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室墙体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6755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室墙体保温防潮技术领域,尤指一种地下室墙体构造。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已成为世界性的发展趋势,并成为衡量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但是施工人员一般认为只要结构没有问题就行,而地下室的保温及防潮施工却往往被忽略。由于地下室位于地下,受其地理环境的影响,容易吸收周围的湿气和潮气,此外,当室内的热空气下沉到地下室时,也会遇到地下室的结构冷墙,液化成水滴,使得地下室墙体结露和发霉,严重时更是导致交工使用的地下室受潮的墙体墙皮脱落,影响地下室的美观以及住户的舒适性。

目前,现有建筑的地下室,尽管按照相关节能规范进行了墙体的保温设计:一种是在地下室的周围外墙体上铺贴保温层,但往往都是按照防水卷材层的保护层设计了很薄的一层,发挥不了更好的墙体保温隔热功能,这样虽然可以阻止周围湿气和潮气渗入地下室,但无法解决地下室室内的热空气遇到结构冷墙而液化结露。另一种是在地下室内墙体上铺贴保温层,这样可以阻止地下室室内的热空气遇到结构冷墙而液化结露,但无法阻止周围湿气和潮气渗入地下室。

上述两种技术方案仍然解决不了地下室潮气过大而导致的墙体结露、发霉以及墙皮脱落的问题。而且外墙保温层往往因为未采用有效的分界容易由于地面沉降导致保温失效。内墙保温层则往往忽略了地板、楼板与地下室墙体形成的阴角处等部位的热桥,从而导致室内墙体局部冷凝结露,进而发生发霉、墙皮脱落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下室墙体构造,加强了地下室墙体的热阻,减少了地下室墙体的热桥,进而阻止了地下室吸收周围的湿气和潮气以及室内热空气沉降至结构冷墙而液化结露,从而保证了地下室室内始终处于干燥恒温的环境,因而墙体也不会发生结露、发霉、墙皮脱落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地下室墙体构造,包括:

地下室基层墙体、楼层结构板;

所述楼层结构板与所述地下室基层墙体形成阴角;

所述地下室基层墙体外侧设有第一保温板;

所述地下室基层墙体内侧设有第二保温板;

所述阴角设有第三保温板,且所述第三保温板与所述第二保温板搭接。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地下室墙体内外侧、楼层结构板与地下室墙体所形成的阴角处均进行保温处理,形成两层保温层,从建筑全方位的角度加强了地下室墙体的热阻,减少了地下室墙体内外侧、以及地下室阴角处热桥,进而同时阻止了地下室吸收周围的湿气和潮气以及室内热空气沉降至结构冷墙而液化结露,从而保证了地下室室内始终处于干燥恒温的环境。从空气建筑物理学上解决了特别是在我国夏热冬冷地区的黄梅季节时期,由于气压差的影响,室内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很大,这些高温高压的空气接触到温度较低的地下室室内墙体、地面时,就会冷凝结露,进而发生积水、发霉等现象,严重影响地下室室内环境的状况。优选地进一步在地下室地面上设置地面保温板,使得整个地下室没有结构冷墙,保证整个地下室空间始终处于干燥恒温的状态,进而保证了地下室的墙体、楼板或地板与墙体所形成的阴阳角处不会发生冷凝结露的现象,进一步不会出现积水、发霉、墙皮脱落的现象,提高了地下室的舒适性和清洁度。

本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地下室墙体外侧保温板的外侧采用填埋回填土的方法,增加了地下室墙体的刚度,进而阻止了地下水对地下室墙体的侵蚀以及减少了地下水水蒸汽和潮气侵入地下室内。

本技术方案中,第一保温板优选为挤塑板,挤塑板具有优良的保温隔热性,卓越的高强度抗压性,优质的憎水、防潮性,质地轻、使用方便,稳定性、防腐性好,产品环保。良好的抗压性、防潮性以及防腐性使得挤塑板在地下潮湿、腐殖质较多的环境下依然可以保持良好的保温隔热等性能,延长了地下室墙体外保温层的时效时间。第二保温板优选为具有填缝、粘结、密封、隔热、吸音、保温隔音、防水、环保等多种效果的发泡聚氨酯板,它是有机保温材料中导热系数最低[仅为0.024W/(m·K)]、保温性能最好的材料,由于其良好的隔热和吸音隔音的性能,只需要较薄的规格就能够满足保温性能指标,在最大程度的减小对地下室面积占用的情况下,提高了地下室的居住环境,使得地下室室内环境始终维持在一个干燥恒温的环境,这样室内的热空气不会发生在遇冷结露的现象。第三保温板优选为板状的保温板,且优选聚苯板,聚苯板具有优异的保温隔热性能,高强度抗压性能,优越的抗水、防潮性能,防腐蚀、经久耐用性能。增强了容易聚集积水的阴角的抗水、防潮、防腐蚀性能。

