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观察功能的混凝土浇筑模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3167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具有观察功能的混凝土浇筑模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辅助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具有观察功能的混凝土浇筑模板。



背景技术:

当今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建设工程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普遍存在,工业建筑厂房中大体积混凝土在设备基础中被广泛应用。工业厂房中有钢板预埋件封顶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常常会遇见如下问题:预埋件的安装施工不便、预埋件底下混凝土不易振捣导致空鼓以及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等。其中,预埋件(预制埋件)就是预先安装(埋藏)在隐蔽工程内的构件。就是在结构浇筑时安置的构配件,用于砌筑上部结构时的搭接,以利于外部工程设备基础的安装固定。预埋件大多由金属制造,例如:钢筋或者铸铁,也可用木头,塑料等非金属刚性材料,是在结构中留设由钢板和锚固筋的构件,用来连接结构构件或非结构构件的固定用途。比如做后工序固定(如门、窗、幕墙、水管、煤气管等)用的连接件。

钢板预埋件与其下方的混凝土之间形成密闭空间,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保证混凝土的凝结情况和是否振实,便于钢板预埋件的设置。

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传统的钢板预埋件在安装过程中至少存在如下缺点:

钢板预埋件安装前,由于钢板预埋件与混凝土之间形成密闭空间,不能够及时有效的观察到混凝土的凝结情况和振捣情况,不能做出相应的措施,阻碍了钢板预埋件的安装进程,也影响了钢板预埋件的安装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观察功能的混凝土浇筑模板,以改善现有技术中的钢板预埋件在安装时不能够及时有效的观察到模板围成的密闭空间内的混凝土浇筑情况,增加了安装的难度以及降低了施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观察功能的混凝土浇筑模板,包括模板主体,所述模板主体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模板主体依次首尾连接围成待浇筑的区域,所述区域为两端开口的柱形空腔;每个所述模板主体上设置有多个观察窗口,每个所述观察窗口连通所述区域的外部以及所述区域的内部,同一所述模板主体的多个所述观察窗口靠近所述模板主体的上方设置,同一所述模板主体上的多个所述观察窗口沿垂直于所述柱形空腔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观察窗口设置为圆形孔,所述圆形孔沿垂直于对应的所述模板主体的板面方向贯穿所述模板主体。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圆形孔的直径在18mm-22mm范围内。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圆形孔的直径为20mm。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具有观察功能的混凝土浇筑模板还包括盖体,每个所述观察窗口安装有所述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模板主体活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盖体为橡胶塞,所述盖体插装在所述观察窗口内。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观察窗口内设置有限位部,所述盖体插装于所述观察窗口内,且抵紧在所述限位部上,所述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盖体沿所述观察窗口的轴线方向向内滑入所述区域的内部。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盖体包括板状的连接部以及位于所述连接部中心位置的盖装部,所述盖装部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部,所述盖装部沿垂直于连接部的板面方向凸出所述连接部的一板面,所述连接部转动连接于所述模板主体,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模板主体的转动轴线垂直于所述柱形空腔的轴线,且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模板主体的转动轴线位于对应的所述观察窗口的下方,所述盖体盖装在对应的所述观察窗口时,所述盖装部插装于所述观察窗口内。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模板主体设置有四个,分别为矩形状的第一模板主体、矩形状的第二模板主体、矩形状的第三模板主体以及矩形状的第四模板主体,所述第一模板主体和所述第三模板主体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模板主体和所述第四模板主体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模板主体、所述第二模板主体、所述第三模板主体以及所述第四模板主体依次首尾连接构成方柱形空腔。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模板主体包括两个观察区域,两个所述观察区域沿平行于所述柱形空腔的轴线方向相邻设置,每个所述观察区域设置有多个所述观察窗口。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观察功能的混凝土浇筑模板,其结构简单合理,加工制造方便,制造成本低,同时,混凝土浇筑模板上设置有观察位置,在进行钢板预埋件的安装前,可以事先观察得到混凝土的凝结和振捣情况,便于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检测,能够有效提高钢板预埋件的施工效率,且提高安装的质量,使用过程中更加安全可靠,具体如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观察功能的墙体浇筑模板,其包括多个模板主体,多个模板主体围成待浇筑的空间区域,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位于该区域内,由该区域确定混凝土的成型形状,浇筑方便可靠。在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呈分层状态分布,即从最底层开始浇筑,底层的混凝土浇筑完成且质量合格后,继续在底层混凝土上浇筑新的混凝土层,依次循环操作即可。当浇筑至位于模板的顶部位置后,需要在顶部预埋钢板预埋件,顶部混凝土的浇筑需要将钢板预埋件固定起来,保证钢板预埋件的使用。钢板预埋件位于合适位置后,钢板预埋件与多个模板主体之间构成了封闭空间,只能从模板主体的侧面观察模板主体内的浇筑情况。此时,从模板主体上的观察窗口处观察内部情况,能够准确的掌握混凝土的凝结情况和振捣情况,进而便于钢板预埋件的安装,提高钢板预埋件的安装效率和保证其安装的质量。观察窗口设置有多个,多个观察窗口的位置分布合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位置对混凝土层进行观察和检测,保证了对整个混凝土层的浇筑情况的分析和检测,提高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有观察功能的混凝土浇筑模板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有观察功能的混凝土浇筑模板的模板主体的连接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有观察功能的混凝土浇筑模板的盖体与模板主体的连接结构图。

