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移装置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26557阅读:640来源:国知局
滑移装置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滑移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大型场馆类钢结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满足建筑美观,场馆屋盖结构设计形式复杂,传统的钢结构散件吊装已无法满足施工要求,为解决施工问题,钢结构施工领域对钢结构整体滑移安装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

钢结构滑移须搭设滑移轨道,因钢结构屋盖设计标高较高,为满足滑移要求需搭设高空滑移轨道,轨道支撑架搭设量较大。同时,为确保滑移施工顺利进行,需充分考虑滑移轨道及轨道梁卸载拆除,因此在滑移过程中,常借助千斤顶来实现钢结构滑移主体结构的荷载转移及与下部支撑结构的再就位。而钢结构滑移安装精度受滑移轨道支撑变形及支座卸载替换安装精度影响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滑移装置及其施工方法,旨在解决如何提高钢结构滑移安装精度的问题。

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滑移装置。该装置包括:轨道、滑移单元、驱动装置、对接部和滑移部;其中,轨道置于对接部的顶端,并且,轨道穿设于滑移部的底部,滑移部置于对接部上;滑移单元与滑移部相连接,并且,滑移单元与轨道可滑动地相连接;驱动装置与滑移单元相连接,用于驱动滑移单元沿轨道滑动,以使滑移部的多个第一柱体与对接部的多个第二柱体一一相对应。

进一步地,上述滑移装置中,滑移单元为多个,各滑移单元分别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第一柱体之间。

进一步地,上述滑移装置中,每个滑移单元均包括:滑动机构和横梁;其中,滑动机构的底部与轨道可滑动地相连接,滑动机构的顶部与横梁相连接;横梁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第一柱体相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滑移装置中,每个滑动机构均包括:滑靴和第一支撑杆;其中,滑靴与轨道可滑动地相连接;第一支撑杆的第一端与滑靴相连接,第一支撑杆的第二端与横梁相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滑移装置中,每个滑移单元均还包括:第二支撑杆,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第一柱体之间。

进一步地,上述滑移装置,还包括:多个支撑单元,各支撑单元分别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第二柱体之间,各支撑单元与轨道接触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滑移装置中,支撑单元包括:第一支撑板和压板;其中,第一支撑板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第二柱体之间且与轨道接触连接,第一支撑板与相邻的两个第二柱体的顶端相平齐;压板为折弯件,压板的第一折弯部与轨道相连接,压板的第二折弯部与第一支撑板相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滑移装置中,支撑单元还包括:第二支撑板,置于第一支撑板的下方且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第二柱体之间;第二支撑板与第一支撑板之间设置有加强板。

本发明中,轨道置于对接部的顶端,并且,轨道穿设于滑移部的底部。滑移单元与滑移部相连接且可以沿轨道相连接,驱动装置可以驱动滑移单元沿轨道滑动,进而使各第一柱体与各第二柱体一一对应,减少了滑移部与对接部的对接误差,实现了精确对接。此外,也减小了滑移施工的临时支撑量。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滑移装置的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轨道安装步骤,将轨道安装于预先安装于地面的对接部的顶端;滑移单元安装步骤,将滑移单元安装于置于对接部上的滑移部,滑移部顶部连接有待滑移钢结构,并将滑移单元与轨道可滑动地相连接;驱动装置安装步骤,将驱动装置与滑移单元相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滑移装置的施工方法中,驱动装置安装步骤之后还包括:焊接步骤,启动驱动装置,使驱动装置驱动滑移单元沿轨道滑动,进而使滑移部的多个第一柱体与对接部的多个第二柱体一一相对应,将各相对应的第一柱体与第二柱体相焊接;拆除步骤,将轨道、滑移单元和驱动装置拆除。

本发明将轨道置于对接部的顶端,并且,轨道穿设于滑移部的底部。滑移单元与滑移部相连接且可以沿轨道相连接,驱动装置可以驱动滑移单元沿轨道滑动,进而使各第一柱体与各第二柱体一一对应,减少了滑移部与对接部的对接误差,实现了精确对接。此外,也减小了滑移施工的临时支撑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滑移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滑移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滑移装置的施工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滑移装置的施工方法达到又一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装置实施例:

参见图1和图2,图中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滑移装置的优选结构。如图所示,该装置包括:轨道1、滑移单元2和驱动装置3。

