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U轨道式三层立体车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7153阅读:7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叠U轨道式三层立体车库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立体停车库,尤其涉及一种折叠U轨道式三层立体车库



背景技术:

在三层立体车库上,为充分利用车库空间,不需预留空车位,采用轮式小车下挂载车板在U型轨道上运行的方式输送车辆进出车库,这时,若采用不能折叠的U型轨道将对三层载车板的运行造成干扰。本实用新型的折叠U轨道式三层立体车库,从根本上解决了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二层折叠式U型轨道在使用结束后其U型前端即向下旋转90°,完全不对上层U型轨道轮式小车和载车板的运行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折叠U轨道式三层立体车库,克服了采用不可折叠的U型轨道时,三层的立体车库之二层伸出的U型轨道对二层以上载车板的运行造成干扰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折叠U轨道式三层立体车库,所述折叠U轨道式三层立体车库主要包括车架本体、三层之左提升框架、三层之左提升小车、三层之U型导轨组件、拉杆驱动、三层之右提升小车、三层之右提升框架、左拉杆组件、右拉杆组件、二层之右提升小车、二层之右提升框架、二层之U型导轨组件、二层之左提升框架、二层之左提升小车、4个载车板。

所述三层之U型导轨组件包括三层之左U型导轨组件和三层之右U型导轨组件;所述二层之U型导轨组件包括二层之左后导轨组件、二层之右后导轨组件、二层之前U型导轨组件;

所述二层之前U型导轨组件通过销轴安装于所述车架本体的二层顶层结构的前端,所述二层之前U型导轨组件之前端与所述左拉杆组件和所述右拉杆组件通过销轴相连接;所述左拉杆组件和所述右拉杆组件通过链条与所述拉杆驱动相连接;

所述二层之前U型导轨组件在所述左拉杆组件、所述右拉杆组件和拉杆驱动的作用下可实现水平向下90°转动和复位;当所述二层之前U型导轨组件复位 时,所述二层之前U型导轨组件、所述二层之左后导轨组件和所述二层之右后导轨组件组成二层之U型轨道;所述二层之前U型导轨组件的左半部分和所述二层之左后导轨组件组成所述二层之左U型轨道;所述二层之前U型导轨组件的右半部分和所述二层之右后导轨组件组成二层之右U型轨道。

所述车架本体左右对称,所述车架本体包含6个停车位的立体空间;所述三层之U型导轨组件悬挂安装在所述车架本体的顶层结构下;所述二层之导轨组件和安装在所述车架本体的二层结构下;

所述三层之左提升小车悬挂在所述三层之左U型导轨组件之轨道上,可沿所述三层之左U型导轨组件之轨道移动;所述三层之右提升小车悬挂在所述三层之右U型导轨组件之轨道上,可沿所述三层之右U型导轨组件之轨道移动;

所述二层之左提升小车悬挂在所述二层之左U型导轨组件之轨道上,可沿所述二层之左U型导轨组件之轨道移动;所述二层之右提升小车悬挂在所述二层之右U型导轨组件之轨道上,可沿所述二层之右U型导轨组件之轨道移动。

所述4个载车板分别悬挂在所述三层之左提升框架、所述三层之右提升框架、所述二层之左提升框架和所述二层之右提升框架上。

所述三层之左提升小车、所述二层之左提升小车、所述三层之右提升小车和所述二层之右提升小车结构相同;所述三层之左提升框架、所述二层之左提升框架、所述三层之右提升框架和所述二层之右提升框架结构相同。

所述车架本体之前中立柱和后中立柱之间的距离小于4m;所述车架本体之两个侧后立柱之间的距离小于1.5m。

所述车架本体之顶部为平顶;所述车架本体二层到三层之间无前端前立柱。

当所述折叠U轨道式三层立体车库的所述三层之左提升小车、所述三层之左提升框架和三层之左载车板运动时,所述二层之前U型导轨组件在所述左拉杆组件、所述右拉杆组件和所述拉杆驱动的作用下可实现水平向下90°转动,避开三层之左载车板运动所需空间;

当所述折叠U轨道式三层立体车库的所述三层之右提升小车、所述三层之右提升框架和三层之右载车板运动时,所述二层之前U型导轨组件在所述左拉杆组件、所述右拉杆组件和所述拉杆驱动的作用下可实现水平向下90°转动,避开三层之右载车板运动所需空间;

