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型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03917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一种重型支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架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重型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的工业和建筑业也随之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工业和建筑业中经常会用的支架,支架是由钢制材料组成的结构,是常用的工业和建筑业设施之一。支架主要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钢梁、钢柱、钢桁架等构件组成,各构件或部件之间通常采用焊缝、螺栓或铆钉连接。因其自重较轻,且施工简便,广泛应用于大型厂房、场馆、超高层等领域,现有的支架由很多零部件之间采用焊接的方式相连接,这样做不仅在支架的拆装与运输上极不方便,而且支架使用年限久了以后容易脱焊,造成安全隐患,此外,现有的支架采用的钢材结构简单,抗扭性能不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重型支架,能够方便对支架进行拆装和运输,提升了支架的刚性和牢固度,增强了支架的抗扭能力,免焊接,承载力大,使用年限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重型支架,包括底座、第一立柱、第二立柱、上横梁、下横梁、单孔横梁连接件、双孔横梁连接件、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多角度连接件、多角度底座、托臂和双孔托臂连接件,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竖直设置,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下部均安装有底座,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自上而下水平设有上横梁和下横梁,所述上横梁的两端通过单孔横梁连接件与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相连接,所述下横梁的两端通过双孔横梁连接件与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相连接,所述第一立柱的前侧倾斜设有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二立柱的前侧倾斜设有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上端通过多角度连接件与第一立柱的侧部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上端通过多角度连接件与第二立柱的侧部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下端和第二支撑柱的下端均水平安装有多角度底座,所述第一立柱背离第二立柱的一侧水平设有托臂,所述托臂通过双孔托臂连接件与第一立柱的侧部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立柱、第二立柱、上横梁、下横梁、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和托臂均为异形方钢,所述异形方钢为长方体形中空式设计,所述异形方钢的四个侧面均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矩形凹部,所述矩形凹部的底面上呈线型开设有若干个安装孔,且相对的矩形凹部上的安装孔的开设位置相对应,相邻的矩形凹部上的安装孔的开设位置一一错开且安装孔的高度不重叠,所述安装孔为方形设计。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的数量为2个,所述底座包括底板、紧固安装孔、安装筒和短圆头方颈螺栓,所述底板的板体上开设有多个紧固安装孔,所述底板的中部竖直设有安装筒,所述安装筒的底部设有垫脚部,所述垫脚部的折角处开设有通风口,所述安装筒呈长方体形设计且其形状能够与异形方钢的内部空心的形状相适配,所述安装筒的侧部开设有与异形方钢上的安装孔的位置和大小均对应的方孔,所述安装筒插设在立柱的下端的内部,所述短圆头方颈螺栓为交错设置的两组,所述短圆头方颈螺栓穿插在相通的安装孔与方孔内并将立柱与底座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多角度底座的数量为2个,所述多角度底座包括固定底板、固定安装孔、侧板、固定孔和螺栓,所述固定底板的板体上开设有多个固定安装孔,所述固定底板的上部竖直设有2两个相互平行的侧板,所述侧板与固定底板的连接部设有加强台,所述侧板上对应开设有相对的固定孔,所述侧板之间的距离略大于异形方钢的宽度,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下端和第二支撑柱的下端分别倾斜设在其下方的侧板之间,所述螺栓穿设在相通的固定孔与支撑柱上安装孔之间并将第一支撑杆与其下方的多角度底座相连接,将第二支撑杆与其下方的多角度底座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