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挤塑板外墙保温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2674阅读:910来源:国知局
石墨挤塑板外墙保温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技术,尤其是一种石墨挤塑板外墙保温结构。



背景技术:

在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大力推动下,建筑外墙保温技术得到急速发展,外墙保温系

统的构造也日趋成熟。目前外墙保温系统主要有模塑聚苯乙烯外墙保温系统、挤塑聚苯乙

烯外墙保温系统、聚氨酯板外墙保温系统、酚醛板外墙保温系统、岩棉板外墙保温系统等。

其中,模塑聚苯乙烯外墙外保温系统因为施工方便、应用成熟、经济实惠等优点,具有较广

泛的应用,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外墙保温结构之一。但模塑聚苯乙烯外墙保温结构因为其

保温层材料为热塑性保温材料,遇火后易熔融、流淌、滴落,在火灾发生时,其流淌物会明显的助燃或自身燃烧,对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的防火安全带来极大安全隐患。

中国专利201520099917.1公开了一种石墨改性挤塑板外墙保温结构,包括基层墙体和固定在基层墙体外表面的保温层,所述保温层的主体为石墨改性挤塑板。该专利结构较为简单,但是石墨改性挤塑板价格较高,保温效果不是太好,而且安装时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石墨挤塑板外墙保温结构,其构造简单,操作方便,保温效果好,成本低,遇火后不易燃烧也不易发生流淌滴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石墨挤塑板外墙保温结构,包括基层墙体,在基层墙体外部设置有若干向内延伸的盲孔,石墨挤塑板一侧面上设置有若干与所述盲孔过渡配合的柱体,且石墨挤塑板和基层墙体之间均匀填充有黏胶层,黏胶层将石墨挤塑板和基层墙体黏结为一体结构;所述石墨挤塑板外部设置有一层抹面胶浆层,抹面胶浆层外部覆盖有装饰面层。

所述盲孔为圆孔,与其相配合的柱体为圆柱体,圆柱体过渡配合插入圆孔中。

所述盲孔为方孔,与其配合的柱体为方柱体,方柱体过渡配合插入对应地方孔中。

所述盲孔为六边形孔,与其配合的柱体为六棱柱体,六棱柱体过渡配合插入对应地六边形孔中。

所述柱体的主体结构采用金属材料制备,其外部敷设一层弹性橡胶层,柱体与石墨挤塑板为一体式结构。金属材料为铁、钢、硬质铝或铝合金等材料,金属材料有较大的硬度,能够保证石墨挤塑板与基层墙体之间的结合强度。弹性橡胶层能够与盲孔紧密接触,受挤压时能够向外膨胀,增大柱体与盲孔之间的挤压力及摩擦力,使柱体与盲孔之间结合更紧密。

所述基层墙体的外侧面上设置有若干沟槽,沟槽的设置能够增大墙体和黏胶层之间的接触面积,加强粘结强度。

与黏胶层相邻的石墨挤塑板侧面上设置有若干沟槽,沟槽的设置能够增大石墨挤塑板和黏胶层之间的接触面积,加强粘结强度。

所述抹面胶浆层涂刷在石墨挤塑板外部。涂刷比较简单,易于操作,并能使两者易于融为一体,避免脱落。

所述装饰面层涂刷在抹面胶浆层外部。涂刷比较简单,易于操作,并能使两者易于融为一体,避免脱落。

所述抹面胶浆层和装饰面层的厚度之和小于等于石墨挤塑板的厚度。抹面胶浆层和装饰面层的厚度在合理范围内,一是方便涂刷,达到标准的性能要求,二是,避免自重过大,造成脱落问题。

本实用新型中的石墨挤塑板采用江阴市祖良石墨阻燃保温材料有限公司生产销售的产品,在市场中可购买到,在此,不再赘述其产品构成。该石墨挤塑板防火等级高,绿色环保,粘结性能好,可与建筑同寿命。产品适合寒冷地区,具有抗低温、耐高温、防火、保温、隔热、隔音、抗震、工程造价低等特点,是目前国内外A级墙体保温最好的材质之一。

本实用新型中的黏胶层、抹面胶浆层和装饰面层均为现有技术,与中国专利201520099917.1中的技术特征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中的石墨挤塑板作为保温层,具有抗低温、耐高温、防火、保温、隔热、隔音、抗震、工程造价低等特点,有效降低火灾安全隐患,且遇火后不熔融、流淌、滴落,燃烧等级为A级,满足防火阻燃与节能保温的要求。本实用新型整体构造简单,操作方便,保温效果好,成本低,遇火后不易燃烧也不易发生流淌滴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2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

其中,1.基层墙体,2.黏胶层,3.石墨挤塑板,4.盲孔,5.柱体,6.抹面胶浆层,7.装饰面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石墨挤塑板外墙保温结构,包括基层墙体1,在基层墙体1外部设置有若干向内延伸的盲孔4,石墨挤塑板3一侧面上设置有若干与所述盲孔4过渡配合的柱体5,且石墨挤塑板3和基层墙体1之间均匀填充有黏胶层2,黏胶层2将石墨挤塑板3和基层墙体1黏结为一体结构;所述石墨挤塑板3外部设置有一层抹面胶浆层6,抹面胶浆层6外部覆盖有装饰面层7。