当所述折叠U轨道式三层立体车库的所述二层之左提升小车、所述二层之左提升框架和二层之左载车板运动时,所述二层之前U型导轨组件在所述左拉杆组件、所述右拉杆组件和所述拉杆驱动的作用下复位,使得二层之左轨道形成半U型,满足所述二层之左提升小车的运行需要;

当所述折叠U轨道式三层立体车库的所述二层之右提升小车、所述二层之右提升框架和二层之右载车板运动时,所述二层之前U型导轨组件在所述左拉杆组件、所述右拉杆组件和所述拉杆驱动的作用下复位,使得二层之右轨道形成半U型,满足所述二层之右提升小车的运行需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述二层之前U型导轨组件可向下转动90°,使得二层之U型轨道实现了折叠;折叠之后的二层之轨道完全不影响上层轨道车拖动载车板的运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一种折叠U轨道式三层立体车库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之三层之U型导轨组件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之二层之U型导轨组件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之车架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一种折叠U轨道式三层立体车库结构示意图,折叠U轨道式三层立体车库主要包括车架本体1、三层之左提升框架2、三层之左提升小车3、三层之U型导轨组件4、拉杆驱动5、三层之右提升小车6、三层之右提升框架7、左拉杆组件8、右拉杆组件9、二层之右提升小车10、二层之右提升框架11、二层之U型导轨组件12、二层之左提升框架13、二层之左提升小车14、4个载车板15。

参见图2,三层之U型导轨组件4包括三层之左U型导轨组件41和三层之右U型导轨组件42。

参见图3,二层之U型导轨组件12包括二层之左后导轨组件121、二层之 右后导轨组件122、二层之前U型导轨组件123。

二层之前U型导轨组件123通过销轴安装于车架本体1的二层顶层结构的前端,二层之前U型导轨组件123之前端与左拉杆组件8和右拉杆组件9通过销轴相连接;左拉杆组件8和右拉杆组件9通过链条与拉杆驱动5相连接;

二层之前U型导轨组件123在左拉杆组件8、右拉杆组件9和拉杆驱动5的作用下可实现水平向下90°转动和复位;当二层之前U型导轨组件123复位时,二层之前U型导轨组件123、二层之左后导轨组件121和二层之右后导轨组件122组成二层之U型轨道12;二层之前U型导轨组件123的左半部分和二层之左后导轨组件121组成二层之左U型轨道;二层之前U型导轨组件123的右半部分和二层之右后导轨122组件组成二层之右U型轨道。

车架本体1左右对称,车架本体1包含6个停车位的立体空间;三层之U型导轨组件4悬挂安装在车架本体1的顶层结构下;二层之导轨组件12和安装在车架本体1的二层结构下;

三层之左提升小车3悬挂在三层之左U型导轨组件41之轨道上,可沿三层之左U型导轨组件41之轨道移动;三层之右提升小车6悬挂在三层之右U型导轨组件42之轨道上,可沿三层之右U型导轨组件42之轨道移动;

二层之左提升小车14悬挂在二层之左U型导轨组件之轨道上,可沿二层之左U型导轨组件之轨道移动;二层之右提升小车10悬挂在二层之右U型导轨组件之轨道上,可沿所述二层之右U型导轨组件之轨道移动。

4个载车板15分别悬挂在三层之左提升框架2、三层之右提升框架7、二层之左提升框架13和二层之右提升框架11上。

三层之左提升小车3、二层之左提升小车14、三层之右提升小车6和二层之右提升小车10结构相同;三层之左提升框架2、二层之左提升框架13、三层之右提升框架7和二层之右提升框架11结构相同。

车架本体1之顶部为平顶;车架本体1二层到三层之间无前端前立柱。

参见图4,车架本体1之前中立柱1001和后中立柱之间1002的距离小于4m;车架本体1之侧后立柱1003和侧后立柱1004之间的距离小于1.5m。

当三层之左提升小车3、三层之左提升框架2和三层之左载车板运动时,二层之前U型导轨组件123在左拉杆组件8、右拉杆组件9和拉杆驱动5的作用下 可实现水平向下90°转动,避开三层之左载车板运动所需空间;

当三层之右提升小车6、三层之右提升框架7和三层之右载车板运动时,二层之前U型导轨组件123在左拉杆组件8、右拉杆组件9和拉杆驱动5的作用下可实现水平向下90°转动,避开三层之左载车板运动所需空间;

当二层之左提升小车14、二层之左提升框架13和二层之左载车板运动时,二层之前U型导轨组件123在左拉杆组件8、右拉杆组件9和拉杆驱动5的作用下复位,使得二层之左轨道形成半U型,满足二层之左提升小车14的运行需要。

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