本技术方案中,第一保温板、第二保温板和第三保温板可以选择同一保温板,也可选择不同保温板,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且地下室基层墙体与楼层结构板一体浇筑形成,亦可分别浇筑形成,均适用本实用新型。

进一步优选地,还包括建筑外墙体;所述建筑外墙体与所述地下室基层墙体连接并设于所述地下室基层墙体上方;所述建筑外墙体外侧设有第四保温板;且所述第四保温板与所述第一保温板搭接。

本技术方案中,地下室墙体外侧保温板与建筑外墙体外侧保温搭接,这样在整个建筑的外侧形成一层外保温层,加强了整个建筑的外保温效果,提高了整个建筑的隔热保温性能。同时也防止了建筑上层水蒸汽或潮气沉降时,通过建筑外墙体与地下室基层墙体的连接处进入地下室室内环境或直接在其连接处直接冷凝结露而影响地下室基层墙体外观,或在第一保温板与第四保温板连接处直接冷凝结露而影响第一保温板和第四保温板的性能。

本技术方案中,第四保温板优选为岩棉板,岩棉板为A级不燃性防火保温材料,具有较高的抗压性和抗拉伸强度、较低的吸水和吸湿性、稳定性良好、不会产生热胀或冷缩、耐老化性、适应极端性气候等优点,能够适用于任何高度、任何外立面装饰体系的建筑,尤其适用于人流密度较高的公共建筑类型。在实际应用中,地下室基层墙体、楼层结构板和建筑外墙体可以是一体浇筑成型,也可为分别浇筑成型,均适用本实用新型。

值得指出的是,保温板的种类很多,并不局限上述所提出的四种优选的保温板类型。且上述的第一保温板、第二保温板、第三保温板和第四保温板可以同时为一种或多种保温板,四者之间可以采用同种或不同种保温板,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由搭配。

进一步优选地,还包括止水托架;所述止水托架与所述建筑外墙体连接;所述止水托架设于所述第一保温板与所述第四保温板之间。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一保温板与第四保温板之间设置止水托架,不仅实现了防止雨水回溅,从而影响第四保温板的保温效果。且止水托架可以支撑建筑外墙体外保温板,隔开了建筑外墙体保温板和地下室墙体外保温板,实现了整个建筑外墙保温层分界保温,保证了第四保温板不会因为地面沉降垮塌,进而导致建筑外墙体外保温失效。

在实际应用中,止水托架优选通过锚栓固定在建筑外墙体上,安装位置优选在地下室基层墙体和建筑外墙体分界线高300mm以上,且建筑外墙体外侧保温板以止水托架为安装基准,并放置在止水托架的上面。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四保温板的底端高于所述地下室基层墙体;所述第一保温板延伸至所述建筑外墙体外侧,并与所述第四保温板搭接。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保温板延伸至建筑外墙体,并与第四保温板搭接,这样即使地面回填土沉降而导致第一保温板下沉,但由于第四保温板是通过托架固定在建筑外墙上,不会随着地面而沉降,保证了建筑外墙外保温得以有效性。在实际应用中,虽然由于地面沉降导致第一保温板和第四保温板无法搭接而导致整个建筑外保温断层,保温效果降低,但本发明中的地下室墙体内侧保温板则起到了补偿作用。当然,同样可以通过在第一保温板和第四保温板之间的断层处加铺保温板,使得整个建筑外保温形成一体,根本不会出现因为地面沉降而导致整个建筑外保温效果降低或失效的情况出现。

进一步优选地,还包括防水层;所述防水层设于所述地下室基层墙体外侧。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地下室基层墙体外侧设置防水层,可以有效防止地下室周围的湿气或潮气进入地下室,还可以防止地下水的侵蚀,从而避免了地下室墙体因吸收湿气或潮气发生结露、发霉、墙皮脱落的现象。优选地防水层会延伸至建筑外墙体上去,这样防水层同时受到第一保温板和第四保温板的保护,无需在防水层的外侧再设防水层保护层,节省施工材料。

