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池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水池伸缩缝结构。
背景技术:
伸缩缝是指为防止建筑物构件由于气候温度变化,如热胀、冷缩,使结构产生裂缝或破坏而沿建筑物或者构筑物施工缝方向的适当部位设置的一条构造缝。伸缩缝可将基础以上的建筑构件如墙体、楼板、屋顶等分成两个独立部分,使建筑物或构筑物沿长方向可做水平伸缩。伸缩缝除了广泛用于建筑物中之外,在水池的建设中应用也非常广泛。
在水池工程实践中,水池铺设混凝土板时,为保证混凝土板受到侧向力时不发生开裂,往往要在混凝土板上设置伸缩缝,伸缩缝将混凝土板分隔开,从而多块混凝土板不能同时受力,混凝土板局部受力较大,容易造成混凝土板的不均匀沉降和断裂,从而导致混凝土板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水池伸缩缝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水池伸缩缝结构,包括第一混凝土板和第二混凝土板,第一混凝土板和第二混凝土板之间设有伸缩缝,伸缩缝上设有止水带;第一混凝土板上设有第一套管,第一套管为充满黄油的第一套管,第一套管内设有第一传力杆,第一传力杆另一端设置在第二混凝土板内,第一传力杆与第一套管之间设有第一缓冲层,第一缓冲层为充满纱头的第一缓冲层;第二混凝土板上设有第二套管,第二套管为充满黄油的第二套管,第二套管内设有第二传力杆,第二传力杆另一端设置在第一混凝土板内,第二传力杆与第二套管之间设有第二缓冲层,第二缓冲层为充满纱头的第二缓冲层。
作为优选,伸缩缝上设有聚乙烯低发泡嵌缝板,聚乙烯低发泡嵌缝板两端设有聚硫密封膏。
作为优选,第一套管为塑料制成的第一套管,第二套管为塑料制成的第二套管。
作为优选,第一传力杆为钢筋制成的第一传力杆,第二传力杆为钢筋制成的第二传力杆。
作为优选,止水带为橡胶制成的止水带。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通过第一传力杆和第二传力杆将第一混凝土板和第二混凝土板联结在一起,当混凝土板受力时,通过传力杆件的弯矩传递,两块混凝土板同时受力,提高了混凝土板的负载能力,从而提高了混凝土板的使用寿命。并且,传力杆通过黄油在套管内自由滑动,一方面解决了混凝土板由于气候温度变化,如热胀、冷缩造成混凝土板产生裂缝,另一方面也通过包裹在钢筋上的黄油自然阻断空气对钢筋的氧化作用,从而延长期寿命周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以上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其中,1—第一混凝土板、2—第一缓冲层、3—第一套管、4—第一传力杆、5—伸缩缝、6—止水带、7—第二混凝土板、8—第二传力杆、9—第二套管、10—第二缓冲层、11—聚硫密封膏、12—聚乙烯低发泡嵌缝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水池伸缩缝结构,如图1-2所示,包括第一混凝土板1和第二混凝土板7,第一混凝土板1和第二混凝土板7之间设有伸缩缝5,伸缩缝5上设有止水带6。
第一混凝土板1上设有第一套管3,第一套管3为充满黄油的第一套管3,第一套管3内设有第一传力杆4,第一传力杆4另一端设置在第二混凝土板7内,黄油给第一传力杆4提供润滑效果,并且防止第一传力杆4氧化;第一传力杆4与第一套管3之间设有第一缓冲层2,第一缓冲层2为充满纱头的第一缓冲层2,第一缓冲层2通过纱头减少第一传力杆4的冲击力。第二混凝土板7上设有第二套管9,第二套管9为充满黄油的第二套管9,第二套管9内设有第二传力杆8,第二传力杆8另一端设置在第一混凝土板1内,黄油给第二传力杆8提供润滑效果,并且防止第二传力杆8氧化;第二传力杆8与第二套管9之间设有第二缓冲层10,第二缓冲层10为充满纱头的第二缓冲层10,第二缓冲层10通过纱头减少第二传力杆8的冲击力。通过第一传力杆4和第二传力杆8将第一混凝土板1和第二混凝土板7联结在一起,当混凝土板受力时,通过传力杆件的弯矩传递,两块混凝土板共同受力,提高了混凝土板的负载能力,从而提高了混凝土板的使用寿命。并且,传力杆通过黄油在套管内自由滑动,一方面解决了混凝土板由于气候温度变化,如热胀、冷缩造成混凝土板产生裂缝,另一方面也通过包裹在钢筋上的黄油自然阻断空气对钢筋的氧化作用,从而延长期寿命周期。
伸缩缝5上设有聚乙烯低发泡嵌缝板12,聚乙烯低发泡嵌缝板12两端设有聚硫密封膏11。
第一套管3为塑料制成的第一套管3,第二套管9为塑料制成的第二套管9。
第一传力杆4为钢筋制成的第一传力杆4,第二传力杆8为钢筋制成的第二传力杆8。
止水带6为橡胶制成的止水带6。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