图中:

模板主体100,柱形空腔110,观察窗口120,

盖体200,连接部210,盖装部220。

具体实施方式

当今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建设工程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普遍存在,工业建筑厂房中大体积混凝土在设备基础中被广泛应用。工业厂房中有钢板预埋件封顶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常常会遇见如下问题:预埋件的安装施工不便、预埋件底下混凝土不易振捣导致空鼓以及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等。其中,预埋件(预制埋件)就是预先安装(埋藏)在隐蔽工程内的构件。就是在结构浇筑时安置的构配件,用于砌筑上部结构时的搭接,以利于外部工程设备基础的安装固定。钢板预埋件安装前,由于钢板预埋件与混凝土之间形成密闭空间,不能够及时有效的观察到混凝土的凝结情况和振捣情况,不能做出相应的措施,阻碍了钢板预埋件的安装进程,也影响了钢板预埋件的安装质量。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者设计了一种具有观察功能的墙体浇筑模板,包括有多个模板主体,每个模板主体上设置有多个观察窗口,在进行浇筑时,可以通过观察窗口观察模板主体围成的区域内的混凝土的浇筑情况,进而便于钢板预埋件的安装。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观察功能的混凝土浇筑模板,在进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能够对位于上层混凝土的浇筑情况进行检测,得到凝结效果好、捣鼓质量高的混凝土层,便于钢板预埋件的安装,提高了钢板预埋件使用的安全性。

请参阅图1-图3,混凝土浇筑模板包括盖体200以及多个模板主体100,多个模板主体100依次首尾连接围成带浇筑的区域,该区域呈两端开口的柱形空腔110状。

请参阅图2,模板主体100的结构按需设置,可以是矩形板、弧形板等,优选设置为,为矩形板,多个矩形板围成方柱形空腔110,浇筑完成后的混凝土层为矩形状。具体的,模板主体100设置有四个,分别为矩形状的第一模板主体100、矩形状的第二模板主体100、矩形状的第三模板主体100以及矩形状的第四模板主体100,第一模板主体100和第三模板主体100相对设置,第二模板主体100和第四模板主体100相对设置,第一模板主体100、第二模板主体100、第三模板主体100以及第四模板主体100依次首尾连接构成方柱形空腔110。第一模板主体100和第三模板主体100形状结构相同,第二模板主体100和第四模板主体100结构形状相同,当第一模板主体100的和第二模板主体100的宽度相同时,四个模板主体100构成了正方体状的空腔。待浇筑空腔按需设置,适应不同环境的混凝土浇筑。

