机械式混合存在大量消泡的问题,从而提高泡沫混凝土的强度稳定性、密度稳定性和热工性能。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泡沫混凝土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固定安装在底座上的耐压罐和成品输出管道;耐压罐包括具有内腔的耐压罐本体;所述耐压罐本体包括从上往下依次固定连接的顶盖、筒体和底盖;所述顶盖上设有与内腔连通的进料口,所述筒体的侧壁设有一个与内腔连通的高压气体进气口;所述底盖上设有一个与内腔连通的成品输出口,所述成品输出口与所述成品输出管道连接;所述耐压罐还包括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安装在顶盖顶部的电机、竖直设置于耐压罐本体的内腔中的搅拌杆、以及固定安装在搅拌杆上的搅拌叶。
作为优选,所述筒体上还设有泄气阀。
作为优选,还包括控制器和压力传感器,所述控制器固定安装在顶盖上,所述压力传感器固定安装在所述耐压罐的内腔中;所述压力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泄气阀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筒体上开设有用于观察的透明视窗。
作为优选,所述成品输出管道上还设有出料阀。
作为优选,所述高压气体进气口通过管道与设置在耐压罐外部的高压气体输送装置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搅拌叶的数量为三个。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泡沫混凝土搅拌装置,包括底座、固定安装在底座上的耐压罐、成品输出管道和搅拌装置;耐压罐的筒体的侧壁设有一个与内腔连通的高压气体进气口,所述高压气体进气口通过管道与设置在耐压罐外部的高压气体输送装置连接。它具有性能优良、可行性好、稳定性高的优点,采用该压力搅拌装置时,先将水、水泥、矿物质掺合料、减水剂和发泡剂在耐压罐内 搅拌后,再从高压进气口通入高压气体搅拌混合,制成泡沫混凝土,这种泡沫混凝土其内部泡孔分布均匀,泡孔大小相差不大,密度级相差较小,水灰比稳定;且避免了传统方法中水泥浆体与泡沫机械式混合造成的大量消泡问题,泡沫混凝土的强度稳定性、密度稳定性和热工性能均得到很大的提高。
2、本实用新型所述压力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泄气阀的信号输入端连接,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耐压罐内的压力过高时,发送信号至控制器,再由控制器控制泄气阀泄压,具有控制方便、运行稳定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泡沫混凝土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电机;2、进料口;3、泄气阀;4、底座;5、耐压罐;6、高压气体进气口;7、搅拌杆;8、搅拌叶;9、出料阀;10、成品输出管道;11、透明视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泡沫混凝土搅拌装置,包括底座4、固定安装在底座4上的耐压罐5和成品输出管道10;耐压罐5包括具有内腔的耐压罐本体;所述耐压罐本体包括从上往下依次固定连接的顶盖、筒体和底盖;所述顶盖上设有与内腔连通的进料口2,所述筒体的侧壁设有一个与内腔连通的高压气体进气口6,所述高压气体进气口6通过管道与设置在耐压罐5外部的高压气体 输送装置(图未示出)连接;所述底盖上设有一个与内腔连通的成品输出口,所述成品输出口与所述成品输出管道10连接;所述耐压罐还包括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安装在顶盖顶部的电机1、竖直设置于耐压罐本体的内腔中的搅拌杆7、以及固定安装在搅拌杆7上的三个搅拌叶8。
作为优选,所述筒体上还设有泄气阀3。还包括控制器(图未示出)和压力传感器(图未示出),所述控制器固定安装在顶盖上,所述压力传感器固定安装在所述耐压罐5的内腔中;所述压力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泄气阀3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筒体上开设有用于观察的透明视窗11。所述成品输出管道10上还设有出料阀9。
利用本实用新型制备泡沫混凝土的具体过程为:先按配比称取水泥、粉煤灰、水、减水剂和发泡剂,装入耐压罐5内搅拌均匀,制成水泥浆体;再从耐压罐5的高压气体进气口6压入高压空气,保持一定的压力进行搅拌,使高压空气进入水泥浆体的内部,产生泡沫混凝土;泡沫混凝土经成品输出管道10输出。所述泡沫混凝土由按重量比计,水泥:粉煤灰:水:减水剂:发泡剂=350:115:145:3.5:6.5。按照上述配比,水灰比的理论值为0.31;泡沫混凝土的理论密度为620kg/m3。
按照上述配方的配比称取各原料,将水泥、粉煤灰、水和发泡剂装入耐压罐5内搅拌均匀,制成水泥浆体;关闭进料口2、泄气阀3和出料阀9,从耐压罐5的高压气体进气口6压入高压空气,保持0.5Mpa的压力搅拌2min,使高压空气充分进入水泥浆体的内部,产生泡沫混凝土;泡沫混凝土经成品输出管道10输出。通过此装置和方法制备的泡沫混凝土其密度为610kg/m3(与理论值相比,波动较小);泡沫混凝土的内部泡孔孔径范围为0.05-0.8mm;水灰比为0.31(与理论值相比,几乎无波动)。泡沫混凝土与传统方法制备的泡沫混凝土相比,具有优异的强度稳定性、密度稳定性和热工性能。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