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雨出风消声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20835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防雨出风消声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间出风口,尤其是安装在屋面出风口上方,同时具有消声、防雨功能的防雨出风消声结构。



背景技术:

为了大型生产车间的通风换气,车间的出风口往往经由屋面出风口经风机加压排放,不可避免的将风机及设备噪声经由出风口辐射,由于车间的屋面位置较高,无有效的屏障阻隔,导致周围相当大的范围内环境受到噪声影响,给噪声敏感点造成很大影响。所以,目前的做法在出风口设置出风顶棚,四周设置消声百叶,降低噪声后再自由排放。但是,产生如下问题:1、当大风雨天气时,雨水会通过消声百叶的间隙倒灌进入车间内,影响车间的正常生产;2、大面积设置消声百叶成本较高;3、消声量往往不满足降噪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的风机及设备噪声经由屋面出风口辐射的影响。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雨出风消声结构,该防雨出风消声结构不仅能满足通风和防止风沙尘、雨雪水侵袭的要求,而且具有消除出风口辐射噪声的功能,安装简便、造价低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雨出风消声结构,包括设置在屋面出风口上方的顶棚结构,设置在顶棚结构四周的折角式围护结构、安装承力结构及屋面出风口四周的防水低墙。所述的顶棚结构系水平投影为四方形的四面倒水结构,内设置吸声结构;所述的折角式围护结构包括四周立面及顶部内倾斜面,上部为四方形的出风口,折角式围护结构防雨围护结构内壁设置吸声结构。

顶棚结构与防水低墙之间四周立面的有效出风面积(Sb)大于屋面出风口的面积(Sa);顶棚结构与防水低墙之间四周立面的有效出风面积(Sb)、顶棚结构平面四周与折角式围护结构之间的有效面积(Sc)、折角式围护结构上部四方形的出风口的有效面积(Sd)一致。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气流流速,减少气流压力损失。

顶棚结构投影平面四周超出防水低墙外缘,顶棚结构边缘与防水低墙外缘上部的角度≤60°;折角式围护结构上部投影平面四周小于顶棚结构外缘。可以有效地防止当大风雨天气时,雨水通过消声百叶的间隙倒灌进入车间内,影响车间的正常生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防止风雨的侵袭,消除出风口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消声量大,气流压力损失小;结构简单、造价低,安装维护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正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中1.顶棚结构,2.折角式围护结构,21.立面,22.内倾斜面,23.出风口,3.屋面出风口,4.防水低墙,5.吸声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2、3所示的实施例中,一种防雨出风消声结构,包括设置在屋面出风口上方的顶棚结构(1),设置在顶棚结构四周的折角式围护结构(2)、安装承力结构及屋面出风口(3)四周的防水低墙(4)。所述的顶棚结构(1)系水平投影为四方形的四面倒水结构,内设置吸声结构(5);所述的折角式围护结构(2)包括四周立面(21)及顶部内倾斜面(22),上部为四方形的出风口(23),折角式围护结构(2)内壁设置吸声结构(5)。

顶棚结构(1)与防水低墙(4)之间四周立面的有效出风面积(Sb)大于屋面出风口(3)的面积(Sa);顶棚结构(1)与防水低墙(4)之间四周立面的有效出风面积(Sb)、顶棚结构(1)平面四周与折角式围护结构(2)之间的有效面积(Sc)、折角式围护结构(2)上部四方形的出风口(23)的有效面积(Sd)一致。

车间内出风→(Sa)→(Sb)→(Sc)→(Sd)→室外。

顶棚结构(1)投影平面四周超出防水低墙(4)外缘,顶棚结构(1)边缘与防水低墙(4)外缘上部的角度≤60°;折角式围护结构(2)上部投影平面四周小于顶棚结构(1)外缘。

上述实施例仅用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雨出风消声结构,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实施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