其中,滑移部5的顶部预先焊接有待滑移钢结构7。轨道1置于对接部4的顶端(相对于图1而言),滑移部5包括多个第一柱体51,对接部4包括多个第二主体,滑移部5置于对接部4上,对接部4固定于地面。各第一柱体51的底部(相对于图1而言)均开设有瓦片孔,进而使轨道1穿设于滑移部5的底部。滑移单元2与滑移部5相连接,并且,滑移单元2可以沿轨道1滑动。驱动装置3与滑移单元2相连接,驱动装置3可以驱动滑移单元2沿轨道1滑移,滑移单元2带动滑移部5沿轨道1滑动,进而使各第一柱体51与各第二柱体41一一相对应。具体实施,驱动装置3可以为液压爬升器。各第一柱体51和各第二柱体41均可以为圆管柱、方管柱、异形柱或线型分布较好的混凝土柱。各第二柱体41的顶端均可以焊接有封头板。

本实施例中,轨道1置于对接部4的顶端,并且,轨道1穿设于滑移部5的底部。滑移单元2与滑移部5相连接且可以沿轨道1相连接,驱动装置3可以驱动滑移单元2沿轨道1滑动,进而使各第一柱体51与各第二柱体41一一对应,减少了滑移部5与对接部4的对接误差,实现了精确对接。此外,也减小了滑移施工的临时支撑量。

上述实施例中,滑移单元2可以为多个,各滑移单元2分别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第一柱体51之间,以使滑移部5的移动更加顺畅。具体实施时,驱动装置3的数量可以与滑移单元2的数量相等,每个驱动装置3均对应驱动一个滑移单元2。

上述实施例中,每个滑移单元2均可以包括:滑动机构21和横梁22。其中,滑动机构21的底部(相对于图1而言)与轨道1可滑动地相连接,滑动机构21的顶部(相对于图1而言)可以与横梁22相连接。横梁22的两端可以分别与相邻的两个第一柱体51相连接。具体实施时,每个滑移单元2的滑动机构21可以为多个,各滑动机构21并列设置。每个滑动机构21均可以包括:滑靴211和第一支撑杆212。其中,滑靴211与轨道1可滑动地连接,第一支撑杆212的第一端(图1所示的下端)可以与滑靴211相连接,第一支撑杆212的第二端(图1所示的上端)可以与横梁22相连接,结构简单,易于实现。第一支撑杆212的设置需保证各第一柱体51与各第二柱体41之间的间隙为4mm~6mm,以满足柱体对接焊接要求。具体实施时,当驱动装置3为液压爬升器时,液压爬升器的伸缩缸31可以与第一支撑杆212相连接,当液压爬升器驱动滑移部5滑移时,液压爬升器的本体32可以与轨道1相卡紧。当每个滑移单元2中的滑动机构21为多个时,液压爬升器与多个滑动机构21中的一个相连接即可。

上述实施例中,每个滑移单元2均还可以包括:第二支撑杆213,第二支撑杆213可以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第一柱体51之间。具体实施时,第二支撑杆213可以与水平呈一定夹角设置,以提高滑移部5的刚度。

上述各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多个支撑单元6。各支撑单元6可以分别连接于相连接的两个第二柱体41之间,各支撑单元6与轨道1的底面相接触,以对轨道1起到支撑作用。

上述实施例中,支撑单元6可以包括:第一支撑板61和压板62。其中,第一支撑板61的两端可以分别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第二柱体41之间,并且,第一支撑板61与轨道1的底面相接触。第一支撑板61可以与相邻的两个第二柱体41的顶端相平齐。压板62可以为折弯件,压板62的第一折弯部621可以与轨道1相连接,压板62的第二折弯部622可以与第一支撑板61相连接,进而将轨道1固定在第一支撑板61上,保证了滑移的稳定性。

上述实施例中,支撑单元6还可以包括:第二支撑板63,第二支撑板63可以置于第一支撑板61的下方,并且,第二支撑板63可以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第二柱体41之间。第二支撑板63与第一支撑板61之间可以设置有加强板64,进而对轨道1起到更好的支撑效果。具体实施时,加强板64可以为多个,各加强板64可以并列设置。