盲孔4为圆孔,与其相配合的柱体5为圆柱体,圆柱体过渡配合插入圆孔中。

柱体5的主体结构采用金属材料制备,其外部敷设一层弹性橡胶层,柱体5与石墨挤塑板3为一体式结构。金属材料为铁、钢、硬质铝或铝合金等材料,金属材料有较大的硬度,能够保证石墨挤塑板3与基层墙体1之间的结合强度。弹性橡胶层能够与盲孔4紧密接触,受挤压时能够向外膨胀,增大柱体5与盲孔4之间的挤压力及摩擦力,使柱体5与盲孔4之间结合更紧密。

基层墙体1的外侧面上设置有若干沟槽,沟槽的设置能够增大墙体和黏胶层之间的接触面积,加强粘结强度。

与黏胶层相邻的石墨挤塑板3侧面上设置有若干沟槽,沟槽的设置能够增大石墨挤塑板和黏胶层2之间的接触面积,加强粘结强度。

抹面胶浆层6涂刷在石墨挤塑板3外部。涂刷比较简单,易于操作,并能使两者易于融为一体,避免脱落。

装饰面层7涂刷在抹面胶浆层6外部。涂刷比较简单,易于操作,并能使两者易于融为一体,避免脱落。

抹面胶浆层6和装饰面层7的厚度之和小于等于石墨挤塑板3的厚度。抹面胶浆层6和装饰面层7的厚度在合理范围内,一是方便涂刷,达到标准的性能要求,二是,避免自重过大,造成脱落问题。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石墨挤塑板外墙保温结构,包括基层墙体1,在基层墙体1外部设置有若干向内延伸的盲孔4,石墨挤塑板3一侧面上设置有若干与所述盲孔4过渡配合的柱体5,且石墨挤塑板3和基层墙体1之间均匀填充有黏胶层2,黏胶层2将石墨挤塑板3和基层墙体1黏结为一体结构;所述石墨挤塑板3外部设置有一层抹面胶浆层6,抹面胶浆层6外部覆盖有装饰面层7。

盲孔4为方孔,与其配合的柱体5为方柱体,方柱体过渡配合插入对应地方孔中。

柱体5的主体结构采用金属材料制备,其外部敷设一层弹性橡胶层,柱体5与石墨挤塑板3为一体式结构。金属材料为铁、钢、硬质铝或铝合金等材料,金属材料有较大的硬度,能够保证石墨挤塑板3与基层墙体1之间的结合强度。弹性橡胶层能够与盲孔4紧密接触,受挤压时能够向外膨胀,增大柱体5与盲孔4之间的挤压力及摩擦力,使柱体5与盲孔4之间结合更紧密。

基层墙体1的外侧面上设置有若干沟槽,沟槽的设置能够增大墙体和黏胶层之间的接触面积,加强粘结强度。

与黏胶层相邻的石墨挤塑板3侧面上设置有若干沟槽,沟槽的设置能够增大石墨挤塑板和黏胶层2之间的接触面积,加强粘结强度。

抹面胶浆层6涂刷在石墨挤塑板3外部。涂刷比较简单,易于操作,并能使两者易于融为一体,避免脱落。

装饰面层7涂刷在抹面胶浆层6外部。涂刷比较简单,易于操作,并能使两者易于融为一体,避免脱落。

抹面胶浆层6和装饰面层7的厚度之和小于等于石墨挤塑板3的厚度。抹面胶浆层6和装饰面层7的厚度在合理范围内,一是方便涂刷,达到标准的性能要求,二是,避免自重过大,造成脱落问题。

实施例3:

如图2所示,石墨挤塑板外墙保温结构,包括基层墙体1,在基层墙体1外部设置有若干向内延伸的盲孔4,石墨挤塑板3一侧面上设置有若干与所述盲孔4过渡配合的柱体5,且石墨挤塑板3和基层墙体1之间均匀填充有黏胶层2,黏胶层2将石墨挤塑板3和基层墙体1黏结为一体结构;所述石墨挤塑板3外部设置有一层抹面胶浆层6,抹面胶浆层6外部覆盖有装饰面层7。

盲孔4为六边形孔,与其配合的柱体5为六棱柱体,六棱柱体过渡配合插入对应地六边形孔中。

柱体5的主体结构采用金属材料制备,其外部敷设一层弹性橡胶层,柱体5与石墨挤塑板3为一体式结构。金属材料为铁、钢、硬质铝或铝合金等材料,金属材料有较大的硬度,能够保证石墨挤塑板3与基层墙体1之间的结合强度。弹性橡胶层能够与盲孔4紧密接触,受挤压时能够向外膨胀,增大柱体5与盲孔4之间的挤压力及摩擦力,使柱体5与盲孔4之间结合更紧密。

基层墙体1的外侧面上设置有若干沟槽,沟槽的设置能够增大墙体和黏胶层之间的接触面积,加强粘结强度。

与黏胶层相邻的石墨挤塑板3侧面上设置有若干沟槽,沟槽的设置能够增大石墨挤塑板和黏胶层2之间的接触面积,加强粘结强度。

抹面胶浆层6涂刷在石墨挤塑板3外部。涂刷比较简单,易于操作,并能使两者易于融为一体,避免脱落。

装饰面层7涂刷在抹面胶浆层6外部。涂刷比较简单,易于操作,并能使两者易于融为一体,避免脱落。

抹面胶浆层6和装饰面层7的厚度之和小于等于石墨挤塑板3的厚度。抹面胶浆层6和装饰面层7的厚度在合理范围内,一是方便涂刷,达到标准的性能要求,二是,避免自重过大,造成脱落问题。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