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大空间顶部增加结构梁的模具。
背景技术: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于建筑的追求也开始多元化,大空间,多功能逐渐成为主流,而正是这种高大空间的建筑,在后期的改造中也相应的带来了很多难题,而针对高大空间后增加结构梁,大多数采用的是比较常规的支撑体系和模板加固方式,施工慢,成本高,影响其他工种作业,在工程实际应用当中并不是很好的选择。
一方面,现有技术中使用的模板体系存在可改进的空间,如何针对所面临的实际情况,研发一种高效的模板体系是一个有待解决的课题。
另一方面,高大空间的改造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增多,而追求高效率的今天,面对这种高大空间的改造,更需要一种有效的高大空间顶部增加结构梁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安装方便的高大空间顶部增加结构梁的模具。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大空间顶部增加结构梁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角钢、“U”型加固螺栓、“U”型钢制梁模板,所述“U”型钢制梁模板设置在“U”型加固螺栓内,所述“U”型加固螺栓穿过原结构梁,并将“U”型钢制梁模板固定在原结构梁上,所述“U”型加固螺栓上端穿过原结构梁上表面,并通过螺母旋紧。
进一步的,所述“U”型钢制梁模板左端竖直段端部设有向左的水平段,所述“U”型钢制梁模板右端竖直段端部设有向右的水平段,两端所述水平段上对称设有用于“U”型加固螺栓穿过的孔。
进一步的,所述“U”型加固螺栓上端设置有角钢,所述角钢上设置有四个孔,所述“U”型加固螺栓穿过中间两个所述孔,将“U”型钢制梁模板固定,两端所述孔设置有用于固定角钢的角钢固定螺栓。
进一步的,所述“U”型加固螺栓穿过原结构梁处设置有塑料穿板套管。
进一步的,所述“U”型加固螺栓为直径大于Φ20的圆钢。
借由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大空间顶部增加结构梁的模具,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施工便捷、成型效果好、节约成本,能够广泛地应用于建筑工程的多个领域。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大空间顶部增加结构梁的模具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一种高大空间顶部增加结构梁的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一种高大空间顶部增加结构梁的模具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一种高大空间顶部增加结构梁的模具的顶部楼板拆除部位示意图。
1、角钢;2、“U”型加固螺栓;3、“U”型钢制梁模板;4、原结构梁;5、角钢固定螺栓;6、塑料穿板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见图1-4所示,一种高大空间顶部增加结构梁的模具,包括角钢1、“U”型加固螺栓2、“U”型钢制梁模板3,“U”型钢制梁模板3设置在“U”型加固螺栓2内,“U”型加固螺栓2穿过原结构梁4,并将“U”型钢制梁模板3固定在原结构梁4上,“U”型加固螺栓2上端穿过原结构梁4上表面,并通过螺母旋紧。
“U”型钢制梁模板3左端竖直段端部设有向左的水平段,“U”型钢制梁模板3右端竖直段端部设有向右的水平段,两端水平段上对称设有用于“U”型加固螺栓2穿过的孔。
“U”型加固螺栓2上端设置有角钢1,角钢1上设置有四个孔,“U”型加固螺栓2穿过中间两个孔,将“U”型钢制梁模板3固定,两端孔设置有用于固定角钢1的角钢固定螺栓5。
“U”型加固螺栓2穿过原结构梁4处设置有塑料穿板套管6。
所述“U”型加固螺栓2为直径大于Φ20的圆钢。
本实用新型正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提出了高大空间顶部增加结构梁的模具,其能够很好地解决后增加结构梁施工难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大空间顶部增加结构梁的模具的施工方法为:
步骤1、加工定型“U”型钢制梁模板3及卡具:
根据需要得出后增加的结构梁的截面尺寸,使用钢板加工出“U”型钢制梁模板3,使用圆钢与角钢1配合制作出卡具;
步骤2、测量放线及开洞:
在需要增加结构梁的位置测量放线并使用风镐将架梁范围内的楼板混凝土剔凿掉,在增加梁两侧楼板上钻出孔洞,用来安装卡具;
步骤3、安装梁模板:
首先,通过楼板上所开洞口,采用吊装机械将定型钢制梁模板及卡具吊装到位。
其次,根据测量放线的位置,用卡具将钢制梁模板固定到位;
步骤4、钻孔植筋:
钻孔采用电锤或风钻,孔深大于锚筋埋设深度,孔径比锚筋大,孔位避让构造钢筋,孔道顺直;
用毛刷和电吹风机将孔内粉尘清洁干净,毛刷套在长棒上以伸至孔底部,来回抽动并用吹风机配用塑料管清理孔内粉尘,孔内保持干燥;
将植筋胶由孔底灌注至孔深2/3处,待插入钢筋后,胶即充满整个孔洞;
锚筋插入前应清除表面污物,并须插到孔底;
植筋胶固化后,在植筋的原位或就近部位植筋进行非破坏性拉拔试验;
步骤5、绑扎梁钢筋;
步骤6、加固“U”型钢制梁模板3:
确保梁模板位置准确无误,紧固模具的螺栓及角钢固定螺栓5;
步骤7、浇筑混凝土:
按照设计要求的混凝土标号进行浇筑,按时养护。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