单孔横梁连接件的数量为2个,所述单孔横梁连接件包括连接板、连接孔、连接方柱、矩形孔、连接垫块、连接螺栓、圆头方颈螺栓和背板垫块,所述连接板设在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相对的侧部,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背板垫块设在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相背离的一侧且其位置与连接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背板垫块上开设有洞孔,所述连接孔的侧边呈斜边设计且斜边上设有齿边,所述连接孔内设有连接垫块,所述连接垫块上开设有方孔,所述连接垫块的四周设有与连接孔的侧边相适应的斜边与齿状边,所述连接板上且位于连接孔的下方水平设有连接方柱,所述连接方柱为中空设计且其四周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矩形孔,所述连接方柱插设在上横梁的两端的内部,所述连接螺栓穿插在上横梁上的的安装孔与矩形孔内并将上横梁与单孔横梁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圆头方颈螺栓穿插在立柱上的安装孔、连接垫块上的方孔和背板垫块上的洞孔内并将单孔横梁连接件与立柱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双孔横梁连接件的数量为2个,所述双孔横梁连接件包括竖板、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第一齿板垫块、第二齿板垫块、第一背板垫块、第二背板垫块、方柱和矩形安装孔,所述竖板设在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相对的侧部,所述竖板上自上而下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内设有第一齿板垫块,所述第二安装孔内设有第二齿板垫块,所述第一齿板垫块和第二齿板垫块上均开设有洞孔,所述第一背板垫块和第二背板垫块安装在立柱的外侧且第一背板垫块与第一齿状垫块位置对应,第二背板垫块与第二齿状垫块位置对应,所述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之间水平设有方柱,所述方柱为中空式设计且其四面均开设有矩形安装孔,所述方柱插设在下横梁的两端的内部,所述矩形安装孔和安装孔相通的部位穿插有圆头方颈螺栓并将双孔横梁连接件与下横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板垫块、竖板、第一背板垫块和立柱通过圆头方颈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板垫块、竖板、第二背板垫块和立柱通过圆头方颈螺栓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双孔托臂连接件包括立板、上齿孔、下齿孔、上齿板垫块、下齿板垫块、上背板垫块、下背板垫块和横柱,所述立板贴设在第一立柱背离第二立柱的一侧,所述立板上自上而下开设有上齿孔和下齿孔,所述上齿孔和下齿孔均为“工”形设计且二者的侧部均呈斜边设计并设有齿状边,所述上齿孔内安装有上齿板垫块,所述下齿孔内安装有下齿板垫块,所述上齿板垫块的四周均设有与上齿孔相适配的斜边与齿状边,所述下齿板垫块的四周均设有与下齿孔相适配的斜边与齿状边,所述上背板垫块设在第一立柱靠近第二立柱的一侧且与上齿板垫块位置对应,所述下背板垫块设在第一立柱靠近第二立柱的一侧且与下齿板垫块位置对应,所述上齿板垫块、下齿板垫块、上背板垫块和下背板垫块上均开设有安装洞孔,所述立板上且位于上齿孔和下齿孔之间水平设有横柱,所述横柱的四周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与托臂上的安装孔位置和大小均一致的安装方孔,所述上齿板垫块、立板、第一立柱和上背板垫块通过圆头方颈螺栓固定连接,所述下齿板垫块、立板、第一立柱和下背板垫块通过圆头方颈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横柱插设在托臂的内部,所述横柱上的安装方孔与托臂上的安装孔相通的部分穿插有圆头方颈螺栓并将横柱与托臂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多角度连接件的数量为2个,所述多角度连接件包括“T”形板,“工”形孔、垫块、圆孔、紧固螺栓和长圆头方颈螺栓,所述“T”形板的数量为2个分别对应贴设在第一立柱的两侧和第二立柱的两侧,所述“T”形板凸出立柱的部位对应开设有圆孔,所述“T”形板位于立柱的侧部的部位开设有“工”形孔,所述“工”形孔的侧部呈斜边形设计,所述“工”形孔的两侧边设有齿边,所述“工”形孔内设有的垫块,所述垫块的四边呈斜边形设计且与“工”形孔的斜边相吻合,所述垫块的四边还设有与“工”形孔上的齿边相吻合的齿状边,所述垫块上开设有方形孔,所述“T”形板、垫块和与之相接触的立柱通过长圆头方颈螺栓固定连接,所述“T”形板和与之相接触的支撑柱通过紧固螺栓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设有上横梁和下横梁,在第一立柱的下部和第二立柱的下部设有底座,在第一立柱的前侧倾斜设有第一支撑柱,在第二立柱的前侧倾斜设有第二支撑柱,在第一支撑柱的下部和第二支撑柱的下部设有多角度底座,在第一立柱背离第二立柱的一侧设有托臂,其中第一立柱、第二立柱、上横梁、下横梁、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和托臂均为异形方钢,上横梁的两端通过单孔横梁连接件与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相连接,下横梁的两端通过双孔横梁连接件与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相连接,第一支撑柱的上端通过多角度连接件与第一立柱的侧部相连接,第二支撑柱的上端通过多角度连接件与第二立柱的侧部相连接,托臂通过双孔托臂连接件与第一立柱的侧部相连接,能够方便对支架进行拆装和运输,增强了支架的承载力和抗扭能力,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方便对支架进行拆装和运输,提升了支架的刚性和牢固度,增强了支架的抗扭能力,免焊接,承载力大,使用年限长。