进一步优选地,还包括防水隔汽膜;所述第二保温板与所述第三保温板远离所述地下室基层墙体的一侧均铺设有所述防水隔汽膜,且所述防水隔汽膜延伸至所述楼层结构板。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地下室基层墙体内侧的保温板上设置防水隔汽膜,可以有效防止地下室室内热空气与结构冷墙接触,从而液化结露。从而避免了墙体发生结露、发霉、墙皮脱落的现象。还可以防止室内潮气侵入地下室内保温板,导致保温板性能降低甚至无效,从而提高了地下室内保温的有效时效。

进一步优选地,还包括外饰板;所述外饰板设于所述第一保温板和所述第四保温板外侧。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整个建筑外保温设置外饰板,不仅可以保护整个建筑的外保温层和防水层,还可以装饰整个建筑,增强整个建筑的外观美感以及整体性。

进一步优选地,还包括内饰板;所述防水隔汽膜远离所述第二保温板和所述第三保温板的一侧均设有所述内饰板。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地下室墙体内保温设置内饰板,不仅可以保护地下室室内保温层和防水层,还可以装饰地下室墙体,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和美观。本技术方案中,内饰板优选为石膏板。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保温板为发泡聚氨酯板;所述第三保温板为聚苯板。

本技术方案中,第四保温板厚度优选地比第二保温板大,这样进一步加强了阴角处的热阻,减少了其热桥。且规避其因热胀冷缩而导致阴角处发生结露的现象。

在实际应用中,当地下室基层墙体内侧铺设的是发泡聚氨酯时,是可以通过喷射的方法设在地下室基层墙体内侧的,由于喷出的材料为流体状态,使喷施后的墙体边角主要形成的是圆角,垂直角度和平整度均不好,而且,通常这些阴阳角处的发泡聚氨酯保温厚度比墙体上的发泡聚氨酯厚度要薄。如果要达到同样的厚度,这些阴阳角处需要增加喷涂次数,由于发散作用,往往会有大部分的发泡聚氨酯喷在了不必要的地方,造成发泡聚氨酯材料的浪费和损失,增加了建筑施工成本。而聚苯板保温板为板状,能够保证角部的平直度,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当在地下室阴阳角处设置聚苯板时,在喷涂发泡聚氨酯时,无需考虑阴阳角处的喷涂效果,非常的节省施工时间和发泡聚氨酯喷料,且操作简单、节约施工成本。当地下室基层墙体内侧铺设的是聚氨酯成型板时,角部同样采用聚苯板模块来铺设,这主要是因为聚苯板价格较低,通过模塑成型能够生产出较厚的规格,而聚氨酯泡沫材料价格昂贵,工厂发泡的模式很难生产出厚度较大的规格。

本技术方案中,发泡聚氨酯板优选通过锚固件加固在地下室墙体上,锚固件主要由加长锚栓和金属片组件组成。当内饰板为石膏板时,石膏板也可以同时通过锚固件加固在地下室基层墙体上。

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地下室墙体构造,能够带来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地下室墙体内外侧、楼层结构板与地下室墙体所形成的阴角处均进行保温处理,形成两层保温层,从建筑全方位和空气建筑物理学的角度加强了地下室墙体的热阻,减少了地下室墙体内外侧、以及地下室阴角处热桥,进而同时阻止了地下室吸收周围的湿气和潮气以及室内热空气沉降至结构冷墙而液化结露,从而保证了地下室室内始终处于干燥恒温的环境。进而保证了地下室的墙体、楼板或地板与墙体所形成的阴阳角处不会发生冷凝结露的现象,进一步不会出现积水、发霉、墙皮脱落的现象,提高了地下室的舒适性和清洁度。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地下室墙体外侧保温板的外侧采用填埋回填土的方法,增加了地下室外墙的刚度,进而阻止了地下水对地下室墙体的侵蚀以及减少了地下水水蒸汽和潮气侵入地下室内。

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地下基层墙体外侧保温板延伸至建筑外墙体,并与建筑外墙体外侧保温板搭接,避免了地下室外保温因地面沉降导致保温失效的情况。

