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便携式多功能救灾帐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02264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便携式多功能救灾帐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救灾帐篷,具体涉及一种新型便携式多功能救灾帐篷。



背景技术:

在遇到自然灾害时,大面积的房屋倒塌,风雨交加,居民无家可归,大量居民在废墟中等待救援,救援人员救出伤员后,伤员需要及时救治方可保住性命,在救援过程中,道路堵塞,伤员不能及时运送出灾区,这是需要就地治疗伤员;无固定居所,救援人员就搭建帐篷,在帐篷搭建过程中,由于交通堵塞,同时帐篷面积较大,帐篷运输进灾区是一大难题,帐篷运输不进灾区,耽误了部分伤员最佳救治时间,使其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便携式多功能救灾帐篷,此救灾帐篷方便携带,在收起时,可放置于背包内,救援人员可随身携带,当需使用时,安装起此救灾帐篷就可为伤员进行遮风挡雨,同时为救护人员救治伤员提供了场所。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便携式多功能救灾帐篷,包括固定装置、蓬体,固定装置有四个,四个固定装置平均分布在蓬体两侧对蓬体进行固定;所述蓬体包括蓬架、篷布,篷布包裹在蓬架表面;所述蓬架包括弧形管、弯管、管A、支管、管B,管A有两根,两根管A分别平行摆放,管A两端分别套有管B,左侧两管B之间套有弯管,右侧两管B之间套有弯管,前端两管B之间套有弧形管,后端两管B之间套有弧形管,两弧形管之间套有支管;所述篷布前、后两面分别开有门洞,篷布左、右两面分别开有窗户;所述管A由多节钢管嵌套而成,相邻两节钢管之间通过钢丝连接;所述弧形管由多节钢管嵌套而成,相邻两节钢管之间通过钢丝连接;所述支管由多节钢管嵌套而成,相邻两节钢管之间通过钢丝连接;所述弯管由多节钢管嵌套而成,相邻两节钢管之间通过钢丝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椎体、拉绳,拉绳一端与椎体连接,其另一端与蓬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篷布表面涂刷有防水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便携式多功能救灾帐篷,此救灾帐篷方便携带,在收起时,可放置于背包内,救援人员可随身携带,当需使用时,安装起此救灾帐篷就可为伤员进行遮风挡雨,同时为救护人员救治伤员提供了场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蓬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管A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支管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弧形管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弯管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椎体,2为拉绳,3为蓬体,4为蓬架,5为篷布,6为门洞,7为窗户,8为弧形管,9为弯管,10为管A,11为支管,12为钢丝,13为固定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便携式多功能救灾帐篷,包括固定装置13、蓬体3,固定装置13有四个,四个固定装置13平均分布在蓬体3两侧对蓬体3进行固定;所述蓬体3包括蓬架4、篷布5,篷布5包裹在蓬架4表面;所述蓬架4包括弧形管8、弯管9、管A10、支管11、管B14,管A10有两根,两根管A10分别平行摆放,管A10两端分别套有管B14,左侧两管B14之间套有弯管9,右侧两管B14之间套有弯管9,前端两管B14之间套有弧形管8,后端两管B14之间套有弧形管8,两弧形管8之间套有支管11;所述篷布5前、后两面分别开有门洞6,篷布5左、右两面分别开有窗户7;所述管A10由多节钢管嵌套而成,相邻两节钢管之间通过钢丝12连接;所述弧形管8由多节钢管嵌套而成,相邻两节钢管之间通过钢丝12连接;所述支管11由多节钢管嵌套而成,相邻两节钢管之间通过钢丝12连接;所述弯管9由多节钢管嵌套而成,相邻两节钢管之间通过钢丝12连接。

所述固定装置13包括椎体1、拉绳2,拉绳2一端与椎体1连接,其另一端与蓬体3连接。

所述篷布5表面涂刷有防水层,在下雨天由于有防水层的存在,保证了帐篷内的干燥。

在救援之前,救援人员拉拽管A10、支管11、弧形管8、弯管9,使嵌套成型的管A10、支管11、弧形管8、弯管9散开,同时钢丝12起到连接作用,弯折管A10、支管11、弧形管8、弯管9可方便收集在背包内,同时,篷布5、管B14也收集在背包内,方便救援人员背在身上,当到达救援地点时,打开背包,把弯折后的管A10、支管11、弧形管8、弯管9套起,钢丝12收于管内,可快速组装起帐篷,帐篷组装起后可方便伤员的休息,伤员的救治等。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便携式多功能救灾帐篷,此救灾帐篷方便携带,在收起时,可放置于背包内,救援人员可随身携带,当需使用时,安装起此救灾帐篷就可为伤员进行遮风挡雨,同时为救护人员救治伤员提供了场所。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是介绍其具体实施方式,不在于限制其保护范围。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在本实施例的启发下可以做出某些修改,故凡依照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