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脚手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7554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一种脚手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施工配件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脚手架。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建筑行业蓬勃发展,在建筑施工场地,脚手架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广义的脚手架指施工现场为工人操作并解决垂直和水平运输而搭设的各种支架,是建筑施工的必备支架。

传统的脚手架体型较大,不具有移动装置,使得建筑脚手架的移动非常不便。而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经常要用到多个脚手架,为了移动方便,这些用脚手架多数都在支脚上设置万向轮,移动到施工位置后,使用锁死装置将万向轮锁定,工人在上面施工。脚手架以及脚手架上施工人员的所有的重量都是压在万向轮上,非常不稳定。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的可参考申请号为CN201510875808.9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建筑用稳定性高的移动式脚手架,包括含有脚手架立柱以及脚手架横杆的脚手架架体,在脚手架立柱底部连接带有脚刹的滑轮,滑轮的外围设有橡胶套,脚手架立柱上还对称的设有连接件,连接件的底部设有伸缩杆,伸缩杆上设有用于调节伸缩杆伸缩长度的调节轮,伸缩杆底部设有底部结构为锯齿状的加固座。

上述专利使得滑轮可以带动脚手架进行移动,施工时启动脚刹防止滑轮滑动,加固座起支撑作用提高脚手架的稳定性。但是滑轮依旧起支撑作用,施工过程中,滑轮还是需要经受非常大的压力,相对于支架以及脚手架架体而言,滑轮的结构相对脆弱,而且脚刹装置还有失灵的危险,若脚刹失效会导致脚手架假体晃动,威胁建筑工人的人身安全。同时,滑轮长时间承受如此重的压力还是会影响滑轮的使用寿命,造成脚手架的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寿命更高且更加稳定的脚手架。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脚手架,包括底盘以及固设在底盘上的架体,底盘上转动连接有与地面垂直的螺杆,螺杆的底端设有滚轮,架上铰接有支撑杆,支撑杆的长度等于铰接处到地面的高度,架体上设有用于固定支撑杆的固定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脚手架需要移动时,支撑杆不与地面接触,滚轮与地面接触,滚轮起到对脚手架的支撑作用,由于滚轮相对于地面是滚动的,减少了脚手架与地面的摩擦力,使得脚手架移动起来更加方便省力。当脚手架被移动到需要使用的位置时,转动支撑杆至与地面抵接,由于支撑杆的长度等于铰接处到地面的高度,所以当支撑杆与地面抵接时支撑杆正好与地面垂直,再用固定件将支撑杆固定。此时支撑杆与滚轮一起承担对脚手架的支撑工作。旋转螺杆,随着螺杆的转动,带动滚轮直线移动。由于螺杆与地面垂直,滚轮的运动路线也与地面垂直,即转动螺杆带动滚轮向上滑移,解除滚轮与地面的接触。将原有施工时用滚轮作为脚手架的支撑转变为支撑杆作为脚手架的支撑,能够增加滚轮的使用寿命,而且支撑杆相对于滚轮会更加稳定,相应的脚手架的使用寿命更高且更加稳定。

较佳的,所述螺杆上设有手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螺杆的直径较小,根据力矩的原理,手轮增大了手到螺杆轴心的距离,即正大了力臂的长度,可以使得建筑工人更加省力的转动螺杆,节省人力,提高工作效率。

较佳的,所述固定件包括垂直设置在架体表面的L形板,L形板与架体转动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L形板是由两个相互垂直的板相互固定而组成的,所以当L形板中的一块板与架体表面垂直时,另一块板一定与架体表面是平行设置。当支撑杆转动到需要的位置时,转动L形板,L形板中与架体表面平行的板以及架体表面形成对支撑杆的限制组件,限制支撑杆随着转动结构转动,即将支撑杆固定在与架体贴合的状态方便移动脚手架,或者将支撑杆固定与地面抵接且垂直的状态加固支撑杆对脚手架的支撑。

较佳的,所述固定件包括支撑杆的上设有的与架体螺纹连接的螺钉。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用螺钉固定支撑杆的位置,连接可靠,使用方便,可重复多次使用,提高使用寿命。

较佳的,所述支撑杆端头设有硅胶防滑套。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当支撑杆对脚手架起到支撑作用时,支撑杆端头与地面是直接接触的,设置硅胶摩擦垫能够增加支撑杆与地面的摩擦力,使得支撑杆不易滑动,更加稳定,进一步提高了脚手架结构的稳定性。

较佳的,所述架体上卡接有倾斜的辅助支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辅助支架倾斜设置,辅助支架、架体与地面形成三角支撑结构,进一步提高脚手架的稳定性,同时由于辅助支架为卡接在架体上,当脚手架需要移动时,将辅助支架的卡接解除即可。而且工人可以根据具体使用要求自行的决定是否需要卡接辅助支架,在不需要辅助支架时能减轻脚手架的整体质量。