4、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建筑外墙体外侧保温板的下方设置止水托架,不仅实现了防止雨水回溅,从而影响建筑外保温层的保温效果。而且止水托架可以支撑建筑外墙体外保温板,实现了建筑外墙保温层分界保温,保证了建筑外保温板不会因为地面沉降垮塌,进而导致建筑外保温失效。

5、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地下室基层墙体外侧设置防水层,可以有效防止地下室周围的湿气或潮气进入地下室,还可以防止地下水的侵蚀,从而避免了地下室墙体因吸收湿气或潮气发生结露、发霉、墙皮脱落的现象。

6、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地下室基层墙体内侧的保温板上设置防水隔汽膜,可以有效防止地下室室内热空气与结构冷墙接触,从而液化结露。从而避免了墙体发生结露、发霉、墙皮脱落的现象。还可以防止室内潮气侵入地下室内保温板,从而提高了地下室内保温的有效时效。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地下室基层墙体,2.楼层结构板,3.阴角,4.第一保温板,5.第二保温板,6.第三保温板,7.建筑外墙体,8.第四保温板,9.止水托架,10.第一连接组件,11.防水层,12.防水隔汽膜,13.外饰板,14.内饰板,15.第二连接组件,151.金属片组件,152.加长锚,16.回填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在实施例一中,如图1所示,一种地下室墙体构造,包括地下室基层墙体1和楼层结构板2,且地下室基层墙体1和楼层结构板2形成了阴角3,地下室基层墙体1的外侧设有第一保温板4,其内侧设有第二保温板5,阴角3处设有与第二保温板5搭接的第三保温板6。

在本实施例中,地下室基层墙体1和楼层结构板2一体浇筑而成,但当两者不是一体浇筑时也适用本实用新型。优选地在第一保温板4的外侧采用填埋回填土16的办法,加强地下室墙体的刚度。第一保温板4优选为挤塑板;第二保温板5优选为发泡聚氨酯板,且通过第二连接组件15地下室基层墙体1上,第二连接组件15由金属片组件151和加长锚152构成,金属片151位于远离地下室基层墙体1的发泡聚氨酯板的一侧,加长锚152先穿过金属片151或其上面的孔,然后在穿过发泡聚氨酯板与地下室基层墙体1连接;第三保温板6优选为聚苯板,且第三保温板6的厚度大于第二保温板5的厚度。当然,在实际运用中,保温板的种类很多,第一保温板4、第二保温板5和第三保温板6可以选择同种类型的保温板,也可选择不同类型的保温板,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搭配。

在实施例二中,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还包括设于地下室基层墙体1上方的建筑外墙体7,建筑外墙体7的外侧设有与第一保温板4搭接第四保温板8,且第四保温板8与第一保温板4之间设有通过第一连接组件10与建筑外墙体7连接的止水托架9,第四保温板8的底端高于地下室基层墙体1和建筑外墙体7分界线,即止水托架9设置在高于地下室基层墙体1的建筑外墙体7上,第四保温板8可以以止水托架9为安装基准,且第四保温板8优选为岩棉板。

在本实施例中,地下室基层墙体1、楼层结构板2和建筑外墙体7可一体浇筑而成,当三者不是一体浇筑时也适用本实用新型。第一保温板4、第二保温板5、第三保温板6和第四保温板8可以选择同一类型的保温板,也可选择不同类型保温板,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搭配。

在实施例三中,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一或二的基础上,在地下室基层墙体1与第一保温板4之间设有防水层11,且防水层11朝向建筑外墙体7的外侧延伸至第四保温板8与建筑外墙体7之间的位置。第二保温板5和第三保温板6远离地下室基层墙体1的一侧设有防水隔汽膜12,防水隔汽膜12沿着第二保温板5延伸经过第三保温板6至楼层结构板2的侧面上。防水层11和防水隔汽膜12在地下室基层墙体1的内外侧面形成两层防水层。进一步地在第一保温板4和第二保温板5的外侧设有外饰板13,在防水隔汽膜12远离第二保温板5和第三保温板6的一侧设有内饰板14,内饰板14优选为石膏板,且石膏板可通过固定件(图中未标示)穿过金属片组件151固定在地下室基层墙体1上。

在本实施例中,防水层可由若干层防水涂料或防水卷材层组成,当然也替换为其它具有防水性能的材料;防水隔汽膜也可替换为其它隔水材料;内外饰板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材质、颜色、尺寸等板材。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