在进行浇筑时,混凝土从待浇筑区域的底部进行浇筑,分层浇筑,待位于底部的混凝土层浇筑完成后,再在浇筑好的混凝土层上进行下一层的混凝土浇筑,依次循环。当浇筑至模板主体100的顶部位置,即位于柱形空腔110的顶部时,需要将钢板预埋件安装在混凝土内,与通过混凝土浇筑固定,而为了保证钢板预埋件安装在混凝土内后的结构稳定性,需要保证位于上层的混凝土层的浇筑质量,即凝结情况和振捣情况达到强度标准。为了便于观察上层混凝土的凝结情况,在模板主体100上设置有多个观察窗口120。

多个观察窗口120沿着垂直于柱形空腔110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每个观察窗口120与区域的内部和外部连通,即通过多个观察窗口120使得外部与柱形空腔110连通,能够从观察窗口120处观察柱形空腔110内的混凝土浇筑情况。由于一般施工过程中,需要观察位于上层混凝土层的情况,因此,多个观察窗口120位于模板主体100的上部位置,位置更加合理。观察窗口120设置有多个,保证了从不同的观察窗口120能够对混凝土的浇筑情况进行观察,得到的结果更加准确、合理、可靠。进一步的,在每个模板主体100上设置两个观察区域,两个观察区域沿平行于柱形空腔110的轴线方向相邻设置,每个观察区域设置有多个观察窗口120,通过设置不同的观察区域,能够对更多面积的混凝土层进行观察,使用方便可靠。

进一步的,观察窗口120设置圆形孔,便于加工制造,制造成本低。圆形孔的直径优选设置在18mm-22mm之间,不会影响混凝土的浇筑,且不会影响模板主体100的强度,浇筑过程中既便于观察,也保证了安全性。进一步的,观察窗口120的直径设置为20mm,结构更加合理,加工制造方便,观察方便。

盖体200主要用于盖装在每个观察窗口120处,保证浇筑过程中没有杂物从观察窗口120落入,不易影响浇筑的质量,在每个观察窗口120处分别设置有盖体200,盖体200与模板主体100活动连接,需要进行观察时,打开相应的盖体200即可,不需要将全部盖体200打开,观察更加方便。

该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盖体200设置为橡胶塞,盖体200呈圆柱形,进一步的,盖体200呈圆台状,盖体200直接插装在观察窗口120内,与观察窗口120紧密配合,将盖体200加工为圆台状,盖体200的直径较小的一端插入观察窗口120内,盖体200不易整体直接进入到观察窗口120,便于盖体200的取出,取出更加方便快捷。

该实施例的另一优选方案中,观察窗口120内设置有限位部,盖体200插装于观察窗口120内,且抵紧在限位部上,限位部用于限制盖体200沿观察窗口120的轴线方向向内滑入区域的内部,保证了使用的安全性。

盖体200与模板主体100活动连接,为了保证盖体200取下后不易丢失,优选设置为,盖体200包括板状的连接部210以及位于连接部210中心位置的盖装部220,盖装部220固定连接于连接部210,盖装部220沿垂直于连接部210的板面方向凸出连接部210的一板面,连接部210转动连接于模板主体100,连接部210与模板主体100的转动轴线垂直于柱形空腔110的轴线,且连接部210与模板主体100的转动轴线位于对应的观察窗口120的下方,盖体200盖装在对应的观察窗口120时,盖装部220插装于观察窗口120内。实际加工时,连接部210为圆盘状,盖装部220为圆柱体状,盖装部220与连接部210同轴设置,盖体200盖装在观察窗口120后,盖装部220堵塞在观察窗口120内,增加了盖体200与观察窗口120的密封性,混凝土不易漏出,增加了浇筑的安全性。

本实施例提供的具有观察功能的混凝土浇筑模板,在钢板预埋件安装前,能够通过模板主体100上的观察窗口120观察混凝土的凝结和振捣情况,进而保证了钢板预埋件的安装牢固性,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