较佳的,所述架体上设有防滑纹路。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建筑工人在使用脚手架时需要站在脚手架上对高处的物体进行施工,防滑纹路能够增加建筑工人脚部与架体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建筑工人在架体上站的更稳,保护建筑工人的人身安全,提高脚手架的安全性。

较佳的,所述架体边缘固设有置物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建筑工人在使用脚手架时需要站在脚手架上对高处的物体进行施工,手中还需要持有施工工具,由于站在高处,建筑工人的重心会经常不稳,若将施工工具直接放置在脚边的架体上,每次拿取都需要蹲下再起来,容易产生晕眩。置物槽的设置提供了施工工具储存放置的空间,给工人放置施工工具提供便利,也同时保证了建筑工人的人身安全。

较佳的,所述置物槽数量为多个且对称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置物槽内需要放置施工工具,将置物槽对称设置能够使得脚手架不会因为一边的置物槽重量较沉而产生倾斜,进一步提高脚手架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只有在需要移动的时候滚轮才参与工作,能够减少滚轮的使用寿命,同时在脚手架需要稳定的时候完全的接触滚轮的工作,能够避免滚轮产生不稳而带动脚手架不稳,在多个层次提高脚手架的使用寿命并使脚手架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脚手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移动脚手架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2中脚手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盘;2、架体;21、防滑纹路;22、置物槽;23、卡槽;24、施工板;3、螺杆;31、滚轮;32、手轮;4、支撑杆;41、硅胶防滑套;5、L形板;6、螺钉;7、辅助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1:一种脚手架,如图1所示,呈长方形的框架结构的架体2上方固定有一个施工板24,施工板24上设有弯曲的防滑纹路21,在施工板24上表面四角处与架体2固定连接有四个长方形的无盖置物槽22,四个置物槽22对称设置。

在架体2下方固定有一个长方形的底盘1,底盘1的边缘四角处转动连接有螺杆3,螺杆3与地面垂直,螺杆3的上端固定焊接有一个圆形的手轮32,手轮32的直径大于螺杆3的直径,螺杆3与手轮32同轴心设置,在螺杆3的下端转动连接有一个滚轮31,此时螺杆3带动滚轮31离开地面,滚轮31并不与地面接触,滚轮31部参与脚手架的支撑工作。

在架体2左右两侧各分支两个支撑杆4,架体2上一共对称设有四个支撑杆4。支撑杆4一端与架体2铰接,另一端固定设置有硅胶防滑套41且与地面抵接,此时支撑杆4与地面垂直,支撑杆4的长度正好等于支撑杆4与架体2铰接处到地面的距离。在架体2与支撑杆4铰接处的下方处转动连接有L形板5,L形板5中一个板与架体2垂直设置,另一个板相对于L形板5垂直即相对于架体2平行,L形板5将支撑杆4固定,限制支撑杆4的沿着铰接处转动运动,所以此时支撑杆4起到对脚手架的支撑作用。在支撑杆4旁边靠近脚手架中心侧设有辅助支架7,辅助支架7一端与架体2上的卡槽23(参考图2)卡接,另一端与地面直接接触,辅助支撑架的支撑作用。

如图2所示,支撑杆4被转动至与架体22贴合,拿走辅助支架7,在架体2与支撑杆4铰接处的上方处转动连接有L形板5,L形板5中一个板与架体2垂直设置,另一个板相对于L形板5垂直即相对于架体2平行,提供给支撑杆4与架体2贴合时的固定连接,使得支撑杆4在移动脚手架的过程中不会沿着铰接处转动至架体2外部。

其中,当建筑工人需要使用脚手架时,如图1所示,转动支撑杆4,将支撑杆4转动至与地面垂直,将辅助支架7卡接在卡槽23上,脚手架被稳定的支撑,然后转动手轮32使得手轮32带动螺杆3转动,即使得滚轮31上升至离开地面。工人安全的在脚手架的施工板24上施工,并将施工工具放置在置物槽22内。当脚手架需要移动时,如图2所示,转动手轮32将滚轮31下降至与地面接触,然后转动支撑杆4,当支撑杆4与架体2贴合并离开地面时,转动L形板5,使得L形板5与固定槽抵接,使得支撑杆4被稳定的固定在于架体2贴合且不触碰地面的状态,推动架体2时,在滚轮31的作用下,方便省力的可以将脚手架移动至任何地方。循环上述步骤,实现脚手架的结构更加稳定且在移动时更加便于移动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3所示,将支撑杆4固定在架体2上的固定件为螺钉6,当支架与地面抵接相对于脚手架起到支撑作用时,用螺钉6将支撑杆4与架体2固定在一起,使得支撑杆4无法沿着铰接处转动,稳定的支撑脚手架。同理,当需要移动脚手架时,将支撑杆4转动至离开地面并与架体2贴合的状态时,再用螺钉6将支撑杆4与架体2固定在一起即可,螺钉6利用螺纹实现连接,连接可靠,且可重复拆卸使用,在实现脚手架的结构更加稳定且在移动时更加便于移动的技术效果。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