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泡沫混凝土制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20606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泡沫混凝土制备装置。



背景技术:

泡沫混凝土以其具有质量轻、隔热保温和隔音等长处,而被广泛用作建筑墙面和屋顶等表层构筑材料,或者通过模具浇筑制备轻质保温构件。

现在市场的泡沫混凝土制备装置通常采用物理添加气泡法和化学剂搅拌法生产泡沫混凝土,但是添加效果并不是很好,在采用物理气泡法添加气泡时,常常会造成气泡添加不均匀而造成混凝土达不到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泡沫混凝土制备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泡沫混凝土制备装置气泡添加不均匀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泡沫混凝土制备装置,包括进料口、减振挡网、搅拌仓、挡板、支撑架、空气压缩机、空气导管、气泡制备机、第一转机、气泡导管、水溶液进口、滑轮、第二转动机、转动片、推手和出料口,所述进料口下口镶嵌有减振挡网,且减振挡网下部连接搅拌仓,所述减振挡网正下方设有挡板,且挡板下部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右侧装设有空气压缩机,且空气压缩机通过空气导管连接在气泡制备机上,所述气泡制备机内部镶嵌有第一转机,且第一转机通过气泡导管连接在搅拌仓上,所述气泡制备机右侧安装有水溶液进口,且水溶液进口下部安装有滑轮,所述搅拌仓右侧上部安装有第二转动机,且第二转动机下部设有转动片,所述减振挡网左侧外部安装有推手,所述水溶液进口上部设有出料口。

优选的,所述减振挡网为弹性结构,且其缓冲长度为0-30cm。

优选的,所述挡板倾斜安装在支撑架上部,且其倾斜角度为150°。

优选的,所述气泡导管上口镶嵌有一层挡网,且其网口直径为3mm。

优选的,所述气泡导管和空气导管的接口处均镶嵌有橡胶皮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泡沫混凝土制备装置采用物理气泡添加法,利用空气压缩机对现有的混凝土直接添加气泡,简单快捷,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进料口内的减振挡网能够有效的减少混凝土泵机对制备装置的冲击力,倾斜结构的挡板能够有效的使现有的混凝土进入搅拌仓,充分的与气泡混合,气泡导管上口镶嵌的挡网,不仅能够阻止细石进入气泡制备机内,还能够均匀的输送气泡进入搅拌仓内,气泡导管和空气导管的接口处均镶嵌有橡胶皮塞,能够防止空气泄漏,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料口,2、减振挡网,3、搅拌仓,4、挡板,5、支撑架,6、空气压缩机,7、空气导管,8、气泡制备机,9、第一转机,10、气泡导管,11、水溶液进口,12、滑轮,13、第二转动机,14、转动片,15、推手,16、出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进料口1、减振挡网2、搅拌仓3、挡板4、支撑架5、空气压缩机6、空气导管7、气泡制备机8、第一转机9、气泡导管10、水溶液进口11、滑轮12、第二转动机13、转动片14、推手15和出料口16,进料口1下口镶嵌有减振挡网2,减振挡网2为弹性结构,且其缓冲长度为0-30cm,且减振挡网2下部连接搅拌仓3,减振挡网2正下方设有挡板4,挡板4倾斜安装在支撑架5上部,且其倾斜角度为150°,且挡板4下部设有支撑架5,支撑架5右侧装设有空气压缩机6,且空气压缩机6通过空气导管7连接在气泡制备机8上,气泡制备机8内部镶嵌有第一转机9,且第一转机9通过气泡导管10连接在搅拌仓3上,气泡导管10上口镶嵌有一层挡网,且其网口直径为3mm,气泡导管10和空气导管7的接口处均镶嵌有橡胶皮塞,气泡制备机8右侧安装有水溶液进口11,且水溶液进口11下部安装有滑轮12,搅拌仓3右侧上部安装有第二转动机13,且第二转动机13下部设有转动片14,减振挡网2左侧外部安装有推手15,水溶液进口11上部设有出料口16。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泡沫混凝土制备装置时,从水溶液进口11加入适量已经混合好的气泡溶剂,通过第一转机9的搅拌作用产生气泡,这时,从进料口1倒入成品混凝土,混凝土经过减振挡网2的缓冲作用后,流入搅拌仓3内,再通过空气压缩机6的作用,把搅拌好的气泡压缩至气泡导管10内,气泡穿过挡网进入搅拌仓3,再通过第二转动机13的作用带动转动片14,使成品混凝土和气泡搅拌混合形成泡沫混凝土,最后由出料口16流出装置。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