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重型支架的总装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重型支架的方钢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重型支架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重型支架的多角度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重型支架的单孔横梁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重型支架的双孔横梁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重型支架的双孔托臂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重型支架的多角度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2、3、4、5、6、7和8,本实用新型一种重型支架,包括底座1、第一立柱2、第二立柱3、上横梁4、下横梁5、单孔横梁连接件6、双孔横梁连接件7、第一支撑柱8、第二支撑柱9、多角度连接件10、多角度底座11、托臂12和双孔托臂连接件13,所述第一立柱2和第二立柱3竖直设置,所述第一立柱2和第二立柱3的下部均安装有底座1,所述第一立柱2和第二立柱3之间自上而下水平设有上横梁4和下横梁5,所述上横梁4的两端通过单孔横梁连接件6与第一立柱2和第二立柱3相连接,所述下横梁5的两端通过双孔横梁连接件7与第一立柱2和第二立柱3相连接,所述第一立柱2的前侧倾斜设有第一支撑柱8,所述第二立柱3的前侧倾斜设有第二支撑柱9,所述第一支撑柱8的上端通过多角度连接件10与第一立柱2的侧部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柱9的上端通过多角度连接件10与第二立柱3的侧部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柱8的下端和第二支撑柱9的下端均水平安装有多角度底座11,所述第一立柱2背离第二立柱3的一侧水平设有托臂12,所述托臂12通过双孔托臂连接件13与第一立柱2的侧部相连接,所述第一立柱2、第二立柱3、上横梁4、下横梁5、第一支撑柱8、第二支撑柱9和托臂12均为异形方钢14,所述异形方钢14为长方体形中空式设计,所述异形方钢14的四个侧面均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矩形凹部15,所述矩形凹部15的底面上呈线型开设有若干个安装孔16,且相对的矩形凹部15上的安装孔16的开设位置相对应,相邻的矩形凹部15上的安装孔16的开设位置一一错开且安装孔16的高度不重叠,所述安装孔16为方形设计,所述底座1的数量为2个,所述底座1包括底板17、紧固安装孔18、安装筒19和短圆头方颈螺栓20,所述底板17的板体上开设有多个紧固安装孔18,所述底板17的中部竖直设有安装筒19,所述安装筒19的底部设有垫脚部191,所述垫脚部191的折角处开设有通风口,所述安装筒19呈长方体形设计且其形状能够与异形方钢14的内部空心的形状相适配,所述安装筒19的侧部开设有与异形方钢14上的安装孔16的位置和大小均对应的方孔192,所述安装筒19插设在立柱的下端的内部,所述短圆头方颈螺栓20为交错设置的两组,所述短圆头方颈螺栓20穿插在相通的安装孔16与方孔192内并将立柱与底座1固定连接,所述多角度底座11的数量为2个,所述多角度底座11包括固定底板111、固定安装孔112、侧板113、固定孔114和螺栓115,所述固定底板111的板体上开设有多个固定安装孔112,所述固定底板111的上部竖直设有2两个相互平行的侧板113,所述侧板113与固定底板111的连接部设有加强台,所述侧板113上对应开设有相对的固定孔114,所述侧板113之间的距离略大于异形方钢14的宽度,所述第一支撑柱8的下端和第二支撑柱9的下端分别倾斜设在其下方的侧板113之间,所述螺栓115穿设在相通的固定孔114与支撑柱上安装孔16之间并将第一支撑杆8与其下方的多角度底座11相连接,将第二支撑杆9与其下方的多角度底座11相连接,所述单孔横梁连接件6的数量为2个,所述单孔横梁连接件包括连接板61、连接孔62、连接方柱63、矩形孔64、连接垫块65、连接螺栓66、圆头方颈螺栓67和背板垫块68,所述连接板61设在第一立柱2和第二立柱3相对的侧部,所述连接板61上开设有连接孔62,所述背板垫块68设在第一立柱2和第二立柱3相背离的一侧且其位置与连接孔62的位置相对应,所述背板垫块68上开设有洞孔,所述连接孔62的侧边呈斜边设计且斜边上设有齿边,所述连接孔62内设有连接垫块65,所述连接垫块65上开设有方孔,所述连接垫块65的四周设有与连接孔62的侧边相适应的斜边与齿状边,所述连接板61上且位于连接孔62的下方水平