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钢框架结构的轻质墙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38871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板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钢框架结构的轻质墙板。



背景技术:

近年来,钢框架结构在我国民用建筑特别是钢结构住宅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这种钢结构建筑中,我国当前的设计方法是使钢框架承担全部竖向和水平荷载,墙板构件不参与工作。实际上,钢框架受水平力作用时,墙板会参与共同抵抗水平力,并且墙板的损坏常常造成生命和财产的重大损失。此外,墙板使用不当还可能使钢框架结构体系的抗震能力降低,特别是发生混凝土柱剪切破坏。理论和实践都表明,墙板对于提高框架体系的钢度与承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适应上述钢结构框架的需要,就要求墙体板既要坚固、耐撞击、保温性能好,又要质轻、环保,这就对墙板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现如今市面上的墙板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实心墙板,这种墙板坚固、耐撞击、保温性能好,但是这类墙板一般比较重,很大程度上减小了框架结构的有效荷载能力,而且这种墙板一旦发生坍塌,将对室内人员的生命造成很大的威胁;另外一种是空芯墙板,这种墙板质轻,经济,但是坚固性和保温性能不是太好。所以集坚固、保温、质轻、耐撞击等优点于一体的墙板成为市场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应用于钢框架结构的轻质墙板,从而解决墙板既坚固、保温又质轻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应用于钢框架结构的轻质墙板,包括壳体和被所述壳体包裹的芯体,所述芯体为轻质保温材料所制,在所述壳体和芯体之间设有采用聚氨酯材料所制的缓冲层,所述缓冲层为蜂窝结构;在壳体的一端设有圆柱形凸起,在与所述凸起相对的另一端设有与凸起相匹配的凹陷;在壳体的上表面设有导水凹槽,所述凹槽贯穿壳体上表面的前后两端;

进一步改进,所述芯体为泡沫混凝土;

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为PE保温板;

进一步改进,所述凹槽为圆弧形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锌体采用轻质保温材料泡沫混凝土填充,既保证了所述应用于钢框架结构的轻质墙板的保温性能,同时不增加太多的重量;

2.在壳体和芯体之间设置采用聚氨酯材料所制的具有蜂窝结构的缓冲层,有效保证了所述应用于钢框架结构的轻质墙板的坚固性、耐撞击性以及抗震性,同时聚氨酯材料具有质轻保温性能好的优点;

3.壳体采用PE保温板,坚固,耐磨,韧性好,保温;

4.所述应用于钢框架结构的轻质墙板采用凹槽和凸起相配合的榫卯扣合方式连接,实现无缝连接,避免了漏水现象的发生;

5.在壳体上设置用于导水的凹槽,实现雨天快速的排水,减少渗漏的发生几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钢框架结构的轻质墙板具有坚固、结实、抗震性能好、质轻、保温效果好同时经济环保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钢框架结构的轻质墙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芯体;3、缓冲层;4、导水凹槽;5、凸起;6、凹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种应用于钢框架结构的轻质墙板,包括壳体1和被所述壳体1包裹的芯体2,所述芯体2为轻质保温材料泡沫混凝土所制,泡沫混凝土是通过发泡机的发泡系统将发泡剂用机械方式充分发泡,并将泡沫与水泥浆均匀混合,然后经过发泡机的泵送系统进行现浇施工或模具成型,经自然养护所形成的一种含有大量封闭气孔的新型轻质保温材料,是一种利废、环保、节能、低廉且具有不燃性的新型建筑节能材料,具有具有密度小、质量轻、保温、隔音、抗震等性能,但其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强度偏低、开裂、吸水等,所以在泡沫混凝土的外部设置了保护芯体的壳体,所述壳体1为PE保温板,为增加所述应用于钢框架结构的轻质墙板的抗震性能,而且还不带来重量的负担,在所述壳体1和芯体2之间设有采用聚氨酯材料所制的缓冲层3,所述缓冲层3为蜂窝结构;为实现无缝连接,在壳体的一端设有圆柱形凸起5,在与所述凸起5相对的另一端设有与凸起5相匹配的凹陷6;为降低雨水的渗漏几率,在壳体的上表面设有导水凹槽4,所述凹槽4贯穿壳体1上表面的前后两端,所述凹槽4为圆弧形凹槽。

由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钢框架结构的轻质墙板,具有坚固、结实、抗震性能好、质轻、保温效果好同时经济环保的优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