综上,本实施例中轨道置于对接部的顶端,并且,轨道穿设于滑移部的底部。滑移单元与滑移部相连接且可以沿轨道相连接,驱动装置可以驱动滑移单元沿轨道滑动,进而使各第一柱体与各第二柱体一一对应,减少了滑移部与对接部的对接误差,实现了精确对接。此外,也减小了滑移施工的临时支撑量。

方法实施例:

参见图3,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滑移装置的施工方法的流程图。如图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轨道安装步骤s310,将轨道安装于预先安装于地面的对接部的顶端。

具体地,地面预先安装有对接部4,将轨道1安装于对接部4的顶端。

滑移单元安装步骤s320,将滑移单元安装于置于对接部上的滑移部,并将滑移单元与轨道可滑动地相连接。

具体地,对接部4上放置有滑移部5,将滑移单元2安装于滑移部5,并且,将滑移单元2与轨道1可滑动地相连接。滑移部5的顶部预先焊接有待滑移钢结构7。

驱动装置安装步骤s330,将驱动装置与滑移单元相连接。

具体地,将驱动装置3与滑移单元2单元相连接,以使驱动装置3驱动滑移单元2沿轨道1滑移,进而使滑移部5的各第一柱体51与对接部4的各第二柱体41一一相对应。

本实施例中,将轨道1置于对接部4的顶端,并且,轨道1穿设于滑移部5的底部。滑移单元2与滑移部5相连接且可以沿轨道1相连接,驱动装置3可以驱动滑移单元2沿轨道1滑动,进而使各第一柱体51与各第二柱体41一一对应,减少了滑移部5与对接部4的对接误差,实现了精确对接。此外,也减小了滑移施工的临时支撑量。

参见图4,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滑移装置的施工方法的又一流程图。如图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轨道安装步骤s410,将轨道安装于预先安装于地面的对接部的顶端。具体实施时,对接部的多个第二柱体的顶端均预先焊接有封头板。

滑移单元安装步骤s420,将滑移单元安装于置于对接部上的滑移部,并将滑移单元与轨道可滑动地相连接。

驱动装置安装步骤s430,将驱动装置与滑移单元相连接。

焊接步骤s440,启动驱动装置,使驱动装置驱动滑移单元沿轨道滑动,进而使滑移部的多个第一柱体与对接部的多个第二柱体一一相对应,将各相对应的第一柱体与第二柱体相焊接。

拆除步骤s450,将轨道、滑移单元和驱动装置拆除。

具体地,将轨道1、滑移单元2和驱动装置3拆除,仅保留钢结构、滑移部5和对接部4,然后对各第一柱体51底部所开设的瓦片孔进行补焊。

本实施例中,将各第一柱体51与相对应的各第二柱体41相焊接完成后,将将轨道1、滑移单元2和驱动装置3拆除,仅保留滑移部5和对接部4,避免了典型钢结构滑移施工中的卸载及支座替换等工序,实现了钢结构滑移施工的零卸载。

当滑移装置还包括支撑单元6时,具体的施工方法为如下步骤:

1)将顶端预先焊接有封头板的各第二柱体41固定于地面。

2)各第二柱体41之间焊接第一支撑板61和第二支撑板63,在第一支撑板61和第二支撑板63之间焊接加强板64。

3)在高空滑移平台上拼装待滑移钢结构7及滑移部5,同时滑移部5的各第一柱体51之间架设横梁22和第二支撑杆213,各第二柱体41底部开设瓦片孔。

4)架设第一支撑杆212、滑靴211和轨道1。

5)安装液压爬升器,准备滑移施工;

6)通过液压爬升器顶推滑移部5到位,将各第一柱体51和相对应的各第二柱体41相焊接。

7)切割拆除轨道1及其他所有装置,仅保留钢结构、滑移部5和待支撑部。然后,采用相应的开孔瓦片对瓦片孔进行补焊。

综上,本实施例将轨道置于对接部的顶端,并且,轨道穿设于滑移部的底部。滑移单元与滑移部相连接且可以沿轨道相连接,驱动装置可以驱动滑移单元沿轨道滑动,进而使各第一柱体与各第二柱体一一对应,减少了滑移部与对接部的对接误差,实现了精确对接。此外,也减小了滑移施工的临时支撑量。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