设有连接方柱63,所述连接方柱63为中空设计且其四周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矩形孔64,所述连接方柱63插设在上横梁4的两端的内部,所述连接螺栓66穿插在上横梁4上的的安装孔16与矩形孔64内并将上横梁4与单孔横梁连接件6固定连接,所述圆头方颈螺栓67穿插在立柱上的安装孔16、连接垫块65上的方孔和背板垫块65上的洞孔内并将单孔横梁连接件6与立柱相连接,所述双孔横梁连接件7的数量为2个,所述双孔横梁连接件7包括竖板71、第一安装孔72、第二安装孔73、第一齿板垫块74、第二齿板垫块75、第一背板垫块76、第二背板垫块77、方柱78和矩形安装孔79,所述竖板71设在第一立柱2和第二立柱3相对的侧部,所述竖板71上自上而下开设有第一安装孔72和第二安装孔73,所述第一安装孔72内设有第一齿板垫块74,所述第二安装孔73内设有第二齿板垫块75,所述第一齿板垫块74和第二齿板垫块75上均开设有洞孔,所述第一背板垫块76和第二背板垫块77安装在立柱的外侧且第一背板垫块76与第一齿状垫块74位置对应,第二背板垫块77与第二齿状垫块75位置对应,所述第一安装孔72和第二安装孔73之间水平设有方柱78,所述方柱78为中空式设计且其四面均开设有矩形安装孔75,所述方柱78插设在下横梁5的两端的内部,所述矩形安装孔79和安装孔16相通的部位穿插有圆头方颈螺栓并将双孔横梁连接件7与下横梁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板垫块74、竖板71、第一背板垫块76和立柱通过圆头方颈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板垫块75、竖板71、第二背板垫块77和立柱通过圆头方颈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双孔托臂连接件13包括立板131、上齿孔132、下齿孔133、上齿板垫块134、下齿板垫块135、上背板垫块136、下背板垫块137和横柱138,所述立板131贴设在第一立柱2背离第二立柱3的一侧,所述立板131上自上而下开设有上齿孔132和下齿孔133,所述上齿孔132和下齿孔133均为“工”形设计且二者的侧部均呈斜边设计并设有齿状边,所述上齿孔132内安装有上齿板垫块134,所述下齿孔133内安装有下齿板垫块135,所述上齿板垫块134的四周均设有与上齿孔132相适配的斜边与齿状边,所述下齿板垫块135的四周均设有与下齿孔133相适配的斜边与齿状边,所述上背板垫块136设在第一立柱2靠近第二立柱3的一侧且与上齿板垫块134位置对应,所述下背板垫块137设在第一立柱2靠近第二立柱3的一侧且与下齿板垫块135位置对应,所述上齿板垫块134、下齿板垫块135、上背板垫块136和下背板垫块137上均开设有安装洞孔,所述立板131上且位于上齿孔132和下齿孔133之间水平设有横柱138,所述横柱138的四周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与托臂12上的安装孔16位置和大小均一致的安装方孔,所述上齿板垫块134、立板131、第一立柱3和上背板垫块136通过圆头方颈螺栓固定连接,所述下齿板垫块135、立板131、第一立柱3和下背板垫块137通过圆头方颈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横柱138插设在托臂12的内部,所述横柱138上的安装方孔与托臂12上的安装孔相通的部分穿插有圆头方颈螺栓并将横柱138与托臂12固定连接,所述多角度连接件10的数量为2个,所述多角度连接件10包括“T”形板101,“工”形孔102、垫块103、圆孔104、紧固螺栓105和长圆头方颈螺栓106,所述“T”形板101的数量为2个分别对应贴设在第一立柱2的两侧和第二立柱3的两侧,所述“T”形板101凸出立柱的部位对应开设有圆孔104,所述“T”形板101位于立柱的侧部的部位开设有“工”形孔102,所述“工”形孔102的侧部呈斜边形设计,所述“工”形孔102的两侧边设有齿边,所述“工”形孔102内设有的垫块103,所述垫块103的四边呈斜边形设计且与“工”形孔102的斜边相吻合,所述垫块103的四边还设有与“工”形孔102上的齿边相吻合的齿状边,所述垫块103上开设有方形孔,所述“T”形板101、垫块103和与之相接触的立柱通过长圆头方颈螺栓106固定连接,所述“T”形板101和与之相接触的支撑柱通过紧固螺栓105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

本实用新型一种重型支架在工作过程中,通过在第一立柱2和第二立柱3之间设有上横梁4和下横梁5,在第一立柱2的下部和第二立柱3的下部设有底座1,在第一立柱2的前侧倾斜设有第一支撑柱8,在第二立柱3的前侧倾斜设有第二支撑柱9,在第一支撑柱8的下部和第二支撑柱9的下部设有多角度底座11,在第一立柱2背离第二立柱3的一侧设有托臂12,其中第一立柱2、第二立柱3、上横梁4、下横梁5、第一支撑柱8、第二支撑柱9和托臂12均为异形方钢,上横梁4的两端通过单孔横梁连接件6与第一立柱2和第二立柱3相连接,下横梁5的两端通过双孔横梁连接件7与第一立柱2和第二立柱3相连接,第一支撑柱8的上端通过多角度连接件10与第一立柱2的侧部相连接,第二支撑柱9的上端通过多角度连接件10与第二立柱3的侧部相连接,托臂12通过双孔托臂连接件13与第一立柱2的侧部相连接,能够方便对支架进行拆装和运输,增强了支架的承载力和抗扭能力,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方便对支架进行拆装和运输,提升了支架的刚性和牢固度,增强了支架的抗扭能力,免焊接,承载力大,使用年限长。

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